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内一氧化氮合酶(NOS)与催产素(OXY)的定位.方法: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酸氢酶(NADPH-d) 组织化学方法,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内NOS与OXY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分布及共存关系.结果:PVN内NOS阳性神经元与OXY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形态基本类似,并高度共存:NOS/OXY双标记阳性神经元,约占阳性标记神经元总数的87%,呈楔形,密集分布于PVN的外侧部.在与PVN相对的第三脑室有NOS/OXY双标记阳性触液神经元存在.结论:NOS与OXY在有关下丘脑与生殖及性行为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吴凌霞;肖明;丁炯;颜艳;左国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吴元俊,陈荣华,陈吉庆,等 (南京医科大学小儿肾脏病研究中心)上海免疫学杂志 2001,21(5):311 摘要: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形态之间的关系.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ELISA法检测了PNS患儿PBMC IL-10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理形态改变关系.结果:(1)PNS患儿急性期IL-10 mRNA与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2)IL-10表达与患儿肾脏病理形态存在一定关系,系膜增生性肾炎及IgA肾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BMC IL-10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判断病理类型的一个免疫学指标.IL-10在PNS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为探讨肾上腺病变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对该院1996~2001年收治的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肾上腺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作了CT、MRI检查.结合病理,分析CT、MRI的影像特点.结果:腺瘤14例及肾上腺皮质增生4例,CT和MRI诊断准确率分别均为75%和 10 0%;髓样脂肪瘤10例及嗜铬细胞瘤3例,皮质腺癌2例,转移瘤3例,CT和MRI诊断准确率均为 100%.结论:薄层CT增强扫描仍为肾上腺病变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MRI在肾上腺病变的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谭小欣;王小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1983年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首先在澳大利亚获得成功至今,冻融胚胎在助孕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1,2].在90年代初国内人冻融胚胎移植临床妊娠首例在北医三院获得成功.本中心自1996年开展体外授精(IVF)工作后,于1997年开始胚胎冷冻工作.本文旨在从胚胎冷冻前质量对冷冻结果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
作者:洪蕾;杨健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国苏皖地区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06例冠心病患者、5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以及30名健康献血员ACE插入/ 缺失(I/D)多态性及AGTM235T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ACE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病例组和对照组AGT基因型总体分布差异亦无显著性,而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0.778)显著高于对照组(0.698,P<0.05).联合分析A CE DD型及AGT TT型罹患冠心病的相对风险,其比数比(OR)为3.61,高于单基因ACE DD型(1 .23)及AGT TT型(1.77).结论:AGTM235T基因多态性中T等位基因是中国苏皖地区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具有ACE DD型及AGT TT型发生冠心病的相对风险显著高于单基因ACE DD型及单基因AGT TT型.
作者:谢勇;张馥敏;马文珠;杨笛;贾永平;耿茜;杨志健;张寄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有无帮助. 方法: 76例Hp阳性的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给予奥美拉唑20 mg、克拉霉素250 mg、甲硝唑400 mg,均1日2次,用1周;对照组40例,给予西沙必利10 m g, 1日3次、法莫替丁20 mg,1日2次,用2周.1个月后检查14C尿素酶呼气试验(14 C-UBT),阴性者列入Hp根除组,阳性者列入Hp未根除组.观察用药前、用药结束后4周末及第6个月时各组的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6.1%.其中,Hp根除组4周末和第6个月时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2±0.6,1.7±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1.1,3.6±1.3(P<0.01). Hp未根除组4周末症状积分为1.3±0.7,与Hp根除组无明显差异(P>0.05);第6个月时为 3.3±1.2,与Hp根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 结论:Hp阳性的FD患者采取根除Hp治疗,不仅能够改善近期症状,更有望获得长期缓解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中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儿童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的心血管疾病[1].其主要表现是心悸、胸闷等心血管症状,而以四肢关节剧痛为主要表现的极罕见.现将我院1999年5月至2001 年2月确诊的3例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单万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与凋亡之间的关系,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HIBD的保护作用,为用NGF治疗新生儿HIBD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生后7天SD大鼠40只制成HIBD动物模型,随机分成两组:HIBD模型对照组20只,HIBD模型NGF治疗组20只,观察NGF对HIBD模型新生大鼠体重增长情况、死亡率、左右脑重量的影响,并用原位缺口末梢标记(TUNEL)法检测N GF对缺氧缺血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HIBD模型NGF治疗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实验过程中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IBD模型NGF 治疗组与对照组健侧(右侧)脑重量相近,但治疗组患侧(左侧)脑重量明显重于对照组(P <0.01);治疗组左右脑重量无显著差异,而对照组左右脑重量差异显著(P<0.01);TU NEL染色所见阳性凋亡细胞,其凋亡特征为胞体缩小、核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NGF 治疗组阳性细胞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NGF治疗减轻了缺氧缺血后脑萎缩和细胞凋亡.
作者:周艳;陈吉庆;邵小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实验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冠心病心绞痛(AP)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液粘度的改变,探讨它们与冠心病血栓形成的关系.
作者:赵枫;赵艳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一定参数的微动对骨组织生长分化的影响.[ HTH 方法:用特制的骨微动室模型,通过动物实验分别计算无微动组(A组),微动组(B组)实验中,长入骨微动室模型中的骨组织占所有新生组织的比例.结果:在A组中可见大量不成熟新生骨形成,B组可见少量或无新生骨组织,但可见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A组中,骨组织占新生组织的比例为(40.65±8.25)%,B组为(6.65±2.34)% . 结论:一定参数的微动可以显著抑制骨组织的形成而有利于纤维组织的形成.
