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60例

王勇;马利;汪庆平;曹中辉;王海斌;连晓丽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周围血管疾病, 现报告如下, 注射治疗, 静脉滴注, 股动脉, 阻塞性, 硬化性, 阶段性, 炎症, 疗效, 患者, 病因
摘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系一种非动脉硬化性、阶段性炎症、阻塞性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其病因尚未明确.我们自1998年12月~2002年1月对360例TAO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和股动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46例

    我们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已确诊的46例肝癌患者用平消胶囊、苦参素注射液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TAE)术及单纯用TAE治疗,对照结果表明,平消胶囊、苦参素注射液加TAE治疗组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炳刚;孙靖中;景生虹;范玉琢;苏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参麦注射液对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简称参麦)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参麦对牛血清促进的牛内皮细胞、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琼脂糖刮除法检测参麦对牛血清促进的牛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观察参麦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参麦能明显抑制牛内皮细胞增殖,与SMMC-772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参麦能抑制牛内皮细胞迁移;并可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的血管生成.结论:参麦能抑制血管生成;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是参麦抗血管生成的机理之一;同时也说明参麦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剂.

    作者:尹丽慧;丁志山;高承贤;楼兰花;沃兴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参芪佛手合剂缩短产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参芪佛手合剂促进产程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参芪佛手合剂于产前产时服用,设立对照组,观察产程、并发症、产后出血量及胎儿情况,并进行小鼠耐缺氧试验、药物镇痛实验、药物对子宫肌运动影响的实验和急性毒性等实验.结果:临床中药组潜伏期和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呕吐、肠胀气、尿潴留等滞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动物实验表明:抗疲劳,耐缺氧各项试验,参芪佛手合剂工、Ⅱ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小鼠存活时间(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小鼠痛阈,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或P<0.05);该方能增强早孕家兔在体子宫收缩力,与对照组比较子宫收缩幅度明显增加(P<0.01),而对离体子宫作用不明显.结论:参芪佛手合剂临床使用能缩短产程,减少滞产综合征发生,减少产后出血量,该方能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疲劳、耐缺氧能力,加强子宫肌张力,提高痛阈值,安全范围大.

    作者:钱静;夏叶玲;郑陆篌;吴慧玲;杨小梅;周丽华;杨寰;韩信宁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牛珀至宝微丸对局灶性脑缺血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牛珀至宝微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NOS 3种亚型(eNOS、nNOS、iNOS)的表达,观察牛珀至宝微丸对脑缺血后NOS 3种亚型表达的影响,并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结果:牛珀至宝微丸组的缺血侧大脑皮层nNOS、iNOS表达显著低于缺血对照组(P<0.05,P<0.01),eNOS表达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并可减轻神经损伤症状(P<0.05).结论:牛珀至宝微丸能下调脑缺血所致nNOS、iNOS的异常表达,上调eNOS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之一.

    作者:廖欣;杜少辉;魏志军;张悦;黄洁;陈东风;张进;黎晖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滋肾育胎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胚胎种植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体期口服滋肾育胎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胚胎种植率的影响.方法:140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于取卵当日起两组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健黄体,A组同时加服滋肾育胎丸6g,每天3次连续14天.结果:A组平均血清黄体酮水平、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5.42±1.91)μg/L、24.12%和51.52%,显著高于B组的(13.92±1.96)μg/L(P<0.001)、16.67%(P<0.05)和34.78%(P<0.05).结论:黄体期口服滋肾育胎丸能有效地提高胚胎种植率.

    作者:朱文杰;李雪梅;陈秀敏;张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清毒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清毒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患者以清毒栓宫颈上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宫颈细胞学、病理学的变化.结果:52例HPV感染患者,亚临床型36例,总有效率86.11%;临床型16例,总有效率87.50%;清毒栓对两型总有效率86.53%.结论:清毒栓可逆转宫颈HPV感染的细胞学、病理学特征,能有效治疗宫颈HPV感染.

    作者:金哲;宋爱武;李仁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血塞通注射液干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微血管病变.我们采用血塞通配合降糖西药干预治疗DN,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田云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药五岳抗甲丸对格利夫氏病患者血清粘附分子及甲状腺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Graves'(格利夫氏)病患者血清中粘附分子变化.方法:168例初患格利夫氏病患者分为两组:单纯用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组(A组),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合用五岳抗甲丸治疗组(B组);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方法,观察格利夫氏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粘附分子(sVCAM-1)含量的变化;化学发光法测定甲状腺功能(FT3、FT4、TGAb、TMAb).结果:A组sICAM-1治疗前、后为(989.7±105.6)μg/L、(758.8±175.8)μg/L(P>0.05);sVCAM-1治疗前、后为(1580.6±619.5)μg/L、(1332.0±532.9)μg/L(P>0.05);B组治疗前、后sICAM-1为(1100.1±99.7)μg/L、(489.5±189.9)μg/L(P<0.01),sVCAM-1为(1705.5±434.7)μg/L、(898.3±358.6)μg/L(P<0.05).C组sICAM-1、sVCAM-1分别为(342.5±250.2)μg/L、(661.2±320.8)μg/L.A、B两组治疗前sICAM-1、sVCAM-1与C组的sICAM-1、sVCAM-1分别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P<0.05);与A组治疗后比较,B组治疗后血清中sICAM-1、sVCAM-1含量明显下降(P<0.05).通过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甲状腺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使格利夫氏病患者血清中sICAM-1、sVCAM-1含量下降.

