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鲍修华;戴俊峰;李彦红;张亦文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门诊病理确诊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女性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口服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中药,同时每晚睡前将该方药渣煎水500 mL,坐浴5-10 min;每天用金甘油(本院自制皮肤外用药.主要成分:金霉素、甘油等)涂抹外阴病变处2次.对照组每天用温水坐浴5~10 min,金甘油涂抹外阴病变处2次.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并随访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治疗前后局部皮肤病损程度、阴部痒痛程度及局部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7/50),对照组为66%(33/50).两组治疗结束2月后阴部局部皮肤病损程度、阴部痒痛程度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局部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并明显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作者:贺漪;曹丽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RCT研究设计,93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47例及药物组46例;电针组取穴中醪、会阳,每次30 min,隔日1次;药物组口服盐酸特拉唑嗪(马沙尼)2 mg,每晚1次;治疗4周,疗效指标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泌尿症状困扰积分(BS)、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和前列腺体积;并记录24 h憋尿困难次数及夜尿次数.结果 91例患者完成试验,两组均可降低Ⅰ-PSS评分、提高Qmax、减少PVR、改善BS评分、减少24 h憋尿困难次数及夜尿次数(P<0.01).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观察指标差值的组间比较:Ⅰ-PSS评分电针组(6.52±0.41)优于药物组(2.69±0.36,P<0.01);Qmax(mL/s)电针组(4.71±0.70)提高优于药物组(1.75±0.55,P=0.001);PVR(mL)电针组(44.79±9.73)减少优于药物组(16.97±4.75,P=0.012).结论 电针中醪、会阳穴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症状,增加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疗效优于盐酸特拉唑嗪.
作者:杨涛;张兴桥;冯勇伟;徐海蓉;刘志顺;赵宏;叶永铭;王蕊;刘元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机制复杂.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可诠释腹膜及部分卵巢EM.正常情况下约有.50%~90%的育龄妇女发生经血逆流入盆腔;但只有少数罹患EM,说明EM的发病尚受其他因素影响.逆流子宫内膜向腹膜黏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是EM发病的关注焦点.
作者:李大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发展中国家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数约50万[1].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年轻化倾向.已有结论,宫颈浸润癌是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而来,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而CIN和宫颈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CINⅢ和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2].
作者:耿晓星;戴智莉;王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比较降浊合剂对MSG(L-谷氨酸钠)肥胖大鼠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8~10周龄的雄性MSG大鼠64只,随机分成罗格列酮组、降浊合剂高剂量组(高剂量组)、降浊合剂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各16只,降浊合剂高、低剂量组每天分别以降浊合剂浓缩液20 mL/kg、10 mL/kg灌胃,罗格列酮组按每天20 mg/kg(10 mL)予罗格列酮水溶液灌胃,模型对照组以蒸馏水10 mL/kg灌胃,连续给药7周.观察给药前后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血清空腹胰岛素(Ins),给药后各组FFA、脂肪/体重,并计算ISI.结果 经过药物干预7周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的Tc、FBG、Ins、脂肪/体重、FFA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对照组,其中给药后TC显著低于同组给药前,FBG、Ins显著高于同组给药前水平,给药后罗格列酮组Ins则显著低于同期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ISI显著高于同期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给药后ISI均较同组给药前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同期模型对照组I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FFA高剂量组[(314.81±110.25)μmol/L]、罗格列酮组[(305.56±92.33)μmol/L]均显著低于同期低剂量组[(375.00±219.95)μmol/L](P<0.05).结论 降浊合剂能显著降低MSG大鼠血清Tc、FBG、Ins、FFA水平,其降低FFA的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但对成长期MSG大鼠ISI的影响不明显,不能逆转MSG大鼠的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形成过程.
作者:周开;龚文波;周建扬;陈霞波;贺娟;陈民利;王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川芎嗪和黄芪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趋化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和受体CCR5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卵巢内膜样囊肿患者10例为试验组,其他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例为对照组,分离和纯化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加入不同干扰因素(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丹那唑),用ELISA方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RANTES和CCR5表达水平.结果 (1)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RANTES水平与在位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RANTES水平(ng/L)阳性对照组(13.602±3.358)较阴性对照组(0.027±0.016)明显增高(P<0.05),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RANTES水平阳性对照组(12.850±7.997)较阴性对照组(0.027±0.016)明显增高(P<0.05).加入不同中药干预因素后,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RANTES水平较阳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2)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CCR5水平(0.759±0.039)较在位子宫内膜(0.249±0.026)明显增高(P<0.05).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CCR5水平阳性对照组(0.759±0.039)较阴性对照组(0.478±0.094)明显增高(P<0.01),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CCR5水平阳性对照组(0.249±0.026)较阴性对照组(0.131±0.021)明显增高(P<0.01).加入不同中药干预因素后,CCR5表达水平较阳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较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CCR5水平高.川芎嗪和黄芪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RANTES及其受体CCR5的自分泌作用具有明显降调节作用.
