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分析

周华;吉山宝;沈南平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念珠菌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念珠菌培养阳性的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的临床资料.按1∶1比例选择年龄和性别相似、同期住院的念珠菌培养阴性PICU患儿作为对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念珠菌感染的概率预测.结果:共有107例PICU患儿念珠菌培养阳性,年感染率具有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中心静脉置管、糖肽类抗生素与抗厌氧菌抗生素使用超过3天均是独立的风险预测因素,其中中心静脉置管的校正后的OR值为25.68(95%CI:8.72~97.47).当上述4个因素均存在时,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概率为0.36(95%CI:0.01~0.97).结论:应积极干预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并进行风险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0年念珠菌培养阳性的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的临床资料.按1∶1比例选择年龄和性别相似、同期住院的念珠菌培养阴性PICU患儿作为对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念珠菌感染的概率预测.结果:共有107例PICU患儿念珠菌培养阳性,年感染率具有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中心静脉置管、糖肽类抗生素与抗厌氧菌抗生素使用超过3天均是独立的风险预测因素,其中中心静脉置管的校正后的OR值为25.68(95%CI:8.72~97.47).当上述4个因素均存在时,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概率为0.36(95%CI:0.01~0.97).结论:应积极干预PICU患儿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周华;吉山宝;沈南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肠道肿瘤患者腹内脂肪脂联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腹内脂肪组织中脂联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39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其中转移组21例,未转移组18例)和20例非肿瘤正常对照组腹内脂肪;提取脂肪组织中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脂联素的表达水平.结果:胃肠道肿瘤组脂肪组织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转移组(3.85±1.41)较未转移组(4.90±1.06)脂联素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组织脂联素表达水平降低与胃肠道肿瘤发生相关,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瑞雪;马向华;沈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大鼠切口痛模型中氯化锂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观察氯化锂对瑞芬太尼引起的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Ⅰ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氯化锂组(IL组);切口痛+瑞芬太尼+低浓度氯化锂组(RL1组);切口痛+瑞芬太尼+中等浓度氯化锂组(RL2组);切口痛+瑞芬太尼+高浓度氯化锂组(RL3组).每组6只.IL组给予氯化锂36 mg/kg体重;RL1、RL2、RL3组分别给予氯化锂9、18、36 mg/kg体重,均在七氟醚吸入前10 min腹腔注射,体积均为0.4 ml,而C、I、R组给予生理盐水0.4 ml.R组和各RL组均在七氟醚吸入后15 min在皮下以0.8 ml/h的速度泵人瑞芬太尼40 μg/kg体重,C、I、IL组泵生理盐水.除C组外均做切口痛模型.各组均测定并计算出术前24 h(T0)、术后6 h(T1)、24 h(T2)、48 h(T3)大鼠右后爪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MW)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结果:在T1、T2、T3时点,与I组相比,R组的PMW和PWTL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IL组能缓解PMW和PWTL的降低(P<0.05).与R组比,各RL组能明显缓解PMW和PWTL的降低(P<0.05).结论:在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瑞芬太尼可以诱发切口周围组织的痛觉过敏;氯化锂可以提高切口痛的阈值并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作者:王琛;姚维娜;马正良;顾小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价值

