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平;邹月芬;李德龙;王兴东;张星;孙玉炎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多巴胺能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ATH.a细胞,鱼藤酮和(或)AngⅡ处理细胞24 h.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蛋白印迹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1 receptor,AT1R)和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ngiotensinⅡtype 2 receptor,AT2R)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NADPH)氧化酶亚基gp91岫和p67phox基因表达,免疫荧光检测gp91phox蛋白表达.结果:AngⅡ通过AT1R导致鱼藤酮诱导的CATH.a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AngⅡ使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和p67phox表达增加(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内ROS产生.AT1R阻滞剂氯沙坦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使AngⅡ诱导的ROS产生减少(P< 0.01).结论:AngⅡ作用于AT1R,通过NADPH氧化酶产生ROS,促进鱼藤酮诱导的多巴胺能细胞损伤,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赵洪锐;吴亮;田有勇;高擎;曹洁;欧洲;沙志涛;耿丛;张颖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研究二甲双胍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ed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CLC)同步放化疗中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1月行同步放化疗的97例病理确诊的L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史分为无糖尿病组、糖尿病未用二甲双胍组和糖尿病二甲双胍组,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探讨二甲双胍对LSCLC同步放化疗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无糖尿病组、糖尿病未用二甲双胍组及糖尿病二甲双胍组的中位局部复发时间分别为9.3个月(95%CI:8.1~10.5)、9.8个月(95%CI:8.3~11.3)和10.6个月(95%CI:7.4~13.8);中位远处转移时间分别为12.7个月(95%CI:10.5~14.9)、14.2个月(95%CI:11.0~17.4)和11.5个月(95%CI:7.3~15.7);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1.3个月(95%CI:8.0~14.6)、10.5个月(95%CI:7.1~13.9)和10.6个月(95%CI:8.8~12.2);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0.1个月(95%CI:15.9~24.3)、18.2个月(95%CI:12.5~23.5)和19.4个月(95%CI:16.2~21.8).3组患者的4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行同步放化疗的伴有糖尿病LSCLC患者的局部复发率、总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没有关系.
作者:李丹明;王黎;穆庆霞;孙新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血培养检出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培养采用BACTEC FX全自动血培养仪;细菌、真菌鉴定及非苛养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系统,链球菌药敏为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敏采用ATB FUNGUS 3;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全年血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91株,双侧双瓶、双侧单瓶、单瓶阳性率分别为12.3%、11.4%、9.4%.分离率前5位菌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2.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7.5%)、肺炎克雷伯菌(11.0%)、链球菌(7.2%)、肠球菌(7.1%),革兰阴性菌分离率(50.4%)高于革兰阳性菌(41.0%).血培养病原菌主要分离科室为血液科、重症监护病房、普外科及感染科.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菌素类、单酰胺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44.2%~79.9%,对氨基糖苷类、头霉素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于25.0%;肠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50.0%;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规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60.0%.结论:多套送检血培养有利于提高阳性率,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种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
作者:张保荣;刘根焰;文怡;梅亚宁;周成林;夏文颖;顾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PTH的代谢规律,探讨适合我国的甲旁亢手术过程中快速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监测的标准.方法:2012年1月~2014年2月,连续检测29例甲旁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于麻醉后切皮前、切除病变组织后1、3、5、10、15、30 min和1h、24 h取外周血,送检测定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结果:切除病变组织后PTH迅速下降,切除后10 min,82.1%的患者PTH降至正常高值以下;术后10 min~1 h,PTH/PTH0≤0.5的百分比保持在96%左右.术后24 h,96.6%的患者PTH降至正常.经术后1~24个月不等随访,PTH均在正常范围或正常值高界,血钙均正常.结论:病变腺体切除后10 min,PTH降至基础值的50%以下可以作为肿瘤完全切除的指标.
