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金明;周正东;周芬;何汀;张挺
目的:观察保留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对胸腔镜手术围术期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5-11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自主呼吸全麻组(40例)及气管插管全麻组(24例).自主呼吸全麻组以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诱导,以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丙泊酚辅以术侧胸腔镜下肋间神经及胸内迷走神经阻滞进行术中维持麻醉.观察并记录术前、开胸前、开胸时、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关胸前、关胸后30 min、关胸后60 min等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指脉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相应时间点动脉血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氧合指数、剩余碱(BE)、碳酸氢根(HCO3-)、二氧化碳总量(TC02)、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并进一步观察探讨其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患者在术前麻醉、拔管呛咳、呕吐、复苏室停留时间、咽喉痛、肺部感染及总住院天数等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自主呼吸全麻组患者HR、RR、MAP开胸前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RR在开胸后30 min、关胸前时间点较开胸前有所增加(P<0.05).开胸时MAP较开胸前进一步下降(P<0.05),于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关胸前时间点逐渐上升,与开胸前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在开胸后15 min、开胸后30 min相比开胸前有所降低(P<0.05),在关胸后30 min、关胸后60 min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pH、PO2、氧合指数在开胸后30 min及关胸前较开胸前降低(P<0.05),PCO2在开胸30 min、关胸前较开胸前升高(P<0.05),PO2、氧合指数在关胸后30 min时恢复到开胸前水平(P>0.05),pH、PCO2在关胸后60 min时恢复到开胸前水平(P>0.05).BE在关胸后30 min较开胸前降低(P<0.05).HCO3-、TC02、Na+、K+、iCa2+、Glu、Hb等指标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此外自主呼吸全麻组在术前麻醉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拔管呛咳及咽喉痛的发生率均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结论: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行胸腔镜手术安全可行,患者生理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内发生变化,且在关胸后短时间内恢复.
作者:沈江;徐青荣;蒋波;张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共刺激分子B7-H3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hu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66例初诊AML患者原始幼稚细胞群上B7-H3分子膜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B7-H3 mRNA产物的表达.分析B7-H3分子的表达与AML患者发病时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以及染色体之间的关系,评估B7-H3分子的表达与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对照组B7-H3分子表达阴性.共刺激分子B7-H3在66例初诊AML患者中阳性表达率为42% (28/66).在不同性别、年龄和白细胞分组中,B7-H3阳性率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924,0.541,0.310);预后差染色体变异组的B7-H3分子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预后好及中等预后组(P< 0.001).B7-H3分子阳性组患者的PFS(7.4个月vs.15.2个月)及OS(9.8个月vs.17.8个月)均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P<0.05).此外,在AML-M2亚型中,预后差染色体变异组B7-H3分子的表达明显高于预后好及中等预后组(30.05%±23.10% vs.10.08%±7.07%,P<0.001),B7-H3与骨髓白血病细胞CD34存在共表达,并且CD34阳性组的B7-H3分子表达明显高于CD34阴性组(20.90%±19.70% vs.9.63%±7.21%,P=0.034).结论:共刺激分子B7-H3的表达对于AML患者的病情进展有一定影响,B7-H3分子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更差.B7-H3对AML的预后判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吕鑫;陈仕兵;周倩;范美英;闫世彬;仇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估VEGF165基因转染的内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移植治疗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作用,进一步阐明EPCs对肾脏IRI产生保护作用的旁分泌机制.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其中包括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EPC移植组、携带VEGF165基因转染组.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165感染EPCs,并进行转染效率鉴定.并进一步移植治疗大鼠肾脏IRI,术后24 h和72 h分别评估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各组大鼠术后肾损伤程度;免疫组化染色评估CD3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IRI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1(Ang-1)及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情况.结果:研究发现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Ad-VEGF165转染的EPCs移植治疗后,大鼠肾脏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术后72 h检测大鼠患肾,其CD31、VEGF、Ang-1以及Ang-2表达水平均明显提升.结论:VEGF165基因转染的EPCs移植治疗可以有效治疗大鼠肾脏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PCs归巢后旁分泌过量VEGF并进一步促进Ang-1、Ang-2等血管新生因子表达,从而促使肾脏血管新生有关.
