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生爱;陈振强;张辉;赵扬;杨海基;程亮;张颖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异常.方法:采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3例(其中室间隔肥厚52例,心尖肥厚16例及对称性肥厚15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各组室间隔和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ε)、位移(S)、达峰值应变的时间(Tε),各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ε与相应节段心肌肥厚的部位相关,如心尖肥厚组心尖部应变值降低;对称性肥厚组室间隔、侧壁均降低;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应变显著降低.ε与心肌肥厚的程度有相关性.Vs、S与心肌肥厚的部位和程度没有相关性.各种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各节段的Tε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评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作者:季玲;许迪;陆凤翔;陈莉;雍永宏;姚静;曹克将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在心力衰竭细胞上增加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表达对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然后分离、培养心肌细胞,转入含入β1-AR基因的腺病毒,24 h后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β1-AR的含量,并进行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分析.结果:心衰细胞上β1-AR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的(0.56±0.19)倍(P<0.01),心力衰竭+转基因组β1-AR的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的(5.68±0.36)倍(P<0.01);心力衰竭组心肌细胞对异丙肾上腺素刺激引起的收缩幅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转入β1-AR基因后,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选择性β1-AR拮抗剂CGP20712A可以完全阻断转入β1-AR后的效应,选择性β2-AR拮抗剂ICI118,551可以部分降低心力衰竭大鼠和β1-AR表达增加的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幅度.结论:在心力衰竭后的大鼠心肌细胞上增加β1-AR的表达,可改善细胞的收缩功能,这种作用可能是直接通过β1-AR实现的.β2-AR也参与了心力衰竭大鼠和β1-AR表达增加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作者:孙红;常爱民;张洋;王影;徐亚林;陈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外生性肝癌是原发性肝癌的特殊类型,肿瘤主要向肝脏外生长或以蒂带与肝脏相连,约占原发性肝癌的0.37%~0.73%[1].临床少见,易误诊.本文总结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13例外生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渊全;顾晓方;张俊;史新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两组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不停跳搭桥术后近中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连续收治的145例接受不停跳搭桥患者依据年龄被分为两组,相对高龄组(≥70岁)68例;相对低龄组(<70岁)77例.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随访以及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手术后近中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近期是指术后1个月,中期是指术后12~24个月,平均(18.3±8.8)个月.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住院死亡.高龄组在术后平均气管插管时间、血制品的输注及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组,而术后平均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与低龄组患者相比,对于高龄组患者,不停跳搭桥同样能带来满意的临床近中期结果.
作者:刘培生;陈鑫;石开虎;徐明;蒋英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构建含有胰腺癌MUC4抗原多表位嵌合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真核细胞COS-7.方法:多参数分析预测MUC4抗原HLA-A1、HLA-A2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kozac序列、引导序列以及通用Th表位PARDE和多表位基因串连后合成嵌合全基因.嵌合基因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Ad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Adshuttle-CMV-PE.酶切鉴定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载体的BJ5183菌进行同源重组.Pac Ⅰ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子,脂质体介导转染Ad293细胞,通过观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和PCR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rAd-PE).Ad293细胞反复感染冻融扩增病毒,流式细胞仪和TCID50检测病毒滴度.病毒颗粒感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及SDS-Page分析多表位嵌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胰腺癌MUC4的多表位嵌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1×1010 pfu/ml.SDS-Page发现在16 kD处有一符合预期大小的蛋白表达.结论:该重组腺病毒成功构建并能够在真核细胞COS-7中表达,为下一步胰腺癌的肿瘤疫苗研究奠定相应的基础.
