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为中;袁志兰;于焱;杨勤;陈琴;洪瑾;帅捷
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5名孕妇于孕24~28周做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样的检测指标包括血浆脂联素、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FFA)及血脂水平,OGTT 1 h、2 h血样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GDM孕妇孕中期血浆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糖耐量正常组(P=0.01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血浆脂联素和FFA影响因素外,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和GDM仍保留着明显的相关性(P=0.017);肥胖妇女孕中期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肥胖组;在正常糖耐量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浓度、甘油三酯浓度、OGTT 1 h血糖水平、BMI(孕中期和分娩时)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在GDM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负相关.结论:孕中期低脂联素水平与GDM高风险相关.
作者:徐宜清;韩晓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异常.方法:采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3例(其中室间隔肥厚52例,心尖肥厚16例及对称性肥厚15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各组室间隔和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ε)、位移(S)、达峰值应变的时间(Tε),各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ε与相应节段心肌肥厚的部位相关,如心尖肥厚组心尖部应变值降低;对称性肥厚组室间隔、侧壁均降低;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应变显著降低.ε与心肌肥厚的程度有相关性.Vs、S与心肌肥厚的部位和程度没有相关性.各种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各节段的Tε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评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作者:季玲;许迪;陆凤翔;陈莉;雍永宏;姚静;曹克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BARDI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的方法检测422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476名正常女性对照者BARD1基因Pro24Ser(rs1048108)和Arg378Ser(rs2229571)位点的基因型,以SAS9.1.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Pro24Ser(rs1048108)和Arg378Ser(rs2229571)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与野生型(24CC,378GG)相比,Pro24Ser位点突变基因型(CT/Tr)和Arg378Ser位点的杂合型(GC)均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调整OR和95%CI分别为0.64,0.49~0.84;0.54,0.3~0.86).并且位点间还存在协同作用,携带一个以上保护等位基因者与携带0-1个者相比,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显著降低(调整OR=0.67,95% CI=0.51~0.87).分层分析表明,Pro24Ser位点的保护作用在52岁以下年龄组、绝经前妇女、无肿瘤家族史者和Arg378Ser位点发生突变者中更强.结论:BARD1基因Pro24Ser(rs1048108)和Arg378Ser(rs2229571)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能够显著降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这一结论有待进一步大样本、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作者:秦建伟;唐金海;霍翔;张建;王艳;马红霞;钮菊英;胡志斌;沈洪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眶距增宽症是颅面发育不良的一种综合征,是国际公认的颅颌面严重畸形之一.鼻部畸形严重影响外貌和功能,因此鼻部的整形在眶距增宽症中尤为重要.本院从1992年至今已为6例眶距增宽症实行了眶周截骨加鼻额整形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杰;王刚;陈建兵;王顺荣;沈卫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IL-6的含量与其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法,分别检测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VEGF及IL-6含量,并观察其与MM的临床分期、肿瘤量分级的关系,及对病情预后判断的预测意义.结果:MM患者血清中的VEGF及IL-6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01).Ⅰ期、Ⅱ期MM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Ⅲ期患者(P<0.001),Ⅰ期与Ⅱ期患者间血清VEGF含量亦呈显著性差异(P<0.001);随着临床分期增加,MM患者血清IL-6水平呈递增趋势,各期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IL-6及VEGF水平在临床参数Hb、β2-MG异常组高于其正常组(P<0.05),提示与瘤细胞负荷相关.结论: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和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6可能与MM的疾病进程有关,其水平升高是MM的预后不良因素.
作者:周民;肖溶;岑岭;陈涛;杨建和;姜乃可;章艳;王锡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构建含有胰腺癌MUC4抗原多表位嵌合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真核细胞COS-7.方法:多参数分析预测MUC4抗原HLA-A1、HLA-A2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kozac序列、引导序列以及通用Th表位PARDE和多表位基因串连后合成嵌合全基因.嵌合基因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Ad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Adshuttle-CMV-PE.酶切鉴定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载体的BJ5183菌进行同源重组.Pac Ⅰ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子,脂质体介导转染Ad293细胞,通过观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和PCR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rAd-PE).Ad293细胞反复感染冻融扩增病毒,流式细胞仪和TCID50检测病毒滴度.病毒颗粒感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及SDS-Page分析多表位嵌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胰腺癌MUC4的多表位嵌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1×1010 pfu/ml.SDS-Page发现在16 kD处有一符合预期大小的蛋白表达.结论:该重组腺病毒成功构建并能够在真核细胞COS-7中表达,为下一步胰腺癌的肿瘤疫苗研究奠定相应的基础.
