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吃腌菜

范志红

关键词:健康, 腌菜, 膳食纤维, 维生素, 含盐量, 正面作用, 矿物质, 营养, 味精, 摄取, 控制, 鸡精, 含量, 风味, 方法, 大麻
摘要:腌菜的一大麻烦就是含盐量太高,从3%直到8%,甚至更高.从前的腌菜为了保证不会腐坏,都是尽情地加盐,含盐量甚至能达到15%,咸得比盐差不了多少.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吃腌菜不妨碍控盐,也不妨碍维生素摄取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用它替代盐来做菜.腌菜虽然维生素C含量很低,但是其中含有丰富的钾和膳食纤维,营养上也并非一无可取.反正做菜也要放盐,如果用腌菜来替代盐,在严格控制咸度的情况下,还能比直接放盐增加一些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用腌菜来增加风味,还能把味精鸡精省去.这样一来,可把腌菜的负面作用变成正面作用.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风骚的萝卜

    母亲的萝卜炖肉有个点睛之笔——加陈皮.如果没有,也可以用新鲜的橘皮,炖好肉,把橘皮捞出不吃,但肉的味道已经因它而得以升华.我记得小时候吃橘子的时候,母亲会有意地把皮留起来,放在窗台上晒,留着用.炖肉这道美味中,离不开老姜、陈皮和干花椒,这“三剑客”分别具有去腥、除腻、增香的本领.有时候也会放几个干辣椒,目的不是增加辣味,还是去腥增香.

    作者:二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餐桌上的领袖

    英文有一句谚语,大意是“人如其食”.有时我们看看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喜欢吃些什么,会有一些有趣的启示.毛泽东嗜好吃辣,每餐都无辣不欢,就是小小几颗辣椒,已经足够让他吃掉一大碗饭.他的名言是:“能吃辣的人革命性较强.”“辣”与“革命”一样,都洋溢着一种火热澎湃的能量.

    作者:蔡子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正宗的味道

    如今在大城市,几乎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的风味莱肴,但是人们还是会孜孜不倦地追求当地的“正宗味道”.在东北吃狍子肉时,连“狍子”这东西都是第一次听说.切碎的肉末做成肉丸子,乍一看与猪肉丸无异,吃起来却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特殊味道,反正是再也不想吃第二口.

    作者:指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馋,在英文里找不到一个十分适当的字.罗马暴君尼禄,以至于英国的亨利八世,在大宴群臣的时候,常见其撕下一根根又粗又壮的鸡腿,举起来大嚼,旁若无人,好一副饕餮相!但那不是馋.埃及废王法鲁克,据说每天早餐一口气吃20个荷包蛋,也不是馋,只是放肆,只是没有吃相.对于某一种食物有所偏好,对于大量的吃,这是贪得无厌.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需要满足的是品味.

    作者:梁实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妈妈的麻友们

    老闺蜜的小心思今天是麻将日,不出意外的话,王惠淑会在我家里腻上一整天.不仅她来,还有老周和老吴也会来,两男两女在一起避免了很多摩擦和争执.我们这两男两女的关系,不是电视剧里眉来眼去的暧昧关系,而是绝对纯洁的打麻将的好搭档.老周是和老伴儿从上海来帮出国的女儿看房子的,他精瘦笔挺,说上海人有个很好听的词形容他,叫“老克腊”.

    作者:李学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病秧子练成神鞭

    在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打神鞭是姜子牙用来专打八部正神的宝物.现实生活中,也有一种打神鞭,它是深受广大健身者喜爱的健身方式.在巢湖市卧牛山公园里,远远地见一群人正甩动臂膀,挥舞着鞭子,鞭子落地发出的“噼里啪啦”声响像放鞭炮一样热闹,舞鞭的人架势威武,动作娴熟,且花样百出.观众啧啧称赞.

