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剑;王林林;吴晓馗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厄贝沙坦预处理组.厄贝沙坦预处理组在制备模型前给予厄贝沙坦30 mg/(kg·d)干预3周,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72 h后用Long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Westernblot法测大鼠脑缺血组织内NF-κB p65、IκB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I/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P<0.05);②脑缺血再灌注后24及72 h,I/R组缺血区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L/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预干预组缺血区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③脑缺血再灌注后24h,I/R组缺血区IκBα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0.05),与I/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预干预组缺血区IκBα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厄贝沙坦可通过提高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对脑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作者:董靖德;靳凌;张丽;石静萍;王小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运动相关蛋白-1 (MRP1/CD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RP1/CD9的蛋白表达.结果: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7.9%,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高一中分化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Dukes A+B期表达高于C+D组: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有淋巴转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前进法显示:分化程度先进入方程,是影响MRP1/CD9表达显著因素.MRP1/CD9表达在单因素时和Dukes分期负相关,但在多因素时被掩盖.结论: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标志.
作者:季润元;史恩溢;王永实;李小宁;赵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RIE)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手术治疗的22例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资料,总结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体征、手术治疗方案.结果:22例因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理基础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内科起搏导线、电极感染1例.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复不规则发热和肺部感染症状.超声心动图检出右心系统赘生物15例(68.18%).择期手术18例,急诊手术4例.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重建损毁的心内结构,同时矫治伴发的心血管畸形.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4.5%.术后早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室上性心律失常3例,经药物治疗后痊愈.1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后并发永久性声音嘶哑.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仍是目前国人RIE的主要病理基础,但后天获得性疾病所致RIE呈现增多趋势.外科手术是治疗RIE的重要手段.
作者:徐骁晗;王晓伟;吴延虎;邵永丰;张石江;陈亦江;秦建伟;陈广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近年来,静脉药物成瘾者有增加的趋势,而由使用不清注射器械导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也逐渐增多.2001年1月~2011年10月期间,本院共收治29例静脉药瘾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8例经内科治疗,21例经外科治疗,现对外科治疗的2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桂龙升;毛新;李洪荣;李永武;熊健;张利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检测40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13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HHV-7 DNA序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HCMV、HHV-7抗原的表达.结果:巢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神经胶质瘤组织HHV-6DNA阳性率为42.5%,正常脑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7.7%(P=0.020),神经胶质瘤组织HCMV、HHV-7DNA阳性率分别为20.0%和5.0%,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到HCMV和HHV-7DNA(P值分别为0.087和0.566).进一步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HV-6早期抗原p41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27.5%,正常脑组织末见阳性表达(P=0.030).同时检测HHV-6晚期抗原gp 116/64/54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32.5%,ZF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014).用HCMVpp65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其在神经胶质瘤中阳性率为1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229).HHV-7 pp85抗原在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均未检出阳性表达.结论:根据PCR和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具有显著性差异,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作者:张春;茌静;顾斌;郭丹丹;张国锋;周锋;魏栋;姚堃;胡卫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患者动态血压、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的变化及其与高血压、抑郁症的关系.方法:以来自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老年科高血压住院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组(90例)和老年高血压组(90例)·测量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和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诊室血压均显示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组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老年高血压组(P< 0.01).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组血管紧张素Ⅱ(r=0.351,P<0.01)、皮质醇(r=0.316,P<0.01)均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参与了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吴俊;王东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症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及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重症胆囊炎患者包括人院时胆囊三角炎症极重而难以一期切除胆囊者以及因全身情况差而难以耐受胆囊切除的囊炎患者.2007-2011年对这两类共18例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及二期气腹或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全组患者成功行经皮经肝胆囊引流术,无明显腹腔出血、胆瘘等并发症;除1例患者引流后失访,其余17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对难以一期切除胆囊的重症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引流能在有效缓解急性期症状的基础上有利于二期微创切除胆囊,减少了手术创伤并规避了胆囊炎急性期强行切除胆囊的风险.
