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诱发新西兰兔房室传导阻滞的影响

李睿明;张明升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 房宣传导, P-R间期, A-H间期, 缺血-再灌注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提取物对缺血再灌注诱发新西兰兔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兔随机分6组,即:结扎右冠状动脉15 min(对照及实验A组)、60 min(对照及实验B组)、120 min(对照及实验c组),每组10只.实验组给予加味麻黄附子汤提取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均空腹灌胃,每次2 mL/kg,2次/天,连续灌胃3天.末次灌胃20 min后,20%乌拉坦1.2 g/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结扎右冠状动脉制备缺血再灌注诱发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记录各组不同时段的Ⅱ导心电图和希氏束电图.观察P-R间期及A-H间期.结果 缺血实验中,实验组动物P-R间期和A-H间期,于结扎5 min后较模型动物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实验中,复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R间期和A-H间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时间(120 min)缺血组,于复灌60 min后对照动物P-R间期、A-H间期再次延长,实验组动物未出现再次延长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可改善缺血、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房宣传导功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改善心肾阳气互资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病位在心,初起以心气虚为主,心气虚则产生气虚血瘀的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或气虚及阳,或气虚及阴而阴损及阳,均可成心阳式微,不能下归于肾,终致肾阳虚衰,主水无能,饮瘀互结.可以说,在心衰的发病中,心气虚是病理基础,心阳虚是疾病发展的标志,心肾阳虚则是疾病的重笃阶段;而饮、瘀内停则是病程中的必然病理产物.

    作者:蒋梅先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复春散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治疗难愈性创面临床观察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愈合创面,我科自2005年8月以来,应用复春散加外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难愈性创面2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耿琪瑛;昊晓明;孙喜平;孙奎;温海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疏风凉血汤辅助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疏风凉血汤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单纯予西药对症治疗(口服氯雷他定10 mg,50%葡萄糖20 mL加10%葡萄糖酸钙10 mL、维生素C 3.0 g,静脉推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疏风凉血汤(白茅根30 g 生地30 g牡丹皮15 g荆芥穗15 g 防风10 g黄芩15 g连翘15 g栀子10 g 赤芍10 g僵蚕10 g地肤子15g茯苓15 g 生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以潮红(红斑)、肿胀、毛细血管扩张、炎症性丘疹、瘙痒及其他不适感(疼痛、灼热、干皱等)为观察指标,分别按其严重程度的不同分4个等级计分,并根据治疗前后病情的积分减少率评定疗效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76.32%,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愈显率为42.50%,有效率为77.50%.两组愈显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有5例服药后出现轻度腹泻,有3例服药后出现轻度恶心和上腹部不适感,对照组中有2例服药后出现轻度嗜睡,均未影响正常治疗.随访3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50%(P<0.01).结论 疏风凉血汤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白永晟;周春英;王建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芎芍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脂质代谢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芎芍胶囊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脂质代谢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4F·Forgarty导管剥脱损伤腹主动脉内皮后继喂高胆固醇饲料的方法,复制节段性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70只动物术后随机分为7组,即模型3天、2周、6周组(A、B、C组),单纯内皮损伤组(D组),普罗布考组(E组),芎芍胶囊小剂量组(F组),芎芍胶囊大剂量组(G组),另10只为假手术组(N组).除D组和N组外,其余各组均在高胆固醇饲料基础上分别喂以不同种类及剂量的药物.在各观察时点,动物处死前心脏抽血测定TC、TG、HDL-C、LDL-C等指标;术后3天及实验结束时心脏取血,测定5 min内血小板大聚集率(mPAGR).结果 (1)对AS兔血脂水平的影响:D组血脂水平与N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动物喂食高脂饲料3天后TC、LDL-C即明显升高,A、B、C组与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实验结束时,与C组比较,G、E组TC、LDL-C均明显降低,G、E、F各组均能降低LDL-C/HDL-C比值,尤以G组明显(P<0.01);G组尚有升高HDL-C的趋势,E组变化不明显.G组可明显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TC/HDL-C),与C、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内皮损伤后3天A、B、C组及D组mPAGR均明显升高,与N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E、F各组均明显降低术后3天mPAGR,与C组比较,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F各组均可降低术后6周mPAGR,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G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 芎芍胶囊可降低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TC、LDL-C水平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还可抑制该模型的早期及术后6周血小板集聚,这些可能是其抗AS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立志;刘剑刚;马鲁波;鹿小燕;徐浩;徐凤芹;史大卓;陈可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煎液浸泡辅助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之一.随着全球性糖尿病患病人数的增加及病程的延长,其患病率也逐渐增高,大约15%糖尿病患者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或坏疽[1],具有很强致残性和致死性.所以,近年来糖尿病足的治疗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我院采用中药煎液浸泡辅助治疗糖尿病足,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廉德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肠内营养加黄芪对烧伤患者白介素-2水平的影响

