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宜;宋乐彬;王亚民;陈晨;王仪春;杨杰;宋宁宏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及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17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92例,单纯前列腺增生80例,两组均予非那雄胺5 mg/d、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3个月,代谢综合征患者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适度运动.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QOL评分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尿流率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腺体积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而IPSS评分、平均尿流率、残余尿、PSA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提示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改善及PSA下降的水平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P=0.064).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QOL评分,降低了大尿流率水平;非那雄胺、坦索罗辛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代谢综合征影响着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疗效.
作者:张云云;洪侃;王滨;邵剑锋;徐卓群;诸明;周锋盛;王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绒毛膜隆起是近几年才提出的早孕期罕见的一种妊娠囊异常状态,被认为是妊娠无活力的危险因素.本文对绒毛膜隆起的病因、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有助于临床医生提供患者咨询并综合评估患者可能的妊娠结局.
作者:王欣;郑凯;黄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技术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经再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DSC灌注成像,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脑血流量(rCBF),并同时取对侧正常白质的rCBV和rCBF,分别相比后得到相对比值,比较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各灌注参数比值,并采用ROC曲线评价rCBV和rCBF相对比值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胶质瘤复发异常强化灶的rCBV和rCBF相对比值分别为2.78±1.01和1.89±0.82,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的0.76±0.42和0.4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CBV相对比值≥1.88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的特异性为100.0%,rCBV相对比值≤0.62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CBV比值取1.88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100.0%、96.4%.rCBF相对比值≥1.96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特异度为100.0%,rCBF相对比值≤0.45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CBF相对比值取0.85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90.0%、92.8%.结论:磁共振DSC灌注成像有助于对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进行鉴别.
作者:张军霞;王颖毅;王敏;王建伟;刘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2016年WHO正式将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作为一种肾细胞癌新类型.该肿瘤可以为散发性也可以发生于终末期肾病或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具有相对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时应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以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相鉴别.鉴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或低度恶性,因此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亦秋;顾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vs.64%,P<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 vs.6%,P<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 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 (P< 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作者:朱必清;武雅琴;韩晶晶;李倩;徐寒子;陆谔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Ligasure与超声刀两者在开放性近端胃癌根治术中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施行开放性近端胃癌根治术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观察组34例以Ligasure为主要操作器械,对照组32例以超声刀为主要操作器械,比较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液量、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为(125.2±26.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6.6±31.5)min(P=0.029);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16.2 ± 38.4)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63.8±47.6)mL(P=0.017);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总腹腔引流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igasure行开放性近端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
作者:王海啸;于仁;钱燕;侯国伟;陶国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肋骨细微骨折在斜横断位重建基础上鉴定骨折的佳检查时间,避免误诊、漏诊,减少患者检查次数及辐射的暴露机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肋骨骨折的患者,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及此基础上的斜横断位重建,首次检查均在1周内,于2~9周内随访,部分9周以后继续随访.统计复查与首次检查有差别的骨折,使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其骨折数的差异.结果:共47例随访具有差异,外伤后首次检查肋骨骨折总数为130根,终确定骨折数为254根.伤后第3~8周复查与首次检查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第2周、第9周及以后复查与首次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斜横断位CT重建及伤后第3~8周随访是明确有无肋骨骨折及确定骨折数目的佳策略.
作者:王芳;卢铃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BRG1 (Brahma-related gene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00例结肠癌组织中的BRG1进行染色分析,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肠癌组织中BRG1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癌细胞表达BRG1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79.962,P<0.001);BRG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T分期有显著相关性(x2=6.753,P=0.009;x2=5.069,P=0.024;x2=10.827,P=0.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0.05);Cox回归模型证实,BRG1表达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R=2.283, P=0.001);结肠癌癌细胞BRG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的病例预后差(x2=17.636,P< 0.001).结论:高表达的BRG1与结肠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肠癌细胞BRG1的阳性表达可能成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记物.
作者:苗永昌;邱磊;邵华;邓建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通过RNA干扰敲减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PD-L1)分子能否增强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胰腺癌及对应胰腺组织中PD-L1的表达差异;纯化CD8+T细胞和制备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将低表达PD-L1的Panc-1细胞Panc-1/PD-L1-RNAi、阴性对照Panc-1/LV-Control细胞以及野生型Panc-1细胞分别与CD8+T细胞+DC疫苗共同培养,检测细胞上清中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3组肿瘤细胞分别建立人源化严重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以DC疫苗为治疗手段进行尾静脉注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胰腺癌组织较胰腺组织中PD-L1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T细胞反应实验显示,PD-L1敲减肿瘤细胞组与DC和CD8+T细胞共同培养的上清中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源化SCID小鼠体内荷瘤实验显示,敲减PD-L1表达与应用DC疫苗治疗胰腺癌皮下移植瘤具有协同作用.结论:胰腺癌较胰腺组织中PD-L1高表达,敲减胰腺癌细胞PD-L1表达与应用DC疫苗治疗可能是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有效策略.