作者:薛建新;秦志强;李潇;曹朴;贾瑞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WAS)发现rs2252004与前列腺癌的易感性相关,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rs2252004参与前列腺癌发生的可能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运用TCGA公共数据库中的基因型、甲基化、基因表达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rs2252004基因型与其上下游1 Mb区域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关联性.结果:rs2252004与FGFR2基因上的3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显著相关(cg25294906,P=0.031;cg03552039,P=0.042;cg16499947,P=0.049).而FGFR2在50例配对的前列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9.3×10-11).与GG基因型相比,rs2252004 GT基因型的前列腺癌患者的FGFR2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7).此外,GT/TT基因型与GG基因型患者的FGFR2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rs2252004可能通过影响FGFR2甲基化水平,进而调控FGFR2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
作者:葛雨秋;金经;马高祥;邵卫;储海燕;王美林;张正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胃癌辅助放化疗对胰腺外分泌功能的损伤.方法:42例胃癌患者行术后放化疗,放疗25次的总剂量为45 Gy,5-氟尿嘧啶为基础化疗.在放化疗治疗前、中、后分别测定脂肪酶和α-淀粉酶的含量.结果:放化疗患者中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下降的发生率分别为59.5%和21.4%.在单变量分析中,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患者(≥65岁)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下降风险增加.多变量分析表明,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相互影响也是促进胰腺外分泌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结论:胃癌患者放化疗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风险增加.因此,胰腺应被视为胃癌放疗的危及器官,测定脂肪酶活性可作为评估放疗诱导胰腺损伤的标准.
作者:雍霞;卢志强;王彩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BX357664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对Caki-1和Caki-2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的影响.方法:以前期芯片检测结果经标准化分析确认在肾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IncRNA BX357664为目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其在24对肾癌组织和Caki-1以及Caki-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lncRNA BX357664慢病毒载体感染Caki-1和Caki-2细胞后,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aki-1和Caki-2细胞处理组和对照组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lncRNA BX357664在24对肾癌组织和Caki-1、Caki-2细胞中表达水平降低(P< 0.05);lncRNA BX357664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感染Caki-1和Caki-2细胞后能够显著抑制细胞迁移(P<0.01)和侵袭能力(P<0.01),显著改变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的进程(P<0.05).结论:lncRNA BX357664在肾癌中显著低表达,在Caki-1和Caki-2细胞中上调lncRNA BX357664能够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作者:刘伊扬;钱健;徐爱民;苏仕峰;秦超;王增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于胃肠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两种类型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探讨其确诊方式的差异.方法:对2009年1月-2016年7月经病理学证实的119例原发于胃肠道的MALT淋巴瘤和DLBCL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例患者中MALT淋巴瘤男女比为1.73:1,DLBCL男女比≈1.两组发病中位年龄均为55岁.MALT淋巴瘤与DLBCL均主要累及胃部,前者以胃体多见,后者以胃窦多见.临床表现均以腹部不适为主,其次为体重减轻、消化道出血等.内镜下确诊率为74.8%.MALT淋巴瘤患者仅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内镜下黏膜整片切除术(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P=0.006),其余方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下常见表现:溃疡型、黏膜隆起型、浅表型、肿块或息肉样型,两组均以溃疡型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中Ⅰ~Ⅱ期占73.2%,DLBCL患者中Ⅰ~Ⅱ期占42.3%,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DLBCL患者中乳酸脱氢酶(LDH)高水平者明显多于MALT淋巴瘤(P=0.002).幽门螺杆菌总体检测率为63.0%,MALT淋巴瘤阳性率为53.1%,DLBCL阳性率为46.5%.结论:MALT淋巴瘤和DLBCL临床表现多样,内镜确诊率高,内镜确诊方式为组织活检、大块组织EMR或ESD,内镜下病变形态以溃疡型多见.MALT淋巴瘤患者通过EMR/ESD确诊病例明显多于DLBCL患者,且临床分期MALT、淋巴瘤多为早期,DLBCL多为晚期.而DLBCL患者中高水平LDH的多于MALT淋巴瘤.
作者:刘高双;王宇晴;李培培;于莲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通过RNA干扰敲减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PD-L1)分子能否增强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胰腺癌及对应胰腺组织中PD-L1的表达差异;纯化CD8+T细胞和制备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将低表达PD-L1的Panc-1细胞Panc-1/PD-L1-RNAi、阴性对照Panc-1/LV-Control细胞以及野生型Panc-1细胞分别与CD8+T细胞+DC疫苗共同培养,检测细胞上清中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3组肿瘤细胞分别建立人源化严重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以DC疫苗为治疗手段进行尾静脉注射,观察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实验显示,胰腺癌组织较胰腺组织中PD-L1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T细胞反应实验显示,PD-L1敲减肿瘤细胞组与DC和CD8+T细胞共同培养的上清中I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人源化SCID小鼠体内荷瘤实验显示,敲减PD-L1表达与应用DC疫苗治疗胰腺癌皮下移植瘤具有协同作用.结论:胰腺癌较胰腺组织中PD-L1高表达,敲减胰腺癌细胞PD-L1表达与应用DC疫苗治疗可能是胰腺癌免疫治疗的有效策略.