作者:吴兆书;斯岩;金臻;陆婉;沈美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诊慢性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慢性期(chronic phase,C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新诊断的CML-CP患者,接受口服尼洛替尼300~400 mg,每日2次(尼洛替尼组)或口服伊马替尼400 mg,每日1次(伊马替尼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65例初发CML-CP患者,确诊CML的中位时间均为19.5(5~39)个月.尼洛替尼组26例,伊马替尼组39例,治疗后3、6、t2个月时尼洛替尼组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decular response,MMR)获得率高于伊马替尼组,分别为23.1% vs.7.6%、45.5% vs.21.2%、66.7% vs.54.8%,且在6个月时有显著差异.Sokal积分低、中和高危组患者12个月MMR的获得率在尼洛替尼组和伊马替尼组分别为81.3% vs.42.8%、42.8%vs.57.1%、66.7% vs.50.0%.3个月获得Bcr-Abl≤10%的发生率在尼洛替尼组为80.8%,显著高于伊马替尼组的41.0%;6个月达Bcr-Abl<1%的比例在尼洛替尼组为77.3%,高于伊马替尼组的48.5%,均有显著差异.12个月Ber-Abl<0.1%的比例在尼洛替尼组为66.7%,高于伊马替尼组的54.8%,尼洛替尼组达MMR的中位时间短于伊马替尼组(14 vs.34个月).尼洛替尼组和伊马替尼组3、6和12个月获得细胞遗传学缓解(complete cytogenetic rewsponse,CCyR)的比例分别为76.9% vs.52.9%、89.5% vs.70.0%、78.5%vs.77.3%,达CCyR的中位时间分别为3个月和6个月.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组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多为1~2级,患者大多可耐受.结论:尼洛替尼治疗初诊CML-CP较伊马替尼更早达到分子学缓解,安全有效,有可能作为一线用药.
作者:潘良琴;刘为星;朱雨;洪鸣;徐佳岱;张苏江;李建勇;钱思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对食管胃侧侧吻合方式进行改进,使其成为完全的“侧方”、“线形”吻合,提高抗反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3年8月在江苏省肿瘤医院胸外科食管、贲门癌入院患者,实施胃食管端侧吻合术103例(端侧吻合组)、侧侧吻合术95例(侧侧吻合组)、全侧侧吻合术82例(全侧侧吻合组).全侧侧吻合组采用“器械+手工”将食管完全侧方线形吻合于胃管,然后将食管横行闭合,使得食管胃成为一个完整的侧侧吻合.术后统计并发症,测定反流,并随访有无狭窄.结果:端侧吻合术组、侧侧吻合组、全侧侧吻合组术后吻合口瘘分别发生2例、1例、0例,吻合口狭窄分别发生18例、1例、0例,近期反流分别发生42例、16例、10例,其他并发症分别为5例、6例、4例.端侧吻合组死亡1例,其他两组无死亡病例.端侧吻合组在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发生方面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其他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侧侧吻合组、全侧侧吻合组远期反流测定分别随访88例、76例,发生远期反流分别有31例、18例,轻度反流分别为19例、15例,中度反流分别为11例、3例,重度反流分别为1例、0例.与侧侧吻合组比较,全侧侧吻合组中重度反流明显减少.结论:食管胃全侧侧吻合可以更好地达到侧侧吻合设计初始所要求的侧方线形吻合,并呈现出更好地预防狭窄、抗反流趋势及安全性.
作者:胡振东;张勤;许林;张治;贾辉;余勇;冯冬杰;尹健;周大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估多层CT扫描(muh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中平均结石密度(mean stone density,MSD)及皮肤结石距离(skin-to-stone distance,SSD)改变与肾输尿管结石体外超声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ESWL)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拟行ESWL的肾输尿管结石患者共66例,其中输尿管结石24例,肾结石42例,结石长径5~20 mm,所有患者均先行非增强MSCT检查,测量结石的MSD及SSD,并行碎石术;2周后影像复查,结石消失或者残留部分小结石且大径<4 mm,判定ESWL有效.结果:66例肾输尿管结石行ESWL,有效成功率60.6%.碎石有效组与无效组的MSD分别为(599±124)HU和(946±259)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碎石有效组与无效组的SSD分别为(95.6±11.9) mm和(109.0±15.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42例肾脏结石患者ESWL有效组和无效组的SSD分别为(91.9 ± 8.2)mm和(100.4±13.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ESWL术前行MSCT检查测定结石的MSD、SSD可以显著提高ESWL的成功率.肾输尿管结石的MSD<550 HU,行ESWL成功率高;MSD>850 HU,行ESWL成功率低.肾结石患者SSD越小,碎石成功率越高.