作者:闵治红;张冀宁;华克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首次行肾移植的慢性丙肝患者55例,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并符合下列条件:(1)抗-HCV阳性;(2)血清HCV-RNA阳性;(3)排除下列病毒感染:HAV(抗2HAV-lgM阴性)、HBV(HBsAg阴性)、HEV(抗-HEV-IgM阴性)、EB病毒(抗-EBV-IgM阴性)和巨细胞病毒(抗-MCV-IgM阴性).
作者:李杨;薛武军;樊萍;丁晨光;宋焕瑾;丁小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多药耐药(muhidrug resistance,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探讨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 A,CsA)及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联合应用对人白血病耐药细胞株K562/A02细胞MDR的逆转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K562/A02细胞经CsA和Tet作用后,以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内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浓度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uhidrug resistancegene,mdr1)mRNA表达水平.结果 K562/A02细胞内DNR浓度为K562的19%,CsA(1 ms/L)及Tet(0.1mg/L)单独及联合作用K562/A02细胞48 h后细胞内DNR的浓度分别为K562的60%、65%、98%.K562和K562/A02细胞P-gP荧光强度分别为0.18%和96.51%,K562/A02细胞经CsA(1 mg/L)和Tet(0.1 mg/L)单独及联合处理后细胞P-gp荧光强度分别为75.32%,76.86%和48.61%.K562/A02细胞经过两药单独作用后耐药株mdr1-mRNA下调微弱,联合用药下调效果明显.结论 环孢菌素A和汉防己甲素均可逆转白血病细胞的耐药,且两药联合作用逆转效果增强,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陈宝安;郭晶晶;程坚;高峰;丁家华;许文林;沈惠玲;孙新臣;成红艳;高冲;孙耘玉;王骏;赵刚;宋慧慧;鲍文;李国宏;刘莉洁;陈文姬;王雪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脾肾并补方对交感型颈椎病(气血两虚型)临床疗效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同时服用甲钴胺、维生素B1、神经妥乐平;并均采用坐位枕颌牵引;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脾肾并补方,总疗程均为6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包括中医证候)及HRV指标变化.结果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组临床痊愈5例(20%),显效12例(48%),有效7例(28%),无效1例(4%);对照组依次分别为2例(8%)、4例(16%)、18例(72%)及1例(4%),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RV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V时域指标比较,治疗组SDNN(单位时间RR间期标准差)为(133.41±8.61)ms,SDANN(单位时间每5min平均RR问期标准差)为(126.90±9.99)ms,HRVTI(HRV三角指数)为35.10±4.48;对照组分别依次为(115.61±13.49)ms、(106.20±8.84)ms、25.51±2.24;治疗组治疗后频域指标LF(低频)为(379.90±159.07)ms2,HF(高频)为(157.10±28.18)ms2,LF/HF为2.37±0.52;对照组分别为(477.70±396.91)ms2、(122.10±101.90)ms2、4.27±2.84;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脾肾并补方对交感型颈椎病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崔明亮;孔祥玲;王景贵;郭赟;张磊;王静;吴慧轩;赵玉娟;程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补肾调冲中药联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将64例行IVF-ET的PC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加服补肾调冲中药二至天癸颗粒.结果 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分型,观察组A级分型所占的比例为75.0%(27/36),对照组为42.9%(1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分别为(76.8±8.2)%、(73.5±8.9)%、(89.4±14.4)%、36.11%(13/36)及5.56%(2/36);而对照组分别为(64.4±8.7)%、(68.2±10.0)%、(79.5±15.2)%、21.43%(6/28)及10.71%(3/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性腺激素(Gn)用量,观察组为(33.8±12.5)支,对照组为(47.6±18.2)支(每支75 I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卵数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IVF-ET过程中联合应用补肾调冲中药可减少Gn用量,提高临床妊娠率.
作者:连方;孙振高;张建伟;滕依丽;张宁;贺瑞燕;李婷婷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年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欧美开展了多项前瞻性研究,认为hs-CRP是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测定hs-CRP能较敏感地预测心血管危险事件[1].近几年我们观察了清开灵注射液是否能通过抑制hs-CRP活性的途径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试图证明中医理论热毒、肝火对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卫国;孔祥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慢性心力衰竭(cla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脏损伤终末阶段的一组症状群,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成为21世纪危害大的心血管疾病之一[1].据有关统计,约超过2%的美国成年人患有CHF,且在确诊1年内约30%~40%的患者死于心衰[2].cHF形成了巨大的医疗负担:英国每年约2%的医药经费用于心衰防治,美国大约花费280亿美元[3].我国心衰患病率约为0.9%,且发病率逐年上升[4].