作者:刘锋;范卫民;陶松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许成平,王建新,郑仕中,等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介入科)中华肿瘤杂志2000,22(1):42 [摘要] 目的为提高肝癌治疗效果,以超液态碘化油(LUF)及体毛颗粒(H) 作为载体,,+{125}I及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CCNSA)为弹头,制成能经导管灌注的导向抗癌物ILCH,并随访其疗效.方法对56例肝癌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灌注ILCH.治疗前后分别做CT、B超、DSA、AFP及血尿中+{125}I放射性测定 .结果 +{125}I与L标记率为60%~90%,能与H一起在100 μm直径以下的末梢动脉中长期滞留,不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全身循环,并将抗癌药限制在癌区共同发挥接触性内照射和化疗栓塞作用.术后副作用小,无排异反应,DSA证实发丝样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消失,肿瘤直径缩小50%~70%者,占64.3%;肿瘤无变化或缩小50%以下者,占35.7%.临床症状、肝功能及AFP均有改善.6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1%、63.1%和5 5.6%.结论 ILCH作为一种新的导向抗癌物治疗肝癌,简便易行,导向性强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出现以来,给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快速准确地为临床提供产ESBLs菌株的依据,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监控各种耐药菌 , 已经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5种革兰阴性杆菌产ESBLs菌及其耐药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奇;陈友华;梅亚宁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ILIB)是用弱激光导入静脉内照射,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He-Ne激光器能发出低功率激光,用它照射人体后,使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促进血管的生长,加速伤口及溃疡的愈合,具有消炎止痛、止血、镇静和扩张血管的作用.本科近日收治1例老年性双足坏死男性患者,经2个疗程ILIB联合溶栓治疗后,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应用牙根管-骨内种植体内固定方法治疗因牙周炎、牙周牙髓综合征及根折引起的牙松动,并恢复其生理功能.方法:采用郑州中化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钛合金内固定钉(螺纹型),通过松牙根管植入骨内达到一定长度(10 mm左右)使松动牙恢复稳固.结果:术后6~84个月复查,显效71.4%,好转17.9%,无效10.7%.结论:根管内固定方法扩大了传统的牙周炎、牙根折患牙的治疗范围,原本需要拔除的一部分患牙得以保存.
作者:吴燕平;宦泓;陈峰;邹静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研究,观察类胡萝卜素和维甲酸对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用噻唑蓝(MTT)法观察维甲酸和类胡萝卜素对体外培养的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的抑制作用 .结果:发现维甲酸和类胡萝卜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表现出剂量、时间和结构效应以及细胞的特异性.其中β-胡萝卜素对ER+和ER-乳腺癌细胞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维甲酸和其他4种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虾青素、角黄素、玉米黄素双棕榈酸酯 )对ER+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ER-乳腺癌细胞.结论:β-胡萝卜素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机制不同于维甲酸和其他4种类胡萝卜素,也不需转化为维甲酸而起作用.
作者:李忠;王颖明;莫宝庆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带血管游离复合髂骨瓣修复一侧下颌骨缺损对颜面美学形态的影响.方法:应用带血管蒂的游离复合髂骨瓣同期修复一侧下颌骨缺损11例.通过远期随访观察下颌活动的形态美学特点.结果:11例再造下颌骨全部成活,经远期随访观察,颌面基本对称者7例,下颌角轻度向下外方突出者2例,患侧比健侧丰满者2例.所有患者牙合关系和语音功能良好,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X线片检查无骨吸收和复发病例,下颌小范围活动时,无美学的形态异常,但当大张口时下颌均轻度偏向患侧,这与一侧下颌骨切除后升、降颌肌群的平衡和关节形态的改变有关.结论:带血管游离复合髂骨瓣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较好供骨,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
作者:陶震江;万林忠;邢树忠;施星辉;袁冶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电应激对肝组织形态及机能代谢的影响,旨在探讨多种疾病过程中肝脏病理学及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一般机制.方法:用电刺激复制应激模型、图像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化学方法检测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应激组肝细胞、肝血窦及门管区发生明显损伤.②肝组织内SOD和 MDA含量均明显增高(P均<0.05).结论:电应激可明显改变肝组织结构和功能,其机制与组织内氧化机制的激活有关.
作者:眭建;杨美青;缪亦安;任春兰;钱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国福建尖吻蝮蛇蛇毒类凝酶止血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断尾法测小鼠出血时间,观察止血剂量对家兔全血凝固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结果:蛇毒类凝酶在0.000 1~0.010 0 kU/kg可使小鼠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而当剂量增大到3.000 0 kU/kg时,则显著延长小鼠出血时间.其0.000 4~0.003 6 kU/kg 剂量能使家兔全血凝固时间明显缩短,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论:中国福建尖吻蝮蛇蛇毒类凝酶在小剂量时可作为止血药,它可能通过适度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缩短出凝血时间而发挥其止血作用.
作者:倪永兵;张孝清;肖继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易军,蒋嘉萍,李涛,等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外科)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1,22(5):265 [摘要] 目的既不用开腹,也不需腹腔镜,在微创的情况下实现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根治术式.方法采用经肛门斜行切断直肠(前高后低),处理直肠、结肠系膜,拖出病变肠管并予以切除,结、直肠Ⅰ期斜面吻合的方法,治疗短段型 (5例)及普通型(18例)巨结肠共23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获得成功,术后无须扩肛,随访1~12个月,排便正常,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非开腹式,经肛门拖出并切除病变结肠,是一种全新的手术路径.它在实现对巨结肠根治的同时, 获得了佳的美容效果,并降低了一定的术后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