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血清与肝星状细胞研究进展

杨春;李昌平

关键词:中药血清,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摘要: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活化、增殖是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的中心环节.利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发现,中药血清可干预肝纤维化形成和发展.综述了中药血清与肝星状细胞的研究进展,指出中药血清从抑制HSCs活化、HSCs增殖、HSCs收缩,促进HSCs凋亡等多靶点作用于肝星状细胞.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方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益气中药仙灵脾和黄芪对哮喘大鼠TNF-α和NF-κB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益气中药仙灵脾和黄芪对哮喘大鼠前炎症因子之一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ELISA法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NF-κB的活性.结果 仙灵脾和黄芪可有效减少哮喘大鼠TNF-α的生成,抑制NF-κB的活性,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给予仙灵脾和黄芪,可有效减少前炎症因子TNF-α的生成,抑制NF-κB的活性,抑制炎症的发展.

    作者:谢瑾玉;董竞成;宫兆华;赵福东;崔焱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益气养阴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又占全部肺癌的75%~80%.NSCLC的治疗一般采取以手术、化疗、放疗、生物疗法及中医药治疗.转移是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控制转移是决定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长.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生成正调节的关键性因子之一,因此可以通过阻断肿瘤组织分泌VEGF来达到抑制肿瘤转移.1999-2003年笔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观察益气养阴方对NSCLC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海青;李艳红;施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活血化瘀方药对突发性耳聋患者BAEP及TCD脑血流参数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方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突聋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突聋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波形及峰潜伏期(PL),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血流参数的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 活血化瘀方药可改善突聋患者BAEP及TCD脑血流参数,进行BAEP、TCD检测可反映突聋患者内耳及脑干的神经功能和供血状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天民;孙宏;金荣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46例VD患者按治疗前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评分不同分为轻、中、重度,然后再随机分为电针组(23例)和西药尼莫地平组(23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脑电图的变化.结果 研究显示病情程度与脑电图异常程度呈正相关,痴呆程度越重脑图异常改变也越明显.结论 脑电图可用于评定VD的严重程度,且电针治疗可改善VD患者的脑电活动.

    作者:陈振虎;赖新生;江钢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玉泉丸对2型糖尿病促炎细胞因子干预的影响

    目的 观察玉泉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促炎细胞因子干预的影响.方法 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2:1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饮食控制、运动等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拜糖苹治疗,治疗组另加服玉泉丸,每次6g,1日4次,疗程3个月,同时观察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CRP、TNF-α、IL-6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玉泉丸能降低已升高的促炎细胞因子水平.

    作者:邓银泉;范小芬;吴国琳;熊福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舒肺颗粒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肺颗粒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氟罗沙星0.2g静脉滴注,每天2次;喘定,每次0.2g,每天3次口服;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肺颗粒10g,每天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周,并观察心功能、右心功能(A峰、E峰、VA/VE、SPAP、PEP、RVET、PEP/RVET)、临床症状、体征、舌象的改善情况,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1.7%)明显优于对照组(70.0%,P<0.01);中医症状积分、心功能和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 舒肺颗粒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功能的有效药物.

    作者:李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岩舒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肿瘤患者75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岩舒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综合治疗中晚期肿瘤的作用.方法 将15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简称综合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均按照NCCN 2005临床肿瘤治疗指南进行系统治疗,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岩舒注射液20ml/d治疗.结果 对照组血浆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比值较综合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综合组的有效率(response rate,RR)分别是32.00%(24/75)、38.67%(29/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受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分别是58.67%(44/75)、85.33%(64/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合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治疗中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岩舒注射液能够调节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提高肿瘤治疗的总体CBR,明显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朝阳;李桂生;黄海欣;杨帆;宁四海;黄东宁;黄跃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测查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并与健康人作对照,同时问卷调查患者症状以判断中医证候.结果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有的与不同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结论 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生存质量各维度有的受不同中医证型的影响较显著.