    目的:探讨声诺维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SonoVue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SonoVue-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价值.方法:对196例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症患者389条输卵管(其中3例患者1侧输卵管切除)进行阴道超声监视下输卵管通水液HyCoSy检查,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对怀疑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的患者进行声诺维HyCoSy,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及阻塞部位,对诊断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患者,在进行声诺维HyCoSy 1周内行腹腔镜检查,将输卵管通畅情况及阻塞部位与腹腔镜通染液试验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96例患者行输卵管通水液HyCoSy诊断145例患者双侧输卵管通畅,对其余51例(3例1侧输卵管切除)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患者进行了声诺维HyCoSy,诊断54条输卵管通畅,25条通而不畅,20条阻塞;对32例(其中1例1侧输卵管切除)共63条输卵管声诺维HyCoSy结果与腹腔镜通染液试验结果对照,二者评价输卵管通畅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声诺维HyCoSy诊断阻塞部位的准确率为75%.结论:声诺维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能实时动态观察输卵管走形及其通畅情况,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检查方法,对评价输卵管的通畅性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兴田;王荣;崔建华;朱巧英;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①分为正常对照(NC)组(葡萄糖浓度5.6 mmol/L)、NC+二甲双胍组(葡萄糖浓度5.6 mmol/L+二甲双胍浓度200 mmol/L)、高糖(HG)组(葡萄糖浓度30 mmol/L)、HG+二甲双胍组(葡萄糖浓度30 mmol/L+二甲双胍,浓度分别是50、100、200、400 mmol/L),作用时间分别为6、12、24 h.MTT法检测各组HBZY-1细胞增殖的情况;②分为NC组、NC+二甲双胍组、HG组和HG+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浓度200 mmol/L),作用时间12 h,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p-AMPK和AMP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①与NC组相比,高糖刺激12 h后HBZY-1增殖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G组相比,HG加二甲双胍干预12 h后,随着二甲双胍的浓度逐渐增加,对HBZY-1增殖的抑制程度逐渐加大,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NC+二甲双胍组与NC组相比,两组之间HBZY-1增殖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②与NC组相比,高糖刺激12 h后HBZY-1细胞TGF-β1的表达增高而p-AMPK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与HG组相比,加用二甲双胍干预后,TGF-β1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p-AMPK表达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4组之间AMPK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HBZY-1增殖明显,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增加肾小球系膜细胞p-AMPK的表达、降低TGF-β1的表达抑制HBZY-1的增殖.

    作者:李凌云;游娜;徐家蓉;缪珩;鲁一兵;叶小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异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胸腺修饰诱导免疫耐受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确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异种胸腺内的演化过程,为进一步进行BMSCs胸腺修饰诱导异种免疫耐受的研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取豚鼠BMSCs经分离纯化体外扩增至第3代,并行胎牛血清-Fe2O3和4,6-二咪基-4-联苯基吲哚(DAPI)标记,标记后的豚鼠BMSCs行胸腺注射,7天后进行切片普鲁士蓝-中性红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豚鼠BMSCs演变过程.结果:BMSCs移植至异种胸腺中能够生存,并能转化为多种组织细胞成分,即仍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论:异种BMSCs胸腺修饰在诱导异种受体移植免疫耐受方面将是可行的.

    作者:翟光地;沈振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江苏省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与乙肝疫苗免疫的关系

    目的:调查分析江苏省3个县一般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史的关系,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乙型肝炎综合防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地区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凋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结果:张家港、丹阳和泰兴的HBsAg阳性率按全国人口构成标化后分别为4.61%、6.88%和10.06%,18岁以上计划免疫前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18岁以下计划免疫后出生人群.张家港、丹阳和泰兴3个县中18岁以上年龄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结论:张家港、丹阳和泰兴的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已显成效,儿童组HBsAg阳性率明显降低,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也可获得明显效果,应提高成人疫苗接种率,以期降低该人群HBsAg阳性率.

    作者:王毓;翟祥军;许卫国;鲍倡俊;朱叶飞;殷晓梅;彭红;朱立国;张婷婷;陈新峰;杜国明;柳丽江;王跃进;宗俊;蒋卫平;姚根红;曹民权;吴淑华;汪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SKI-Ⅱ促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SphK)抑制剂SKI-Ⅱ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SKI-Ⅱ单用或联合顺铂(DDP)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电镜下观察用药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中Sphk1、NF-κB、Bcl-2、Bax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检测Sphk1与NF-κB、NF-κB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KI-Ⅱ单用或联合DDP干预48 h后,SKI-Ⅱ 5μmol/L组、SKI-Ⅱ 10 μmol/L组、DDP 2.5mg/L组、DDP 2.5 mg/L+SKI-Ⅱ 5 μmol/L组和DDP 2.5 mg/L+SKI-Ⅱ1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39±1.06)%、(45.58±0.75)%、(47.27±1.13)%、(53.64±1.11)%和(66.98±2.32)%.与阴性对照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下观察到SGC7901细胞胞浆内出现凋亡小体;SGC7901细胞中Bax阳性表达率增加,Sphk1、NF-κB、Bcl-2阳性表达率减少.Sphk1与NF-κB、NF-κB和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KI-Ⅱ可以通过抑制细胞中Sphk1的表达从而下调NF-κB的表达,并升高Bax/Bcl-2的比例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