    胃肠营养加免疫调节剂黄芪对烧伤早期免疫功能低下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1].2007年3月-2008年4月,笔者观察肠内营养加黄芪对烧伤患者IL-2水平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永军;苏青和;严炯;丁羚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胰岛素生长因子一1的影响

    近年有研究证实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与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发生有密切关系,胰岛素生长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已引起广泛注意[1-3].本研究通过检测CHF患者生脉注射液治疗前后的IGF-1水平,旨在进一步探讨生脉注射液治疗CHF的疗效及IGF-1与CHF关系.

    作者:洪燕;谢文;方淑英;谢艳芳;洪葵;胡建华;万春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老年肺癌的中西医治疗策略

    老年肺癌有着自身的特点,因而其治疗也有独特性.本文从中西医治疗角度出发,结合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肺癌的各种手段和策略,就其手术、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周京旭;林丽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要注重阴阳互化、气血相关

    几乎所有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可发生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且往往是它们的终表现和死亡原因.许多心外疾病也可以引起心衰.虽然近些年心衰的机械辅助治疗、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大进展,骨髓干细胞移植也显示有希望的前景,但其5年病死率仍和恶性肿瘤相似.

    作者:史大卓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胆囊2号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药胆囊2号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0例行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80例.治疗组围手术期应用中药胆囊2号方(木香10 g赤芍15 g 虎杖10 g黄芩10 g金银花15 g连翘10 g 生大黄9 g枳实10 g川朴10 g桃仁10 g丹参20 g甘草4 g)水煎服,每日1剂,自术前1天晚开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头孢唑肟钠2.0 g或左氧氟沙星200 mg,静脉滴注,术前0.5 h预防性应用1次.术后根据具体病况应用同种抗生素1~3天),比较两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体温,输液天数,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并发症,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10.42±4.38)h、(15.60±5.03)h及(38.81±9.87)h,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分别为(17.11±6.25)h、(32.74±9.43)h及(56.09±11.00)h],治疗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术后体温、输液天数、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中药胆囊2号方可有效促进LC术后肠功能恢复,抑制急性炎症的发生.

    作者:徐霖;姜杰;杜凤藻;王跃全;吴小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要点

    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近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临床治疗策略已从血流动力学改善进入到生物学干预时代,临床治疗方法已由药物干预发展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外科手术及器械辅助和心脏移植的多元治疗时代,这些进展大大地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作者:毛静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亦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病及相关疾病发展到晚期所出现的常见的一组综合征,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已引起各国心脏病学者的极大关注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被称为21世纪心脏病学的后一个大战场.

    作者:朱明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补肾通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血清TNF-α及TGF-β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β1TGF-β1)与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发病的关系及补肾通督方对AS患者血清TNF-α、TGF-β1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治疗Ⅰ组(30例,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和治疗Ⅱ组(35例,采用补肾通督方治疗)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的TNF-α、TGF-β1水平进行测定,并设立3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组.同时测定两组AS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增高,血清TGF-β1水平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仅水平与ESR、CRP呈正相关(r=0.296,r=0.249;P<0.05).血清TGF-β1水平与ESR、CRP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r=-0.222,r=-0.203;P>0.05).Ⅱ组治疗后,AS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GF-β1水平提高,且ESR、CRP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补肾通督方可调整AS患者血清TNF-α、TGF-β1水平,从而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达到治疗AS的作用.

    作者:许敬人;张春燕;李伟民;林研;茅惠明;郭琛军;陈翠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明确目标,对心力衰竭进行早期和长期的中西医结合的生物学修复性治疗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进行性病变,一旦开始,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也还处于稳定阶段,但心衰仍通过心肌重构而不断发展.心衰的病理生理机制决定了心衰的治疗.

