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凤乔
老爸退休后,迷上了打麻将,坐上麻将桌一玩就是一天.老妈忍不住在电话中跟我诉苦,让我想个办法,把老爸从麻将桌上拉回来.我一下班就连忙赶回家,一进门,我就从兜里掏出一张健身卡递给老爸,说:“老爸,我们单位隔壁开了家健身中心,这两天优惠,我帮您也办了一张卡.”老爸摇摇头说,不去.我一脸惋惜地说:“卡是不给退的,这可是我半个月的工资啊.”老爸心疼钱,埋怨我一通,答应第二天去健身中心看看.
作者:张忠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具有调畅情志、疏泄气机的重要作用.我国历代名医大家也都很注重养肝,当代国医大师们更是如此.朱良春——喝粥养肝1917年出生的国医大师朱良春,从医七十余载.朱良春有一道“养生粥”,而且一喝就是70年.“把绿豆、薏仁、扁豆、莲子、大枣清洗干净,用黄芪浸泡过的水大火煮开,换小火煮40分钟,再放入枸杞煮10分钟,煮出来的粥不仅味美,而且能抗疲劳、强体力.”
作者:杨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我有时会失眠,但从来不吃安眠药,因为害怕产生依赖性.近,又一次失眠,我依旧不吃药,对付的办法是,与其在床上辗转反侧,胡思乱想,白白浪费时间,不如索性动动脑筋,来做文字游戏.游戏开始,我用现代知名人士的名字来制作谜语.我发现,我们复旦大学几位前校长的名字是很好的谜底:“反客为主”可射“马相伯”(“伯”为“伯乐”,本应是伯乐相马,现在反而是马相伯乐了,主客易位矣);“天上星星几何”可射“苏步青”(与“数不清”谐音,“几何”意为“多少”,又暗指苏步青擅长的数学分支);“神州大团圆”可射“华中一”(卷帘).
作者:严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很多女性发现,自己的皮肤在晒黑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白皙状态,同伴在晒黑后,肤色却可以慢慢地变白.这是为什么呢?皮肤在经过日光照射后,皮肤内的黑色素会根据肤质和晒后皮肤的保养方式,形成不同的状态.这些不同的形态会影响皮肤的颜色,形成真晒黑或假晒黑.若是皮肤在晒伤变黑之后,过了几天又慢慢地变白了,就是所谓的假晒黑.
作者:周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青椒为何要炒肉?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青椒当然可以炒别的东西,比如炒猪肝、炒黄鳝,炒板凳也没人管你.但我认为青椒天生是应该炒肉的,二者是天然一对,是明媒正娶,是结发夫妻,是道南正脉.青椒诚然可以独善其身,干煸油淋,各尽其妙.猪肉的做法也丰富多彩,蒸煮炖烩,无不可为.但单就炒肉而言,佳拍档莫过于青椒.宝剑赠烈士,红粉配佳人.
作者:南官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一书中说:“一壶之茶,只堪再巡.初巡鲜美,再则甘醇,三巡意欲尽矣.余尝与冯开之戏论茶候,以初巡为婷婷袅袅十三岁余,再巡为碧玉破瓜年,三巡以来,绿叶成阴矣,开之大以为然.”林语堂将许次纾的话“翻译”成了白话文:“严格地说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已是少妇了.”
作者:华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过去人们对脑细胞的死亡和老年的健忘症、痴呆症有许多可怕的误传,说人的大脑从25岁以后每天要死亡10万个脑细胞,思维的衰退和健忘是不可避免的.现代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和精确的计算,得出了令人鼓舞的结论:“人到二十几岁以后,每天损失的脑细胞大约只有一百个,按这一速度,只能在五六十年以后,也就是说在活到七八十岁以后,才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作者:蒋子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卡特是美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未能成功连任总统的“倒霉蛋”.1980年11月,因为选民认为他对经济问题和外交事务处理不力,他被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纳德·里根以压倒性优势击败.当年卡特56岁,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年轻的卸任总统之一.他带着妻女回到老家佐治亚州普莱恩斯.回乡后,他发现自己已经破产.在任总统期间,卡特把农场委托给别人全权经营.由于天旱严重,加之又没有亲自监督,负债近150万美元.回忆当时的心情,卡特说:“一种全新的、未曾料想的极度空虚的生活在等待着我.”
作者:李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预判经济走势,有很多指标.除了官方的统计数字、华尔街的调研报告和股市的V线图外,在民间,也有很多另类的经济信号.您瞧,一位内科医生判断经济走势的信号是栓剂的使用量.财务焦虑会引起饮食缩减,饮食缩减会引起胃肠失调.因此,当栓剂销量增加时,半年后经济必然下滑;相反,当栓剂使用量下降时,经济则会上涨.
作者:一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树医”李振来,高高瘦瘦,给人弱不禁风的感觉,很难让人把他与这个特殊的职业联系在一起.李振来是新加坡唯一考获“特级育木师”的人.他还曾经创下23秒爬上1 5米高树的纪录,成为新加坡国家公园局速度快的攀树师.大学毕业后,李振来决定从事“树医”这一冷门职业,随即招来旁人的冷嘲热讽,就连深爱的女朋友也离他而去.面对别人的不解和异样的眼神,他坚持自己的选择.
作者:黄丽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一个在感情上极度失意的人感叹:“一个人一生之中的悲欢离合,如果能由心控制,那就好了.”听到他这样说的人,自然都以为他在异想天开,绝无可能.若是真可以由心控制的话,那么任何人都会只选择一个“欢”字,其余一切皆可不论.离、合只不过是一种现象,并不重要,离可以欢,也可以悲;合可以欢,也可以悲,所以重要的只是欢.
