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强
我们采用愈心梗液配合西药治疗心肌梗死25例,观察愈心梗液对AMI后左室功能的影响,并与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25例比较.现报告于下.
作者:马鲁波;史大卓;刘剑刚;马鲁飞;朱小玲;孟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血管新生是在原来存在的血管结构上长出新血管的生物学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许多因素均可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新策略.近年来研究者对血管新生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治疗心血管新生亦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中医药益气活血、祛瘀生新等许多治疗法则以及临床的有效性,是中医药血管新生研究的理论和临床依据.
作者:王培利;雷燕;陈可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抑郁症群体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抑郁症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根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抑郁症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得到每个病例所属的证候,而后,比较不同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与西医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397例抑郁症患者六种证型构成从高到低依次为肝气郁结、心神不宁证(108例,27.2%),心脾两虚、湿浊中阻证(94例,23.7%),心肝气郁、痰浊阻滞证(76例,19.1%)、心肝气郁、经络不和证(57例,14.3%)、心肾两亏、气滞络痹证(34例,8.6%)和心肝气郁、化热扰神证(28例,7.1%).不同年龄或西医类型组(轻性、有或无精神病性症状性)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有无精神疾病家系史、单双相及首发或复发患者的中医证型构成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理论的认识规律,为论治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作者:周玲;陈文垲;梅晓云;彭昌孝;李国春;黄云;陈文姬;彭计红;张喜芬;陈建设;褚蔚;丁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2003年2月-2004年2月,我们采用文拉法辛加中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并以单用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现将结果报道于下.
作者:杜鹤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接骨续筋颗粒促进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0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0例,口服接骨续筋颗粒;对照组200例,口服三七伤药片.每3天用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GRP含量变化,连续检测量5次.每周行X摄片1次观察骨痂形成.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愈合时间及连续性骨痂形成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5),不同时间CGRP含量变化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接骨续筋胶囊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并能提高患者血清中CGRP含量.
作者:周鹏;楚向东;张晓艳;种清治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举例说明了<中医药学名词>一书中对应英文名词的各类错误:有的在语法上有误,有的违反英文用语习惯,有的与中医原义根本不对应,有的随意摘取部分原意进行翻译,有的乱用西医一般用语,有的乱用西医专业名词,有的违反中医医理,还有的违反中药学概念,等等不一.限于篇幅,仅就以上8类错误各举3例,但全书错误的实际情况则10倍于此.至于不规范的对应英文名词,更不计其数.由于该书是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形式出版,并要求全国各有关部门遵照使用,因此在国内引起了严重的误导,甚至在国际上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作者:谢竹藩;廖家祯;刘干中;张庆荣;李磊;唐汉;王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关系及体外血府逐瘀口服液对CD11b/CD18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SO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水平;分离培养患者中性粒细胞,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干预,检测用药后(1h、6h、12h)CD11b/CD18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SO患者CD11b/CD18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随着病情的进展CD11b/CD18的表达增高;体外用血府逐瘀口服液干预6、12 h后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降低,与未用药组及用药1 h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D11b/CD18可能参与了ASO的发病过程,并且与动脉硬化程度有关,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和预防ASO的机制一,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CD18的表达,干预中性粒细胞黏附.
作者:郝斌;曹文东;杨涛;皮兴涛;续慧民;段红永;梁宏莉;郭炳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综述了中医对冠脉侧支循环的影响,尤其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起作用.
作者:张翔炜;丁邦晗;张敏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笔者1992-2003年间应用本院中药愈泉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eer,RAU)15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琼瑶;关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祛瘀解毒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治疗)和对照组(为丹那唑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症状、体征、妊娠率及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变化.实验研究:60只大鼠分为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对照组(用丹那唑)与空白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结果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后痛经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0±1.85和3.47±2.03;月经不调积分分别为1.67±2.04和3.73±1.72(P<0.05),两组妊娠率分别为63.2%和23.5%(P<0.05).中药与丹那唑治疗后均显著降低IL-1、IL-6含量和EMAb的阳性率.实验研究表明中药与丹那唑均可增加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说明可促进异位病灶细胞的Bax的表达;但中药对在位内膜及肌层组织无此作用.结论祛瘀解毒法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蕴毒症候,其作用机理与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促进异位病灶细胞凋亡有关.提示祛瘀解毒方是治疗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药.