    作者:朱祖安;费素娟;刘磊;孙旻;张秋月;刘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淋巴细胞中POT1mRNA表达、端粒酶活性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目的:研究淋巴细胞中端粒保护蛋白(POT1)的表达、端粒酶活性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为实验组,以健康体检者162例为对照组,RT-PCR检测POT1 mRNA的表达;TRAP-ELISA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实验组POT1 mRNA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血糖控制尚可组和差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OT1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均明显增高;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期中各组POT1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病程5~10年组、10年以上组与5年以下组相比,POT1 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淋巴细胞中POT1 mRNA的表达和端粒酶活性均明显增高,且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POT1和端粒酶的表达变化作为预后的评价依据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荣高;杨留才;刘德军;李仕红;徐红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鼻息肉患者血清抗EBV-LMP1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鼻息肉患者血清抗Epstain-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1(LMP1)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息肉患者20例为实验组,健康自愿者20例为对照组.以谷胱甘肽-EBV-LMP1胞外区融合蛋白(GST-LMP1)为检测抗原,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健康自愿者和鼻息肉患者手术治疗前、治疗后第15、30、90、180天血清抗EBV-LMP1抗体.结果:ELISA检测鼻息肉患者和健康自愿者血清抗EBV-LMP1抗体水平分别为0.976±0.131、0.400±0.10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鼻息肉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5、30、90、180天血清抗EBV-LMP1抗体水平分别为:0.976±0.131、0.921±0.138、0.899±0.168、0.576±0.144、0.521±0.117,术后第90、180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术后第15、30天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Western blot检测鼻息肉患者术前血清抗体水平与术后第15、30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是与术后第90、180天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鼻息肉和EBV感染有关,鼻息肉患者血清抗EBV-LMP1抗体水平随着疾病的有效治疗而下降,可作为评价临床疗效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仁杰;马俊;张大为;毛圆;朱进;冯振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葡萄柚漱口液对变异链球菌抗菌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葡萄柚漱口液对变异链球菌的抗菌活性,初步探讨其抗菌机制.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葡萄柚漱口液对变异链球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同时扫描电镜下观察葡萄柚漱口液对变异链球菌细胞壁的影响.结果:葡萄柚漱口液对变异链球菌的MIC为46.875 mg/L,MBC为93.75 mg/L.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葡萄柚漱口液处理后的变异链球菌出现细胞壁破裂,内容物溢出.结论:葡萄柚漱口液对体外培养的变异链球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葡萄柚提取物破坏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有关.

    作者:钟声;刘建党;黄晓晶;江山;卢国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异位妊娠腹腔镜保守治疗与药物治疗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78例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病历资料,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住院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对未来妊娠的影响.所有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米非司酮(MTX)保守治疗73例;B组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105例,其中腹腔镜单纯切开取胚34例(B1组),腹腔镜切开取胚术前给予MTX(25 mg每天两次×3天)预处理48例(B2组),腹腔镜切开取胚术中使用小剂量MTX(20 mg)输卵管系膜局部注射23例(B3组).结果:A组住院时间长,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较高,对改善治疗后正常妊娠无优势,并且有比较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B组住院时间短,其中B1组有发生持续性宫外孕的风险,但风险较A组低(P<0.05),B2及B3组均无持续性官外孕发生,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明显优势,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腹腔镜输卵管切开取胚术可能是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界碑;黄宇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程中伴发热的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SLE伴发热患者,收集整理其临床资料,分为病情活动组及感染组进行各项指标的比较.结果:86例SLE患者中,病情活动组30例,感染组56例.病情活动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较感染组高,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补体较感染组低(P<0.05),两组血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LE患者病程中伴发热感染是重要原因,CPP升高与感染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尽早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杜迅;任天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脂肪酸饮食对大鼠肝脏XBP-1的影响

