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月芬;陈其春
目的:探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适酒精使用剂量.方法:连续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低剂量酒精(≤2.0 ml)消融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10例;按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0年1月~2006年12月接受较大剂量酒精(>2.0 ml)消融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历史对照组,分别评估两种治疗方案对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心脏重构的影响.结果:低剂量和对照组术后即刻(28.0±8.8) mmHg和(27.5±7.2) mmHg、术后3个月(29.5±6.6) mmHg和(28.1±5.0) mmHg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均较基线时(69.9±13.1) mmHg和(70.6±13.4)mmHg显著性下降(P<0.01),术后室间隔厚度明显减小(P<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无变化;而两组间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LVOTPG水平及下降幅度均无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酒精用量分别与术后即刻LVOTPG以及术后3个月LVOTPG、室间隔厚度和左室舒张末内径等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小剂量酒精消融同样导致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和心脏结构的改善.
作者:王晖;徐东杰;吴恒芳;朱铁兵;王连生;戴振华;杨迪;杨志健;曹克将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对本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均为单发,位于胃部20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5例、回肠3例、小肠系膜2例、食管1例、直肠1例.病灶大径2.3~16.5 cm,13例体积较小(<5.0 cm),多呈类圆形(84.6%,11/13),密度均匀(92.3%,12/13),境界清(100%,13/13),增强后轻中度均匀强化;22例体积较大(>5.0 cm),多呈不规则分叶状(86.4%,19/22),密度不均匀(90.9%,20/22),中心可见囊变坏死区(81.8%,18/22),少数可见出血(13.6%,3/22)、溃疡(13.6%,3/22)及钙化(9.1%,1/22),可直接侵犯周围结构(31.8%,7/22)及伴有远处转移(27.3%,6/22),增强后不均匀中度至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内或瘤旁可见增粗供血动脉.结论:多排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显著提高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价值.
作者:周明;邹新农;钱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和科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 16,Cox 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病毒病原,本文比较了两种病毒致手足口病的主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 1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患者共570例的临床资料及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探针PCR法检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的病毒类型,比较EV71和CoxA16两种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主临床表现及其预后.结果:350例EV71感染患者平均年龄(2.5±1.7)岁,220例Cox A16感染患者平均年龄(2.3±1.3)岁.EV71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长(P<0.01);发热超过39℃且持续时间长(P< 0.001);肌阵挛性反射、口腔溃疡都明显偏高(P<0.05);咳嗽、热性惊厥明显偏低(P<0.05);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明显偏高(P<0.05),其中EV71感染患儿经治疗后有3.7%留有四肢肌力下降等后遗症,并有5例死于心肺衰竭;CoxA16感染的患者经过治疗后都治愈且没有留下后遗症.结论:南京地区2011年1月到6月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毒以EV71为主.相对于Cox A16,EV71引起的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
作者:谢国锦;谢芳艺;张国锋;周峰;姚堃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 Direct、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1995~2010年,后检索日期为:2010年10月10日.在严格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使用RevMan5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初检出683篇文献,经筛选终纳入12篇文献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死亡率:激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激素组死亡率减少达36%(RR=0.64,95%CI:0.42~0.98,P= 0.04).②有效率:激素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激素组有效率增加达63%(RR=1.63,95%CI:1.35~1.98,P< 0.000 01).结论:本系统评价显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与不使用相比,具有降低死亡率,改善肝功能的趋势.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有必开展更多设计严谨,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证.
作者:杨潇;钱婧;钱佳萍;翁亚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心率、心率波动及重建时相的选择对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51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从心动周期的R-R相位0~95%每间隔5%进行重建.使用西门子Syngo MMWP VE23A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等处理.按扫描时平均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分组,获得佳重建时相,进而评价不同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中的图像质量.结果:心率< 65次/min冠状动脉佳重建时相为60%~75%R-R间期;心率65 ~70次/min冠状动脉佳重建时相为65%~70%R-R间期;心率> 70次/min冠状动脉佳重建时相为30%~40%R-R间期.图像质量随心率的增加及心率波动幅度的变大而下降.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与图像质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西门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受心率及心率波动幅度影响.控制心率、减小心率波动以及选择佳重建时相可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龚波;武洪林;沈丹丹;陈建平;陆成栋;郑建刚;唐庆放;李红尧;吴惠明;殷超;薛维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检测血清标本31843例,总阳性率为41.35%; 2008年阳性率高,达45.08%;≤1岁、1-3岁、3-5岁、>5岁的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32.48%、38.24%、57.57%;男性患儿为36.08%,女性患儿为48.16%;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39.56%、36.51%、42.11%、48.69%.结论:MP可能为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病原之一.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感染率为高;婴儿感染率较低,而学龄儿童感染率高;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患儿.本研究的结果初步揭示了南京及周边地区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该地区MP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价值.