作者:高文涛;卫积书;吴竣立;孟凯;苗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与三叶因子(TFF-1)、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表达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胃癌及癌旁对照组织中COX-2、TFF-1、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TFF-1、E-cad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织(P<0.05).COX-2的表达强度与二者均成负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高表达与TFF-1、E-cad的低表达相关.三者表达异常可能在胃癌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李承龙;夏加增;李建平;陈力平;赵伟;姚路斌;马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肿瘤抗原MUC4 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肽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CTL的体外免疫效应.方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树突状细胞(DC).用之前表位预测法预测并合成的五种肽分子分别脉冲成熟的DC,并刺激HLA-A*0201+健康人自体CD8+T细胞成为CTL.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CTLIFN-γ的分泌.同时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其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人PBMC可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被诱导称为DC.肽P01204诱导的CTL,在不同的效靶比可特异性杀伤P01204脉冲的T2细胞[5∶1时为(9.03±0.24)%,10∶1时为(19.62±0.44)%,20∶1时为(27.93±2.22)%]和MUC4+、HLA-A2+的HCT-116细胞[5∶1时为(7.26±0.18)%,10∶1时为(16.83±0.40)%,20∶1时为(25.23±1.35)%],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能够产生IFN-γ的细胞数(130.33±6.58)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肿瘤相关抗原MUC4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P01204,能诱导入外周血单核细胞的CTL反应,该活化的CTL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诱导特异性靶细胞的凋亡.
作者:孟凯;吴峻立;高文涛;苗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前后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ASD患者的术前、术后30 min和术后3天血浆ET-1浓度.结果:无论ASD患者的肺动脉压是否升高,其血浆ET-1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前ASD患者血浆ET-1浓度与PASP、Qp/Qs和ASD大伸展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8、0.746、0.670(P均<0.01);ASD患者术后30 min和术后3天的血浆ET-1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天的血浆ET-1浓度较术后30 min进一步下降.结论:介入封堵ASD后,患者的肺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血浆ET-1浓度的检测可以作为评价介入封堵ASD疗效的指标.
作者:杨荣;孔祥清;曹克将;周蕾;许迪;雍永宏;钱岭梅;盛燕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为宫颈鳞癌的化学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宫颈鳞癌和1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并对其微血管(CD34标记)计数.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0.01),MK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灶的大小及临床分期相关性显著(P=0.045;P=0.002),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MK蛋白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者,二者正相关(P=0.043).结论:MK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宫颈鳞癌的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宫颈鳞癌化学防治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阮红杰;吴强;赵铭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眶距增宽症是颅面发育不良的一种综合征,是国际公认的颅颌面严重畸形之一.鼻部畸形严重影响外貌和功能,因此鼻部的整形在眶距增宽症中尤为重要.本院从1992年至今已为6例眶距增宽症实行了眶周截骨加鼻额整形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杰;王刚;陈建兵;王顺荣;沈卫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二维电泳技术在尿道下裂大鼠与正常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孕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2组,妊娠12~19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500mg/(kg·d)、大豆油5 ml/d灌胃,第2l天取出仔鼠睾丸,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结果:按照5倍的表达量计算,发现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9个,5个点在尿道下裂大鼠睾丸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大鼠睾丸为低表达;相反,在正常大鼠睾丸中高表达的4个点,在尿道下裂者为低表达.结论:初步建立了正常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的二维电泳图谱,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进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及鉴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蒋荣江;沈华;沈百欣;徐子程;张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0例患者,进行能量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肢型血栓64例,占30.92%,髂股静脉血栓86例,占41.55%,股浅静脉血栓12例,占5.80%,腘静脉血栓18例,占8.70%,腓肠肌静脉丛血栓27例,占13.04%.能量多普勒超声与金标准静脉造影的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能量多普勒超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无创和具有高敏感、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随访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炜;刘长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上颌窦及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属良性病变,临床较少见,易与恶性肿瘤、内翻性乳头状瘤和真菌性上颌窦炎等相混淆.