学术投稿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常群生

关键词:高血压, 糖尿病, 缬沙坦, 氨氯地平
摘要: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11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2015年3月21日-2016年5月12日),其中一组单纯采取缬沙坦治疗,另外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治疗.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1%与81.36%,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压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分别为93.22%与77.97%,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8%与8.47%,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笔者建议采取缬沙坦+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便于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药剂科管理对药物合理应用的促进作用

    目的:探究药剂科有效管理,对于药物合理利用的促进作用.方法:从我院中随机选取100种药剂科的药品,从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进行药物的管理,以及加强药物合理利用的管理,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进行药物的管理,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加强药剂科的管理,对比两个不同时间的管理,分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合理的管理方法.结果:加强药剂科管理后,明显减少了药剂科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药物的合理利用率.解决了在药物管理中遇到的问题.结论:加强药剂科管理,能够有效促进药物的合理利用,降低问题的发生,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药剂科的管理意识.

    作者:李善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梅毒的预防护理的措施分析

    目的:观察妊娠同时伴有梅毒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妊娠同时伴有梅毒的病人80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所选取的病人均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依据不同病人的不同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病人57例.对照组病人通过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而治疗组病人则通过接受目标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研究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病人通过接受目标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其治疗依从性以及先天性梅毒胎儿的发生率等相关指标均要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目标预防性的护理干预其能够有效提升病人的分娩质量,大限度的减少梅毒复发概率.

    作者:周毛措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口腔全科医师与口腔全科医疗

    根据从事的医疗服务不同,可以将口腔医师分为口腔全科医师和口腔专科医师两种.两种医师工作各具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都是口腔医疗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口腔医疗保健重要工作,对保持我国民众口腔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临床上对于口腔全科医师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对于口腔全科医师的重视度不及口腔专科医师.对比,本文从口腔全科医师的角度,结合口腔全科医疗工作特点,对其服务范围、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

    作者:颜莉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肿瘤内科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内科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样本均取自于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肿瘤内科患者,全体病例经常规检查后确诊,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8例,全体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内科肿瘤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常规辅助治疗,即做好化疗准备后,遵医嘱对治疗全程给予相应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个体化辅助治疗,详情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饮食指导、个性化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腹泻、感染、不良情绪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3个月后,采用自制并发症治疗处理临床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腹泻、感染、不良情绪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并发症治疗处理临床总满意度高,两组比较(P<0.05)(97.92%VS89.58%)结论:肿瘤内科患者的并发症临床治疗意义重大,临床务必对此予以重视.

    作者:黄凌杉;贺亮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从护理角度探讨新生儿科感染问题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涉及各个科室和各个方面,在医疗水平不断发展的当今,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医疗水平的高低.新生儿科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由于新生儿任何一方面的器官功能都还未发育完善,无论是在免疫功能方面还是在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方面,都处于非常弱的状态,因此,加强新生儿科的护理管理,通过有效的护理,大程度上控制新生儿科感染的机率,本文就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姜小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早期功能锻炼对预防PICC置管侧上肢肿胀的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比较早期指导患者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对预防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侧上肢肿胀的效果.方法:将80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置管后即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上肢功能锻炼,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指导,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护理和记录.结果:对照组肿胀发生率22.5%,观察组为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指导PICC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肢体肿胀的发生,且不引起渗血,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

    作者:李江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社区医院自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17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组SF-36量表评分与常规护理组对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要有效的将生活质量提高,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疗效较好.

    作者:王君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护理标识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普外科收治11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576例次手术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590例次手术纳入观察组,采用护理标识指导手术室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手术室差错事件发生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风险管理中,采用护理标识,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件、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王会琼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试论新生儿科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新生儿科是较为敏感的科室,很多小差错都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在该科室也时常发生各类不良事件,为了能够为患儿的安全提供保障,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新生儿科有必要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总结经验,分析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并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从而为新生儿的安全提供保障,避免由于不良事件而发生护理纠纷.