作者:王晓卫;钟天鹰;岳玉林;陈晓军;苏川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蟾蜍灵对高糖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MC)过表达FN及CTGF的影响,拟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MC,将细胞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高糖+低浓度蟾蜍灵(5×10-9 mol/L)组、高糖+中浓度蟾蜍灵(5×10-8 mol/L)、高糖+高浓度蟾蜍灵组(5×10-7 mol/L).以台盘兰拒染法检测蟾蜍灵对MC的毒性作用,48 h后,采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MC中FN、CTGF mRNA和CTGF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蟾蜍灵在5×10-9~5×10-7 mol/L浓度间对MC无明显细胞毒作用.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CTGF mRNA和蛋白以及FN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高、中、低浓度蟾蜍灵干预能显著降低高糖诱导的上述指标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效应(P<0.05).结论:蟾蜍灵能部分抑制高糖诱导的MC过表达FN,呈浓度依赖效应,其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降低促纤维化因子CTGF合成而实现,提示蟾蜍灵在DN纤维化防治领域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作者:曾智凤;甘卫华;龚晶;张爱青;李善文;王彬;郑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江苏省2006~2010年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更科学的性病病例报告制度和性病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省各省辖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和淋病的已删除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2006~2010年间,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分别在当年该病例报告总数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删除病例的实验室诊断类型也呈上升趋势,而临床诊断类型呈下降趋势;删除病例主集中在15-~49岁的性活跃人群中;综合性医疗机构是被删除病例多的机构;大多数删除病例为不明原因删除;全省梅毒和淋病的删除病例主集中在苏南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结论:全省梅毒和淋病删除病例呈上升态势,应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性病病例报告的管理,提高性病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作者:傅更锋;王小亮;丁建平;徐金水;邱涛;丁萍;徐晓琴;还锡萍;羊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以酯键链接增强基团,制备姜黄素前体,观察其对前列腺癌细胞和正常二倍体细胞生长活性影响的差异.方法:叔丁氧羰基(Boc)-苯丙氨酸酯姜黄素单酯(BPC)作用于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6~24 h后,MTT试验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计数法测定1~7天细胞生长曲线.人主动脉平滑肌(people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10~40 μmol/L的BPC作用于DU-145细胞6~24 h后,DU-145细胞生长抑制率为7.37%~66.87%(P<0.05),呈浓度、时间依赖性;部分细胞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FSC-SSC散点图可见24 h DU-145细胞凋亡比率为37.84%~47.12%(P<0.05).对照组HASMC细胞凋亡比率为0.94%~4.23%(P< 0.05),较同浓度姜黄素降低.结论:BPC能在体外有效诱导人前列腺癌DU-145细胞凋亡、对正常二倍体细胞的抑制作用较低,为深入研究泌尿系肿瘤靶向性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作者:任德帅;陈方敏;石家齐;严波;汤磊;杨燕;常傲霜;李登宝;肖锋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外伤性食管-气管瘘的发病率低,但诊断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病因:胸部挤压.诊断方法:纤维支气管镜可以明确.治疗:急性水肿期对上消化道-支气管瘘患者来说保守治疗也许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作者:翟光地;吴奇勇;张科;张明;王勇;童继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初步评价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对正常脑血流动力学测定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从拟诊缺血性脑病行头颅平扫、头颅灌注成像及头颈部血管成像的114例患者中选取检查结果正常者35例,记录头颅灌注成像的辐射剂量,由两名高年资神经放射科医生分别对灌注图像进行分析,选择基底节层面和侧脑室体部层面的两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颞叶皮质进行测定,通过手动勾画选定层面的感兴趣区,CT灌注软件自动生成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r)、达峰时间(TTP)值,测得的灌注参数均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5例正常人的辐射剂量为(2.307±0.008)mSv.2名分析者所测得侧脑室体部层面和基底节层面的颞叶灰质的CBF、CBV、MTr、TTP值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名分析者测得的两个层面的颞叶灰质的CBV、CBF值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全脑灌注成像辐射剂量低,脑灌注参数稳定,能够更真实的反应全脑血流动力学改变.