术前确诊颇难,常致误诊而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将本科1993年2月~2006年6月收治的57例经病理确诊、资料完整的上颌窦及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巢长江;尤建强;邱建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SP)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提前出现,同时生长加速,由于骨骼生长加速,骨骺提前闭合,患者开始身材虽较同龄儿高,但成年后往往比正常人矮小,多见于女孩.近年来由于发病率较前提高,越来越引起家长关注[1].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动态监测45例中枢性性早熟治疗前后子宫、卵巢的形态学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昕;左维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隆突切除成形术因其手术风险大,并发症高,目前在临床上尚未普及.自2004年2月至2007年3月本院共完成4例隆突切除成形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徐克平;赵建强;赵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特征,探讨滋养细胞凋亡现象与子痫前期病因及病理生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电镜扫描、原位细胞凋亡标记(TUNEL)及流式细胞仪技术,以正常妊娠妇女胎盘滋养细胞为对照,检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滋养细胞凋亡.结果:①电镜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均存在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核膜固缩、异染色质异常分布、细胞质内线粒体基质变深、嵴模糊或排列紊乱、滋养细胞空泡化等凋亡形态学变化;②TUNEL法检测发现,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存在较多凋亡滋养细胞,而正常胎盘组织中少见凋亡滋养细胞;③正常胎盘滋养细胞流式细胞检测图中凋亡细胞峰(Apo峰)不明显,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的流式细胞检测图中均存在较明显的亚二倍体DNA含量细胞峰(Apo峰).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存在滋养细胞凋亡特征,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孙丽洲;杨娜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探讨胆囊管解剖变异类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胆石症病史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500例,采用口服胃肠道阴性造影剂,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行MRCP检查.结果:MRCP胆囊管清晰显示的442例(占88.4%)病例中,胆囊管正常开口于肝总管右侧壁为268例(占60.6%),胆囊管先天变异的174例(占39.4%),其中低位汇入的变异为常见.结论:MRCP可以显示胆囊管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类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提供帮助.
作者:邢炯;殷允娟;唐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 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SIMV组在上机后6 h FiO2、PIP有显著下降(P<0.05).而IPPV组在上机12 h FiO2开始下降、上机24 h PIP才有显著下降(P<0.05).上机2 h SIM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而IPPV组在上机后6 h出现显著改变.SIMV组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SIM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王崇伟;吴玲;刘登礼;赵幽燕;平鹦;周晓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对17例巨大左心室(EDD>80 mm)瓣膜替换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围术期的处理及手术治疗,评估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施行瓣膜替换术的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前平均EDD 96.1 mm,ESD 86.1 mm,EF0.38,FS0.20;心功能Ⅲ级9例,Ⅳ级8例.MVR 8例,AVR 5例,AVR+MVR 4例.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早期发生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3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室性心律失常5例,室上性心律失常6例,1例出现心动过缓,1例患者出现低心排.术后3个月~3年随访超声心动图.1例患者术后3年死亡.目前生存的16例患者心功能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1例;其中12例1年后患者左心室EDD、ESD均较术前有显著缩小,EF和FS显著增高至正常范围;4例患者左心室EDD、ESD虽较术前有所缩小,EF和FS提高,但未达到正常范围,3例患者一般体力活动无不适,1例患者术后3年又出现左心衰竭,一般体力活动受限.结论:合理选择患者、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加强左心功能的保护和支持对中远期存活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生爱;陈振强;张辉;赵扬;杨海基;程亮;张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IL-6的含量与其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法,分别检测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VEGF及IL-6含量,并观察其与MM的临床分期、肿瘤量分级的关系,及对病情预后判断的预测意义.结果:MM患者血清中的VEGF及IL-6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01).Ⅰ期、Ⅱ期MM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Ⅲ期患者(P<0.001),Ⅰ期与Ⅱ期患者间血清VEGF含量亦呈显著性差异(P<0.001);随着临床分期增加,MM患者血清IL-6水平呈递增趋势,各期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IL-6及VEGF水平在临床参数Hb、β2-MG异常组高于其正常组(P<0.05),提示与瘤细胞负荷相关.结论: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和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6可能与MM的疾病进程有关,其水平升高是MM的预后不良因素.
作者:周民;肖溶;岑岭;陈涛;杨建和;姜乃可;章艳;王锡清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