    目的:探讨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对大鼠肝脏X盒结合蛋白-1(XBP-1)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组)、饱和脂肪酸饮食组(S组)、单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M组)、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P组).正常对照组给基础饲料(脂肪占10.3%);饱和脂肪酸饮食组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猪油;单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茶油;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组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添加15%豆油(脂肪占35.4%).8周后4组各随机选8只大鼠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同时留取空腹状态血清测定血脂、胰岛素等指标.肝脏XBP-1蛋白表达分别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结果:①实验第8周末,与N组相比,P、M、S组大鼠进食量有所减少(P<0.05).除外进食量的影响,与N组相比,S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升高(P<0.05),M、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升高,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下降(P均<0.05),但S、P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血清FINS、FBG有升高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IR明显下降(P<0.05).与M组相比,S、P组GIR明显下降(P<0.05).②XBP-1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均有表达,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染色.N、M组主要在细胞核表达,而P、S组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均有表达,但是4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XBP-1蛋白相对表达的量分别是:M组(0.85±0.15)、N组(0.79±0.14)、P组(1.09±0.16)、S组(1.15±0.21).与N组比较,P、S组肝脏XBP-1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S两组间及N、M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喂养所致大鼠肝脏中XB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大鼠组,说明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作者:李萍;宋光耀;王子婧;李文丛;叶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9月就诊于南京市儿童医院疑似支气管哮喘的患儿87例,测定FeNO水平,以临床表现和支气管激发或舒张试验为哮喘诊断的金标准,绘制ROC曲线,结合ROC曲线明确FeNO的诊断临界点,以评价FeNO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87例患儿中诊断哮喘患儿52例,非哮喘患儿35例;哮喘组FeNO[(59.77±42.48)ppb]高于非哮喘组[(25.26±22.60)ppb,P<0.05].FEV1%与FeNO无直线相关(r=-0.151,P>0.05).FeNO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有相关性(r=0.546,P<0.01).ROC曲线下面积是0.818,FeNO以34.5 ppb为阈值,敏感度0.712,特异度0.686,阳性预测值0.755,阴性预测值0.605,正确率0.689.结论:FeNO测定有助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刘娜;赵德育;吴美思;丁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胸腺上皮源性肿瘤诱导微血管生成的预后意义

    目的:通过观察胸腺上皮源性肿瘤微血管生成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和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作为评估患者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单克隆抗体CD34在66例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对其中62例患者随访16~178个月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MVD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的差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体积增大(≥11.0 cm)时MVD有增高趋势,但与对照组(<11.0 cm)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各组织学类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Masaoka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不影响MVD值(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生存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Masaoka临床各分期之间生存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高MVD值组(≥37.0)5年和10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MVD值组(<37.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微血管生成可能是胸腺上皮源性肿瘤侵袭生长和临床演进的重要事件,MVD可以作为判断胸腺上皮源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指标,将MVD、WHO组织学分型、Masaoka临床分期结合起来更有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标;陈伟群;周俊东;吴锦昌;杨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并应用此方法检测人血清中CTGF含量.方法:利用简易过碘酸钠法对纯化的抗CTGF单克隆抗体(mAbs)进行HRP标记后,行抗体配对实验;通过方阵滴定法确定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的适工作浓度;以纯化的CTGF抗原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以重复性、灵敏性和回收率实验评价ELISA方法.用该方法初步对正常人、HBsAg阳性非肝癌患者及HBsAg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CT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佳配对组合为抗CTGF mAb 3H5和HRP标记的抗CTGF mAb 4C5,适工作浓度分别为40μg/ml和1/4 000,该方法的平均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59%和5.70%,灵敏度达1.46 ng/ml,平均回收率为(98.73±4.84)%.用本方法测定35例HBsAg阳性肝癌患者、76例HBsAg阳性非肝癌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CT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2.65(2.16~3.18)ng/ml]比较,HBsAg阳性非肝癌组[5.53(2.74~8.23)ng/ml]和HBsAg阳性肝癌组[8.27(4.81±13.65)ng/ml]血清CTG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且HBsAg阳性肝癌组与HBsAg阳性非肝癌组比较也明显升高(P=0.014).结论: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检测人CTGF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初步应用结果表明CTGF水平在HBsAg阳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较HBsAg阳性非肝癌患者、正常人异常升高,提示CTGF分子有望成为HBsAg阳性肝癌早期预警标志物.