作者:张长和;臧金峰;张弛;高军业;周存才;李相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进行评价.方法:对20例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者(梗死组8例,无梗死组12例)行头颈部MSCTA检查.结果:20例椎-基底动脉各段狭窄程度≥70%的患者中,8例梗死组中2例有侧支循环,占25%,6例无侧支循环,占75%.12例无梗死组中9例有侧支循环,占66.7%,3例无侧支循环,占33.3%.前循环的侧支循环有1例参与血供,6例通过软脑膜支吻合代偿.结论:MSCTA评估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以为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制订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新建;许开喜;马先军;李乐军;田维良;周振江;王金;徐敏;左涛生;刘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5例临床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腺苷负荷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腺苷注射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血压和心率;于注射腺苷lh后进行MPI,次日常规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其中67例患者在进行MPI后1个月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3条主要血管至少有1支血管管径狭窄≥50%为阳性标准进行分析.结果:①67例CAG检查患者中,获得阳性结果者52例,其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阳性46例;而CAG检查无明显狭窄的15例中,11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阴性.腺苷负荷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和73.3%.②85例心肌灌注显像患者中,91.7% (78/85)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胸部不适83.3%(65/78),其次为潮热23.1%(18/78)、头昏20.5%(16/78)、心悸12.8%(10/78)、气短7.7%(6/78)、出汗7.7%(6/78),偶有恶心3.8%(3/78)、低血压3.8%(3/78)、呕吐1.3%(1/78)等.在停止注射腺苷5 min后,患者不良反应消失,心率、血压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腺苷负荷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不良反应较轻微,且终止试验后不良反应迅速消失,安全性较高.
作者:袁冬兰;袁冬青;冯建林;周艳丽;赵中强;陈建玉;李殿富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5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将心率>70次/min且心律规整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5例)和对照组(140例),实验组行前瞻性门控适应性序列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同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3例、32例2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用x2检验比较两组CTCA对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用Kappa检验评价两组CTCA与CCA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度评估的一致性,应用两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分别为98.4%(1 787/1 816)、98.1%(1 717/1 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P=0.706);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2±0.64)分、(4.41±0.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P=0.710);两组CTCA与C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是Kappa=0.829和0.845,两组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是(4.60±0.98)和(12.60±1.90) 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P=0.000).结论:心率>70次/min且心律规整者采用适应性序列扫描,既能保证诊断所需的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狭窄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性,又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钱萍艳;方向明;陈宏伟;丁国良;胡钢峰;陈寅;王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①超声表现分为4型,Ⅰ型:导管扩张型,乳晕处大导管扩张,1例(2%);Ⅱ型:与导管关系密切的囊、实性团块回声,27例(51.9%);Ⅲ型:周边有弱回声带的稍高或不均匀回声包块,10例(19.2%);Ⅳ型:部分或者完全液化的脓肿样回声部分伴有瘘管形成,14例(26.9%);②两个发病年龄高峰30-40岁及50~60岁,84.6%(44/52)病灶位于乳晕处,乳头凹陷者34.6%(18/52),53.8%(28/52)者大导管扩张;③术前诊断为炎性包块者46例,占88.5%,其中急性、亚急性诊断符合率95%.结论:导管扩张症超声表现不一,仅靠超声图像容易误诊,结合临床病史、体征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急性、亚急性者较容易诊断,慢性者较难诊断.
作者:栗翠英;林红军;胡建群;马文婷;叶新华;邓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球后视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特征改变并进行随访.方法:对32例正常视力的被试者和39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进行双眼PVEP及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检测和比较,并在部分球后视神经炎患者治疗后进行PVEP随访研究.结果:39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眼部的电生理主要表现为3个类型:9例PERG大致正常或略低平,PVEP的P100波形也大致正常,但波幅降低、潜时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20例PERG降低,P100宽大畸变;10例PERG低平或消失,PVEP也低平甚至消失.10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经临床正规治疗后进行PVEP随访检测发现,经治疗后P100的幅值明显增大,潜时缩短,视力明显提高.结论:PVEP对球后视神经炎的随访和疗效考核是一个很敏感的指标并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薛彩萍;左同军;戴翠萍;袁孝如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DSCT)血管成像表现,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AG确诊为冠状动脉瘘的患者,均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1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每例患者的DSCT表现,并与CAG及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冠状动脉瘘DSCT血管成像均获得正确诊断,并可以清楚显示异常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汇人心腔或心外的准确解剖位置以及瘘口的大小和数量.DSCT诊断3例患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肺动脉栓塞.患者的DSCT有效辐射剂量(ED)为(2.9±1.1)mSy.结论:DSCT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发现伴随的其他病变,是无创性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蔡崧;崔兴宇;陈宏伟;鲍健;方向明;崔志敏;侯金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在育龄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术后妊娠对心功能、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11年12月9例行PBMV的育龄期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女性患者,观察术前、术后及孕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出院后随访2.5 ~7.0年.结果:手术前后左心房压力、二尖瓣跨瓣压差及二尖瓣瓣口平均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例患者无1例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正常妊娠,孕期随访患者心功能、二尖瓣瓣口面积无明显变化.孕前及产后二尖瓣跨瓣压差、瓣口平均面积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自然分娩,胎儿Apgar评分9~10分.结论:PBMV术在重度二尖瓣狭窄的育龄期青年女性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可行性.
