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家元;王晓伟;徐骁晗;倪不清;刘博
目的:检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炎性活动生物学指标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改变,并探讨其与CD疾病活动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CD患者46例,其中缓解期CD 31例,活动期15例.纳入同期病房收治的8例消化道息肉治疗后复查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CD患者疾病活动严重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D患者外周血Treg、Th 17细胞比例;血细胞仪检测PLT计数、MPV和PDW;魏氏法检测ESR;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轻度和中度活动期CD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细胞比例较缓解期CD患者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活动期C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高于缓解期CD(P< 0.05);CD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与ESR、血清CRP水平、CDAI评分呈负相关,而与患者MPV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改变异常以及Treg细胞比例减低与反映CD疾病活动的炎性指标ESR、血清CRP水平呈负相关,提示Th 17/Treg细胞失衡与CD肠道炎症形成有关.
作者:赵小静;马晶晶;朱云娟;马海芹;张怡;张红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筛选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相关的微小RNA (miRNA),探讨其在URSA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对URSA绒毛组织进行miRNAs测序,初步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筛选所得miRNAs表达水平;利用DAVID软件对靶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53通路中靶基因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let-7f-5p在URSA绒毛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升;let-7f-5p的靶基因富集于p53通路,通路中靶基因MDM-X和其下游靶标促生长基因MDM2水平显著下降,促凋亡基因p5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结论:let-7f-5p可能调控p53信号通路中MDM-X/MDM2/p53基因,促进细胞凋亡,终导致URSA发生发展.
作者:梁婕;韩莉;梁健;凌敏;卞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在病理ⅠA期(T1aN0M0)肺腺癌中的肿瘤学疗效,同时寻找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连续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9例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种术式患者的短期疗效,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为88%和85%,肺段切除为97%和96%(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病理亚型均是肿瘤复发(RR=18.219,95%CI:2.484~133.652,P=0.004;RR=2.107,95%CI:1.403~3.163,P<0.001)和患者死亡(RR=12.765,95%CI:1.332~122.37,P=0.027;RR=2.223,95%CI:1.376~3.499,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及实性型肺腺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和97%、88%和88%、78%和78%、75%和58% (P<0.05).结论:肿瘤大小及病理亚型对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接受肺段切除手术的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不亚于接受肺叶切除术者.
作者:范啸;徐心峰;闻伟;朱全;陈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2017年Pottel等[1]开发了基于胱抑素C(cystatin C,Cys)和基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联合Cys的2个全年龄阶段新公式(full age spectrum equation,FAS) FASCys和FASCombi,用于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在欧洲人群中的验证发现其准确性优于或在某些情况下等于美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合作工作组(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CKD-EPI)公式,但在中国人群,尤其在中国老年人群中的适用性尚未得到验证.
作者:雍珍珠;李芬;赵卫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入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cells,HAECs)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HAECs经饥饿处理后分为对照组、H2O2损伤组及AS-Ⅳ治疗组.H2O2损伤组细胞经H2O2(400 μmol/L)持续损伤36 h,AS-Ⅳ治疗组细胞经H2O2损伤12h后加入含50 μg/mL AS-Ⅳ的培养基继续干预处理24 h.观察AS-Ⅳ对H2O2诱导的HAECs氧化应激损伤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H2O2损伤后HAECs丙二醛(MDA)含量、NADPH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H2O2损伤的HAECs经AS-Ⅳ治疗后,HAECs的MDA含量、NADPH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ROS含量明显降低,SOD和Mn-SOD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高.结论:AS-Ⅳ对H2O2诱导的HAECs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高线粒体的抗氧化功能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宇琼;孙东岳;吴恒芳;卞智萍;陈相健;杨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水平在大鼠血液高凝态下的变化,为血栓疾病的防治探索新靶点.方法:大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模型组以预实验确定的适剂量盐酸肾上腺素造模,于12、18、24、48、96 h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颈动脉取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全血黏度,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NF-κB水平.结果:0.7 mg/kg肾上腺素造模组模型复制成功率高,大鼠死亡率低,为佳造模剂量.生理盐水组PT、APTT、全血黏度及NF-κB水平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PT、APTT较生理盐水组缩短(P<0.05),但随时间缓慢延长,全血黏度及NF-κB水平较生理盐水组增大(P<0.05),但随时间缓慢降低,且在12、18h时PT、APTT同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h内全血黏度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大(P<0.05),48 h内NF-κB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凝态大鼠血液中NF-κB水平显著升高,并随着高凝态的消退而降低,说明大鼠血液高凝态的发生、发展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王立文;沈晓洁;何文涓;吴倩;嵇莹莹;龚国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关注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标志物,探讨黄葵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尿白蛋白(ALB)、白蛋白/肌酐(ALB/Cr)、肾损伤分子-1(KIM-1)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患儿60例,其中30例使用黄葵佐治(黄葵和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另外30例使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2周后观察其尿ALB、ALB/Cr、KIM-1的变化.选择儿科门诊正常体检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黄葵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治疗后尿ALB、ALB/Cr、KIM-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前者降低尿ALB、ALB/Cr、AKM-1更加明显(P<0.01).结论:黄葵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疗效好,前景广阔.
