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嫣;王禹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产科的危重症之一.本文就2001年以来20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研究,并对其声像图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超声对胎盘早剥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区秀红;梁春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检验医学专业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临床微生物培养模拟标本对两届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该两届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普遍反应微生物学实验基础扎实,适应临床较快,实习效果较好.结论:自制模拟临床微生物标本不但无已知病原微生物以外的其他未知微生物可能带来的隐性危害,可取得与临床培养标本相同的效果,而且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好的结果出现时还可促进学生专业成就感的建立,故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权志博;周雪宁;王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通过对79例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和胃镜观察,对其临床分型和胃镜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功能性胃肠病的诱因和发病机制,从而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刘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分析了3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45.5%有明确的促发因素,54.5%没有明确的促发因素;其发病方式多为继发于心绞痛后心肌梗死型,约占81.8%;多有明确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电图检查中有少数为无异常Q波型,其中包括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及右室心肌梗死,在临床诊断中很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典型的心肌酶改变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同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大特点是并发症多,特别是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感染等;预后差,病死率高,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动态鉴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给予及时的处理.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报告用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环征、半环征或者半盘状隆起征,均为食管癌早期隆起型的表现.结节、泡沫状影是食管癌早期平坦型的表现.斑状龛影或者管壁局限增厚凹陷型为食管癌早期凹陷型的表现.双对比造影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马建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平肺汤具有活血行气、化瘀止痛、益气补气、调节机体免疫作用.本文旨在观察平肺汤伍以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疗效.临床设对照组观察及实验室检测证实,可减少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外周循环及肺循环,利于气体交换和组织供氧,改善通气功能,激活纤溶,减少肺纤维化,可明显提高细胞增生能力,促进巨噬细胞活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快、肺内病灶吸收快、空洞闭合快、痰菌阴转均优于对照组.本文并对其机制进行了讨论.
作者:王素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某院医疗废物暂时存放场所周围细菌学情况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距存放点周围不同距离的微生物学变化,为医院选择医疗废物暂时存放场所提供依据.
作者:张文香;韩雪玲;吕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21世纪,随着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医疗机构也在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技术,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力争在短的时间内获得大好的收益.目前,在大型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始使用的电子病历,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技术.
作者:张文吉;杨金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与影像表现,探讨其预后.方法:回顾收集2006年1月至10月门诊及住院患者72例腔隙性脑干梗死的首发症状、临床体征、影像学所见.结果:腔隙性脑干梗死有其典型的脑干损害表现,但随梗死范围及脑干损害平面不同,尤其是合并脑干外腔隙性梗死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化,给临床定位诊断增加困难.结论:腔隙性脑干梗死临床症状复杂,需借助MRI确诊.大多数预后良好,但神经功能缺损通常较严重.
作者:丁水清;王小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在本院诊治的534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异位妊娠发生率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5.1%,输卵管妊娠为主;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盆腔感染史、流产史、盆腔手术史、宫内节育器及月经紊乱、不孕史、吸烟史等.结论:异位妊娠发生率较高,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盆腔炎、选择避孕措施、避免或减少流产、健康性生活、提高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等可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麦晓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产前超声诊断轮状胎盘的报道较少,本文报告分析经产后证实为轮状胎盘15例,并结合文献探讨超声在诊断轮状胎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莫祝宁;晏湘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确定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成人静脉血细胞参考值.方法: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试剂对260名健康成年人(男女各半)的空腹静脉血细胞24项参数进行参考范围调查,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测定参数共有24项,分别是:WBC(×109/L)、RBC(×1012/L)、HGB(g/L)、HCT(%)、MCV(fl)、MCH(pg)、MCHC(g/L)、PLT(×109/L)、NEUT(%)、LYMPH(%)、MONO(%)、EO(%)、BASO(%)、NEUT(#)、LYMPH(#)、MONO(#)、EO(#)、BASO(#)、RDW-CV(%)、RDW-SD(fl)、PDW(fl)、MPV(fl)、P-LCR(%)和PCT(%).结论:调查结果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提供的参考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实验室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各自的血细胞参考范围.
作者:方伟祯;陈梅;蔡振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前的血压及用药情况,探讨患者在预防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较好血压范围.方法: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54岁~81岁,平均年龄(66.51±12.54)岁,病程4.2 a~12.5 a,平均病程(7.91±4.24) a;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49岁~82岁,平均年龄(64.52±15.70)岁,病程3.8 a~12.9 a,平均病程(8.11±4.04)a.两组基础治疗为口服北京降压0号,1片/d,部分患者治疗加服了倍他乐克25 mg/d或卡托普利25 mg/d,疗程均超过2 a.结果:二组在发病时血压不同,观察组(108±6)/(65±6) mmHg,对照组(118±7)/(70±5) mmHg,两组的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病率分别为66.67%和40.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收缩压的变化调整用药,避免因收缩压的降低造成脑灌注压的不足,从而诱发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潘湦;热沙来提;秦怡;来华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冠状动脉疾病主要危害是引起相应的心脏疾患.此病在欧美国家极为常见,美国占人口死亡数的1/3~1/2,占心脏病死亡数的50%~75%.在我国本病虽不如欧美多见,但仍占心脏死亡数的10%~20%.
作者:邓小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初孕人工流产术前宫颈的作用及减少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采用米非司酮行人工流产的初孕妇女为试验组,同期选择100例常规行人工流产的初孕妇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人工流产术时情况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米非司酮对宫颈扩张减少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疗效确切.两组初孕妇女宫颈扩张程度人工流产并发症发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口服软化宫颈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赵晋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献血员血浆自配血凝仪质控物在室内质量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献血员血浆制备的室内质控品,置于-75 ℃冷冻冰箱保存.按方法学评价的内容进行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观察.结果:批内精密度中变异系数(CV%)为0.92%~3.19%,日间精密度中CV%为2.62%~10.7%,与进口冻干质控物进行比较,相关系数(r)为0.98.结论:自配血浆质控品完全符合NCCLS的要求,能够达到凝血功能项目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的要求,可作为凝血项目的室内质控品.
作者:罗招云;陈立华;杨纯;杨臻;吴教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尤其是巨大垂体腺瘤的可行性.方法:分析神经外科在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间经单鼻孔鼻蝶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的诊断、手术操作及治疗的结果和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7例,大部切除3例,均为肿瘤侵入海绵窦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肿瘤无复发.结论:显微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技术,完全适用于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但对于肿瘤巨大及侵入海绵窦的腺瘤治疗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作者:郭海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了更有效地监测我院老年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发现危险因素,控制感染,我们采取回顾性分析,对我院1年内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竹歌;赵亚玲;郑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仪在临床正确应用.方法:通过分析心电监护仪的日常维护及影响仪器的性能对策到目前国内报道存在或已出现问题细述其正确应用重要性.结果:心电监护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监测指标但也会因各种原因致监护失灵而产生严重后果.结论:使用心电监护仪必须认真做好维护并熟练掌握仪器性能,同时,不能依赖仪器而忽视全面观察病情.
作者:邓冬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传统手术优缺点的比较,推广鼻内镜下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对49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者在术中观察比较,以出血多少、切除病变是否彻底等方面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患者在前期传统腺样体刮除术时均见出血较多,病变切除不彻底,黏膜损伤大,不能达到彻底治疗目的,鼻内镜下切除残余的腺样体迅速、出血少、黏膜副损伤小,病变切除干净,无明显残留,达到手术的目的与效果.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已取代了传统的手术方式.
作者:金波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