    作者:潘明政;李玲;范虹;庄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双参宁心胶囊对心导管介入血栓法制备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

    目的 研究自体血栓介入法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并观察双参宁心胶囊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 采用心导管介入技术,经颈总动脉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内置入导引导管,注入自体血栓,制备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栓塞、30点体表心电图、定量组织学等一系列综合评价心肌缺血模型指标的影响.结果 造模6天后,模型动物冠状动脉前降支基本栓塞,体表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和点数均增加;给药6天后,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使自体血栓造成的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栓塞再通,减轻心肌缺血程度和心肌缺血范围.结论 本实验首次应用心导管介入血栓法成功制备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双参宁心胶囊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作者:刘建勋;于震;李欣志;付建华;尚晓泓;史跃;马彦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就谢教授及其同僚运用西医术语表达中医概念的回复

    就<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1046-1049]关于采用西医名词来英译中医概念,将有助于中医之西传与国际化,笔者的观点与谢教授大有出入,并认为这种翻译方法容易破坏中医概念的完整性及独立性.笔者以风火眼为例,说明此种翻译法的缺陷.并认为对于欲深入了解中医的人,还是直译(仿造)译词较有益,并以丰富例词说明这个论点.

    作者:魏迺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三步序贯法对激素干预后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IL-5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三步序贯法对激素干预后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白细胞介素-5(IL-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激素干预组、三步序贯组、第一步方组、第二步方组、第三步方组、普米克令舒组.制备激素干预后哮喘模型大鼠,于第3周起开始撤减激素用量,按照每周地塞米松0.1mg/kg递减,直至第7周完全撤除.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IL-5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三步序贯组IL-5 mRNA表达与哮喘模型组和激素干预组比较,在各个时段均明显降低(P<0.01).与普米克令舒组比较,在第2周末,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第7、9周末,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第一、二、三步方组比较,三步序贯组IL-5 mRNA表达在第2周末与第一步方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第二步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其余各个时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撤减激素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三步序贯组第7、9周末IL-5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第2周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但7、9周末两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第9周末,三步序贯组IL-5 mRNA的表达降至低点,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三步序贯法对激素干预后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IL-5 mRNA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崔红生;杨硕;何丰华;武维屏;王硕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抗甲方加减合西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抗甲方合西药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甲亢的治疗作用及治疗优势.方法 选取符合中医和西医诊断标准的甲亢患者90例,治疗组60例采用自拟抗甲方加减合西药丙基硫氧嘧啶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西药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甲状腺激素、中医证候及体征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改善甲亢心悸、心烦、恶热、多汗、失眠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抗甲方治疗甲亢疗效满意,中西药联合治疗有明显优势.

    作者:郑敏;杨宏杰;樊俊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八宝丹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体会

    2003年2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NBP)60例,并与单纯中医及单纯抗生素治疗各60例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书堤;许葆雄;辛明华;辛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持续经颅多普勒监测对丹参注射液药物作用的影响

    持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continuous transcranial Doppler monitoring,CTDM)不仅能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监护,还对一些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国外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但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丹参注射液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的功效,是治疗脑动脉硬化、脑梗塞及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常用药物,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观察了持续经颅多普勒监测对丹参注射液药物作用的影响.

    作者:唐祖军;林卫;张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两种中医体质高血压病患者的表型与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分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阳亢和痰湿两种体质分类的表型,与α-内收蛋白(alpha-adducin,ADD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作相关性分析.方法 以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 pressure,DBP)、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肌酐(creatinine,Cr)、尿酸(uric acid,UA)、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为观察指标,采用MALDI-TOF质谱检测技术进行ADD1 Gly460Trp分型.结果 207例高血压病患者按中医体质分型分为阳亢组113例,痰湿组94例;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在BMI、DBP、FBG、UA明显高于阳亢质高血压病患者;阳亢质和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ADD1基因GG型、GT型、TT型分别占29.2%、41.6%、29.2%和28.7%、48.9%、22.3%,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的相关表型在3种基因分型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TT型基因的阳亢组和痰湿组高血压病患者有4项指标差异显著,BMI(kg/m2)分别为24.11±3.04和26.20±2.30(P=0.01)、DBP(mmHg)分别为96.79±4.05和99.56±3.90(P=0.016)、FBG(mmol/L)分别为5.01±0.53和5.51±1.07(P=0.028)、UA(μmol/L)分别为302.22±71.95和358.25±88.75(P=0.028).结论 ADD1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在2种不同体质的分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带有ADD1 TT型基因的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更多,他们的预后可能要比阳亢质高血压病患者更差.

