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玲;陈绍良;叶飞;林松;段宝祥;张幼祥;何晓红;董静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肾脏血栓调节蛋白表达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复制大鼠创伤性休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休克后30、60、120 min时肾脏血栓调节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大鼠对照组肾脏血栓调节蛋白表达多为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休克后30、60、120 min时肾脏血栓调节蛋白阳性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尤其以休克后120 min表达显著升高.结论:创伤性休克可导致肾脏血栓调节蛋白大量表达,这与创伤休克时存在明显的微循环系统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叶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前手工凝聚胺或试剂盒因其敏感、快捷,正在国内许多医院血库常规应用.在工作中发现试剂盒凝聚胺配血漏检抗-E 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小玉;刘毅;王燕;孙珍;徐建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1例AML,其中M01例,M211例,M52例,M6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BC)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3例,进行包括阿克拉霉素和阿糖胞苷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CAG方案.结果:有效率16/21例(76.2%),AML达完全缓解(CR)14/21例(66.7%);16例为老年、继发或复发AML(14例为>50岁),CR 9例(56.3%),化疗的不良反应轻、中度.结论:CAG方案对AML的治疗效果明显,且对老年性、耐药性或继发性白血病效果肯定.
作者:钱思轩;李建勇;吴汉新;陆化;张晓燕;任志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B1(heat shock protein B1,HSPB1)对H2O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过程中线粒体膜电位(DY)的影响,从线粒体水平阐明HSPB1保护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机制.方法:以本室建立的稳定转染人HSPB1的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HSPB1 H9c2)和空载体转染的H9c2(CON)为实验对象,300μmoL/L H2O2刺激2、4和8 h后,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荧光探针JC-1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结果:HSPB1高表达显著抑制了H2O2诱导的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HSPB1高表达使线粒体膜电位升高42%以上(P<0.001);HSPB1高表达显著抑制线粒体膜电位下降,H2O2刺激2、4、8 h后,HSPB1 H9c2和CON的线粒体膜电位分别降至刺激前的69.5%和66.5%(P<0.05),74.4%和67.0%(P<0.05),70.7%和58.1%(P<0.05).结论:HSPB1有效抑制了氧化应激诱导的以凋亡为主的细胞损伤和线粒体膜电位丧失,提示线粒体膜电位的稳定可能参与了HSPB1抗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机制.
作者:姜苏蓉;刘莉;张小进;程蕴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利用五色荧光标记引物复合扩增技术,对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500名汉族无关个体的15个STR基因座(D8S1179、D21S11、D7S820、CSF1PO、D3S1358、TH01、D13S317、D16S539、D2S1338、D19S433、vWA、TPOX、D18S51、D5S818、FGA)进行分型研究,计算这15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作者:张斌;俞卫东;冯燕;闵涯邻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被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1].本文报道在超声心动图(UCG)引导下运用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HOCM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玉玲;陈绍良;叶飞;林松;段宝祥;张幼祥;何晓红;董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心肌病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又称海绵状心肌或心肌窦状隙持续状态.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协会(WHO/ISFC)的分类标准,归为未定型心肌病.既往对本病缺乏认识,国内少见报道[1].本文报道6例超声诊断NVM,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徐兢;陆凤翔;许迪;周蕾;雍永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增殖、移行,增加微血管通透性,诱导血管生成等多种功能.缺氧和癌基因活化是诱导VEGF分泌的主要因素[1],贫血患者机体的缺氧状态诱导血清VEGF分泌的程度如何,其骨髓血管新生的状态如何,至今未见有报道:本研究应用改良的GMA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贫血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同时检测其血清VEGF水平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武;李薇;宋艳秋;王冠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桡动脉脉搏分析仪和血管外超声检测69例正常血压者、42例正常高值血压者、87例1级高血压和38例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顺应性(C1)、小动脉顺应性(C2)和颈动脉IMT.结果:①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C1和G2逐步减低,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总动脉IMT在正常高值组与正常血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1级及2级以上组IMT均增厚,与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卡方分析表明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C1异常减退率分别为0%、1.4%、2.4%,组间无统汁学差异(P>0.05).C2异常减退率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分别为23.3%、42.9%和77.9%,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动脉顺应性C2降低早于血压升高、C1减退和颈动脉IMT增厚,提示C2减低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不同血压水平亚临床血管病变.