作者:龚红蕾;徐美玉;孙宝兰;唐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在多年围绕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家系开展系统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家系耳聋的致病机制,以期发现新的听神经病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方法:对3例耳聋患者和1例配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初步筛选出与家系耳聋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采用PCR-Sanger测序法,检测上述候选基因变异是否与家系表型共分离.后,以50例与研究家系无关的听力正常人为对照,检测候选致病突变在正常群体中的突变频率和SNPs遗传多态性.结果: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得到41个候选致病基因突变;用PCR-Sanger测序法对核心家系的9名成员和2名家系外听力正常人进行验证,仅发现1个基因突变(ALOX15B 7942797 C>T)与家系耳聋表型共分离.选取50例家系外正常对照的DNA样本对ALOX15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有2例听力正常人也检测到该基因的同一变异,提示该变异为SNPs遗传多态性.结论:对核心家系成员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和Sanger测序法验证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位点,排除了该家系耳聋由基因编码区突变及Indels致病的可能性.
作者:吴亮;刘婷婷;魏钦俊;陈智斌;鲁雅洁;邢光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检测PARP1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人类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的胰腺癌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PARP14在胰腺癌及癌旁中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PARP14表达量与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关系(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在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CFPAC-1中干扰PARP14后,分别通过CCK8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GEO数据显示PARP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CGA数据表明胰腺癌中高表达PARP14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的患者(P<0.05).体外实验表明,干扰PARP14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PARP 14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并与预后负相关,且其高表达与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相关,PARP14可能成为胰腺癌预后预测及治疗的靶点.
作者:傅跃;刘信春;陈秋阳;彭云鹏;郭松;卫积书;苗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瘦素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valvular interstitial cells,VICs)表型转化的影响,揭示瘦素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ue disease,CAVD)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并培养猪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采用含不同浓度的瘦素分别刺激细胞24 h,检测细胞裂解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确定佳刺激浓度.用佳刺激浓度的瘦素刺激细胞24 h,提取细胞RNA以及蛋白,通过RT-PCR以及Western blot分别测定肌动蛋白(α-SMA)、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瘦素刺激导致ALP表达上调且大刺激浓度为100 ng/mL.相较于对照组,瘦素刺激组OPN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而α-SM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瘦素能够诱导VICs向成骨细胞分化,从而促进VICs钙化.