作者:刘斯平;邹月芬;李德龙;王兴东;张星;孙玉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CD4+CD25High、CD4+CD25+CD127Low/-、CD4+CD25+FoxP3+3种标记的Tregs细胞比例的相关性,探讨不同荧光素组合标记Tregs细胞的鉴定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健康体检者60例,平均分成2组(Ⅰ组、Ⅱ组),Ⅰ组用CD25-APC/CD127-PE/CD4-FITC三色抗体标记,Ⅱ组用CD25-PE/CD 127-Alexa Fluor(R)47/CD4-PerCP-Cy5.5标记;另选Ⅰ组10例,用CD25-FITC/FoxP3-PE/CD4-PerCP-Cy5.5/CD 127-Alexa Fluor(R)647四色抗体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CellQuest软件分析,比较Tregs细胞结果差异,分析FoxP3+与CD127hw/的相关性.结果:CD25+CD127Low/-Tregs细胞Ⅱ组(7.89±1.37)%明显高于Ⅰ组(6.37±1.83)%(P=0.001),2组中CD4+CD25High和CD4+CD25+CD 127Low/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944、0.916;(94.08±1.93)%的CD25+FoxP3+细胞低表达CD127,CD25+FoxP3+和全血检测CD25+CD127Low/的Tregs细胞有较高的相关性(r=0.846),结果差异不明显(P=0.774).结论:CD25+CD127Low/-是Tregs细胞特异性标志,适合临床应用.全血检测Tregs细胞,用CD25-APC、CD 127-PE、CD4-FITC荧光素组合检测结果与FoxP3相关度高.
作者:邢应如;孟阿娜;胡东;张荣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54例初次住院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2009年8月~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初次住院治疗的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病理检查、治疗方案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54例住院患者以寻常型天疱疮及红斑型天疱疮为主,临床可见皮肤水疱和(或)黏膜水疱性损害,组织病理检查为表皮内水疱,收治的54例患者中53例均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多联合免疫抑制剂(主要为甲氨蝶呤或环磷酰胺),49例经治疗后痊愈或显效,总有效率90.74%,寻常型天疱疮和红斑型天疱疮在大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大激素量维持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副肿瘤性天疱疮的预后较差,低白蛋白血症和感染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视病情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可增加疗效,积极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和防治感染有利于病情缓解.
作者:刘景业;尹莉;尹志强;鲁严;骆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使用吸入一氧化氮(inhaled nitric oxide,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重度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iNO治疗组,共入组45例;在基础治疗、机械通气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iNO进行治疗.观察患儿iNO治疗前后1、6、12、24 h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等;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9月NICU收治的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病例共31例,设为对照组,入组标准参照iNO治疗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期间并发症、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等.结果:iNO吸入组患儿治疗后1、6、12、24 h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6、12、24 h的吸入氧浓度和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6、12、24 h的平均气道压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6、12、24 h的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大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4 h肺动脉压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NO治疗组治疗期间并发症、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应用iNO治疗新生儿重度呼吸衰竭可以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和呼吸功能指标,改善其氧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质量.