    作者:盘丽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血液科层流病房护士健康的危害及防护教育

    目的:探讨血液科层流病房护士在工作中的健康危害因素,了解护士的防护意识,通过健康防护教育减少对护士的伤害.方法:对健康危害因素实地调查,了解护士的防护意识,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结果:血液科层流病房危害因素众多,护士的防护意识相对薄弱.结论:医院管理者和科室领导对护士进行健康的防护知识教育,使其能够学会如何趋利避害以减少伤害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芮海鹰;尹育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的体会

    急诊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职业[1 -2],具有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忙、节奏快,患者及家属急躁、易怒的特点.再加上医学的局限性、病情的复杂性和护理工作的无预见性,可以说急诊护理工作风险无处不在[3].

    作者:陈冲;龙芙蓉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通过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60例临床效果总有效58例(96.67%)、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1.67%(55/60)相对于对照组的38例(63.33%)、65.00%(39/60)而言更具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且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使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确,安全性较好.

    作者:蒙克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流程;实验组实施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中实施优化护理流程,护理效果显著,既可减少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又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急诊推广应用.

    作者:沈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抗结核药物对HBV-Ag阳性肺结核患者肝损害的综合干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抗结核药物对于肺结核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的综合干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HBV-Ag阳性肺结核患者,统一使用相同的抗结核治疗,选取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对其进行综合干预,选取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非综合干预.结果:进行统一抗结核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共有4例,未出现肝功能损害患者;对照组肝功能出现异常的患者共有6例,肝功能出现损害患者有4例,两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结核对肺结核患者肝功能的损害可以通过综合干预减弱,减少药物对肝功能损害的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拉旺邓登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为了明确结石的大小、胆道梗阻的部位以及程度,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胆道探查手术,根据探查结果决定外科手术方案.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一般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肝叶切除+胆道探查,肝叶切除+胆道探查+右肝表面切开取石术,肝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肝叶切除+胆肠吻合口切开探查术.术后胆道常规留置T管引流.手术治疗以后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长短以及详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总出血量等等.外科治疗在胆道术后肝胆管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患者住院时间大幅度缩短,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并且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结石复发率明显下降,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王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循证医学教学法在呼吸内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在呼吸内科实习教学中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法的意义,以促进教学方法改革.方法:选取在本院呼吸二科实习的60名医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名,实验组采用循证医学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实习结束后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并对两种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应用临床路径教学法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和水平,提高实习生对临床带教方法的满意度.

    作者:李青;李秋香;向敏;徐光艳;聂进;冉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急危重症护理职业防护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简述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士需经常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如果缺乏相关的职业防护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则会严重影响自身健康,甚至对社会造成不良后果.急危重症患者是特殊患者群,急危重症护理职业防护尤为重要.如何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护理人员如何采取职业防护措施,已经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也是医院管理者加强安全卫生保障的重要课题.现就急危重症护理职业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诸国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一例经股静脉行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护理

    经过对一例经股静脉行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的护理后,体会到正确的治疗方案、正确的手术方式,积极预防颅高压以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抗凝治疗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有效,但无法预示该病预后,经股静脉置入微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静脉窦,可有效提高脑内局部药物浓度,即可溶解血栓,可减少全身用药,降低并发症发生.此溶栓治疗技术创伤小,费用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再通率达90%以上,且无严重的并发症.我们采用手术前予积极降颅压、抗凝治疗的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和心理疏导,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导管的脱出移位、及时发现出血倾向、耐心的心理指导、重视出院宣教等促进患者康复.本案例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卢秋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采用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阴道超声对异位妊娠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明确有效的诊断技术.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阴道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经过检查结果的对比发现,阴道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同手术病理诊断率进行比较差异较大,组间数据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能够准确的诊断异位妊娠病症,同手术病理结果差异较小,能够为医生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操作方便快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蒋辉;徐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临床中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以本院2016/1-2017/1收治的73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资料,对其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在对本院的73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之后,康复患者41例,取得显著效果患者19例,一般效果患者11例,死亡2例.对护理工作满意患者69例,占全部患者的94.5%.结论: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急诊治疗期间,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患者的科学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保障.

    作者:杨翠美;肖海雄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