    作者:詹峰;曾晓燕;张晓;徐言;张建平;焦永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人胰腺癌耐药细胞株Patu8988/5-Fu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5-氟尿嘧啶(5-Fu)耐药细胞株Patu8988/5-Fu,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初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采用5-Fu体外低浓度梯度递增联合大剂量冲击诱导法诱导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10个月建立获得性Patu8988/5-Fu多药耐药细胞株,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MTT法分析Patu8988/5-Fu耐药谱;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流式细胞术分析亲子代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情况;罗丹明外排实验检测Patu8988/5-Fu细胞膜上的P-糖蛋白(P-gp)泵功能;Annexin V-FITC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种细胞株在受到5-Fu作用后的凋亡情况.结果:成功建立了人胰腺癌Patu8988/5-Fu多药耐药细胞株模型.与亲本细胞株Patu8988相比,Patu8988/5-Fu在形态学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对5-Fu、阿霉素(ADM)和吉西他滨(GEM)的耐药指数分别达到36.98(P<0.01)、2.76(P<0.05)和2.42(P<0.01);与亲本细胞株相比生长速度变慢,倍增时间延长(P<0.01);G0/G1期细胞分布比率略增多,而S期比率显著减少(P<0.01),G2/M期比率明显增加(P<0.05).HIF-1α(P<0.01)、MDR1 mRNA(P<0.05)的表达亦明显高于亲本细胞株Patu8988.罗丹明在耐药细胞株内的积聚量低于亲本细胞株(P<0.01);在不同浓度梯度的5-Fu作用下Patu8988/5-Fu的凋亡率都较亲本细胞低(P<0.01).结论:利用体外浓度梯度倍增法建立了稳定传代的人胰腺癌耐药细胞株Patu8988/5-Fu.HIF-1α介导的凋亡耐受和通过上调主要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Patu8988/5-Fu获得性耐药的产生.

    作者:张厚斌;时开网;杨士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CRP基因C+1444T多态性与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ACS的易感性无关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ortein,CRP)基因C+1444T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易感性.方法:选择2003年11月~2008年5月住院的ACS患者443例(ACS组)和同期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285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CRP基因C+1444T多态性.结果:ACS组的CC、CT和TT基因型以及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83.7%vs 86.7%、14.4% vs 12.3%、1.8% vs 1.1%和91.0% vs 92.8%,P值分别为0.292、0.439、0.540和0.243).调整年龄、性别、吸烟、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和血脂等多因素后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基因C+1444T多态性与ACS的发生仍无显著性关联(P>0.05).结论: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中,CRP基因C+1444T多态性与ACS的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何国平;戚猛;高磊;沈丹丹;金鸣锋;杨笛;张寄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

    目的:以1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例,探索该类研究资料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从制度建立、人员培训、现场组织、实验室和数据录入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并通过数据核查评价数据质量.结果:将核查输出的异常数据与原始表格核对修正部分异常数据后,随机抽取的3个项目点的人次错误率都在10%左右,项目错误率都在0.5%以内.结论:医学科学研究中,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虽然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但根据实际制定合理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案是保证数据质量的关键.

    作者:葛爱华;魏永越;李瑛;吴玉麟;彭志行;潘丽;张肖敏;陈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