作者:连方;刘海萍;王云霞;张建伟;孙振高;马凤梅;张宁;刘延荷;孟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传统中成药五灵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方法临床研究将90例ICP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以五灵丸配合常规治疗;记录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甘胆酸(CGA)、总胆红素(TB)、结合胆红素(DB)水平,并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及分娩情况.动物实验先以雌二醇注射构建ICP大鼠模型,并给予五灵丸灌胃治疗;收集模型母鼠血、胎鼠血及羊水,检测CGA、TB、DB、ALT、AST、ALP水平;另收集模型母鼠的胆汁以观察排泄量、检测其CGA浓度.临床和动物试验时均以复方益肝灵为阳性对照.结果临床研究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60例显效47例(78.3%),有效13例(21.7%);对照组30例显效15例(50.0%),有效15例(50%);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17286,P<0.01);血CGA、ALT、AST及TB水平两组均有下降,但观察组血CGA、ALT、AST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的羊水污染和早产的发生率也较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则高于对照组.实验研究中五灵丸可显著降低模型母鼠血及胎鼠血、羊水中CGA水平,并能促进胆汁的排泄,稀释胆汁中的CGA,也能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肝功能酶谱.以上效应均显示剂量依赖性.结论五灵丸治疗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具有更好的降胆酸及改善肝功能和妊娠结局的疗效作用.
作者:史佃云;陈华;田小芸;肖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经过新中国几代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努力,冠心病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已经形成体系,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逐渐趋于一致.目前认为冠心病属于本虚标实,其中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病位在心,涉及肺、脾、肾.冠心病的病症结合分析发现: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多属于气滞、血瘀、寒凝闭阻心脉,不通则痛;冠心病稳定期则正虚邪实并存.劳力型心绞痛:劳则气耗,病机多为气虚血瘀;不稳定性心绞痛因血小板激活、微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凝血酶原激活、血纤维蛋白水平升高,其病机以血瘀为主,其中自发性心绞痛多为阳虚、寒凝、气滞.急性心肌梗死除上述因素外,多兼有热毒、瘀毒和浊毒内结.
作者:戴瑞鸿;罗心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探讨脑热清(NRQ)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作用.方法复制内毒素性发热家兔模型,观察NRQ对家兔体温的影响,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以及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含量,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的活性.结果NRQ+内毒素组的△T[(0.69±0.07)℃]、TRI2(4.85±0.57)、ET[(197.96±39.11)ng/L]和TXB2[(177.35±77.30)ng/L]的含量以及PAI[(0.84±0.01)AU/ml]的活性明显低于内毒素组的△T[(1.31±0.13)℃]、TRI2(8.44±0.98)、ET[(250.80±40.99)ng/L]和TXB2[(279.64±83.74)ng/L]的含量以及PAI[(0.86±0.01)AU/ml]的活性,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而6-keto-PGF1α[(986.70±327.36)ng/L]的含量和t-PA[(0.25±0.02)IU/ml]的活性明显高于内毒素组6-keto-PGF1α[(507.81±170.01)ng/L]的含量和t-PA[(0.21±0.02)IU/ml]的活性,两者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NRQ可能通过改善发热家兔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起到扩张血管,加快体表散热,从而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的解热效应起到一定的整合作用.
作者:刘智勤;蒋玉凤;王秋华;樊永平;岳晓莉;黄启福;胡以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生大黄对脓毒症患者血浆D-乳酸和前降钙素的影响.方法前瞻、随机抽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脓毒症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生大黄9g/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患者血浆D-乳酸和前降钙素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血浆D-乳酸水平(mmol/L)0.18±0.05和前降钙素水平(μg/L)6.50±2.37,与对照组(0.19±0.06、6.98±2.8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D-乳酸水平0.09±0.03和前降钙素水平2.21±0.61较对照组(0.24±0.06、4.11±1.40)明显下降(P<0.05).结论生大黄能改善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减轻脓毒症.
