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婧;喻晓雯;高洪燕;王琴
慢性肾功能衰竭,即慢性肾功能不全,主要是指发生进行性慢性肾脏萎缩,肾实质损害,代谢产物潴留,出现水、电解质等失衡,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该病属于严重肾功能不全阶段,易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 人性化护理模式临床经验与科学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依据患者具体病情,提供连续性、整体性、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可增强治疗效果[2]. 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其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对心理状况及肾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患者男,38岁,2017年2月14日就诊. 患者自诉近5年来反复发作鼻塞、鼻痒、喷嚏不断,伴头痛、鼻流清涕,遇天气变冷上述症状加重,影响睡眠. 平素咳嗽少痰,痰色白,痰不易咳出. 患者5年来间断口服中药或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亦作针灸治疗,效果不明显.2周前因受凉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并加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故就诊,症见:鼻塞、鼻痒,伴头痛、不闻香臭、鼻流清涕,检查见:鼻内黏膜呈苍白色伴肿大,鼻腔内有清水样溢出物. 舌红苔黄白相间,脉浮数,患者神清,精神差,饮食可,眠差,大便干,小便黄.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诊断:鼻渊.治疗取穴:上星、迎香(双)、肺俞(双)、膈俞(双)、脾俞(双).
作者:吉震昌;王维峰;杨发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与心电图在高血压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中60例,采用心电图检查;观察组中60例,接受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不同心脏疾病类型的检出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扩大、左心房增大、主动脉弹性减退、主动脉扩张等类型的心脏疾病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与心电图相比,采用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诊断效果更好,临床可结合心电图对心脏超声诊断结果进行补充,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作者:曾爱雄;陈斌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中十分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心律失常是该疾病主要的并发症状. 此类患者普遍存在心肌供血量低以及动脉硬化等方面的问题,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在心律失常的影响下,患者心脏功能快速衰退[1]. 这就需要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提供高质量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服务,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状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本研究选取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为其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对比不同护理方法下患者在护理效果方面的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厉欣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重症胰腺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 其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长期处于高分解状态,从而引起免疫力低下以及严重营养不良等现象[1]. 本研究旨在观察肠内营养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效果,将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输卵管炎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经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卵管炎性病变的患者75例,与术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输卵管炎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前超声检查符合55例,符合率为73%(55/75);漏诊17例,漏诊率为23%(17/75);误诊3例,误诊率为4%(3/7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输卵管炎性病变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漏误诊率,操作过程中需仔细,多角度、多方位扫查附件区,必要时结合腹部超声和病史以提高对输卵管炎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吴凤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 临床表现多为腹部疼痛、恶心、发热,严重时出现全身性感染. 急性结石嵌顿若不进行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胰腺炎甚至化脓性胆管炎,迫切的治疗尤为重要[1]. 现今,针对结石性胆囊炎仍旧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临床为常用的两种治疗方式分别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24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就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海麒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60~90岁健康老年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的参考值范围,为临床诊断老年人甲状腺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将568名健康志愿者按年龄分为60岁年龄组(60~69岁)309例,70岁年龄组(70~79岁)162例和80岁年龄组(80~89岁)97例,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健康老年人血清中TT3、TT4的量,分析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血清TT3及TT4量的变化趋势,再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80岁年龄组同70岁年龄组比较,血清TT3和TT4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0.556,P<0.05).80岁年龄组同60岁年龄组比较,血清TT3和TT4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56,P<0.01;t=-1.237,P<0.05).70岁年龄组同60岁年龄组比较,血清TT3和TT4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90,-0.642,P<0.01).