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刘芳;崔玲;罗增刚;刘方州;徐立然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患儿根治术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2例TOF患儿分为常规组(20例)和黄芪组(12例,黄芪注射液每次1Sml,每12h 1次,连续7天,静脉滴注);应用超声心动图和肺动脉热稀释导管测定TOF患儿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给予15ml黄芪注射液后1h部分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但在2~4h内又恢复到用药前水平.连续7天给予黄芪注射液可逐渐改善TOF患儿术后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且随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黄芪组患儿脱离呼吸机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和正性肌力药物静脉应用时间均较常规组明显短(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TOF患儿术后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状态,缩短患儿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李自普;曹倩;邢泉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1995年3月-2002年12月,笔者对15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分别采用推拿治疗(100例)及口服鼻炎康(50例)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乔建君;于君;王吉俊;潘德军;王道全;王佩馨;梁俊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作者:穆大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合酶活性(NOS)、丙二醛(MDA)及神经肽Y(NPY)、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降压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血压变化,并进行血清NOS、MDA及血浆NPY、Hcy浓度的测定.结果:两组降压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u=0.24,P>0.05);对临床中医证候的影响,治疗组总有效率90%(18/20),对照组总有效率60%(9/1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18,P<0.05).治疗组治疗后能提高NOS活性,降低血清MDA、血浆Hcy及NPY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其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而对照组在降低血清MDA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压胶囊对EISH有较好疗效,能提高NOS活性,降低血清MDA水平,能明显降低血浆Hcy、NPY浓度.
作者:李浩;刘芳;崔玲;罗增刚;刘方州;徐立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今年上半年,SARS疫情从广州迅速波及全国多个省市.作者亲临病房诊治患者,发现大多数SARS患者的舌苔有腻象,且舌质暗或暗红,多数患者渴不多饮,且有食欲不振,胸腹饱满,大便不爽之感,少数患者出现呕吐,腹泻等.
作者:高利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探讨拉米夫定联合乙肝健对HBV-DNA阴转的临床疗效,我们对24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HBV-DNA追踪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贤;钱绍诚;邵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们于2003年5月18日-6月2日,采用数码相机对48例SARS恢复期患者的舌象进行了拍照并作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志旭;冀晓华;黄尧洲;纪太军;徐凤芹;王伟;胡乃平;郭全;夏城东;顾仿娅;韩继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作者:谢竹藩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并发症之一.笔者对50例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中药外敷切口,明显缩短了切口愈合的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兰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临床试验的依从性临床试验的依从性包括二层含义,一是指临床实验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试验设计方案执行的程度,即有无偏离原先设计的方案以及偏离的程度;二是指纳入试验并被随机分组的病例是否接受干预措施以及治疗和随访的完整性.
作者:刘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近十年间,我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病死率增长了18.31%,农村居民增长了11.03%[1].有人预测到2005年北京地区肿瘤发病率将比1977年增加15%以上[2].
作者:杨锐;郭继红;姜洋;朱军;徐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多采用腭咽成形术(PPP)治疗,术后疼痛常使患者难以忍受,既往视其为术后正常过程而不予处理.为减轻患者痛苦,2000年8月-2002年9月,我们于PPP术后进行中西医结合止痛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志强;张琴;杨世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及复发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疗效,我院近4年对急性及复发性胰腺炎采用单纯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邴玉芝;姚宏昌;张自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信号转导介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s)的活化情况以及川芎素对其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45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川芎素组(每组15只),分别于缺血时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ml,生理盐水4ml和川芎素100mg/kg(川芎素用4ml生理盐水溶解).采用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2h、6h、12h、24h和72h分别处死大鼠(各组每个时间点3只),将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组织学染色观察.结果:病理组织学显示,缺血再灌注2h,川芎素组缺血侧皮层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较对照组减轻.脑缺血诱导ERKs活化,第6h达高峰,并持续到72h.川芎素组ERKs活化明显较对照组增强,而且各时间点ERK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川芎素组显著较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可诱导缺血脑细胞部分ERKs活化,川芎素干预可使缺血大脑皮质ERKs活化增强,减轻皮层细胞的缺血性损伤.
作者:王强;熊利泽;陈绍洋;王颖;金卫林;路志红 刊期: 2003年第12期
2003年1月25日-4月5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共收治27例重症非典型肺炎患者,在抢救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现将治疗情况作一回顾性总结.
作者:张敏州;刘泽银;陈伯钧;韩云;林琳;欧爱华;李健;郭力恒;颜芳;尚文藩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扩张血管及抗凝治疗、外治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施治.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5.8,P<0.05).治疗组治疗后Ⅱ、Ⅲ、Ⅳ级例数减少,恢复为0级例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溃疡大小、新鲜创面肉芽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比单用西药治疗为好.
作者:吕维名;钟国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干燥综合征(scicca syndrome,SS)是一种自身免疫外分泌腺体慢性炎症性疾病,除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外,易累及全身其他脏器,其中血液系统受损也很常见.近2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滋养生血汤治疗干燥综合征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186例,收到显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钟起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大脑早期即刻基因c-fos和c-jun蛋白含量的变化,电针预处理及合用ATP敏感钾通道(KATP)阻滞剂对其影响,以探讨电针预处理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测定其积分光度值(ID).结果: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后海马和皮层部位可同时诱导出c-fos和c-jun蛋白,2~4h达到峰值;海马的表达较皮层高;电针预处理可以降低KATP阻滞剂所致的海马区域的持续高表达.结论:针刺预处理抗脑缺氧缺血作用可能与激活KATP、抑制早期即刻基因诱发缺氧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江克文;张瑛;水泉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丹芍颗粒治疗紫癜性肾炎(HSP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3例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丹芍颗粒治疗,对照组用雷公藤多甙片加复方丹参片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治疗后患儿皮肤紫癜、肉眼血尿、高血压及浮肿消退时间,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含量、血清IgA、IgG、IgM含量、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治疗组在治疗患儿皮肤紫癜、肉眼血尿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24h尿蛋白、血清IgA、SOD、MDA含量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24h尿蛋白含量及血清SOD、MDA含量,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丹芍颗粒可清除自由基对机体造成的损伤,是治疗HSPN的理想药物.
作者:金钟大;汪受传;孙轶秋;朱萱萱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颗粒对食管癌、胃癌患者肿瘤组织细胞周期及核转录因子(NF-кB)的影响.方法:76例食管癌、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服药组服用扶正抑瘤颗粒15日后,与对照组分别采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周期、凋亡率和NF-кB水平.结果:服药组较对照组NF-кB水平明显升高(P<0.05);肿瘤细胞G0/G1期比率明显升高(P<0.05),S期比率明显降低(P<0.05).同时,服药组癌细胞有明显的凋亡现象,其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扶正抑瘤颗粒可提高肿瘤细胞NF-кB的表达,阻滞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赵健雄;曲勇;陈学忠;沈世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