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俞超芹

关键词:葛根素, 治疗, 雌激素,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内膜组织, 激素依赖, 自分泌, 性疾病, 种植, 腺体, 生长, 卵巢
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种植于子宫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除依赖于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外,还依赖于异位灶自分泌的雌激素.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肝癌异常舌下络脉的特征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相关性研究

    2005年6月-2006年8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住院并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23例,男104例,女19例,年龄41~69岁,平均(53.88±9.45)岁.病程(确诊时间)15天~8年.均经数码图象确认具有异常舌下络脉.Ⅰ期17例,Ⅱ期59例,Ⅲ期47例.均经过本人同意加入本研究.所有临床资料输入以Excel 2000统计软件建立的病例资料数据库.

    作者:邓伟哲;郎庆波;凌昌全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葛根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种植于子宫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除依赖于卵巢产生的雌激素外,还依赖于异位灶自分泌的雌激素.

    作者:俞超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坤泰胶囊对绝经早期妇女生活质量及乳房胀痛、阴道流血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中药坤泰胶囊对绝经早期妇女生活质量以及乳腺、阴道流血的影响.方法 绝经早期妇女104例,其中有子宫者54例,按随机表分为坤泰组和激素组各27例;无子宫者50例,按随机表分为坤泰组和激素组各25例.坤泰组予口服坤泰胶囊4粒,每日2次;激素组予口服倍美力(结合雌激素片,premarin)每日0.45 mg,有子宫者加用安宫黄体酮每日2 mg.治疗时间为1年.每3个月随访1次,受试者每日记录乳房胀痛和阴道流血情况,随访时完成绝经期生活质量量表,用药前后分别行盆腔超声、乳房超声检查及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测定.结果 在生活质量方面,除有子宫两组心理状态从用药6个月开始起效外,坤泰组效果与激素组相似,均在治疗3个月起均显著改善了绝经妇女的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坤泰胶囊对有子宫者性生活的改善从用药后9个月开始起效,无子宫者性生活无改善;激素组有无子宫性生活皆从3个月起效.两组在治疗各时间点的乳房胀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在用药1~3个月时有子宫激素组乳房胀痛的程度显著高于有子宫坤泰组.用药1~3个月有子宫坤泰组阴道流血的发生率和累计天数均显著低于激素组,两组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均在正常范围内.坤泰组治疗前后E2、F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子宫激素组治疗结束后E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FSH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坤泰胶囊能显著改善绝经早期妇女的生活质量,且引起乳房胀痛与阴道流血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性激素影响不大.

    作者:张婧;龚莉莉;张绍芬;陈行;纪律;徐阳;周毓青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化疗药物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在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化疗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neuropathy,CIPN)的发生率近年来逐渐增多,但目前尚无有足够有效的药物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中西医治疗CIPN的相关临床和实验报道.

    作者:许炜茹;花宝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与中西医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在位内膜)以外的部位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是生育期妇女的多发病,常见病.约有60%~80%以上有痛经或不孕的妇女患有此病,10%~15%本病患者无症状.国外对育龄期妇女

    作者:史常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两种给药途径治疗慢性盆腔炎93例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两种给药途径(保留灌肠和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优势.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93例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灌肠组(47例)和口服组(46例),分别采用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保留灌肠和口服给药两种途径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气滞血瘀)及局部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灌肠组47例,痊愈3例,显效20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7%(45/47);口服组46例,痊愈1例,显效8例,有效3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8%(39/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7%(45/47),口服组为82.6%(38/46);灌肠组局部体征总有效率97.9%(46/47),口服组为84.8%(39/46);以上各项灌肠组改善均优于口服组(P<0.05).结论 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灌肠组的疗效优于口服组.

    作者:侯丽辉;吴丽丽;匡洪影;李玉舸;吴效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医术语的简明性及英译的思考

    在中医学术语翻译的探讨中,人们对其翻译的准确性、理据性、语言的准确性已有颇多阐述,而对翻译术语的简明性却鲜有认识.本文就试着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管窥之见.

    作者:申光;买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复方大承气汤灌肠防治重症胰腺炎腹腔高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表现凶险,预后不佳,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是其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2004年7月-2007年1月对13例SAP患者采用了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防治其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大禹;谢平;魏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清开灵注射液对高血压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活性的影响

    近年来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欧美开展了多项前瞻性研究,认为hs-CRP是高血压、血脂紊乱、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测定hs-CRP能较敏感地预测心血管危险事件[1].近几年我们观察了清开灵注射液是否能通过抑制hs-CRP活性的途径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试图证明中医理论热毒、肝火对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卫国;孔祥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内外环境因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发病机制复杂.Sampson的经血逆流学说可诠释腹膜及部分卵巢EM.正常情况下约有.50%~90%的育龄妇女发生经血逆流入盆腔;但只有少数罹患EM,说明EM的发病尚受其他因素影响.逆流子宫内膜向腹膜黏附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是EM发病的关注焦点.