    作者:钱岳晟;张怡;张伟忠;周怀发;茅守玉;朱鼎良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寒热证候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采集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及健康人空腹静脉血,纯化得到CD+4 T细胞,利用基因芯片检测和分析技术,探索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CD+4T细胞基因表达差异点.结果 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间有55条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和信号传导;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71条基因异常表达,主要涉及功能代谢和免疫应答;类风湿因子阴性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之间有70条基因异常表达,没有与上述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患者之间55条基因重复,与类风湿因子阳性寒热证候之间的71条基因只有2条基因重复,主要涉及功能代谢.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与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有所不同,提示中医证候分类学具有基因表达谱依据.

    作者:肖诚;赵林华;吕诚;查青林;闫小萍;王建明;张英泽;杨卫彬;Youwen Zhou;李梢;赵红艳;吕爱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医基本理论术语借用西医用语翻译法和仿照西医构词翻译法所对应的中医英语词汇记忆策略

    简要综述了中医基本理论术语借用西医用语翻译法和仿照西医构词翻译法在中医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两种译法所产生的中医英语词汇的有效记忆策略.

    作者:张焱;吴晓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中药扶正胶囊和祛邪胶囊减少Ⅱ、Ⅲ期大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在Ⅱ、Ⅲ期大肠癌根治术及常规化疗放疗后应用中药扶正胶囊和祛邪胶囊减少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101例大肠癌根治术及常规化疗放疗后Ⅱ、Ⅲ期患者,进行同期队列对照,其中治疗组53例,应用扶正胶囊及祛邪胶囊治疗,对照组48例,不加特殊干预,只定期随访,观察两组1、2、3年复发转移率及复发转移时间.结果 治疗组1、2、3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0、2.7%、14.8%,对照组为6.2%、24.2%、30.8%,两组比较2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x2=5.428,P<0.05),1年、3年复发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复发转移的平均时间为(26.2±4.5)个月,而对照组为(14.2±4.2)个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扶正胶囊和祛邪胶囊在根治术后Ⅱ、Ⅲ期大肠癌的后续巩固治疗中可能有减少复发转移,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进行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雒琳;杨宇飞;李培红;吴煜;张建伟;吴显文;高书棣;刘端祺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例临床观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其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故早期病死率较高.临床上应用维甲酸(ATRA)治疗APL,虽然完全缓解率(CR)率能大大提高,但存在CR持续时间短,极易复发,且易产生耐药等缺点.自2000年以来,我院采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12例复发的APL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琳莉;郝强;张学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900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别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索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证候判别模式.方法 运用因子分析、C均值聚类和模糊综合评价对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90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基本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取该病的中医证候因子,建立证候判别式.结果 证候分类:一类是该病的共有表征信息的相关因子,反映该病基本证候病机为气虚血瘀;5个证候分类有意义的因子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肝郁脾虚和脾肾气虚;并构建证候判别函数式.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症状和体征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疾病的共性特征信息和证候病机分类的特征信息.前者反映疾病所具有的中医基本病机,后者反映疾病的不同综合病理状态、即证候构成的复杂性、多态性.证候判别式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判识的量化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张琴;刘平;章浩伟;王磊;都广礼;陈慧芬;陈良;王江容;王宪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