作者:方雪玲;方强;骆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保妇康栓为纯中药制剂,具有对损伤黏膜的更新修复作用,也具有广谱抗病原微生物、抗炎作用.本研究对保妇康治疗阴道炎合并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庞义存;李晓红;张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肝性脑病是肝病患者易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肝病晚期肝功能衰竭者,诱发因素多,病死率高,临床多采用联合治疗.药物灌肠配合基础治疗是见效快、不良反应小的方法,我院常用的灌肠配方有:食醋、乳果糖、大承气汤等.为了解各种配方的疗效,我们进行了分组实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舒梅芳;尚炳英;霍红梅;许丽峰;穆琳;李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factor,CTGF)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对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作为研究模型,分为正常组、假UUO组、UUO组、福辛普利治疗组(F组)、苦参碱大剂量治疗组(苦大组)和苦参碱小剂量治疗组(苦小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半定量分析实验第14天各组MMP-3、TIMP-1、FN、CTGF和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UUO组和治疗组的MMP-3在UUO模型第14天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假UUO组(P<0.05),但3个治疗组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UUO组(P<0.05);TIMP-1、FN、CTGF和α-SMA在正常组和假UUO组中的表达低,而3个治疗组的表达均低于UUO组(P<0.05);各指标在苦大组与F组间的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可以部分恢复小管间质MMP-3的表达,同时降低TIMP-1、FN、CTGF和α-SMA的表达,从而延缓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付平;冯梅;张翥;周莉;刘芳;胡章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调心方有效部位(TX0201)对Aβ 25-35所致类AD模型大鼠脑组织凋亡相关基因调节作用机制的异同.方法采用双侧杏仁核注射Aβ 25-35造成类AD大鼠模型,观察大鼠Morris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并分别通过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类AD大鼠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m RNA,特异的凋亡信号转导分子Caspase-3和Aβ阳性神经元变化以及TX0201的影响.结果类AD模型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出现空间记忆能力下降,App695 mRNA表达提高,Caspase-3和bax/bcl-2上升.TX0201能有效控制以上病理变化.结论TX0201提高模型大鼠定向学习记忆能力,可能通过降低bax/bcl-2、下调Caspase-3而减轻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提示通过有效调节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是TX0201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杨戈;林水淼;赵伟康;金红姝;徐品初;周如倩;郁志华;张钦传;王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养心草胶囊的调脂作用,初步探讨该药调脂机制.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10只,其余50只给予高脂乳剂(1 ml/100 g)连续灌胃10天造模后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养心草胶囊高、中、低3个剂量组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等体积的饮用水;养心草胶囊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给予养心草胶囊1.08 g/kg、0.54 g/kg及0.27 g/kg,阳性对照组给予山楂精降脂片5.4 mg/kg(为中剂量的等效量),连续灌胃10天.第11天起,除正常对照组外,上午继续给高脂乳剂,下午模型组给饮用水,其他组分别给药,连续灌胃10天.第21天大鼠禁食不禁水,16 h后,眼眶取血测定血清脂类、脂蛋白、载脂蛋白和脂质代谢酶.结果养心草胶囊3个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HDL2-C、HDL3-C和HDL-C/TC)比值升高.养心草胶囊高、中剂量组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升高,载脂蛋白B(apo-B)降低;养心草胶囊3个剂量组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脂蛋白脂酶(LPL)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01).结论养心草胶囊能明显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对脂蛋白有一定的双向调节作用.提示养心草胶囊可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性,其调脂机制初步认为与提高脂质代谢酶LPL、LCAT的活性和提高HDL2-C清除胆固醇有关.
作者:吴符火;刘雪梅;郭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