作者:蒋浩海;赵鑫;赵华;朱新国;李德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通过胸引管直接测量胸腔内压力的方法测定跨肺压并以此实施机械通气策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1年来收治的心脏外科术后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各组病例食道压、胸内压、氧合状况、呼吸力学参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通过胸引管直接测量的胸内压值与食道压具有显著相关性(r=0.832),依据胸内压调节PEEP的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取得了同样良好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P>0.05).结论:利用胸引管监测胸内压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跨肺压值,有效指导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策略的实施.
作者:许欢;章淬;宋晓春;徐巧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估VEGF165基因转染的内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治疗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作用,进一步阐明EPCs对肾脏IRI产生保护作用的旁分泌机制.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其中包括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PC移植组、携带VEGF165基因转染组.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165感染EPCs,并进行转染效率鉴定.并进一步移植治疗大鼠肾脏IRI,术后24 h和72 h分别评估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各组大鼠术后肾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染色评估CD3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IRI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及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情况.结果:研究发现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165转染的EPCs移植治疗后,大鼠肾脏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术后72 h检测大鼠患肾,其CD31、VEGF、Ang-1以及Ang-2表达水平均明显提升.结论:VEGF165基因转染的EPCs移植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大鼠肾脏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PCs归巢后旁分泌过量VEGF并进一步促进Ang-1、Ang-2等血管新生因子表达,从而促使肾脏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薛建新;秦志强;李潇;曹朴;贾瑞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保留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对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11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自主呼吸全麻组(40例)及气管插管全麻组(24例).自主呼吸全麻组以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诱导,以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丙泊酚辅以术侧胸腔镜下肋间神经及胸内迷走神经阻滞进行术中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术前、开胸前、开胸时、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关胸前、关胸后30 min、关胸后60 min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指脉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相应时间点动脉血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氧合指数、剩余碱(BE)、碳酸氢根(HCO3-)、二氧化碳总量(TC02)、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探讨其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患者在术前麻醉、拔管呛咳、呕吐、复苏室停留时间、咽喉痛、肺部感染及总住院天数等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自主呼吸全麻组患者HR、RR、MAP开胸前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RR在开胸后30 min、关胸前时间点较开胸前有所增加(P<0.05).开胸时MAP较开胸前进一步下降(P<0.05),于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关胸前时间点逐渐上升,与开胸前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在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相比开胸前有所降低(P<0.05),在关胸后30 min、关胸后60 min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pH、PO2、氧合指数在开胸后30 min及关胸前较开胸前降低(P<0.05),PCO2在开胸30 min、关胸前较开胸前升高(P<0.05),PO2、氧合指数在关胸后30 min时恢复到开胸前水平(P>0.05),pH、PCO2在关胸后60 min时恢复到开胸前水平(P>0.05).BE在关胸后30 min较开胸前降低(P<0.05).HCO3-、TC02、Na+、K+、iCa2+、Glu、Hb等指标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此外自主呼吸全麻组在术前麻醉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拔管呛咳及咽喉痛的发生率均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结论: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行胸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患者生理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内发生变化,且在关胸后短时间内恢复.
作者:沈江;徐青荣;蒋波;张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腮腺3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及表面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早期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早期SS病例及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腮腺3T-DWI图像.常规MR图像上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病例被定义为早期SS病例.逐层勾画腮腺边界以获得整体感兴趣区(region ofinterest,ROI),计算腮腺平均ADC值.S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年龄、腮腺体积和平均ADC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ROC曲线法评价平均ADC值对早期SS病例的诊断价值.结果:SS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SS组腮腺平均ADC值明显高于正常组[(1.163±0.058)×10-3mm2/svs.(1.031±0.082)×10-3 mm2/s,P<0.001].以平均ADC l.064× 10-3 mm2/s作为诊断阈值,诊断早期SS的价值优(AUC=0.903,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71.1%).结论:腮腺磁共振DWI成像及ADC值在SS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国义;吴飞云;许晓泉;胡昊;王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的绝经后女性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新发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 7.0 mmol/L, 7.8 mmol/L≤早餐后2 h血糖<11.0 mmol/L)的绝经后女性(年龄56~59岁)依据基线copeptin水平分成A组(<5 pmol/L)、B组(>20 pmol/L),每组各收集40例.分析两组间基线时和6个月后冠状动脉(CTA)狭窄程度积分的差异.结果:①基线时,A组与B组之间的cop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重、空腹全血血糖、早餐后2h血糖、空腹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水平、年龄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经治疗性生活方式调整及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6个月后,在copeptin水平、冠脉CTA的狭窄程度积分、空腹全血血糖、早餐后2h血糖指标上,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有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A组没有.结论:在糖耐量减低、绝经后女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高血浆copeptin水平会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和恶化.