作者:蒋浩海;赵鑫;赵华;朱新国;李德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BRG1 (Brahma-related gene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00例结肠癌组织中的BRG1进行染色分析,结合随访资料分析结肠癌组织中BRG1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癌细胞表达BRG1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x2=79.962,P<0.001);BRG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T分期有显著相关性(x2=6.753,P=0.009;x2=5.069,P=0.024;x2=10.827,P=0.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0.05);Cox回归模型证实,BRG1表达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HR=2.283, P=0.001);结肠癌癌细胞BRG1高表达组较低表达的病例预后差(x2=17.636,P< 0.001).结论:高表达的BRG1与结肠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结肠癌细胞BRG1的阳性表达可能成为判断结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记物.
作者:苗永昌;邱磊;邵华;邓建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经皮肾穿刺造瘘术和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输尿管梗阻的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5年9月,对恶性输尿管梗阻患者随机采用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IUS组)39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组)35例.统计置管失败率、感染性休克及病理性利尿发生率等资料,定期随访泌尿系彩超、血清肌酐、置管移位滑脱、置管感染、梗阻复发等.结果:PCN组住院时间与IU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7±2.16)d vs.(5.97±1.80)d,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利尿、置管移位滑脱及置管感染;随访示IUS组肾皮质厚度和血清肌酐水平[(16.41±2.88)mm,(170.7±98.35) μmol/L]较术前[(13.54±3.17)mm,(233.0±146.8) μmol/L]明显改善(P<0.05);同样,PCN组肾皮质、血清肌酐[(16.89±2.53)mm,(151.6±74.34)μmol/L]较术前[(13.77±3.05)mm,(213.2±142.5)μmol/L]也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PCN组置管失败率、梗阻复发率及肉眼血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IU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恶性输尿管梗阻治疗方法,是对输尿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有效补充和支持.
作者:柏金明;周正东;周芬;何汀;张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中手法复位与体位复位2种复位方法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70例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手法复位)和对照组(体位复位).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用量,术前、手法复位前后、术后3d、3个月和2年的椎体前缘压缩率和Cobb角,术后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椎体成形患者术后疗效优于对照组,骨水泥用量较对照组多,术后更好地恢复了椎体前缘高度和改善后凸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随访时VAS和OD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的椎体压缩性骨折,通过椎体成形联合术中手法复位,能够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改善脊柱失状位平衡,并获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蔡俊;冯新民;杨建东;陶玉平;张亮;张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D146基因在卵巢癌细胞SKOV3中过表达对其接种裸鼠皮下生成肿瘤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介导的CD146基因转染卵巢癌细胞SKOV3,G418筛选阳性克隆细胞,并经Western blot鉴定其过表达CD146蛋白.分别应用MTT与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评价过表达CD146克隆细胞对细胞增殖与体外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将这些细胞接种裸鼠皮下组织,每周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状况至裸鼠处死,称量肿瘤重量并对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SKOV3细胞经脂质体转染与G418筛选后,可获得过表达CD146的阳性克隆细胞.CD146过表达明显抑制了SKOV3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与集落形成能力,亦明显抑制了裸鼠皮下的肿瘤生成能力,其肿瘤重量与体积明显比对照组小(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过表达CD146的SKOV3细胞接种裸鼠生成的肿瘤组织仍可高表达CD146蛋白分子.结论:CD146过表达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体外增殖能力与裸鼠体内的致瘤性,可能是卵巢癌预后的一个潜在分子标记.
作者:范丽;刘莹;龚宝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手术全切困难,肿瘤异质性强,对放化疗不敏感,致残致死率高.应用生命科学前沿技术探索其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是脑胶质瘤相关工作者的共同目标.近十年来,我国脑胶质瘤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
作者:尤永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中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or dislocation,CSCIWFD)的临床特征、MRI表现、手术时机、方法和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的时机不同分为3组:早期手术组(伤后72h内进行手术治疗)17例、晚期手术组(伤后在72 h~3周内进行手术治疗)22例和延迟手术组(在伤后3周~3个月内进行手术治疗)13例.使用日本骨科学会颈脊髓功能(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评分法对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颈脊髓功能、运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52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随访时间5~33个月,平均时间(15.03±6.39)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早期手术组、晚期手术组和延迟手术组在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和ASIA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而3组JOA改善率和ASIA运动改善率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颈椎MRI诊断结果选择合适手术能够帮助CSCIWFD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并且手术时机(3个月内)与神经恢复没有明显关联.