作者:王伟;李振光;刘刚;薛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昆山“8·2”特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2014年8~10月,在昆山“8·2”事故中同期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21例特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不同时期标本(包括创面分泌物、深静脉导管、血液、呼吸道标本等)的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分析重症医学科以往患者病原菌构成.结果:共检出554株病原菌,其中烧伤早期细菌73株,烧伤后期481株,均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7.98%),依次为黏质沙雷菌(22.02%)、肺炎克雷伯菌(17.69%)、鲍曼不动杆菌(1 1.19%)、铜绿假单胞菌(10.1 1%)、真菌(7.76%).重症医学科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2.24%)、黏质沙雷菌(29.91%)、肺炎克雷伯菌(15.42%).黏质沙雷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有着较好的抗菌活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非常高.结论:特大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病原菌耐药率较高,有效监控病原菌能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钱进先;于文;吴健;杨爱祥;陶唯益;赵华;王耀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Kimura病合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肾脏科2010年收治的1例儿童Kimura病合并MsPGN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左侧腮腺轻度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高IgE血症.淋巴窦内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微脓肿形成.肾脏病理为MsPGN.血清IgE在病初及肾病复发时显著增高,在肾病缓解期显著下降.参考相关文献发现9例儿童Kimura病伴发MsPGN,均为男性,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治疗方案包括单用糖皮质激素5例及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这些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苯丁酸氮芥.激素治疗敏感的7例,其中3例治疗过程中停药后复发.结论:儿童Kimura病合并MsPGN,大部分激素治疗敏感,但停用免疫抑制剂后易复发,如激素耐药或肾病反复需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血清IgE的动态改变可能作为判断Kimura病肾内活动的早期指标.
作者:沙玉根;赵非;朱春华;丁桂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体部伽马刀治疗结肠癌患者肝肺转移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解放军第105医院收治的58例发生肝肺转移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8例共113个转移灶,采用单纯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30例共116个转移灶,采用体部伽马刀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1年、2年和3年局控率和生存率、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8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9.6%)(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EA浓度(3.8±1.3)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7.3±3.2)ng/mL(P< 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96.7%)、2年(90.0%)、3年(86.7%)局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7%、64.3%和35.7%,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73.3%)、2年(36.7%)、3年(20.0%)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4.3%,28.6%和7.1%,P<0.05);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反应、血液学毒性以及肝肾毒性发生率(20.0%、13.3%和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64.3%、50.0%和35.7%,P<0.05).结论:体部伽马刀治疗结肠癌患者肝肺转移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妍;刘虎;胡宗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氧糖剥夺引起的MF-CA3通路突触传递的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现象,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选择出生后2~3周的Sprague Dawley(SD)乳大鼠,制备海马脑片,通过刺激苔藓纤维,采用膜片钳的方法记录突触后电流.氧糖剥夺15 min后,观察突触传递的变化情况.分别采用犬尿喹啉酸阻断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LY341495阻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BAPTA螯合细胞内钙离子,观察对LTD的可能影响.结果:①氧糖剥夺15 min能引起MF-CA3通路AMPA受体介导的突触电流减弱,产生LTD现象;②若氧糖剥夺过程中运用阻断剂阻断AMPA受体的激活,洗脱后并不影响LTD的产生,而阻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可以使AMPA受体电流的LTD现象消失;③除去外液中的钙离子或用BAPTA螯合细胞内的钙离子均能使LTD现象消失.结论:氧糖剥夺引起MF-CA3通路上AMPA受体介导的突触电流持续减弱,呈现LTD现象.这种LTD现象依赖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的激活及胞内外钙离子浓度升高,但不依赖氧糖剥夺过程中AMPA受体的激活.
