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邓常青;王敏;贺福元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 有效部位组方, 脑缺血再灌注, 沙土鼠, 热休克蛋白70
摘要: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分别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于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以Northern blot检测脑组织HSP70mRNA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HSP70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使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mRNA表达减少,补阳还五汤的抑制作用强于有效部位组方;但两者对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蛋白表达的增加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能通过抗缺血作用而抑制了缺血后HSP70mRNA的表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血塞通软胶囊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血塞通软胶囊对产后出血的双向治疗作用.方法:60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用血塞通软胶囊和安慰剂治疗7天,观察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及心脏指数产后第3天均低于产前(P<0.05或P<0.01);网织细胞:治疗组产后低于产前,但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产后低于产前(P<0.05).出血时间:治疗组产后较产前明显缩短(P<0.05),对照组产后与产前相比无明显变化.血液粘度:对照组产前和产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后30min、1h、2h、24h出血量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子宫缩复情况:产后第2、4、7天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对产后止血确有疗效,并可促进子宫复旧,减少产后恶露,加速产妇产后恢复.

    作者:刘冬岩;范玲;黄醒华;王琪;王晓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千龙合剂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我们用千龙合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下简称复感)患儿70例,并与用核酪口服液治疗的5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熙;叶锡洪;林胜英;沈春晖;罗蓉;顾为望;曲利芝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随中医老前辈临证学习的日子里

    我1954年毕业于西医院校,毕业后在西医医院作内科医生,5年后晋升为西医主治医师,对临床工作很有兴趣,自己由于受中医家庭的熏陶(曾祖父是清代太医,祖父是著名中医),自小聆听祖父的教诲,青年时代曾经常随祖父为患者看病,尤其临证一些慢性痼疾,西医难以救治的疾病(如哮喘、顽固性失眠、慢性胃肠病,施用几付中药后,逐渐出现转机),耳闻目睹,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中医学术种子便埋藏下来.

    作者:许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腹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20例

    2001年1~6月,我们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腹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IBS)20例,并与西药维生素和能量合剂治疗的2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茹;何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灯盏花素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1998年2月~2000年5月,我们在常规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加灯盏花素治疗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58例,并与用常规溶栓治疗的56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俊玲;张小民;孙文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格林-巴利氏综合征1例

    病历简介患者,女,56岁,住院号:1009718.因进行性四肢麻木,活动障碍伴胸闷,呼吸困难2周,于2000年5月25日入院.1个月前曾因感冒、发热、咽痛,服感冒药片而愈;2周后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麻木,皮肤过敏,肌肉压痛明显,双下肢活动障碍,并进行性加重,继之出现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胸闷、气促、不能站立行走,卧床不能主动翻身.

    作者:陈长江;章平富;魏国兰;杨吉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100例

    1996年3月~1999年3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胆囊炎100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的10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常勇;宋民兰;薛亚萍;韩金江;陶玉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炎症性细胞因子致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丹参单体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以及水溶性丹参单体MP-1(简称MP-1)的作用.方法:建立人肝窦内皮细胞体外低温缺氧再氧化模型和大鼠离体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损伤情况,用放免法分析透明质酸吸收率来反映肝窦内皮细胞的功能,用ELISA方法检测肝窦内皮细胞产生的TNFα和IL-8水平,以胆汁流出速率和ALT、AST、LDH的变化反映肝脏功能.结果:低温缺氧再氧化期间,肝窦内皮细胞的死亡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TNFα和IL-8的释放也随之增加,但肝窦内皮细胞的功能下降;肝窦内皮细胞死亡率分别与TNFα和IL-8的释放呈正相关(r=0.949,P<0.05和r=0.892,P<0.05).加入TNFα抗体低温缺氧再氧化6h的内皮细胞死亡率降低;重组TNFα处理的肝窦内皮细胞死亡率明显增加;离体大鼠肝脏的功能随低温保存和再灌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MP-1能明显降低人肝窦内皮细胞的死亡率及TNFα和IL-8的释放,同时可以减轻离体大鼠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TNFα直接参与肝窦内皮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MP-1可能通过抑制TNFα和IL-8的途径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王洪超;张华;周童亮;乔军;胡晓明;赵武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雷公藤多甙辅助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的影响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TⅡ)联合强的松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将68例M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TⅡ联合强的松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周围血B淋巴细胞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及周围血B淋巴细胞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Ⅱ联合强的松治疗MG疗效较单用强的松更好,其免疫抑制作用比单用强的松更强.