作者:唐健;姜建威;常军;侯海燕;姜旭栋;堵红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构建大鼠野生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基因及其特异性短发卡状小干涉RNA (shRNA)真核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在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中过表达和沉默TRAF6基因的情况.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针对大鼠TRAF6基因的CDS区序列(加HA标签)和针对其不同位点所设计的3种shRNA序列分别克隆到pcDNA3.1及pGenesil- 1/GFP真核表达质粒中.在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正确后,用NeonTM电转仪,将上述质粒分别转染入培养的大鼠GMC中,然后用Western blot检查HA-TRAF6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筛选有效的TRAF6shRNA.结果:限制性酶切及核酸序列分析确证,上述TRAF6基因过表达和shRNA表达质粒均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构建的pcDNA3.1-HA-TRAF6质粒能在大鼠GMC中表达,且TRAF6 shRNA-1具有佳的沉默效率.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野生型TRAF6真核表达质粒及其特异性的shRNA表达载体,这为今后进一步研究TRAF6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邱文;单锴;庞蓉蓉;季明德;王迎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套管法”建立大鼠颈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的可行性,并观察移植静脉早期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套管法建立SD大鼠颈静脉-同侧颈动脉移植模型.分别在静脉移植后1、7和21 d取材,HE染色观察移植静脉血管壁组织血管结构变化特点,Digimizer图像处理分析软件测量内膜中膜增生厚度.结果:在18只模型中2只动物死亡,1只发现移植静脉内血栓形成,总成功率为83.3%.术后1d移植静脉内膜中膜厚度为(48.47±11.28) μm,7d内膜中膜开始增厚至(66.05±19.10)μm,术后21 d增生更加明显至(300.44±181.54)μm,三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x2=125.2,P<0.01).1、7及21 d两两之间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套管法建立的大鼠颈静脉-颈动脉移植模型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其能较确切的复制人体静脉移植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应用于人类移植静脉狭窄闭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邹君杰;章希炜;杨宏宇;马昊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能降低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方法:将外科ICU机械通气患者1 648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含氟牙膏配合电动牙刷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腔护理方法,对两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天数减少,总住院日降低.结论: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含氟牙膏配合电动牙刷行口腔护理是一种简单、有效、低成本的口腔护理方法.
作者:高树芹;张爱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彭氏多功能解剖器(Peng's multifunction operative dissector,PMOD)乳晕缘弧形切口切除乳房纤维腺瘤的可行性和美容效果.方法:对73例使用PMOD乳晕缘隐蔽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病例的切口选择、手术操作及美容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3例均显露良好,解剖清晰,操作便捷,手术平均28 min完成,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结论:PMOD使手术野易暴露,能更清晰、安全、可靠地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腺瘤,达到治疗及较好的美容效果,年轻未哺乳女性同样适应,值得推广.
