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贤勇;林洪珊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临床难以触及的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常规对需要检查的乳腺进行扫查,记录临床未触及的肿块的位置、大小、数目等,并判断其性质.结果:共检查乳腺病人746例,在104例病人中检查出未触及的肿块130个,检出率13.9%,其中90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结论:高频超声对临床难以触及的乳腺肿块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乳腺常规检查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王军里;杨敏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评价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调查2007年全年全部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分上半年(1月~6月)和下半年(7月~12月).对抗生素的使用率、联合应用、用药指征等进行对比性评价.结果:通过上下半年抗生素的调查对比,下半年抗生素的使用率明显降低,但抗生素的联用尚不够合理,无指征的使用率偏高.结论:我院要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加强用药指征和合理性方面的管理.
作者:董建军;卢向东;蔡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妊娠期贫血的类型,推断妊娠期贫血发生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系我院体检的围生期孕妇,共计4500例.采用CA-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各参数检测.结果:正常细胞性贫血:RBC/HGB、MCH、MCV、MCHC和RDW正常.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HGB降低较RBC明显、MCV、MCH、MCHC降低,RDW增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RBC降低HGB明显,MCV、MCH增高,MCHC正常,RDW增大.结论:通过对中晚期孕妇的血液中MCV、MCH、MCHC和RDW的测定,可以初步判断妊娠期妇女贫血的类型.
作者:鲁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结果:120例中,治愈90例,占81.7%.显效22例,占18.3%,总有效率100%.结论: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痛病之一,一般治疗方法难以见效,也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而小针刀疗法对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卓著,立竿见影,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君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1例肺撕裂伤病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单发6例,多发5例.除1例合并出现肺血肿外,其余均表现为气囊肿及气液囊肿.囊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囊腔,气液囊肿可见液平.肺血肿表现为球形高密均匀度影.11例中5例合并肋骨骨折,3例合并气胸,2例合并血气胸.治疗后复查CT显示肺撕裂伤均逐渐吸收消失.结论:CT是明确肺撕裂伤诊断及严重程度的敏感特异的检查手段.在判断临床预后及治疗效果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李玉香;肖海松;高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对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及安全教育.方法: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起搏电极,在右胸上部皮下制作襄袋埋入起搏器.结果:全部患者术后起搏功能正常,症状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杨文丽;柴炜红;屈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对DS5低压阳离子交换色谱法联合梯度规避法和DCA2000免疫法两种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的不同分析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用低压阳离子交换色谱法联合梯度规避法(X)和免疫法(Y)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回收率、精密度、干扰因素、相关性及参考范围的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5%~104%以内,批内、批间的平均变异系数(CV)均<5%;10.2mmol/L三酰甘油、8.0mmol/L胆固醇、10.1%HbF对两种仪器均无干扰,684 umol/L总胆红素对DS5的层析柱有破坏作用,对DCA2000无干扰;两者结果密切相关,相关系数r=0.9957(P<0.01),n=50,直线回归方程Y=1.09X+0.1%;DS5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较DCA2000偏低;DS5和DCA2000两者参考范围分别为4.0%~6.0%和4.3~6.5%.结论:DCA2000测定结果比DS5偏高.
作者:董永康;张恒;汤俊明;邵建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1个例简介无偿献血者高XX,女,于2005年9月6日在街头献血,9月15日该血液在输注前配血时发现次侧凝集,配血不合送我室进行检查.经查发现该献血者血液含有IgG抗-E抗体,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中国;马晓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病理技术工作中从登记、编号、取材、固定、包理、制片等全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注意点,及具体规范质量标准,执行规范化质量操作的良好工作习惯.建立质控组织是保证病理切片优良的有效手段,质控-人控-控人,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根本.
作者:杨元发;李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阑尾病变的超声图像及血象变化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变频超声对125例可疑阑尾炎进行的超声和血象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与血象诊断阑尾炎的敏感性分别为92%和56%.结论:超声对大多数阑尾炎诊断阳性率明显优于血象检查,并对阑尾形态可直观显示.
作者:付焕秀;邓仕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对川崎病(简称KD)患儿血浆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对40例K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黄芪、丹参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同时用ELISA法分组测定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并与正常儿童相比较.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儿血浆P-选择素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治疗后发现A、B两组血浆P选择素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但B组比A组下降更显著,并且它们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黄芪、丹参对川崎病患儿血浆P-选择素含量有明显调节作用,故二药联合应用对KD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易晓青;卫荣江;毛云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急性肺不张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5例急性肺不张患者在局部表面麻醉下,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阻塞支气管开口处的分泌物及痰栓、血凝块,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结果:22例患者在24h内复张,11例在48 h内复张,2例在72h后复张.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引治疗急性肺不张的方法针对性强、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郑贤勇;林洪珊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为了解近年来临床感染性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临床各科所采集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胆汁、尿液、前列腺液等标本762份进行了培养与鉴定.以便为临床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抗生素的使用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我院收检的各类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分离细菌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1999年版推荐的KB方法进行操作与结果判断.结果:大肠埃希菌仍处于感染的首位共64株占29.8%、铜绿假单胞菌28株占11.3%、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占9.7%、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10.5%、链球菌18株占7.3%、念珠菌53株占21.4%,以上菌株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临床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已为机会致病菌感染创造了条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防止新的流行菌株产生.
作者:龙远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气管内插管是临床麻醉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病人呼吸道通畅,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治疗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原因致使插管径路上发生解剖异常,造成插管困难.
作者:丁建国;李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Postoperative Discitis,POD)的发病原因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7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术后腰椎间盘炎患者临床资料及MRI表现,7例病变均在腰椎,行矢状位和横断位SE序列T1WI、T2WI扫描,部分病例做了冠状位扫描;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MRI表现包括:椎间隙变窄,髓核内低信号裂隙消失;相邻两个椎体终板侵蚀及终板下松质骨有小的脓肿;椎旁软组织肿胀;注射Gd-DTPA后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是术后椎间盘炎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任岩;王新宇;周鹏;吕婷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BC-3000血液分析仪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多参数血液分析仪.它能同时测定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PLT(血小板)等18项参数,并提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经过近1年的使用认为BC-3000血分析仪不失为基层应用的优良仪器.
作者:苟兴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我院10例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后.结果:经积极治疗、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处理一般不会有后遗症.
作者:康孔枝;许会玲;张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采用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190例,220个患牙,随访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李日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是针对心肌梗死的病人寻找一种病人更舒适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将传统的口腔护理与新的口腔护理的方法在同一个心肌梗死的病人均做两次,然后进行观察及问卷调查.观察口臭,恶心情况及了解两种方法病人更愿意选择哪种.结果:新的口腔护理的方法口臭及恶心的发生均明显低于传统的方法,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新的口腔护理方法比传统方法病人更舒适,更适合心肌梗死的病人.
作者:方淑玲;祝照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影响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因素,探讨溃疡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抽取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溃疡病患者55例,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清IL-4含量,对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城镇患者和农牧区患者之间J进行组织间比较,观察幽门螺杆菌(Hp),宿主(种族)和相伴环境因素之间对其的影响.结果:Hp感染组患者血清IL-4含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汉族显著高于少数民族(P<0.05);城镇患者非常显著高于农牧区患者(P<0.001).结论:IL-4降低导致的TH2免疫应答下调可能是溃疡病发生的重要致病之一;Hp感染、高原特殊环境和宿主(种族)可能是影响本地区溃疡病患者血清IL-4含量水平的三大重要因素.
作者:相英花;杨永耿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