    作者:李作孝;谭华;熊先骥;彭建一;陈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全国肝纤维化专题研讨会纪要

    作者:刘成海;胡义扬;刘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108例

    1995年5月~2001年5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108例,并与用常规西医治疗的108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 病例选择 (1)以喘憋、喉中痰鸣、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突出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2)双肺闻及哮鸣音及水泡音.(3)胸片:肺纹理增强,肺透亮度降低,两肺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可伴肺气肿或肺不张.

    作者:罗志英;卿国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心房颤动47例

    1997年9月~2000年12月,我们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47例,并与常规用西药治疗的39例作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蔡少杭;刘雪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益气养阴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期撤减激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以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缓解期撤减皮质激素的疗效及对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SLE患者4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10例),急性进展期均用皮质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常规治疗,治疗组于缓解期加用益气养阴汤.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9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免疫指标(IgG及补体C3)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强的松维持量治疗组为(7.08±5.26)mg/d,对照组为(11.72±6.48)mg/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缓解期SLE能较为顺利地撤减皮质激素,消除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郭竹秀;喻文球;宋丙杭;赵文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9例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简称丹参液)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9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光霞;岳宗柱;李艳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中药对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进展

    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床中以出芽方式生长、形成新血管系统,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的研究发现,血管生成在生理与病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受到正向和负向调节信号之间平衡的严密调控,平衡失控,可产生血管生成性疾病(1),例如肿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血管瘤、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有血管的持续生长,这些基本上都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而血管生成不良,也不能产生很好的应答,如创伤愈合、溃疡愈合、骨伤愈合、微循环障碍等,直接影响病症的治疗.以新生血管为靶点治疗疾病有以下优点:针对已经启动的新生血管,故具有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流中,药物能直接发挥作用,故剂量小、疗效高、副作用小;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中医药治疗与血管生成相关的病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不同于西医的特殊性,并在这些病症的治疗上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开发与血管生成相关的中药新药,在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临床治疗及中药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丁志山;沃兴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前列腺炎的治疗

    前列腺炎综合征(prostatitis syndrome, PS)是中青年男性高发的难治性慢性疾患.本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西医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PS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成为国内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贾金铭;张亚强;张蜀武;张敏建;丘勇超;周智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对脑缺血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分别腹腔注射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于缺血15min再灌注48h后,以Northern blot检测脑组织HSP70mRNA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HSP70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使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mRNA表达减少,补阳还五汤的抑制作用强于有效部位组方;但两者对脑缺血再灌注后HSP70蛋白表达的增加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组方可能通过抗缺血作用而抑制了缺血后HSP70mRNA的表达.

    作者:邓常青;王敏;贺福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蕲蛇酶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32例

    1999年4月~2001年3月,笔者使用蕲蛇酶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塞32例,并与川芎嗪辅助治疗的15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纪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大剂量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观察

    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所致出血是内科急诊的危重病症之一,如何迅速控制出血、抗休克、保护脏器,为急诊纤维内镜、手术治疗羸得时间,是内科急诊抢救必须考虑的问题.1997年5月~2000年12月,我科对肝硬化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在使用奥曲肽的同时,加用大剂量的参附注射液治疗,取得较好的止血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欣伟;骆永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补肾法延缓免疫衰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补肾法延缓免疫衰老的临床疗效及相应的实验研究.方法:老年人22对(44名),采用随机分组,双盲给药(补肾方即补肾益寿胶囊和安慰剂);实验研究则比较两个补肾方(右归饮和补肾益寿胶囊)和活血方(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补肾组T细胞凋亡率比安慰剂组明显降低(P<0.01),FasL基因表达亦明显降低(P<0.05).动物实验显示两个补肾方组老年大鼠T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FasL基因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而活血方组均无变化.结论:补肾法对老年人与老年大鼠T细胞FasL基因的转录具有负调控作用,这是补肾法下调老年人与老年大鼠T细胞过度凋亡的分子机理之一.

    作者:沈自尹;郑振;郭为民;陈伟华;应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