血清TT3和TT4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60岁年龄组参考范围:TT30.63~1.41 ng/mL、TT45.74~10.86μg/dL;70多年龄组参考范围:TT30.62~1.32 ng/mL、TT45.65~10.85μg/dL;80岁年龄组:TT30.55~1.28 ng/mL、TT45.89~10.54μg/dL.结论 初步建立起了健康老年人血清TT3和TT4的参考范围,为临床筛查、诊治甲状腺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在孕中晚期采用三维超声成像定位胎儿脊髓圆锥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60名正常孕中晚期孕妇参与研究,采用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的腰骶部和脊髓圆锥进行定位观察,查看胎儿脊髓圆锥的位置,同时分析胎儿脊髓圆锥位置和怀孕周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通过三维超声成像,胎儿的脊髓圆锥末端位置能够较为清晰显示,同时在正常情况下,孕中晚期胎儿的脊髓圆锥一般处于L3以上的水平,并且脊髓圆锥的位置也会跟着孕周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孕中期到孕晚期,胎儿的脊髓圆锥位置会不断上移.结论 通过三维超声成像,可以较为准确地对胎儿脊髓圆锥位置进行定位,且孕中晚期胎儿的脊髓圆锥会呈现上移的状态,这对判断胎儿是否存在脊髓拴系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秀峰;杨凤菊;王青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卵巢无性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无性细胞瘤的MRI资料,3例平扫,6例平扫及增强T1WI、T2WI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冠状位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BS).结果8例实性肿块,2例囊实性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DWIBS呈明显高信号,肿瘤均可见纤维间隔及包膜结构,呈T1WI、T2WI低信号,增强后静脉期可有轻度强化;7例肿瘤均匀中度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中间絮样囊性成分区无强化,5例可见明显纡曲肿瘤血管.3例合并子宫、卵巢发育不良,9例合并腹腔积液,1例合并盆底腹膜转移.结论卵巢无性细胞瘤多为巨大实性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有包膜及纤维血管分隔结构,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呈轻到中度强化,可见迂曲强化血管及增粗的子宫、卵巢动脉.
作者:黄晓星;周贝贝;肖学红;王志龙;曾淑妍;汪泽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设计将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所在科室的200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试验样本为10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评估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灵敏性以及特异性.结果 相对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误诊率和漏诊率更低,灵敏性以及特异性更高(P<0.05).结论 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患者的灵敏性以及特异性,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吴强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此类患者多收治于血液科. 患者表现为白细胞计数过低,免疫低下,容易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导致感染[1];而且患者病情特异,恶性疾病患者较多,需要进行多次输血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免疫制剂的治疗,因而血液科侵入性操作频率高,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随之升高[2]. 有研究报道,血液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是普通科室患者医院感染危险性的3~4倍[2],一旦发生感染,来势凶猛,往往很难控制[3].同时,血液科患者患病病程长,治疗费用高,治疗方式复杂,因而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潜在的风险. 近年来,风险管理在血液科应用广泛,此法是通过对患者和医护人员可能会面临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正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做出针对性护理方案,从而降低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 月至2015 年9 月收治的278例血液科患者, 比较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和加入风险管理的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医院感染发生率等情况,进而为临床护理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白宇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CT鉴别诊断肝脏血管瘤和肝脏肿瘤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做CT检查,由本院或外院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肝脏肿瘤患者中选择35例为研究对象,观察CT扫描对肝脏血管瘤与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准确率.结果 35例肝病变患者确诊典型肝血管瘤5例(14%),与临床诊断相符;肝脏肿瘤结果仅3例(9%)误诊,临床辨别肝血管瘤及肝脏肿瘤的准确率为32(91%).结论 CT在肝脏血管瘤连同肝脏肿瘤的临床鉴别诊断上有应用价值.