作者:梁立荣;李新立;吴成权;许迪;王震震;钱卫冲;廖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参数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变化的意义.方法:用二维超声及心肌背向散射联机分析技术,观测18例冠心病患者室壁运动计分指数(WMSI),左室射血分数(EF)及前间隔(中段、基底段)、后壁(中段、基底段)、前壁(中段)、下壁(中段)、后间隔(中段)7个节段IBS参数在PCI前及PCI术后2周、PCI术后3个月变化的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结果:PCI术后EF、WMSI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PCI术后2周和3月EF,WMSI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活节段: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相比:背向散射积分变异幅度(CVIB)、及其变异度(CVIB%)术后明显增高(P<0.01),标化平均背向散射积分(AⅡ%)逐渐减少(P<0.01),术后2周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术后存活节段IBS参数比室壁运动恢复快,故可更早地了解异常节段局部心功能恢复情况,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东野;徐通达;夏勇;陈清枝;钱文浩;王晓萍;陈静;史春志;吴兰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川崎病不同时期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冠状动脉(冠脉)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川崎病患儿27例(无冠脉损伤组10例,冠脉损伤组17例),按病程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另以年龄相仿的10例败血症患儿、1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分别应用明胶酶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的活性和蛋白浓度,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MMP-9mRNA表达水平.结果:所有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MMP-9活性和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到亚急性期、恢复期则依次明显降低(P<0.01).与无冠脉损伤组比较,冠脉损伤组患儿急性期MMP-9活性和蛋白浓度升高更明显(P<0.05).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MMP-9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血清MMP-9蛋白浓度与循环白细胞总数正相关(r=0.480,P<0.05).结论:MMP-9在川崎病急性期尤其伴冠脉损伤时表达明显升高:MMP-9可能参与了川崎病血管炎尤其是冠脉扩张损伤的病理过程.
作者:杨世伟;王大为;秦玉明;李军;王凤鸣;左维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索一种较为简单且能有效复制中、重度兔肺气肿模型的实验方法.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18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麻醉动物后,行气管插管(盲插),然后模型组气管内滴入胰弹性蛋白酶3ml(2000 U/kg),对照组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3 ml作为对照,测定各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取肺组织做光、电镜形态学观察,图文半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第10天时,模型组有1只死亡.实验第42天,已形成明显中度全小叶型肺气肿,血气分析及肺平均内衬间隔(MIL)、平均肺泡数(MAN)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肺功能各项指标符合中度肺气肿.结论:气管内一次性注入胰弹性蛋白酶可简便而有效地复制兔肺气肿模型.
作者:张倩;殷凯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用介入栓塞技术建立一种能用于影像学诊断与溶栓治疗研究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6只成年毕格犬,抽取犬自体静脉血制作白色血栓,DSA透视下将4F猎人头导管插至左侧颈内动脉注入血栓,分别在栓塞前及栓塞后立即以及1、2、5 h行脑血管造影观察所栓塞血管的通畅情况.24 h后处死动物行病理检查.结果:6只犬全部成功栓塞左侧大脑中动脉,其中4例合并其他脑血管栓塞.至栓塞后2 h造影没有发生血管再通,5 h造影发现1例栓塞的后交通动脉出现部分再通.24 h后动物均存活,病理检查在深部脑组织皆出现脑梗死病灶.结论:介入栓塞技术建立的犬急性脑栓塞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存活、栓塞可靠的优点,可用于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溶栓研究.
作者:刘圣;施海彬;季立标;李百周;黄强;李敬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造血干细胞(HSC)是来源于红骨髓,能自我更新,有较强分化发育和再生能力,可以产生各种类型血细胞的一类细胞.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是不同于HSC的另一类骨髓干细胞[1],具有分裂、增殖、分化形成多种间质细胞潜能,在骨髓中它是造血间质细胞的来源,通过胞体接触和分泌多种造血因子,为HSC的分裂、增殖、分化提供适合的微环境[1].
