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萍
炎症反应是很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对感染性疾病,以往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抗病原体,而抗炎治疗只是辅助措施.但近十年,随着对炎症反应在重症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概念的提出,抗炎治疗逐渐成为重症感染性疾病综合干预措施中的重要环节.许多非感染性疾病与全身性炎症反应也有密切联系,如动脉粥样硬化就是一种炎症反应,肥胖病也有很多炎性因子参与对代谢的影响.中医药对炎症反应的调控将是中西医结合抗炎研究的一个很好的契入点.
作者:王文健;王轶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据研究表明,内皮素(endothelin,ET)与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均具有明显的收缩血管的作用,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益心胶囊为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纯中药制剂,经国家药监局批准,通过Ⅱ期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可明显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电图的异常.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故在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同时,观察了益心胶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浆ET及Ang-Ⅱ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亚滨;韩佳瑞;安静;张春芳;邓立梅;田轶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黄对急性出血性卒中大鼠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自体血脑内注入造成大鼠急性出血性卒中模型,观察大黄对模型大鼠中枢神经二次损伤以及脑内纤溶酶原(PLG)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结果(1)大约70%模型大鼠于造模后4~6天再次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体征,第4天评分为(1.63±0.72)分,中枢神经二次损伤于造模后6~8天达到高峰,第7天评分为(2.32±1.12)分.(2)大黄能有效改善这种神经功能二次损伤现象.自用药后第4天起,大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一直维持在(1.24±0.19)分左右,未出现明显中枢神经二次损伤现象.第7天大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2±0.15)分,与模型组第7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模型组大鼠第3天中枢tPA mRNA特异扩增产物及第7天中枢PLG mRNA特异扩增产物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大黄组tPA mRNA、PLG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大黄能有效治疗急性出血性卒中大鼠中枢神经二次损伤,这一作用与大黄抑制急性出血性卒中大鼠中枢tPA mRNA及PLG mRNA表达有关.
作者:蔡定芳;戴巍;陈依萍;闻名;戴豪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活血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术造成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对心衰形成期(术后10天)、稳定期(术后8周)大鼠左心室梗死区、非梗死区和同期假手术组左心室分别取材并提取总RNA,以6张大鼠40S基因芯片(4 096个基因/张芯片)对其进行检测;用基因芯片分析软件Genespring、Treeview、Clustering、SOM对芯片结果进行分析.术后4周以活血益气方药对模型大鼠开始治疗,共4周,以卡托普利作为阳性对照药;经阻抗法观察给药前后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脏系数的变化.结果(1)用Genespring软件分析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发现有参与能量代谢、心肌细胞骨架及纤维化等13类共千余条表达显著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在梗死区差异表达基因以形成期多(1 086条)、稳定期次之(724条);而非梗死区差异表达基因也以形成期多(196条),稳定期较少(97条).(2)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经活血益气方药、卡托普利治疗,心功能明显改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同时活血益气方药还能改善模型动物的心脏系数(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衰是一种多基因表达异常的超负荷心脏病,活血益气方药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脏功能和组织学指标,达到治疗心衰的作用.
作者:陈金星;王硕仁;朱陵群;赵明镜;吕唏莹;秦英;张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本文就近10年人参皂苷对脑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人参皂苷对正常动物、老年动物和学习记忆障碍模型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有改善作用;人参皂苷对脑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涉及钙通道拮抗作用、对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影响、抗氧化作用、雌激素样作用、对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抑制脑神经细胞凋亡、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等.
作者:王卫霞;王巍;陈可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笔者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4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卫彬;刘平;何锦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林兰;魏军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门诊和住院CAA患者45例、健康对照人群24名的外周血CD8+T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水平,从免疫学角度讨论其与中医分型关系.结果(1)CAA患者的CD8、CD28、CD8+CD28+表达水平及CD8+CD28+/CD8+CD28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0.05).(2)CAA肾阴虚患者CD28、CD8+CD28+表达水平及CD8+CD28+/CD8+CD28均高于肾阳虚患者(P<0.01,P<0.05).结论(1)CAA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异常高表达,提示CD28失调可能在CAA免疫发病中起重要作用.(2)CAA患者外周血CD28、CD8+CD28+的表达水平及CD8+CD28+/CD8+CD28可以作为CAA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肾阴虚患者的免疫紊乱较肾阳虚患者严重.
作者:邓颋;王运律;胡琦;孙思明;章晓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美国补充替代医学国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NCCAM)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27个研究所和中心之一.我们于2004年9月29-30日应NCCAM的国际卫生研究办公室(Office of International Health Research)主任Jack Killen医学博士的邀请访问了NCCAM.