作者:戴剑;王林林;吴晓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心脏和肝脏中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hle factor 1,HI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方法:结扎雄性成年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min,再灌注6 h(I30minR6h)或24 h(I30minR24h),real-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以及肝脏组织中HIF-1α、HIF-1β和VEGF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30minR6h组心肌中HIF-1α和VEGF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但I30minR24h组无明显变化.心肌组织中HIF-1β蛋白水平及肝脏中HIF-1α、HIF-1β和VEGF蛋白水平在不同再灌注时问点无明显改变.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影响心肌HIF-1和VEGF的表达,但对肝脏中HIF-1和VEGF的表达无影响,且其对心肌HIF-1和VEGF表达的影响与再灌注时间相关.
作者:吴冬鸣;唐燕;韩艺;白文莉;谢利平;刘振;孟国粱;季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和治疗1、6个月时查诊室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LDL-C水平1个月及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 0.01):24 h尿蛋白定量1个月时无明显变化,6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加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肌酐及eGFR 1个月时无变化,6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较治疗前血肌酐有所降低,eGFR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双侧肾动脉(RA)、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大流速(PSV)无显著变化,6个月时治疗组各级动脉舒张末期低流速(ED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阻力指数(R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RA的EDV差异特别显著(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有肾脏保护作用,降低肾动脉血管阻力,改善肾血管结构,可能是其肾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王屹;姜学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实性结节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35个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进行常规超声及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1.43%(10/14)、95.24%(20/21)、85.71%(30/35).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4.28%(9/14)、71.43%(15/21)、68.57%(24/35).两者结合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1%(12/14)、71.43%(15/21)、77.14%(27/35).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其与常规超声结合能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且方法简便、经济、无创,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巩海燕;林红军;叶新华;栗翠英;吕颖钺;武晓泓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质控物的均匀性对室内质控的影响.方法:取1支中值质控物,根据20次测定结果求得均值(x)及标准差(s)以确定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中心线及控制线.另取3支质控物分别连续检测20次,计算每支质控物的(x)、s、变异系数(CV).将4支白细胞(WBC)质控物的前7个检测结果共28个数据绘制质控图.结果:除第1、4支WBC的检测结果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所有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质控图上的后3支的检测结果偏于一侧且有数个结果违背l3规则.结论:室内质控物瓶间差异可直接导致室内质量控制的假失控.
作者:祝峰;周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伴重度牙周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bg)水平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Fbg与重度牙周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重度牙周病患者24例、糖尿病无牙周病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16例,测定Fbg的同时,测定体质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生化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组血浆Fbg水平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无牙周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无牙周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Fbg与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结论:牙周病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Fbg水平升高,这种炎性介质可能进一步加重糖、脂代谢异常,加重胰岛素抵抗.
作者:郝涛;高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Notch1、Jagged1和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60例癌旁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otch1、Jagged1和NF-κB的表达,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各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结果:Notch1和Jagged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0.0%、70.0%)显著低于其癌旁(81.7%、96.7%)和正常组织(85.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7%)显著高于其癌旁(36.7%)和正常组织(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76.7%、93.3%和1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Jagged1表达及Hp感染均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NF-κB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Notc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Jagged1呈正相关(r=0.460,P< 0.05),与NF-κB呈负相关(r=-0.361,P<0.05).Notch1、Jagged1及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Hp感染无关(r=-0.032,r=0.155,r=0.028,均P> 0.05).结论:胃癌中存在Notch1、Jagged1和NF-κB的异常表达,但均与Hp感染无关,Notch1与Jagged1低表达可能诱导NF-κB高表达,进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作者:赵娜;周梅恺;叶玉伟;陈兆峰;李强;周永宁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