作者:张凯;苑小历;胡文星;肖平喜;卢新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的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5年9月,对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随机采用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IUS组)39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组)35例.统计置管失败率、感染性休克及病理性利尿发生率等资料,定期随访泌尿系彩超、血清肌酐、置管移位滑脱、置管感染、梗阻复发等.结果:PCN组住院时间与IU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7±2.16)d vs.(5.97±1.80)d,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利尿、置管移位滑脱及置管感染;随访示IUS组肾皮质厚度和血清肌酐水平[(16.41±2.88)mm,(170.7±98.35) μmol/L]较术前[(13.54±3.17)mm,(233.0±146.8) μmol/L]明显改善(P<0.05);同样,PCN组肾皮质、血清肌酐[(16.89±2.53)mm,(151.6±74.34)μmol/L]较术前[(13.77±3.05)mm,(213.2±142.5)μmol/L]也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PCN组置管失败率、梗阻复发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治疗方法,是对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有效补充和支持.
作者:柏金明;周正东;周芬;何汀;张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PDX)胶质母细胞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和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收集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建立皮下肿瘤模型,待皮下肿瘤生长取出肿瘤,分散肿瘤细胞并种于小鼠颅内.HE染色比较原发肿瘤组织与PDX肿瘤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Ki-67的表达,比较肿瘤增殖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人脑胶质母细胞PDX模型,原发肿瘤和PDX肿瘤形态学特点相似,PDX肿瘤保留了原发肿瘤的增殖能力.结论:通过建立PDX模型,可以将PDX作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临床前研究工具.
作者:方川;黄凯;檀艳丽;康春生;张建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于胃肠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两种类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探讨其确诊方式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7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19例原发于胃肠道的MALT淋巴瘤和DLBC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MALT淋巴瘤男女比为1.73:1,DLBCL男女比≈1.两组发病中位年龄均为55岁.MALT淋巴瘤与DLBCL均主要累及胃部,前者以胃体多见,后者以胃窦多见.临床表现均以腹部不适为主,其次为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等.内镜下确诊率为74.8%.MALT淋巴瘤患者仅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内镜下黏膜整片切除术(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P=0.006),其余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下常见表现:溃疡型、黏膜隆起型、浅表型、肿块或息肉样型,两组均以溃疡型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中Ⅰ~Ⅱ期占73.2%,DLBCL患者中Ⅰ~Ⅱ期占42.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LBCL患者中乳酸脱氢酶(LDH)高水平者明显多于MALT淋巴瘤(P=0.002).幽门螺杆菌总体检测率为63.0%,MALT淋巴瘤阳性率为53.1%,DLBCL阳性率为46.5%.结论:MALT淋巴瘤和DLBCL临床表现多样,内镜确诊率高,内镜确诊方式为组织活检、大块组织EMR或ESD,内镜下病变形态以溃疡型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通过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且临床分期MALT、淋巴瘤多为早期,DLBCL多为晚期.而DLBCL患者中高水平LDH的多于MALT淋巴瘤.
作者:刘高双;王宇晴;李培培;于莲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考察在成人心脏手术中使用可吸收性心包膜填补材料(GM042)的操作性能及围术期安全性,并进一步通过5年随访结果来验证其长期安全性.方法:共有40例实施开胸心脏手术的患者人组,在手术时使用GM042填补心包膜缺损部位.术后评价GM042的可操作性;术后半年以及5年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临床检查结果,考察GM042的安全性.结果:GM042在术中可操作性良好,术后无相关不良反应.使用GM042术后半年以及术后5年临床检查值异常的病例数,与术前检查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成人心脏手术中使用GM042操作性能良好,术后中长期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堵俊杰;罗明;倪布清;陆小虎;顾卫东;邵永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全切困难,肿瘤异质性强,对放化疗不敏感,致残致死率高.应用生命科学前沿技术探索其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是脑胶质瘤相关工作者的共同目标.近十年来,我国脑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
作者:尤永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microRNA-107(miRNA-107)的表达对阴茎保留的阴茎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阴茎保留术的早期阴茎癌患者34例.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数据,并对临床参数进行Cox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分析,分析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原发部位及miRNA-107表达.结果:miRNA-107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相关(x2=3.948,P=0.047),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较高(HR=5.537,P=0.007)和miRNA-107高表达(HR=7.651,P=0.001)的阴茎保留患者预后较差;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iRNA-107高表达(HR=10.391,P=0.003)的阴茎保留患者预后较差.结论:miRNA-107是阴茎保留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作为阴茎保留术预后的重要分子标记物.
作者:张嘉宜;宋乐彬;王亚民;陈晨;王仪春;杨杰;宋宁宏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