    作者:张帮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酸秀才开店

    有个落第的王秀才,科举不中,就想弃文从商.他听说田记米铺的田老板是生意场上的一把好手,便乔装成乞丐来到米铺前,想来学学人家做买卖的能耐.这时,一个人进米铺,开口就道:“田掌柜,你这秤是不是有问题啊!”田掌柜迎上前来:“苗大哥,勿要多言,你我本是一家嘛!”王秀才心里好笑,定是他在秤上做了手脚,倒要看他如何应对.只听田掌柜道:“苗大哥,除去田头草,你我是一家,来,这些钱你拿着,回去买只鸡补补身体.”那姓苗的千恩万谢地出来了.

    作者:焕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洋老头求爱无忌

    一次,在澳大利亚旅游,大巴上,我和一位名叫霍尹德的老人攀谈,他饶有兴趣地向我们讲他的“家史”.从他的俄国祖父、波兰祖母说起,到他在英国出生的父母亲是如何来澳创业的;他美丽善良的爱妻是如何因脑瘤不幸去世的;如今他孤身一人生活,有个不小的牧场,虽然70岁了,还经常游泳、打网球,身体很健康.我姐夫尽力把他说的这些话翻译给我听.

    作者:王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黄鼠狼为媒

    在村里,傻爷辈分高,这也是他被乡亲们称为“爷”的原因.之所以还冠个“傻”字,那多少沾了黄鼠狼一点光.建国初的几年,乡亲们虽然分得了土地,可村里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庄稼多半有种无收,人们并没能完全从贫困中解脱出来.傻爷一家就更惨了,他父亲身体不好,母亲又常年抱着个药罐子,苦汤苦水把家里喝得冬天连件棉衣也穿不上,更别提温饱.还多亏傻爷脑瓜灵,土里刨不出食儿,他从活物上找,打黄鼠狼.腊月里,一张黄鼠狼的皮,能卖上两三块钱.两三块呀,够母亲抓三服药的,另外还能换回一家人一天的吃食.

    作者:武杨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黄瓜迟暮

    入秋后,每每在菜摊上与成堆的老黄瓜相遇,总让我想起“美人迟暮”一词.黄瓜迟暮,与美人的尾声竞惊人相似.这时的它们不再青翠光鲜,变得通体暗黄,裂纹横生,沦为名副其实的“黄脸婆”.不同的是,迟暮的美人,到头来总免不了要与浓得化不开的悲凉与幽怨相伴,而迟暮的黄瓜就淡定多了,似乎没时间感伤,它们要争分夺秒地把“余热”全都发挥出来,在这世间,留下一抹温暖.

    作者:姚利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灾年不逃荒

    父亲定计我的家乡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南端的黄河岸边,我小的时候,我们那里三天两头遭水灾.家乡的人们一般不把它叫遭水灾,而叫大水出岸.黄河水暴涨时,溢出岸来,把岸边的庄稼全部淹没.为了活命,人们便开始逃荒.逃荒的地方,一般是在余太地区.据说,余太是宋朝杨门女将余太君安营扎寨抗辽的地方,后人将“君”字省去,简称为余太.它位于乌拉山的北面,那里大部分是靠天吃饭的旱地,黄河水根本上不去.家乡人把逃荒也称作跑余太,所以流传着一段顺口溜:“有奈出自无奈,瓜皮腌成咸菜.大水来得飞快,赤脚跑到佘太.”

    作者:杨治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为父母留下无价瑰宝

    前不久,当我把一摞父亲的新著《烽火年轮》抱回村时,全村都轰动了.乡亲们纷纷来我家索书,异口同声地夸赞我“有眼力”“做了件有意义的事”.一号工程我的父母均已年近八旬.二老一生坎坷,阅人无数,历事无数,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份无价瑰宝,极具“收藏价值”和“传承价值”.面对岁月侵蚀的二老,如何“抢先抓早”,在二老有生之年,将其一生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出来,形成文字,流传社会,成为我家的“一号工程”.

    作者:刘泳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治丧就是这么回事

    庄子说过一个故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志趣相投,都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于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地做了朋友.但不久,子桑户就死了.孔子急忙派懂得礼节的子贡去他家帮着筹建治丧委员会.谁知孟子反、子琴张这两位生前好友早已无拘无束地坐在死者旁边,一边编帘子,一边得意地唱歌弹琴:哎呀老桑头呀老桑头,你倒好,你已经先返回本真,而我们却仍然留下来做人.