作者:钟景云;聂悦富;黎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在胰腺癌患者局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4例胰腺癌患者中,利用呼吸触发的单次回波平面成像(SSEPI)序列(b值分别为:50、300和600 s/mm2),确定局部淋巴结(lymph node,LN)的直径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随后,在这些患者中进行手术探查和/或原发性肿瘤的切除和局部LN切除.分析成像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良性和恶性转移LN的ADC值和直径,同时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 恶性转移LN(1.21±0.15)的平均ADC值(×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LN(1.62±0.33,P<0.001),而平均直径恶性转移LN[(16.8±5.4)mm]大于良性LN[(14.1±4.0)mm,P=0.09]).使用1.25×10-3 mm2/s的ADC值作为阈值,91.4%的LN被正确地分类为良性或恶性,灵敏度、 特异度为83.3%、92.8%,阳性/阴性预测正确率为66.7%/96.7%.ROC曲线下面积为0.93.结论 初步分析表明,利用呼吸触发SSEPI序列的DWI成像模式能为胰腺癌患者良/恶性LN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
作者:唐立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即由外周静脉导入,再把导管末端置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属于唯一可由护理人员单独操作完成的中心静脉置管术. 现今,随着2016年《输液治疗实践标准》的执行及各类肿瘤等疾病发病率的增加,PICC导管的应用也越来越广, 为特殊的患者提供了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减轻了病患痛苦,有效减少了因多次穿刺而导致的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治疗药物外渗的组织坏死、高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等. 操作更简便,与其他中心静脉插管方式比较安全性更高,便于护理工作的开展,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在临床的应用较广[1]. 但传统平卧位穿刺置管成功率低,导管异位发生率高,因此需进行体位改良. 近年来,我院结合PICC置管患者实际,对其实施半卧位(床头抬高15°~30°)穿刺,取得了满意疗效,提高了置管成功率. 现将改良体位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琇利;王月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中药房管理混乱是当前多数医院中常见的现象, 并且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用药不准确及药品差错是引起中药房管理混乱的主要因素,而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混乱状况得不到显著改善. 多项临床实践证明,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中药房管理中能够显著改善用药不准确及药品差错等问题,从整体上提升了中药房的管理及服务水平,从而减少了医患纠纷[1]. 因此,本研究对PDCA循环法在中药房管理应用中的效果进行了以下探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靳雪飞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因为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快速稳定及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1],在现代医学临床检验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实验室为了保证日常检测过程的一致性,确定实验结果是否可靠、报告是否可发出[2],进行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非常具有必要性. 室内质量控制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步骤, 连续评价实验室工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质量控制方法作为室内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对室内质量控制成功与否起着关键性作用. 由于临床免疫学检验方法受影响因素较多,其室内质量控制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3],国内国际尚未给出标准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ELISA作为常用临床免疫学检验方法之一亦是如此. 本研究针对目前应用较多的几种ELISA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
作者:冯婧;喻晓雯;高洪燕;王琴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行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比2种检查方式对AS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结果 CT与MRI检出骨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异常时,其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RI诊断AS骶髂关节病变的检出率为99%,高于CT的91%,诊断关节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腰5骶1关节突病变及软组织肿胀时,其检出率分别为68%、59%、71%、84%,显著较CT诊断的39%、36%、50%、44%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AS患者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具较高的检出率,对病变性质的诊断、分型更为精确,其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作者:梁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诊断效果及影像特征.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初次诊断为脑梗死或脑缺血的200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CT、MRI检查的诊断资料及影像特征.结果 CT诊断脑梗死158例,42例未检出异常;MRI诊断脑梗死182例,18例未检出异常,98例检出脑缺血灶;MRI诊断脑缺血灶的检出率高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和脑缺血灶的诊断中,CT、MRI影像特征存在不同差异,CT显示脑缺血灶不明显,MRI显示脑缺血灶比较清晰,2种检查方法均可清晰显示梗死灶,但MRI的分辨率及诊断准确率高,可以清晰观察病灶各个时期的变化情况.
作者:杨彦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 人们不仅仅着眼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更加重视护理服务的质量,通过有效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降低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是推动护理工作更进一步的重要措施[1]. 优质护理服务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坚持在每个工作环节中不断发现问题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优质护理服务不断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护理服务[2]. 护理质量控制敏感指标是可以对护理结果进行定量测评的评价标准,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具有动态反馈的特点[3]. 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了质量控制敏感指标来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梅岚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