作者:李明科;周景昕;吴延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ADAM1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ADAM1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ADAM12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其中5对结直肠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ADAM1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DAM1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ADAM12基因在76.0 %(38/50)的病例中表现为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P=0.005)、TNM分期(P=0.002)密切相关.高表达ADAM12基因与结直肠癌的3年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ADAM12基因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明显上调,且其表达上调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潜能及进展相关,提示ADAM12是结直肠癌的一个潜在分子指标物.ADAM12的高表达与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吉冰;孙晔;张川;王森;张悦;孙跃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DM2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SP-141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和BGC823增殖、凋亡以及迁移的影响.方法:胃癌细胞经SP-141处理后,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Hoechst染色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凋亡以及迁移能力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TC GA数据库中32对胃癌组织中的MDM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5种胃癌细胞株均检出MDM2,表达水平差异不大;SP-141抑制MGC803和BGC823的细胞存活率以及克隆形成,诱导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SP-141增加细胞凋亡发生率,并下调Bcl-2同时上调Bax、Caspase-3剪切体、PARP剪切体的蛋白表达;SP-141抑制细胞迁移并伴有FAK蛋白表达量的下降.结论:MDM2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SP-141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严冬琳;王强;邱丹萍;李爱萍;周建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并验证小鼠血浆中氯吡格雷及其代谢物的LC-MS/MS检测方法,研究氯吡格雷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吡罗昔康为内标,经乙腈沉淀蛋白后,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monitoring,MRM)方式检测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羧酸代谢物和葡萄糖醛酸代谢物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安捷伦Poroshell120 SB-C18柱(100 mm×2.1 mm,2.7 μm);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和乙腈(含0.1%甲酸)并按梯度洗脱.小鼠单次灌胃给予氯吡格雷10 mg/kg,测定氯吡格雷及其3种主要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并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在一定测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未见明显基质效应,其日内、日间精密度均较好(RSD <15%),准确度相对误差(RE)为-2.40%~5.00%,稳定性较好.在小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该方法能达到预期的实验要求.结论: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小鼠血浆中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其专属性、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
作者:张梦然;邰婷;米琼宇;吉金子;黄贝贝;贾雨萌;谢红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IQ结构域GTP酶活化蛋白1(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IQGAP1)对足细胞细胞骨架重组的调节作用.方法:嘌呤霉素(PAN)刺激小鼠足细胞后,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IQGAP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足细胞骨架F-actin的分布,F-actin肌动蛋白评分系统(CFS)对骨架重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观察上调和下调足细胞IQGAP1表达对PAN诱导的足细胞骨架重组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PAN刺激组足细胞内IQGA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足细胞F-actin排列紊乱,CFS明显升高;②IQGAP1 siRNA进一步抑制IQGAP1表达后,PAN引起的上述足细胞F-actin重组更加明显(P<0.05);③转染pCantag-myc-IQGAP1质粒促进IQGAP1表达后,PAN诱导的足细胞F-actin排列紊乱显著减轻,CFS明显下降(P<0.05).结论:IQGAP1能抑制嘌呤霉素诱导的足细胞骨架重组,对维持足细胞正常骨架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张晓波;唐凤英;周敏;朱颖;陈敏;周惠;陈连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SCORE)评分高危患者(SinoSCORE≥6分)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中心行OPCAB术且SinoSCORE ≥6分置入IABP的患者30例,其中术前预置入IABP患者15例(A组),术中及术后紧急置入IABP患者15例(B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临床指标、住院30 d病死率.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3个月并比较其预后.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IABP使用时间[(78.66±28.83)h vs.(207.80±132.92)h]、呼吸机辅助时间[(36.86±35.13)h vs.(144.13±180.25)h]、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119.86±42.73)h vs.(296.66±191.84)h]、ICU监护时间[(69.06±42.90)h vs.(250.93±232.84)h]、术后住院时间[(10.73±2.49)d vs.(20.40±17.26)d]均短,住院总费用较少[(201 321.29±37 240.54)元]vs.(271 071.89±105 901.14)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3% vs.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搭桥支数[(3.86±0.91)支vs.(4.26±0.96)支]、术后引流量[(1 141.33±448.12)mL vs.(1 433.33±802.70)mL]无差别,住院30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6.7% vs.20.0%).结论:SinoSCORE评分高危患者行OPCAB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获益更多.