作者:倪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1992年9月15日,玛丽修女满100岁.她在77岁时减少了教学时数,成为兼职教师及教师助理.84岁时,从教职退休.但是如果你问玛丽修女,她不会承认她已经退休.“我只有在晚上才休息.”她说.玛丽修女在91岁搬到生活协助大楼时,还是继续勤奋工作.她会帮助身体状况不像她那么好的姊妹们清洗碗盘,提醒她们服药.她也开始在祈祷时使用地图或地球仪,每天为不同的大陆祈祷.她热切地阅读书报,一手拿着放大镜,头纱上戴着绿色遮阳帽.其他修女都喜欢跟她说,她看起来像个赌场的庄家.
作者:大卫·斯诺登;李淑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有一次,一个年轻女子说话时带出“这个老女人”,阿城立即将她打住,实在地说:你也要老的.近年“神童文化”的风气顿开,“70后”刚显摆了几天,“80后”抢班夺权,更有“90后”已蹲在身后.比年轻,总有更年轻的,否则人类就要灭种.当年我看那些四十岁以上的人,敬而远之,觉得他们已老无可老.我没去想老也有光泽与层次,有厚度.只要不夭折,人人都曾年轻,算不上特殊的资本.年轻到莫扎特,活35岁写出那么多的杰作是上帝的意思;年老到托尔斯泰,临死还想离家出走是人的意思.我读托翁后一年的日记,感慨良多.
作者:陈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读大学时,周边全是农田,近的一个乡下小店,也要穿过铁路走上一站多的路程.学校食堂晚饭开得早,下午4点半吃晚饭,到8点多钟晚自习结束,大家早已经饥肠辘辘.唯一的盼望是校门口的馄饨担子.这馄饨担子只有寒冬的夜晚才出现,只卖小馄饨,一头一个简易的竹木架子,放着碗盏和各种调料,一头一只柴炉,永远“噗噗”地沸腾着,冒着热气.摊主用一支竹篦爿,从一盆肉酱中刮一点,往另一只手中的小馄饨皮上飞快地一抹,手指灵巧地一捏,一只小馄饨就包好了.手法纯熟的,一分钟可以包上四五十只小馄饨.
作者:食家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南怀瑾在饮食上力求“微薄清淡”.首先是“微薄”.南怀瑾的饭量很小,讲究“过午不食”,中午经常只吃少许花生米.晚餐则是一碗稀饭,常吃的是小米红薯稀饭.秋天时,便喝薏米小米稀饭.有人曾问道:“饮食方面应该是饿了再吃,还是定时定量吃?”南怀瑾回答:“普通人觉得饿的时候,其实并没有饿,胃里头的东西还多得很.因为普通人习惯把胃塞得满满的,胃里稍稍空了一点,就觉得饿了.饮食之道就是牢记四个字:‘少吃多餐’.饿了就吃一点,量要少.”
作者: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西汉诸帝平均寿命不到40岁,唯汉武帝过了70岁,这主要是因为汉武帝一生十分注意养生,如睡眠方面提倡“五不睡”,即露天不睡,有风吹头不睡,张灯不睡,脚凉不睡,床头朝北不睡.中医认为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是向右侧,半侧卧,微曲双腿.这样,心脏处于高位,不受压迫;肝脏处于供位,供血较好,有利于新陈代谢;胃内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肠推进,可促进消化吸收.
作者:杨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我认识玛丽亚时,她已经四十出头了,在一家广告公司干着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有个当医生的丈夫和一对十几岁的儿女.这样的生活在一般人眼里几乎是完美的,但不知足的玛丽亚硬是开始了艰难的中文和中医学习.那时她虽然才开始学中文,但打太极拳已经好几年了,而且动作非常漂亮规范.
作者:朱丽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从医院退休后,我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经常到各个社区,告诉那些老姐妹、老兄弟,应该如何正确用药.这些老人中,80%的需要药物治疗,而25%的需要服用4~6种药物.然而,很多老人却因为用药错误导致令人惋惜的后果.为此,我把一个又一个案例用故事的形式告诉老人们,让他们听得懂、用明白.
作者:张继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老太太不舒服是医学界大的难题,她们的主诉可以从头到脚,她们可对所有的药物过敏,她们可跟随药品说明书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她们的症状严重程度大都和查体不一致,医院开的药物对她们都没有效果,她们一般都喜欢隔壁邻居推荐的药.故强烈建议成立单独科室——老太太不舒服科.我的母亲、婆婆和我生活在一个城市里,让我揪心的就是带她们去看病.
作者:李海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六旬“鸟叔”,既不会唱《江南style》,也不会跳骑马舞,却是名副其实的“鸟叔”.“鸟叔”爱鸟,爱到什么程度?他说,恨不得插上翅膀跟着鸟儿一起飞.没翅膀飞不了,“鸟叔”拿起相机追鸟.五年来,“鸟叔”走遍诸暨山水,拍下十万余张鸟照,记录了四十多种鸟.“鸟叔”叫郦以念,60岁,浙江诸暨市浣纱中学退休教师.1998年,爱好摄影的他,买来相机,先拍山水和人像.五年前,他开始追鸟之旅.鸟很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没影.“鸟叔”摸索出一套“隐蔽战术”,每次拍,他都身穿迷彩服、头戴迷彩帽,隐蔽在草丛里.看到鸟,他轻手轻脚,恨不得呼吸也停止.一阵“咔嚓”声后,鸟飞走,他也拍完了.
作者:魏斌;俞佳铖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