作者:宋军;陈可冀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口服参桃软肝丸合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e,HCPT)介入治疗52例中晚期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影响大肝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口服参桃软肝丸方合肝动脉插管局部灌注HCPT;对照组以肝癌介入的常规疗法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作为标准对照.从瘤体变化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治疗组瘤体有效率为19.2%,稳定率为82.7%,对照组分别为21.2%,81.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326天,对照组为262天.0.5年、1年及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80.95%,41.39%,12.42%,对照组分别为64.29%,25.00%及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3种中医辨证分型中肝盛脾虚型与肝热血瘀型在生存期、生存率方面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肝肾阴虚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影响预后的有利因素为治疗方法,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有中医分型、临床分期及肝功能.肝盛脾虚型预后好,肝热血瘀型次之,肝肾阴虚型差;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越差,预后越差.结论(1)参桃软肝丸合HCPT介入治疗大肝癌在生存率、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TACE;(2)不同中医证型对预后有一定影响;(3)中医药局部与全身的配合治疗可作为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林丽珠;周岱翰;刘琨;王芳军;蓝韶清;叶小卫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前较公认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药物有柳氮磺胺嘧啶(sulfasalazine,SSZ)、甲氨喋呤(methotrexale,MTX)、雷公藤多甙等,但上述药物均可对机体造成肝、肾等器官损害,很多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为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价廉、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自1999年开始,我们对来我院康复中心就诊的78例活动期AS患者随机分组,45例给予中药强脊方配合物理治疗与33例给予柳氮磺胺嘧啶治疗患者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文清;张仲;周沛;常利;董力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收治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67例,其中1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133例进行了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德新;赵裕光;王新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CD44v6(sCD44v6)术前水平与不同的组织学参数之间及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胃泰胶囊结合化疗对sCD44v6表达的影响.方法全部入组病例在术前行中医证型分组及治疗前后行sCD44v6检测;对照组(30例)在术后3~4周均接受3~4个周期静脉化疗.试验组(32例)术后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胃泰胶囊口服,连服3个月.结果(1)血清sCD44v6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2)sCD44v6水平血瘀证高,和脾虚证、湿热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3)结束治疗后试验组血清sCD44v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血清sCD44v6可作为胃癌的发展、预后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抗胃癌转移的治疗靶标.(2)血清sCD44v6和血瘀证、脾虚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3)胃泰胶囊配合化疗能够进一步抑制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的表达.
作者:陈曦;欧阳学农;戴西湖;陈美华;林求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神农肝脂宁治疗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2例口服神农肝脂宁,对照组48例口服脂必妥,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后的症状体征、肝功能、血脂、血液黏度、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8%及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恢复肝功能,改善血脂、血液黏度和影像学方面均取得满意效果,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神农肝脂宁治疗脂肪肝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作者:雷陵;艾书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自步入医门以来,每每拜读陈可冀院士的文章,总是被其博精的医学造诣和不折不扣的科研精神所折服,但多为断续篇章阅读,因此仅限于点滴感受而不能系统把握其学术思想的内涵.今有幸得陈可冀院士赠我的导师王米渠教授<陈可冀医学选集--七十初度>(以下简称<选集>)一书,才使我有机会深刻领悟陈可冀院士的学术思想.导师强调他之所以崇拜他的老师,根本在于陈可冀院士对血瘀证与老年病的研究成果.本文为在导师的指导下,读<选集>的三点心得体会.
作者:谭从娥;李炜弘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仙贞片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终末期糖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含量及其糖化终产物特异性受体(AGE-specific cellular receptor,RAGE)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复制糖尿病持续性高血糖肾损害大鼠模型,用荧光测定法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模型大鼠肾皮质AGEs含量及RAGEmRNA的表达,与氨基胍作对照.结果实验12周模型大鼠肾皮质AGEs相对含量及RAGE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仙贞片及氨基胍治疗组肾皮质AGEs相对含量及RAGE 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仙贞片与氨基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仙贞片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皮质内AGEs的积聚,下调RAGE mRNA的过度表达,与氨基胍相近似,具有抑制蛋白非酶糖基化的作用,可能是其肾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唐代屹;郭赛珊;孙仁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2002年6月-2003年12月,笔者以中药清燥方治疗干燥综合征30例,并以泼尼松为对照组,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0例患者(住院24例,门诊36例)符合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董怡.2002年修订的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中华风湿病学会杂志2002;(6):257].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3例,女27例,年龄35~60岁,平均48.5岁,病程4~12年,平均8年.对照组30例,男2例,女28例,年龄34~60岁,平均48岁,病程3.5~12.0年,平均7.5年.两组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维;王慧;杨晓砚;左芳;陈伏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李慧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黄桂灌肠剂是本院制剂室生产的复方中药制剂,1995-2003年,我们将其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元祥;陈飞;薛建华;沙夕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丹参素体外定向诱导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方法利用Ficoll-Paque液将骨髓细胞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分离出MSC,体外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MSC表面抗原表达.采用含丹参素的无血清L-DMEM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且探讨丹参素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MSC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影响.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M)、巢蛋白(nestin)、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MSC在体外传代扩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166表达阳性,CD14、CD34、CD45、HLA-DR为阴性.丹参素诱导后,MSC胞体收缩,突起伸出,呈典型的核周体形态,类似神经元;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元样细胞NSE、NF-M、nestin表达阳性,GFAP阴性.结论丹参素可以在体外诱导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其诱导转化率与丹参素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作者:余勤;罗依;鄂艳;盛丽先;董勤;丁伟;郭莹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