作者:张猛;王子洁;胡伟;刘向阳;申才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MR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灌注技术在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并出现新强化灶的患者,经再次手术或随访证实为胶质瘤复发或放射性脑损伤.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DSC灌注成像,测量病灶强化区域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及相对脑血流量(rCBF),并同时取对侧正常白质的rCBV和rCBF,分别相比后得到相对比值,比较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各灌注参数比值,并采用ROC曲线评价rCBV和rCBF相对比值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胶质瘤复发异常强化灶的rCBV和rCBF相对比值分别为2.78±1.01和1.89±0.82,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的0.76±0.42和0.4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CBV相对比值≥1.88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的特异性为100.0%,rCBV相对比值≤0.62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CBV比值取1.88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100.0%、96.4%.rCBF相对比值≥1.96时,诊断胶质瘤复发特异度为100.0%,rCBF相对比值≤0.45时诊断放射性脑损伤敏感性为100.0%;rCBF相对比值取0.85为阈值来鉴别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90.0%、92.8%.结论:磁共振DSC灌注成像有助于对胶质瘤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进行鉴别.
作者:张军霞;王颖毅;王敏;王建伟;刘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的绝经后女性血浆和肽素(copep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新发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 7.0 mmol/L, 7.8 mmol/L≤早餐后2 h血糖<11.0 mmol/L)的绝经后女性(年龄56~59岁)依据基线copeptin水平分成A组(<5 pmol/L)、B组(>20 pmol/L),每组各收集40例.分析两组间基线时和6个月后冠状动脉(CTA)狭窄程度积分的差异.结果:①基线时,A组与B组之间的copepti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重、空腹全血血糖、早餐后2h血糖、空腹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平均动脉压、血清肌酐水平、年龄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经治疗性生活方式调整及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6个月后,在copeptin水平、冠脉CTA的狭窄程度积分、空腹全血血糖、早餐后2h血糖指标上,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有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A组没有.结论:在糖耐量减低、绝经后女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高血浆copeptin水平会进一步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和恶化.
作者:张凯;苑小历;胡文星;肖平喜;卢新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人工瓣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高性能瓣膜,尤其是Regent、Carbomedics环上瓣的出现,许多以前需要主动脉根部扩大后再行主动脉瓣置换的主动脉根部细小病例,现在可以不需主动脉根部扩大而直接行换瓣术.再加上主动脉瓣环扩大术手术难度大,故而现在主动脉根部扩大术已少见,而主动脉根部扩大术、主动脉瓣膜上下狭窄矫治术临床上更是少见,本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黎增亮;朱锦富;刘翔;吴延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PDX)胶质母细胞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和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收集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建立皮下肿瘤模型,待皮下肿瘤生长取出肿瘤,分散肿瘤细胞并种于小鼠颅内.HE染色比较原发肿瘤组织与PDX肿瘤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Ki-67的表达,比较肿瘤增殖能力.结果:成功建立人脑胶质母细胞PDX模型,原发肿瘤和PDX肿瘤形态学特点相似,PDX肿瘤保留了原发肿瘤的增殖能力.结论:通过建立PDX模型,可以将PDX作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临床前研究工具.
作者:方川;黄凯;檀艳丽;康春生;张建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vs.64%,P<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 vs.6%,P<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 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 (P< 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作者:朱必清;武雅琴;韩晶晶;李倩;徐寒子;陆谔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脑胶质瘤发病过程中及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生理状态下涉及多种细胞离子通道改变,且不同病理类型、病理级别、预后情况等的胶质瘤具有明显差异的离子通道改变特征.此类改变涉及星形细胞维持细胞周及细胞内环境稳态、胶质细胞瘤恶性增殖、转移、侵袭等多个环节.既往研究提示上述发生改变的细胞离子通道可作为胶质瘤化疗增敏、预防转移等治疗目标的分子靶点,显示了离子通道作为基础研究切入点、分子靶向药物靶点、临床分子标记的可观潜力.
作者:曹航;王非一凡;张越琦;李学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