作者:蒋秀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coronary artery,CA)病变患者的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和有否侧支循环对HRV的影响.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和侧支循环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3例CA病变患者用时域分析法对心率变异性各项指标进行了检测,并与100例CA各支直径减少<50%的对照组比较.结果:CA病变组与对照组相比,心率变异的各项指标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其均值(SDNNI)、正常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其值>50 ms(PNN50)的百分比无差别(P>0.05).根据有否侧支循环把CA病变组分为A(无侧支循环)组和B(有侧支循环)组.两组相比.代表心率总变异程度的SDNN和SDNNI明显降低(P<0.01),代表迷走神经功能的rMSSD和PNN50也有下降(P<0.05).结论:无侧支循环的CA病变患者的HRV比有侧支循环的CA病变患者低,侧支循环对CA病变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可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施剑萍;张玉萍;吴洁芝;陈玉芳;姜熙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测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视野损害的关系,评价OCT在早期诊断青光眼中的意义.方法:正常人30例(52眼),高眼压9例(14眼)以及分成早期、进展期、晚期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8例(74眼).采用Humphrey全自动视野计、Zeiss-Humphrey OCT分别进行视野以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检测.比较正常组、高眼压组以及青光眼组的RNFL厚度,分析青光眼组视野检测的平均缺损(MD)与RNFL厚度的关系.结果:正常组与高眼压组RNFL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青光眼组较正常组、高眼压组RNFL厚度明显变薄,晚期青光眼表现为弥漫性RNFL缺损.视野检测的平均缺损与RNFL厚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OCT能够反映青光眼RNFL厚度的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青光眼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刘虎;陆莎莎;朱承华;卞春及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β亚型在正常前列腺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组及前列腺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组中的分布与表达的差异,了解它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腺癌形成中的作用.方法:10个正常的前列腺来源于新鲜猝死的男性尸体:20个前列腺增生标本来源于在我院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标本:30例前列腺癌标本分别为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标本,病理证实为本病.所有的标本用免疫组化半定量的方法评估ERβ的表达及分布.结果: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ERβ阳性率为60%,BPH组为50%,而Pca组降至23.3%;前列腺癌组与正常前列腺和BPH组ERβ在上皮中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384);3组标本基质中ERβ的阳性率从13.3%~20.0%,各组间无显著差异.Gleason评分2~6的Pca的ERβ的表达率为38.8%,但评分7~10的肿瘤未发现ERβ染色(P=0.0242).A、B期肿瘤中ERβ的阳性染色率为42.8%,在C、D期则降到6.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309).结论:ERβ的表达主要见于前列腺上皮细胞核,较少分布于前列腺基质细胞核:前列腺上皮中ERβ的表达下降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形成有关;ERβ表达率的差异可能与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相关.
作者:吕强;华立新;钱立新;吴宏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中环氧合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与肿瘤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2例食管鳞癌组织、42例正常食管上皮中的COX-2、VEGF、CD31的表达,以CD31作为MVD指标,分析它们的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食管鳞癌中COX-2和VEGF的表达较正常食管上皮明显增加;COX-2、VEGF的表达与MVD值正相关;三者水平与肿瘤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COX-2、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可作为判断食管鳞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作者:朱宏;施瑞华;张国新;凌亭生;郝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在日常超声诊断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图像,而胆囊息肉、腺瘤、腺肌症及早期胆囊癌均表现该形态图像.常规应用二维超声图像来鉴别有一定的困难.国内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鉴别诊断的报道较少.本文采用CDFI检出而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旨在初步探讨CDFI在鉴别诊断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的良恶性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小林;胡建群;叶新华;王萍;栗翠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甲酸受体α、β和γ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维甲酸受体α、β和γ(RARα、β和γ)在49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RARα、β和γ的mRNA表达分别为41/49(84%),23/49(47%)和43/49(87.76%).乳癌组织中RARβ丢失明显高于RARα和RARγ(P<0.001).RARβ的丢失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结论:RARβ的丢失可能与乳腺癌的发展有关并影响维甲酸治疗进展期乳腺癌的疗效.
作者:王卫理;周士福;费伯健;金留根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