    作者:李大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降浊合剂对MSG肥胖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观察比较降浊合剂对MSG(L-谷氨酸钠)肥胖大鼠糖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的影响.方法 8~10周龄的雄性MSG大鼠64只,随机分成罗格列酮组、降浊合剂高剂量组(高剂量组)、降浊合剂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各16只,降浊合剂高、低剂量组每天分别以降浊合剂浓缩液20 mL/kg、10 mL/kg灌胃,罗格列酮组按每天20 mg/kg(10 mL)予罗格列酮水溶液灌胃,模型对照组以蒸馏水10 mL/kg灌胃,连续给药7周.观察给药前后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血清空腹胰岛素(Ins),给药后各组FFA、脂肪/体重,并计算ISI.结果 经过药物干预7周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的Tc、FBG、Ins、脂肪/体重、FFA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模型对照组,其中给药后TC显著低于同组给药前,FBG、Ins显著高于同组给药前水平,给药后罗格列酮组Ins则显著低于同期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ISI显著高于同期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罗格列酮组给药后ISI均较同组给药前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同期模型对照组I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FFA高剂量组[(314.81±110.25)μmol/L]、罗格列酮组[(305.56±92.33)μmol/L]均显著低于同期低剂量组[(375.00±219.95)μmol/L](P<0.05).结论 降浊合剂能显著降低MSG大鼠血清Tc、FBG、Ins、FFA水平,其降低FFA的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但对成长期MSG大鼠ISI的影响不明显,不能逆转MSG大鼠的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的形成过程.

    作者:周开;龚文波;周建扬;陈霞波;贺娟;陈民利;王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发病机制未明,不孕、盆腔痛是主要临床表现,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手术等,治疗后易复发,根治则需付出丧失卵巢功能的代价.2006年6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在北京制订了本病的诊断与治疗规范.在临床实际中如何选择理想的诊疗方案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司徒仪;曹立幸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川芎嗪和黄芪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对RANTES及受体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瘀中药川芎嗪和黄芪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趋化因子(regulated on activation,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和受体CCR5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卵巢内膜样囊肿患者10例为试验组,其他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例为对照组,分离和纯化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加入不同干扰因素(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丹那唑),用ELISA方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RANTES和CCR5表达水平.结果 (1)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RANTES水平与在位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RANTES水平(ng/L)阳性对照组(13.602±3.358)较阴性对照组(0.027±0.016)明显增高(P<0.05),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RANTES水平阳性对照组(12.850±7.997)较阴性对照组(0.027±0.016)明显增高(P<0.05).加入不同中药干预因素后,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RANTES水平较阳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2)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CCR5水平(0.759±0.039)较在位子宫内膜(0.249±0.026)明显增高(P<0.05).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CCR5水平阳性对照组(0.759±0.039)较阴性对照组(0.478±0.094)明显增高(P<0.01),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CCR5水平阳性对照组(0.249±0.026)较阴性对照组(0.131±0.021)明显增高(P<0.01).加入不同中药干预因素后,CCR5表达水平较阳性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较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表达CCR5水平高.川芎嗪和黄芪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RANTES及其受体CCR5的自分泌作用具有明显降调节作用.

    作者:闵治红;张冀宁;华克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药隐丹参酮降低孕期高雄激素血症大鼠雄性子代的雄激素合成

    目的 探讨隐丹参酮对孕期高雄激素血症大鼠雄性子代的雄激素合成的影响.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在孕中期颈背部皮下注射丙酸睾丸酮,连续3天.以其所生雄鼠作为实验对象,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睾酮(T)、17-羟孕酮(17-OHP)、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然后以隐丹参酮灌胃14天,检测其对雄激素水平的影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睾丸间质细胞17α-羟化酶的表达情况.结果 孕中期雌鼠处于高雄激素状态,其所生雄鼠T值无变化,17-OHP(1.66±0.30)μg/L、空腹胰岛素水平(61.69±21.62)IU/L、胰岛素抵抗指数17.51±6.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依次为(0.76±0.05)μg/L、(26.57±5.48)IU/L、7.18±0.78(P<0.05,P=0.05265,P<0.05);隐丹参酮可降低17-OHP,中药组治疗前(1.66±0.30)μg/L,治疗后为0.20±0.07)μg/L,(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睾丸间质细胞17α-羟化酶的表达无改变.结论 给予孕中期雌鼠注射丙酸睾丸酮,所生雄鼠的T水平虽无改变,但其前体合成物质17-OHP水平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提示有高雄激素合成和胰岛素抵抗;而隐丹参酮能够降低17-OHP水平,而其胰岛素增敏作用不明显,说明有降低雄激素合成的作用.