作者:徐金东;夏明媚;盛涛;朱东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全人源抗人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抗体轻、重链表达载体,在293Free style细胞中表达并纯化,分析该重组全分子抗体的生物学活性.方法:设计引物扩增全人源抗人TLR4抗体可变区编码序列,将其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FUSE-CHIg-hG1和pFUSE-CLIg-hl中,共转染至293Free style细胞,表达产物用protein A亲和层析柱纯化.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Western blot、免疫共沉淀、质谱分析及蛋白芯片检测抗体的免疫学特性,并检测该抗体对人单核细胞淋巴瘤THP1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全人源抗人TLR4抗体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的全分子抗TLR4抗体保持了与抗原的结合活性,对THP-1细胞TNF-α表达的抑制率可达85.7%.结论:重组全人源抗TLR4IgG保持了与TLR4的结合特异性,并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对炎症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瑾;唐奇;熊四平;蔡炳刚;朱旭辉;王长军;汪茂荣;冯振卿;朱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筛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Anti-CEA)的核酸适配体(aptamers),为肺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核酸适配体的筛选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羧基化琼脂磁珠作为筛选介质,以Anti-CEA为筛选的目标靶分子,通过消减SELEX技术及实时定量PCR技术,从随机ssDNA文库中筛选出与Anti-CEA特异性结合的aptamers,并通过凝胶阻滞实验(EMSA)鉴定筛选到的Anti-CEA-aptamer复合物,然后将得到的第10轮富集文库扩增为双链DNA,通过切胶纯化后,连接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同时利用交错PCR技术鉴定阳性克隆,经测序,获得aptamers的序列.结果:经过10轮筛选得到了4条与Anti-CEA结合的aptamers,测序结果显示均为不同序列.结论:验证筛选出的与Anti-CEA结合的aptamer,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2号aptamer与靶分子结合的特异性很高,且与非特异蛋白无明显吸附,筛选出的aptamers用于识别Anti-CEA,将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
作者:曾家豫;万波;马瑾;袁红霞;李星;赵运旺;廖世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PI3K及Er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对K56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0、25、50、100和200 nmol/L胰岛素处理K562细胞48 h及200 nmol/L胰岛素处理K562细胞0、12、24和48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K562细胞中PI3K及Erk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采用MTT方法检测胰岛素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伤口愈合实验检测胰岛素对K56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PI3K及Er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及U0126处理K562细胞,观察PI3K及Erk信号通路在胰岛素促K562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结果:同0 nmol/L胰岛素处理组相比,25、50、100、200 nmol/L的胰岛素均可显著上调K562细胞中PI3K及Erk的磷酸化水平,加强K562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同0h组相比,200 nmol/L的胰岛素处理K562细胞12、24和48 h,亦可显著上调K562细胞中PI3K及Erk的磷酸化水平,加强K562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同时,同对照组相比,200 nmol/L胰岛素处理48 h后,K562细胞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强(P< 0.01).采用PI3K及Erk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及U0126预处理K562细胞后,胰岛素促K56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显著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可通过激活K562细胞中的PI3K及Erk信号通路,进而增强K56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作者:景莉;王秦;袁凯锋;段春燕;李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引导骨再生术和牙周固定术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重度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验组29个患牙行引导骨再生术和牙周固定术,对照组35个患牙行引导骨再生术.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患牙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牙松动度(teeth mobility,TM)及牙槽骨高度(alveolar bone height,AH).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PPD、AL、SBI、TM均明显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牙周引导骨再生术联合应用牙周固定术治疗重度牙周病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且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引导骨再生术.
作者:束为;何峰;孙自达;孙颖;胡佳艺;唐伟成;许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un-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儿童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FMD患儿74例,根据是否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将患儿分为重症组和普通感染组;另选取30例体检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检测技术检测血浆中IP-10的表达量,同时检测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免疫球蛋白和血常规相关指标.比较各指标在健康对照组、HFMD普通感染组及重症组中的差异;分析IP-10与皮疹出现天数及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FMD普通感染组及重症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均增高,但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HFMD普通感染组及重症组患儿IP-10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 0.001),重症组IP-10蛋白表达略低于普通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FMD普通感染组及重症组患儿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 0.001),其中CD4+T淋巴细胞与CD8+T淋巴细胞亦显著降低(P<0.05).相反,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0.001).HFMD普通感染组、重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gA降低,IgG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FMD普通感染组患儿IP-10蛋白表达量与皮疹天数呈负相关(P<0.05),而重症组虽IP-10蛋白表达量与皮疹天数呈负相关,但无统计学意义.HFMD重症组IP-10蛋白表达量与T淋巴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其中与CD4+T淋巴细胞的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FMD患儿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B淋巴细胞比例增加,IP-10蛋白表达显著增加,与皮疹天数呈负相关.
作者:周萍;刘正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胃轻瘫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血清分子代谢物代谢轮廓的变化.方法:应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方法,通过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鉴别糖尿病胃羟瘫组和正常组间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区别.结果:两组血清的多种氨基酸成分有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胃轻瘫组苏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肌酸及苯丙氨酸含量明显下降,尿酸含量明显上升.结论:甘氨酸、肌酸、苯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有关.
作者:冯小可;刘皓;冷秀梅;张前德;谢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