作者:方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肩袖部分和完全撕裂的MRI特点.方法:35例肩袖损伤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常规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T2WI FS,斜冠状位T1WI,T2WI FS和矢状位T2WI.结果:肩袖完全撕裂共10例.冈上肌腱撕裂9例,其中1例同时向冈下肌腱延伸,1例向冈下肌腱及小圆肌腱延伸;1例完全撕裂发生在肩胛下肌腱.小撕裂共4例,中等撕裂5例,大撕裂1例,无巨大撕裂.肩袖部分撕裂共25例,其中关节囊侧12例,肩峰下滑囊侧3例,1例同时在滑囊侧和关节囊侧,肩袖内部分撕裂9例.肩袖撕裂原因包括外伤,肩峰退变,钩状肩峰,肩锁关节退变,肱骨大小结节,喙突退变等.结论:肩袖部分和完全撕裂在常规MRI上有一定的信号和形态学特点帮助诊断,同时一些继发性改变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作者:邹月芬;陈其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左西蒙旦联合精氨酸加压素对猪脓毒血症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4只雌性猪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建立腹腔感染模型,动物随机均分为去甲肾上腺素(NE)组和左西蒙旦+精氨酸加压素(LS+AVP)组.当平均动脉压(MAP)<60 mmHg时,NE组静脉泵注NE; LS+AVP组静脉泵注LS0.4 μg/(kg· min)与AVP0.57 mU/(kg· min),必时泵注NE以维持MAP在65~75 mmHg.记录模型建立前(基础值,T1)、休克时(T2,MAP< 60 mmHg)、休克后6 h(T3)及12 h(T4)时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乳酸(Lac)、血红蛋白浓度(Hb)、心输出量(CO),并计算动静脉分流率(Qs/Qt);记录两组动物休克发生时间、NE及液体需总量;测定血浆中的TNF-α、IL-6、IL-10、NOax(一氧化氮代谢产物)及肺组织干湿比重(W/D)、髓过氧化物酶活性(MPO)、肺组织损伤程度及肺组织凋亡细胞数.结果:两组MAP、PCWP、休克发生时间、液体需总量及Hb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E组比较,LS+AVP组T4时MPAP、Qs/Qt、Lac、IL-6及NOax显著降低,SvO2及SaO2显著升高(P<0.05);T3时HR、CO及TNF-α降低(P<0.05).LS+AVP组NE需总量、肺组织MPO活性、W/D及细胞凋亡数及肺组织评分显著低于NE组(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NE相比,LS联合AVP可改善脓毒血症猪急性肺损伤时的换气功能,降低MPAP并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作者:纪木火;吴晶;李仁奇;刘芳芳;李国民;范云霞;杨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室尘中16种常见多环芳烃(PAHs)的佳分离条件及测定的佳荧光激发、发射波长和增益.方法:用吸尘器采集室尘,用丙酮超声提取室尘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浓缩后用乙腈定容,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淋洗分离,程序波长荧光检测器检测.结果:除苊烯外的15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在28 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在0.5~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5%~5.89%,加标回收率为62.45%~110.36%.结论:该方法测定室尘中多环芳烃化合物快速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作者:陆晓梅;王炳玲;张晓玲;张绮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获得典型人卵巢成纤维细胞.方法:采用酶消化+反复贴壁法,获得纯化成纤维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得细胞进行特征性标志及生物学特性的检测,进一步阐述细胞特征,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形态学上,正常卵巢成纤维细胞形态多样,大部分为梭形、条索形,还有三角形、多角形和不规则形等,并具有伪足样外形;其生长潜伏期较长,12~14 d可传代;免疫细胞化学上,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强阳性,结蛋白(desmin)、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表达弱阳性;在较早期传代的细胞中,CK-7及CK-P呈少量阳性,随着细胞的纯化,其阳性表达渐行减少直至完全消失;肌动蛋白α(α-SMA)部分细胞表达阳性.而卵巢黏液性细胞标志CK-20、血管内皮细胞标志CD31、间充质细胞标志CD90、雌、孕激素受体(ER、PR)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3、MMP-9)、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均阴性.结论:成功获得人卵巢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卵巢癌及其相关成纤维细胞提供了必的细胞学工具.
作者:董丽华;孙玮;傅士龙;韩素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RE1α在非洲爪蟾胚胎发育中是否介导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并在衣霉素(tunicamycin,TM)诱导的胚胎发育畸形中发挥挽救作用.方法:利用TM处理胚胎激发内质网应激;应用显微注射mRNA方法实现基因过表达,通过注射特异的反义寡核苷酸morpholino(MO)实现基因封闭;RT-PCR检测XBP1剪切情况.结果:XBP1剪切随IRE1α过表达及封闭而增加或减少:TM处理导致胚胎发育畸形,xBP1剪切增加,封闭XBPI可部分挽救发育畸形;封闭IRE1a可明显挽救发育畸形,XBP1剪切恢复.结论:IRE1α在非洲爪蟾胚胎发育中介导UPR,封闭IRE1α可逆转TM诱导的胚胎发育畸形,部分通过XBP1途径发挥作用.
作者:李昕昕;冯娇娇;侯道荣;郭静;王学军;王宁;袁栎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