    作者:李喜鹤;杨新鸣;吴效科;侯丽辉;彭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FOLFOX化疗对男性患者性激素的影响及补肾益气中药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FOLFOX联合化疗方案对男性肿瘤术后患者的性激素影响及补肾益气中药的解毒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对照和自身对照实验设计,回顾性调查接受FOLFOX联合化疗的男性结直肠癌、胃癌术后患者的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睾酮(T)和促卵泡激素(FSH)的变化.61例分为单纯中药组、FOLFOX组、FOLFOX加中药组和对照组(仅一般支持治疗)4组,治疗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6个月时)和治疗12个月时监测各组的LH、E,、PRL、P、T和FSH.结果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FOLFOX加中药组和单纯中药组的同期水平比较,FOLFOX组治疗后的LH、PRL和T均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结束时分别达(4.6±0.4)IU/L、(8.6±0.7)μg/L和(13.1±1.4)IU/L,之后有所回升,但治疗结束后6个月(即治疗开始12个月时)分别为(5.0±0.4)IU/L、(9.9±1.1)μg/L和(14.1±1.5)IU/L,仍低于治疗前水平以及对照组、FOLFOX加中药组和单纯中药组的同期水平(P<0.05或P<0.01);FOLFOX加中药组治疗后LH亦明显下降(P<0.05),低达(5.1±0.4)IU/L,但治疗结束后6个月时恢复至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达(6.1±0.5)IU/L;而该组PRL和T下降不明显(均P>0.05),治疗开始12个月时回升至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E2和FSH则相反,FOLFOX组E2和FSH治疗后血液浓度明显升高(均P<0.01),达(135±14)pmol/L和(9.1±1.1)IU/L,治疗开始12个月时分别为(140±15)pmol/L和(9.1±1.0)IU/L,未降至治疗前和对照组水平,亦明显高于FOLFOX加中药组和单纯中药组的同期水平(均P<0.01);而FOLFOX加中药组治疗后E2和FSH分别为(116±12)pmol/L和(7.1±0.9)IU/L,升高不明显(均P>0.05).单纯中药组及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均P>0.05);各组观察期内P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 FOLFOX联合化疗方案均可导致男性胃肠癌术后患者多种性激素水平失常,补肾益气类中药有不同程度的解毒保护作用.

    作者:黄常新;陈灵芝;赵建刚;左振魁;王宇军;杨关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青黛紫草合剂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HPV感染及宫颈炎症的临床观察

    宫颈癌的发病率占发展中国家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数约50万[1].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年轻化倾向.已有结论,宫颈浸润癌是由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发展而来,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而CIN和宫颈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CINⅢ和宫颈癌发病的必要条件[2].

    作者:耿晓星;戴智莉;王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93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电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RCT研究设计,93例患者随机分成电针组47例及药物组46例;电针组取穴中醪、会阳,每次30 min,隔日1次;药物组口服盐酸特拉唑嗪(马沙尼)2 mg,每晚1次;治疗4周,疗效指标为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Ⅰ-PSS)、泌尿症状困扰积分(BS)、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和前列腺体积;并记录24 h憋尿困难次数及夜尿次数.结果 91例患者完成试验,两组均可降低Ⅰ-PSS评分、提高Qmax、减少PVR、改善BS评分、减少24 h憋尿困难次数及夜尿次数(P<0.01).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观察指标差值的组间比较:Ⅰ-PSS评分电针组(6.52±0.41)优于药物组(2.69±0.36,P<0.01);Qmax(mL/s)电针组(4.71±0.70)提高优于药物组(1.75±0.55,P=0.001);PVR(mL)电针组(44.79±9.73)减少优于药物组(16.97±4.75,P=0.012).结论 电针中醪、会阳穴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症状,增加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疗效优于盐酸特拉唑嗪.

    作者:杨涛;张兴桥;冯勇伟;徐海蓉;刘志顺;赵宏;叶永铭;王蕊;刘元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小檗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基因PPARγ、C/EBPα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XTT法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检测31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堆积;采用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enhancer bindingprotein,C/EBPα)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浓度低于10 μmol/L小檗碱干预24 h,对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不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20、40、80 μmol/L小檗碱在作用24 h后即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不同浓度的小檗碱作用48、72 h后对脂肪细胞的增殖亦表现出抑制效应,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即小檗碱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10 μmol/L小檗碱处理的前脂肪细胞,分化后胞浆中脂滴明显减少,分化相关基因PPARγmRNA、C/EBP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亦减少,与空白对照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小檗碱能够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减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PPAHγ/、C/EBPα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实验为小檗碱防治肥胖等代谢相关性疾病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毅;娄少颖;何燕铭;陈伟华;应健;王文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门诊病理确诊为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女性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口服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中药,同时每晚睡前将该方药渣煎水500 mL,坐浴5-10 min;每天用金甘油(本院自制皮肤外用药.主要成分:金霉素、甘油等)涂抹外阴病变处2次.对照组每天用温水坐浴5~10 min,金甘油涂抹外阴病变处2次.均以治疗2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并随访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治疗前后局部皮肤病损程度、阴部痒痛程度及局部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7/50),对照组为66%(33/50).两组治疗结束2月后阴部局部皮肤病损程度、阴部痒痛程度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局部病变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并明显改善相关临床症状.

    作者:贺漪;曹丽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内异康胶囊与三草异位清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疑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痛经、盆腔痛、不孕等,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自1993年6月-2004年6月,我们应用中药内异康胶囊、三草异位清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 369例,取得满意疗效,并对其中100例进行中药与西药丹那唑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建业;黄民贵;何珍;高德环;何明杰;赵兰兰;阮宝芝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