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护患之间的语言交流

黄俊峰

关键词:护患关系, 语言交流, 人际关系
摘要:语言是护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形式,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护士的语言是沟通护患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护理工作者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可以建立护理中的良性人际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气氛中进行,并能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使护士了解更多有关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通过良好的语言交流,增加彼此间的信任,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双期3D-CT脑血管造影的扫描技术研究及临床应用

    CT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多排CT的普及,16排、64排CT的进入临床,3D-CT血管造影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瘤、AVM等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作用目前已得到广泛公认[1,4].

    作者:张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方法及护理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系指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在新生儿早期临床症状未出现之前,进行筛查,并及时治疗,以避免产生患儿智能不可逆损害的系统服务.

    作者:曾婧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7例相关因素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期间接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远期智力低下、听力损害及神经异常,因而积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我科自2004年10月成立以来至2008年2月收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7例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乔雅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膝关节镜术后注射玻璃酸钠与得宝松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与得宝松的临床效果.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玻璃,酸钠组41例,同时用玻璃酸钠与得宝松组42例,余41例未用药.关节镜手术结束后,放尽关节腔内冲洗液,缝合关闭切口,从髌骨外上缘膝关节穿刺点,用7号针头穿刺,确认在关节腔内后分别将玻璃酸钠2 ml与得保松1 ml注入关节腔内,用棉垫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单用玻璃酸钠组,优良率为92.7%;同时用玻璃酸钠与得宝松组,优良率为97.6%;未用药组,优良率为68.3%.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同时注射玻璃酸钠与得宝松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玻璃酸钠组和未用药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绍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分析

    肺癌,又称支气管肺癌,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于兴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心理护理与治疗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我们通过对一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治疗与护理,深刻体会到,临床工作中在对患者进行医药治疗的同时,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情绪波动,正确运用心理治疗手段,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及时有效地给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与帮助,可以收到佳心身治疗效果.

    作者:林海丽;张永翠;于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消化道间质瘤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分析

    消化道间质瘤(Digestive tract stromal tumor,DTST )少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引起误诊.现结合我院2005年6月至2008年4月遇到的21例经手术证实病例,回顾总结其临床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

    作者:姚炳乾;陈爱国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109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对109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给予微波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2个月复查,痊愈105例,占96.33%,显效4例,占3.67%,总有效率100%.结论: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平;吴德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咪唑安定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评价其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2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泵入,观察镇静效果,定时监测循环呼吸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给予咪唑安定后,85.7%的患者Ramsay评分达2分~4分,用药后患者RR、HR、MAP、SpO2、pH、PCO2、PO2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咪唑安定用于COPD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蒋凌志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运城市疾病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目的:通过对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了解疾控机构人力资源总体状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向13个县(市、区) 疾控中心发出人力资源调查表,各项指标以2007年底数据为准.回收核准后进行相关的比例分析.结果:全市疾控人员学历以大专和中专为主分别占到39.96%和29.83%,职称以中、初级为主分别占到26.36%和26.61%,年龄以30岁~40岁为主占到39.86%,所学专业以卫生、临床为主分别占到26.24%和14.48%,但其他专业和无专业人员也占到39.85%的比例.整体学历偏低,高职称人员偏少.结论: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疾控队伍庞大,超编严重.今后要引进高学历人才,按照要求配置合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继续教育,提高疾控队伍整体素质.

    作者:薛红斌;杨巧萍;李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影响全麻腹部手术康复的因素探讨

    为了更多的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通过与传统的护理观念相比较,笔者认为应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防治术后低温及高血压,尽早给予半卧位,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作者:王利琴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临床带教体会

    临床实习是一个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后阶段,也是从医生涯的起点.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一定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及良好医德,是学生临床实习的主要任务,带教老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与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现将临床带教体会总结如下,愿与同行共勉.

    作者:陈春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无痛性人工流产术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无痛性人工流产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给予100例孕妇实施人工流产手术时,予异丙酚静脉麻醉;同期选取100例不使用任何镇痛药作为未实施组,对两组镇痛效果及术中阴道流血量作比较.结果:镇痛总有效率为100%,优于未实施组(P<0.01).结论:异丙酚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和苏醒快且安全,减少孕妇术中疼痛及紧张焦虑的情绪等优点.

    作者:陈翠辉;黄丽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糖尿病患者血糖连续监测的临床意义

    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进行连续监测,是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判断降糖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指导临床用药的前提和基础.

    作者:于凌云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113例NEK-8222K血液分析仪报警提示血常规形态观察的分析

    目的:观察在血常规检测中血液分析仪与人工镜下形态分析存在的误差.方法:对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有报警提示的标本进行人工涂片镜检.结果: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计数3例与镜下观察不符,中性粒细胞分类20例不符,淋巴细胞分类15例不符,嗜酸粒细胞2例不符,单核细胞59例不符,红细胞3例不符,血小板10例不符.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要使血液分析仪与人工镜下形态检验相结合,以减少漏诊和误诊.广大检验工作者要重视形态学检验.

    作者:陶美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头颈部血管病变血管成像的阳性病例.采用西门子16层螺旋CT扫描,造影剂量1.5 ml/kg,注射速率3 ml/s,扫描延迟时16 s~18 s,在工作站进行三维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MPR等.结果:34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2例,一侧椎动脉狭窄3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2例,海绵窦瘘1例,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5例.血管成像对于病变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16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作者:陈家荣;俞同福;李梅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辽宁省老年人口腔卫生习惯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老年人口腔卫生习惯,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口腔保健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65岁~74岁年龄组的396例老年人面对面询问收集数据.结果:老年人每天刷牙≥2次的人数占15.40%,很少或从不刷牙的人数占11.36%,多数的老年人很少或从不用牙签、牙线洁牙.老年人每天吸烟和喝酒的人数分别占31.31%和15.91%,使用含氟牙膏的老年人占40.40%.结论:老年人口腔卫生习惯不良,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缺乏,观念仍很落后,对老年人进行口腔保健的指导十分必要.

    作者:陶薇;杨宝慧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57例肝血管瘤的CT诊断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本病大部分患者,由于病灶较小,一般无临床症状,较大病灶者仅有右上腹隐痛,而在行腹部B超或CT扫描时发现.它的重要性在于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现将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证实为肝血管瘤的30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廖玲;唐勇;林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9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并探讨其对策.方法:对96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占17.70%(17例),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所占的比例越大.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年龄和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发生率间有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因此绝经后阴道出血可视为一种危险信号,更要提高警惕,采取必要的检查手段,积极治疗良性疾病,预防发生恶性肿瘤,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何远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中暑致肌酸激酶升高1例

    肌酸激酶通常存在于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肌酸激酶的同功酶在临床诊断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各种病变包括肌肉萎缩和心肌梗死发生时,人的血清中肌酸激酶水平迅速提高.

    作者:樊桂萍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