作者:史大卓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在中医学术语翻译的探讨中,人们对其翻译的准确性、理据性、语言的准确性已有颇多阐述,而对翻译术语的简明性却鲜有认识.本文就试着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管窥之见.
作者:申光;买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表现凶险,预后不佳,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是其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2004年7月-2007年1月对13例SAP患者采用了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防治其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禹;谢平;魏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种植于子宫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除依赖于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外,还依赖于异位灶自分泌的雌激素.
作者:俞超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隐丹参酮对孕期高雄激素血症大鼠雄性子代的雄激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在孕中期颈背部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连续3天.以其所生雄鼠作为实验对象,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睾酮(T)、17-羟孕酮(17-OHP)、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然后以隐丹参酮灌胃14天,检测其对雄激素水平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睾丸间质细胞17α-羟化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孕中期雌鼠处于高雄激素状态,其所生雄鼠T值无变化,17-OHP(1.66±0.30)μg/L、空腹胰岛素水平(61.69±21.62)IU/L、胰岛素抵抗指数17.51±6.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依次为(0.76±0.05)μg/L、(26.57±5.48)IU/L、7.18±0.78(P<0.05,P=0.05265,P<0.05);隐丹参酮可降低17-OHP,中药组治疗前(1.66±0.30)μg/L,治疗后为0.20±0.07)μg/L,(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睾丸间质细胞17α-羟化酶的表达无改变.结论 给予孕中期雌鼠注射丙酸睾丸酮,所生雄鼠的T水平虽无改变,但其前体合成物质17-OHP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提示有高雄激素合成和胰岛素抵抗;而隐丹参酮能够降低17-OHP水平,而其胰岛素增敏作用不明显,说明有降低雄激素合成的作用.
作者:李喜鹤;杨新鸣;吴效科;侯丽辉;彭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祛风除湿活血养阴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影响.方法 67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例按病情、年龄、性别均衡后分为基础治疗组(22例)、激素组(23例)及中药组(22例),分别采用非类固醇抗炎药+免疫抑制剂、小剂量泼尼松+非类固醇抗炎药+免疫抑制剂、中药+非类固醇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治疗8周,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积分.结果 基础治疗组总有效率20.0%(4/20),激素组81.O%(17/21),中药组85.7%(18/21),激素组和中药组优于基础治疗组(P<0.01).治疗前疾病活动分数(DAS)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药组和激素组Ritchie关节指数(RAI)、肿胀关节数目(SwJ+s)、红细胞沉降率(ESR)、通过100 mm视力对照表进行的一般健康状态(GH)评估、DAS均有明显改善(P<0.05);基础治疗组仅GH有明显改善(P<0.05).DAS治疗前后差值3组组间比较:中药组(0.92±0.59)和激素组(0.87±0.60)比较,Z=0.422,P=0.673;中药组和基础治疗组(0.25±0.77)比较,Z=3.836,P=0.000;激素组和基础治疗组比较Z=3.795,P=0.000.不良反应的累计积分3组排序为中药组(3.76±2.72)<基础治疗组(9.10±6.01)<激素组(14.38±9.36),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盛正和;刘毅斌;黄艳霞;陈柳芳;刘溯章;赵志雄;陈大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两种给药途径(保留灌肠和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优势.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93例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灌肠组(47例)和口服组(46例),分别采用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保留灌肠和口服给药两种途径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气滞血瘀)及局部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灌肠组47例,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45/47);口服组46例,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3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8%(39/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7%(45/47),口服组为82.6%(38/46);灌肠组局部体征总有效率97.9%(46/47),口服组为84.8%(39/46);以上各项灌肠组改善均优于口服组(P<0.05).结论 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灌肠组的疗效优于口服组.
作者:侯丽辉;吴丽丽;匡洪影;李玉舸;吴效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化疗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neuropathy,CIPN)的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增多,但目前尚无有足够有效的药物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中西医治疗CIPN的相关临床和实验报道.
作者:许炜茹;花宝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发病机制未明,不孕、盆腔痛是主要临床表现,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等,治疗后易复发,根治则需付出丧失卵巢功能的代价.2006年6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在北京制订了本病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在临床实际中如何选择理想的诊疗方案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司徒仪;曹立幸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