    作者:高聆;刘春雨;孔祥辉;赵家军;冯建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滇虹妇康煎膏剂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59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EMT)大多数是良性病变,但具有侵蚀破坏、广泛种植、远方转移、复发率高等临床上的恶性行为.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仍不完全清楚,使得诊治比较困难.1998年12月~2002年2月我们对门诊确诊的EMT患者259例,应用滇虹妇康煎膏剂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丽珊;吴琨;段兴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挑战-选择-坚定

    1980年7月3日上午,我非常高兴地收到了来自我国著名高等医学学府中山医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是我医学生涯中重大的转折点.我攻读的专业是病理生理学,导师是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侯灿教授.回顾十多年来的历程,我在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上经历了挑战-选择-坚定三步曲.如今,我已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义无反顾地向前迈进,决心为人民的保健事业奋斗终生.

    作者:吴伟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紫草消疹汤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笔者自拟紫草消疹汤联合神经阻滞方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甄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轻身朵尔胶囊对肥胖女性患者体重及瘦素水平的影响

    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的高患病率使得寻求有效的减肥方法成为迫切的需要.有许多有力的证据提示减轻体重能减少肥胖的危害(1).然而,在大部分通过饮食、锻炼或行为治疗成功减轻体重的个体中,约1/3~2/3在1年后体重会反弹,而在5年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恢复到原来的体重(2).

    作者:黄琦;倪海祥;邵国民;徐志瑛;罗苏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灯盏花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加重期高凝状态影响的研究

    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动脉血栓形成率为20%~50%,合并肺动脉高压、肺心病者,尤其是血液呈高凝状态的肺心病患者,血栓形成率更高.为探讨肺心病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关系,笔者将我院1999年7月~2000年8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患者92例,进行血浆D-二聚体、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测定,并观察灯盏花注射液治疗对其的影响,旨在认识灯盏花注射液对肺心病高凝状态的影响.

    作者:吴于滨;张力燕;王家翠;邵文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药内外合治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1996年5月~2001年5月,我们对甲状腺腺瘤、囊腺瘤、甲状腺结节等良性肿瘤86例患者,随机予以中药内服加局部外敷并与西药对照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红玉;刘安国;赖贞;李路;吴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甘草甜素的研究现状

    早在<伤寒论>中已将甘草的功用归纳为(1);养心复脉、扶正泄痞、补中温阳、协调阴阳、柔肝调脾、缓急和胃、益气健中、健脾利水、泻火解毒、利咽清热、调和营卫、通达表理、祛痰止咳等十几种.甘草甜素(gly-cynhizin,GL)是从药用植物甘草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活性成分,具有高甜度、低热量、安全无毒的特点,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等作用.

    作者:王朝霞;宋丽君;杨贵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季德胜蛇药片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的影响

    有文献报道南通蛇药片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有转阴作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2):50].为了解该药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的确切疗效,笔者对本院肝病门诊的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阳性者用该药进行治疗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小儿退热膜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小儿退热膜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多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制剂新技术,将传统的外用中药研制成涂膜剂,结合经络穴疗法治疗外感发热.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小儿退热膜治疗外感发热症123例,并与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对照组及西药对照组比较,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作者:杨大男;江丽;杨代勇;毕鸿雁;隋鲁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药加味桂枝人参汤治疗化疗毒副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人参汤对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未接受5-HT3受体拮抗剂及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化疗加中药治疗)及对照组(单用化疗),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T细胞及亚群、胃肠道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白细胞及血小板: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P<0.01).T细胞及亚群变化与白细胞及血小板情况类似.胃肠道反应情况:治疗后治疗组有17例只有恶心的感觉,13例有轻度呕吐;对照组恶心6例,轻度呕吐7例,中度呕吐14例,难治性呕吐3例.结论:加味桂枝人参汤对机体部分免疫功能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并能防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减轻胃肠道反应.

    作者:夏爱军;匡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高血压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比较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7例高血压病血瘀证与114例高血压病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观察其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比(Fat%)、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内皮素(ET)、血浆胰岛素(INS)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BMI、INS、ET三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和P<0.01);多元线性相关结果显示瘦素与ET呈负相关;在逐步回归分析中只有ET后进入方程.结论:高血压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变化不大;ET是与血清瘦素水平变化的主要相关因素.

    作者:陈利国;陈贵海;李永峰;贾振华;孙兆贵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60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系一种非动脉硬化性、阶段性炎症、阻塞性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其病因尚未明确.我们自1998年12月~2002年1月对360例TAO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和股动脉注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马利;汪庆平;曹中辉;王海斌;连晓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