作者:张帅;邵永丰;魏磊;倪布清;徐晓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小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CD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野百合碱模型组、野百合碱+尼可地尔治疗组,每组6只,后2组给予野百合碱(400 m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8周,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治疗组每日给予尼可地尔(10.5 mg/kg)灌胃.8周后通过直接经膈肌右心室穿刺法测定右心室收缩压;称重法计算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观察右室心肌细胞形态;弹力纤维染色测定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并计算肺小动脉肌化程度.结果:尼可地尔(10.5 mg/kg)能显著降低野百合碱诱导的小鼠右心室收缩压升高(P<0.01)和右心肥厚(P<0.05),减轻肺小动脉中膜增厚(P<0.0l),抑制肺小动脉完全肌化(P<0.01),减轻右心心肌细胞损伤.结论:尼可地尔能通过抑制肺血管重构减轻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其可能是一种能有效防治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作者:邵成杰;孔辉;曾晓宁;李湘;朱家丽;解卫平;王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帕金森患者尿酸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91例为病例组,同期年龄、性别与帕金森组相匹配的健康人97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尿酸与血脂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观察帕金森组尿酸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尿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帕金森患者的尿酸除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外,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帕金森患者的尿酸及血脂的关系与普通代谢综合征存在差异.
作者:翁罗荣;戚志强;杨俊;何庆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阳性和(或)甲胎蛋白(AFP)阳性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两者联合分析与胃癌的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0例术前检测血清CA19-9和AFP水平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与CA19-9阴性者相比,CA19-9阳性患者T分期更晚(T4期,94.2% vs.65.5%),临床分期更晚(Ⅲ+Ⅳ期,89.2% vs.61.5%),淋巴结转移率更高(80%vs.61.3%),脉管和神经侵犯比例更高(32.5% vs.23.3%;42.5% vs.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FP阴性者相比,AFP阳性患者临床分期更晚(Ⅲ+Ⅳ期,88.9%vs.60.6%),淋巴结转移率更高(81.5% vs.59.1%),更容易发生神经侵犯(44.4% vs.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19-9和AFP均阴性的患者相比,一种或两种肿瘤指标阳性的患者T分期更晚,临床分期更晚,淋巴结转移率更高,更容易出现脉管和神经侵犯(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CA19-9阳性是影响胃癌侵犯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与CA19-9(-)-AFP(-)比较,CA19-9(+)-AFP(+)是影响胃癌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AFP(-)是影响胃癌侵犯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清CA19-9和AFP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密切相关,术前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为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提供信息.
作者:韩建波;骆大葵;杨力;黄驰;还向坤;王悠南;徐泽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利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观察成人髂内动脉分型及闭孔动脉、子宫动脉和前列腺动脉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因肾移植术前评估而行盆腔CTA检查的患者,以横轴位图像为基础结合多种重建图像评估髂内动脉分型,研究闭孔动脉、子宫动脉及前列腺动脉的起源.结果:CTA显示髂内动脉分型:A型(髂内动脉分为臀上动脉及臀下阴部干)占70.2%,B型(髂内动脉分为臀干及阴部内动脉)占28.3%,C型(髂内动脉以三叉的形式同时发出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阴部内动脉)占1.5%.闭孔动脉起源以臀下阴部干为常见,占27.6%,前列腺动脉及子宫动脉起源均以阴部内动脉为常见,分别占38.5%、44.8%.结论:盆腔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髂内动脉分型及闭孔动脉、子宫动脉和前列腺动脉的起源.
作者:王小平;徐怡;唐立钧;朱晓梅;祝因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研究皮质醇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皮质醇处理激素依赖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皮质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试验检测不同浓度皮质醇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磷酸化mTOR (p-mTOR)以及迁移相关蛋白MMP-9、MMP-2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MCF-7细胞在皮质醇剂量为10 nmol/L时增殖显著(P<0.05)、迁移增加(P<0.01).并且在皮质醇剂量10 nmol/L时,MCF-7细胞表达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mTOR (P<0.05),及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MP-9 (P<0.05)、MMP-2(P<0.01)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10 nmol/L)皮质醇可以导致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经典mTOR通路诱导细胞增殖及上调MMP-9、MMP-9蛋白表达实现.
作者:厉芝;甄林林;韩学东;施建华;任毅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