    作者:黄苗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知青福音书

    1979年,萧芸被招工到株洲市湘江机器厂南华幼儿园当老师.那时,回城的大部分知青虽然有工作,但在工资级别、福利待遇等方面都得从头开始.难道知青农村劳动的经历就一笔勾销?湘潭县的部分知青聚在萧芸家议论纷纷,知青们对她说:“你有见识,文笔也好,你代表我们写一封信,要求把我们下乡的农龄改为工龄.我们都在信上签名,如果闯了祸,你坐了牢,你的孩子由我们大伙照看.”

    作者:胡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起炉灶再沏茶

    在职时,向往平静的生活.一旦退休安静下来,不免又感慨“人一走,茶就凉”.其实,茶从开始便是凉的,您自己沏了茶,茶才变成热的.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这边来人少了,电话少了,那边又结识了一群.这是在一个平等的、少了利害关系的环境中结识的,甚至彼此不知道姓名,也无须知道,但多了一层真诚和真实.

    作者:钟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我的姻缘

    我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之后,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年轻的编辑.10年“文革”在我的同代人中遗留下了一大批老姑娘,每几个家庭中便有一个.同事中热心的师长们和阿姨们,都觉得把我“推荐”给某一位老姑娘就是一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四年中,我难却大家的好意,见过两三个姑娘,没“进行”恋也没“进行”爱.那时我正写一部儿童电影剧本,文学部党支部副书记又为我“推荐”一位.我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待我写完了剧本再考虑.

    作者:梁晓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歌谣伴孤八十秋

    百岁老人王玉媪,家住河南省漯河市.人们常说婚姻幸福的人才能够长寿,王玉媪却是在对丈夫默默的守望中孤独地度过了八十多年的岁月.王玉媪出身于河南舞阳县吴城镇军王村一个书香门第,20岁时嫁到了邻村南高村的刘姓人家.王玉媪现在还时常会唱起结婚时的歌谣:“头一把撒到床面前,生一个小子是状元;二一把撤在花席上,生一个闺女是娘娘;三一把撤在席当间,生个儿子做高官.”

    作者:程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为岳父办个人情趣展

    岳父80岁生日时,我和妻子别出心裁地帮他老人家在家里搞了个“个人情趣展”,博得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们的一致称赞.在“展室”的墙壁上和桌面上,按次序排列着“前言”“学生时代”“军旅生涯”“地方工作”“离休以后”“结束语”等内容.其中有岳父上初中时的听讲证和成绩通知书,有参军后的兵役证、立功证书、勋章、入党通知、战场照,有转业后的任职书、工作照,有离休后上老年大学的学员照、毕业照、通讯录,有外出旅游的风景照和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些游记、回忆录……这些展品,对外人来说也许一分钱不值,但对于岳父以及我们全家来说是珍品.每一个展品,都有岳父的一段故事.

    作者:王大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西方人的站与坐

    站出效率在国外待过的中国人,都会感受到双方行为方式和心理方式上的差异.就拿日常的站与坐来说,西方人不怕站着做事,而中国人却认为坐着总比站着好.你可以说“请到我家来坐坐”,而绝不能说“请到我家来站站”.西方人就不同了.法国人邀请他人做客时会说:“你愿意到我家来吗?”这就回避了坐与站的问题,起码在他们头脑里,没有坐比站好的想法.相反,在某些场合,西方人对站还有一种偏爱,并练就一身好站功,例如站着开会,站着吃饭,站着聊天.

    作者:张启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生就是用来麻烦的

    一年前,刘女士右侧上下牙齿都做了根管治疗以及牙冠修复,这基本上是常规套路.刘女士以为,这对牙齿经过如此复杂、精细的治疗后,应该就此万事大吉了,也就没有留意装上假牙冠后的略微不适,因为她是个“不麻烦”的病人,自认为像穿新鞋一样,适应一下就好了.可她不懂,这种不适是两个人工假牙冠由于手工制作导致的误差,使得这对牙齿略高于口腔里的其他牙齿.

    作者:王金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