作者:高文涛;卫积书;吴竣立;孟凯;苗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0例患者,进行能量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肢型血栓64例,占30.92%,髂股静脉血栓86例,占41.55%,股浅静脉血栓12例,占5.80%,腘静脉血栓18例,占8.70%,腓肠肌静脉丛血栓27例,占13.04%.能量多普勒超声与金标准静脉造影的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能量多普勒超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无创和具有高敏感、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随访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炜;刘长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T抗原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6例胃癌组织中T抗原的阳性率为56.6%,而36例良性溃疡组织中T抗原表达均为阴性;Ⅱ、Ⅲ、Ⅳ期T抗原阳性率比Ⅰ期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癌组织中T抗原阳性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中分化、低分化与高分化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胃癌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转移者T抗原阳性率较无转移者明显升高(P<0.01);胃癌Ⅲ期或者Ⅳ期T抗原阳性比T抗原阴性的术后5年生存率要差.结论:T抗原在胃癌中高表达而在良性溃疡中无表达,T抗原的表达与胃癌的分期、分化及有无转移相关,T抗原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差.T抗原可能成为胃癌预后判断的一个较好指标.
作者:徐克群;张维;关乃富;鲍永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肿瘤抗原MUC4 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肽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CTL的体外免疫效应.方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树突状细胞(DC).用之前表位预测法预测并合成的五种肽分子分别脉冲成熟的DC,并刺激HLA-A*0201+健康人自体CD8+T细胞成为CTL.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CTLIFN-γ的分泌.同时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其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人PBMC可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被诱导称为DC.肽P01204诱导的CTL,在不同的效靶比可特异性杀伤P01204脉冲的T2细胞[5∶1时为(9.03±0.24)%,10∶1时为(19.62±0.44)%,20∶1时为(27.93±2.22)%]和MUC4+、HLA-A2+的HCT-116细胞[5∶1时为(7.26±0.18)%,10∶1时为(16.83±0.40)%,20∶1时为(25.23±1.35)%],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能够产生IFN-γ的细胞数(130.33±6.58)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相关抗原MUC4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P01204,能诱导入外周血单核细胞的CTL反应,该活化的CTL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诱导特异性靶细胞的凋亡.
作者:孟凯;吴峻立;高文涛;苗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现已成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常规手术,适当选择和使用鼻内填塞物非常重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鼻部填塞材料也不断出现,但各有其缺点,且代价昂贵.用凡士林纱条行鼻腔填塞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基本操作,有较好的压迫止血作用,且经济实用,但填塞后引起诸多不适.近年来,作者在鼻手术后鼻腔填塞的同时行鼻腔置管,取得较好疗效,分析如下.
作者:常玲美;张俊中;罗兰;马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特征,探讨滋养细胞凋亡现象与子痫前期病因及病理生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电镜扫描、原位细胞凋亡标记(TUNEL)及流式细胞仪技术,以正常妊娠妇女胎盘滋养细胞为对照,检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滋养细胞凋亡.结果:①电镜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均存在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核膜固缩、异染色质异常分布、细胞质内线粒体基质变深、嵴模糊或排列紊乱、滋养细胞空泡化等凋亡形态学变化;②TUNEL法检测发现,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存在较多凋亡滋养细胞,而正常胎盘组织中少见凋亡滋养细胞;③正常胎盘滋养细胞流式细胞检测图中凋亡细胞峰(Apo峰)不明显,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的流式细胞检测图中均存在较明显的亚二倍体DNA含量细胞峰(Apo峰).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存在滋养细胞凋亡特征,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孙丽洲;杨娜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0、5.0和10.0 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P的变化.结果:①加入0.1、0.5、1.0、5.0和10.0 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AP大上升速率、AP幅度和超射无明显变化(P>0.05);②加入0.1、0.5、1.0、5.0和10.0 μmol/L左旋后,50%的AP时程(APD50)分别为(36.2±8.2)、(33.9±7.7)、(30.2±6.8)、(22.6±5.1)和(15.1±3.4)ms(P<0.05);加入混旋Aml后,APD50分别为(39.2±9.2)、(36.7±7.9)、(33.8±7.2)、(25.4±5.9)和(21.7±5.2)ms(P<0.05);加入右旋Aml后,APD50分别为(45.1±11.3)、(46.2±10.8)、(44.9±7.3)、(44.8±8.2)和(45.7±9.4)ms(P>0.05).结论:加入左旋和混旋Aml后,随着浓度增加,APD逐渐缩短,左旋和混旋Aml可能是通过阻滞L-型钙离子流影响APD;而右旋Aml对APD无影响,右旋Aml可能对L-型钙离子流无影响.