    作者:王硕仁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银屑灵熏剂蒸汽治疗对寻常型银屑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T-bet、GATA-3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银屑灵熏剂蒸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达T-bet及GATA-3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行银屑灵熏剂蒸汽治疗,观察PASI评分下降率并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患者及25名健康对照者PBMC中T-bet和GATA-3蛋白水平的变化,观察PASI评分与T-bet和GATA-3蛋白水平相关性.结果 30例患者治愈12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40.0%,有效率为96.7%.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BMC表达T-bet蛋白水平(1.7917±0.3840)较对照组(0.8860±0.1486)升高(P<0.01).GATA-3蛋白水平(0.8777±0.3114)较对照组(1.2384±0.1783)降低(P<0.01).经银屑灵熏剂治疗后,T-bet蛋白表达降为1.3410±0.3642,而GATA-3蛋白升高为1.0883±0.2435,治疗前后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ASI评分与T-bet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448,P<0.01),与GATA-3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291,P<0.01).结论 银屑灵熏剂蒸汽治疗银屑病有效,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BMC中转录因子T-bet/GATA-3蛋白的平衡表达,纠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h1/Th2细胞亚群失衡的免疫异常,有效治疗银屑病.

    作者:魏国;岳春雯;张春敏;刘瑛;马冬梅;亓同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笔者于2003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中药通腹止痛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本病34例,并同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28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大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消瘀止血片对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凝血酶受体GPⅠb/Ⅸ/Ⅴ及GPⅠb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消瘀止血片对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凝血酶受体GPⅠb/Ⅸ/Ⅴ复合物及其组分GP Ib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该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98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68例用消瘀止血片治疗;西药组30例用安络血、维生素C、K、P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止血疗效及血小板聚集恢复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及34名健康人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Ⅸ/Ⅴ及GP Ibα的表达.结果 中药组止血总有效率为89.7%,西药组为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8,P<0.01);中药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率67.6%,西药组仅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9,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GPⅠb/Ⅸ/Ⅴ及GP Ⅰbα表达荧光强度均低于健康人(P<0.05);经中药治疗后,患者的上述表达增加,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消瘀止血片在受体蛋白水平上调节血小板凝血酶受体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的疗效机制之一.

    作者:沈霖;沈迪;朱闽;陈瑞;卢芙蓉;秦铀;范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雷公藤多苷治愈疑为过敏性双侧胸腔积液1例

    通过对1例疑为过敏性双侧胸腔积液的诊疗,初步探讨了过敏性胸腔积液一些特点以及雷公藤多苷在治疗这类疾病中的功效.病例简介患者男,34岁,从事医药中间体研发工作.因反复胸闷、胸痛、气促3年,再发2天来诊,有咳嗽,发热,体温38.5℃.脸部轻度浮肿,并有少许小红斑,略高出皮肤表面,瘙痒感不明显,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听诊可闻及少量哮鸣音.

    作者:黄华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作用和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治疗: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用7天,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每日1次,培哚普利片4 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10 mg,每日1次,如无禁忌症则连续使用,治疗组加服益气温阳活血方(人参10 g 黄芪15 g 制附子5 g 毛冬青30 g 益母草10 g)每天1剂,水煎服200 mL,早晚各100 mL,连用10天,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数量变化情况,在发病3周末QRS记分法预测心肌梗死面积,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index,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第5天和第10天,外周血CD<'+><,34>细胞(分别为48.26±5.74和34.18±6.70),明显高于入院即刻(20.33±6.01),也高于同时刻对照组(分别为22.45±5.31和19.89±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1天,治疗组QRS积分(2.68±0.41)和梗死面积(22.54±2.49)%比对照组[分别为3.96±0.34;(29.38±2.59)%]为低,LVEF(0.59±0.07)比对照组(0.50±0.07)显著升高,治疗组LVESVI(27.47±7.86)、LVEDVI(68.92±11.52)和WMSI(2.10±0.11)与对照组(分别为36.71±8.85;78.46±13.16;2.98±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益气温阳活血方具有良好的干细胞动员作用,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作者:杨庆有;赵立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思考

    本文论述了目前心力衰竭中西医疗效评价的现状及趋势,针对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中西医评价差异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系统理论、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临床研究方法学,探索建立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思路,使疗效评价立足于中医药优势,与国际接轨,有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作者:王永霞;朱明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