作者:来利红;王如兴;蒋文平;刘志华;杨向军;宋建平;蒋彬;李红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腺样体肥大和分泌性中耳炎(SOM)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前者与后者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1],是儿童听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本科自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对82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在鼻内镜下用电动微型切割器经口咽行腺样体切除术,对合并SOM患儿行中耳置管术,对合并扁桃体炎或肥大的患儿行单侧或双侧扁桃体切除,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鹃芬;毕致;俞海滨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治疗26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手术,单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多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均结合ZEPHIR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26例.结果:23例获3~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分,各型术后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全部患者融合节段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脱、断裂、下沉,颈椎生理曲度和高度无丢失.结论: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是治疗单节段或多节段颈椎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锋;张兴祥;谷遐龄;倪善军;唐天驷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下壁导联ST变化和左前降支(LAD)形态和梗死位置的关系.方法:7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A组为下壁导联(Ⅱ、Ⅲ、AVF)ST段抬高组;B组为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比较二组临床特点和梗死相关血管(IRCA).结果:IRCA部位A组90.63%为LAD远端,B组80.43%为LAD近端;LAD折返在A组占81.25%,B组中占0%.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近端梗死,此组患者急诊PCI术成功率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提示LAD远端梗死且大部分存在LAD返折.
作者:施红;宋杰;王书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外生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特殊类型,肿瘤主要向肝脏外生长或以蒂带与肝脏相连,约占原发性肝癌的0.37%~0.73%[1].临床少见,易误诊.本文总结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13例外生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渊全;顾晓方;张俊;史新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围麻醉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阳)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全身及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4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在麻醉后和转机时分别静脉泵注乌司他丁,泵注时间均为1 h.C组患者则给予等量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1 h(T3)、4 h(T4)和20 h(T5)同时抽取动脉血和颈静脉球血.采用ELISA法测定动静脉血浆中TNF-α、IL-6及颈静脉球血S100B蛋白的浓度,并计算同一时点颈静脉球血和动脉血之差△TNF-α、△IL-6值.结果:与各自T1相比,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TNF-α、△IL-6的浓度在T2、T3、T4、T5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且C组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U组(P<0.01或P<0.05).与T1相比,两组患者血浆S100B蛋白水平在体外循环开始后明显升高(P<0.01),T3达到高峰,T4开始下降,T5明显下降.U组T2、T3、T4、T5的S100B蛋白浓度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CPB心脏手术患者全身和脑局部炎性反应,可降低颈静脉球血浆中S100B蛋白水平升高的幅度,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邵东华;杭黎华;傅诚章;王洪;杨映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附睾病变是男性常见疾病之一,现在有增高趋势,快速而便捷的检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至关重要.现对本院近3年来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108例附睾病变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岩;陆建平;陈松旺;赵美丽;李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在心力衰竭细胞上增加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表达对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然后分离、培养心肌细胞,转入含入β1-AR基因的腺病毒,24 h后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β1-AR的含量,并进行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分析.结果:心衰细胞上β1-AR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的(0.56±0.19)倍(P<0.01),心力衰竭+转基因组β1-AR的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的(5.68±0.36)倍(P<0.01);心力衰竭组心肌细胞对异丙肾上腺素刺激引起的收缩幅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转入β1-AR基因后,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选择性β1-AR拮抗剂CGP20712A可以完全阻断转入β1-AR后的效应,选择性β2-AR拮抗剂ICI118,551可以部分降低心力衰竭大鼠和β1-AR表达增加的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幅度.结论:在心力衰竭后的大鼠心肌细胞上增加β1-AR的表达,可改善细胞的收缩功能,这种作用可能是直接通过β1-AR实现的.β2-AR也参与了心力衰竭大鼠和β1-AR表达增加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作者:孙红;常爱民;张洋;王影;徐亚林;陈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索新型植入物可吸收牛心包补片、不可吸收牛心包补片在改良viscocanalostomy(VCO)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两个实验组和C对照组,每组6只.在A、B组白兔改良VCO的巩膜腔隙中分别植入不可吸收牛心包补片、可吸收牛心包补片,C组不植入任何植入物.观察术后不同时间巩膜腔隙存留情况及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A、B组术后滤过泡形成及存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手术区域周围组织反应轻微,可吸收牛心包补片组反应更为轻微.巩膜滤过空腔的保持与植入物有关,术后12周时A、B组眼巩膜腔隙仍维持较好,C组眼手术区域瘢痕形成明显.结论:植入物有助于改良VCO术后引流道的抗瘢痕化;两种植入物都是安全的,可吸收牛心包组反应更为轻微,远期抗瘢痕化效果可能更好.
作者:张为中;袁志兰;于焱;杨勤;陈琴;洪瑾;帅捷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