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波长双试剂二点法测定血糖的方法研究

王克俊;燕东海;陶谦;任更朴;耿海燕

关键词:双波长, 双试剂, 二点法, 血糖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双波长双试剂二点法测定血糖的方法.方法:应用BECKMANCOULTER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双波长双试剂二点法测定血糖.结果:本法与LX20电极法相关系数r=0.998 6,血糖浓度在22.20 mmol/L内线性良好,批内CV是2.11%~3.07%,批间CV是3.57%,平均回收率为100.6%.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法适用于常规批量测定血糖,且该法基本解决了溶血、脂血、黄疸对结果的影响.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上颌窦炎的临床药物配伍方案研究

    目的:观察抗生素、黏液溶解剂和鼻窦炎草药方剂配伍的疗效,筛选出对小儿上颌窦炎有效的治疗方案,尽可能确定配伍用药的疗程,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按抗生素、黏液溶解剂和草药方剂的不同组合,分成:(1)克拉霉素、富露施、草药方剂组;(2)头孢克洛、富露施、草药方剂组;(3)其他抗生素、祛痰剂、草药方剂组,即对照组.结果:抗生素配合黏液溶解剂及草药方剂治疗小儿上颌窦炎的药物配伍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疗程一般不少于2个月,应以鼻窦X线检查为疗效依据.其中头孢克洛、富露施、草药方剂组的治愈率为90.2%,克拉霉素、富露施、草药方剂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79.4%和55.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头孢克洛、富露施、草药方剂联合治疗小儿上颌窦炎优于其他方法.

    作者:郝彩莉;李红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体会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以发热、意识障碍、抽搐、机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在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要点说明如下.

    作者:马勤敏;赵秀芹;夏庆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已成为波及全球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物控制病情外,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闫玖柱;付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次献血300ml~400ml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为200 ml~400 ml,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生活习惯制定的.我国公民大都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西方国家主要是高蛋白饮食.目前国内大多数采供血机构一直采用一次献血量200 ml的献血模式,在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到底一次采集多少量的血液为适宜,不能千篇一律.随着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经过我们多年来实践,女性体重在48 kg,男性体重在53 kg以上的献血者,一次采集血液量可以为300 ml~400 ml;低于者在合格范围内采集200 ml,当然也可抽取300 ml~400 ml血液,这完全根据献血者自愿的原则.我站自2002年开始推广无偿献血一次献血量300 ml~400 ml,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献血者的支持和认可,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张远鹏;赵向东;戴瑞娣;周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49例非结核分枝杆菌分析

    目的:分析本所2000年至2004年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的流行情况和耐药状况.方法:用酸性罗氏培养基对痰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出菌株,再用对硝基苯甲酸(PNB)鉴定均为NTM,采用绝对浓度法对其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NTM对异烟肼(INH/H)和力克肺疾(DP/D)呈高度耐药,对利福平(RFP/R)、丙硫异烟胺(TH1321/T)、链霉素(SM/S)、和乙胺丁醇(EMB/E)的耐药性较高,对阿米卡星(AN/A)较为敏感.NTM感染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结论:本所由NTM引起的肺病比例较小,平均仅为0.92%,明显低于全国水平,但NTM高耐药率和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 ,有待解决的是研制新药与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陈健忠;张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严格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3千万,居世界第2位,且还在继续增长.这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有关.

    作者:陈元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方法.方法:对20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位,顺行克氏针固定,再加抽出钢丝固定骨块及伸肌腱止点的方法.术后骨折复位良好.4周后拔除克氏针6周拔除钢丝.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6例、良4例、骨折完全愈合、伸肌腱愈合好.结论: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撕脱骨折,能够治疗锤状指.手术方法简便,疗效好.

    作者:刘娟妮;吴翔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上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梨状肌综合征等引起.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原因是针对病因治疗,而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未明,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有的用药物治疗,有的用物理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少数转为慢性,甚至经久不愈,局部神经阻滞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不能长久治愈.严重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李大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0锶/90镱敷贴器治疗仪治疗皮肤病66例疗效观察

    用90锶/90镱敷贴器治疗仪治疗神经性皮炎29例,痊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治疗瘢痕37例,痊愈26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5%.表明此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瘢痕疗效满意,且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无痛苦,无毒副作用.

    作者:秦春芳;白利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近4年来住院的10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2例孕产妇全部救治成功,围生儿死亡率为40.2‰.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经积极预防合理治疗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豆焕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人的家庭保健

    目前,高血压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在年幼时血压偏高者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现象.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虽不宜根治,但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家庭保健,在对降低血压和减少脑卒中、心力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家庭保健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作者:崔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施尔康辅治68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解小施尔康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我们将12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予小施尔康(施贵宝公司生产)口服,对照组仅予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治疗前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在发病次数减少、病情减轻、病程缩短上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可选用小施尔康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以降低发病率、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作者:郭玉兰;陶虹;殷佩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护理对策.方法:笔者对本科室67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并做好病情解释、重视病区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大多数患者焦虑、紧张、抑郁、忧愁等心理得到很好的缓解,并能积极配合治疗,56.4%患者自觉症状消失,43.6%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重视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刺激,结合临床药物治疗,是提高本症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方毅贞;肖婉芬;刘泽敏;方少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尿标本联合检测临床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1 508例病人尿液,同时用UF-100型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比较多个参数结果.结果:大多数标本3种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在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中,UF-100对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管型有较高检出率.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使用可起到有效的筛查作用,对二者不相符合者用显微镜法复查.结论:3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蒋利君;董家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液需氧菌、L型细菌及厌氧菌培养结果分析

    目前一般实验室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发热病人血液只做需氧菌培养,忽略了L型细菌及厌氧菌培养,结果造成血培养阳性率较低,延误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了解病原菌在血培养中的分布情况,我们对发热患者做血培养的同时增加了L型细菌及厌氧菌的培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雷德龙;徐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0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较多(47.2%).发病年龄以3岁~7岁多(42.5%),其次为婴幼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及发热,体征依年龄而异.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结论:支原体肺炎在学龄前儿童中患病率高,发病年龄较以往的报道有提前趋势.冬季发病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及发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作者:刘金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

    呃逆为膈肌痉挛,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后,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以喉间呃道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不定,持续数日甚至数十日不愈者,称为顽固性呃逆.本例采用认知行为整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6例重症肩周炎的综合治疗

    肩周炎是一种关节囊、周围韧带、肌腱及滑囊的退行性变及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可引起关节周围组织广泛粘连,导致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和局部疼痛,在疼痛门诊病人中,肩周炎是常见病之一,现将治疗的36例重症肩周炎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高;谷兰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尿中Cy21.1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

    目的:为了探讨尿中Cy21.1诊断膀胱癌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66例膀胱癌患者和66例膀胱良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24 h尿中Cy21.1水平.结果:膀胱癌患者24 h尿中Cy21.1明显高于膀胱良性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膀胱良性肿瘤患者24 h尿中Cy21.1也高于健康者.结论:尿中Cy21.1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膀胱肿瘤诊断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作者:董丽;许青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4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7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个月~1岁发病例数占6.8%;1岁~3岁占24.3%;4岁~7岁占43.2%;8岁~11岁占25.7%.咳嗽占100%;发热占62.2%;56.8%无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右肺病变者占28.4%,左肺占18.9%,双肺占52.7%,呈现小片状或云絮状阴影伴双侧或单侧肋膈角变钝占36.5%;肺纹理增粗伴肺门影增大占28.4%;节段性或大叶性高密度影占18.9%;单纯肺门阴影增大占16.2%.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全部阳性.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婴幼儿、学龄前儿童,13.5%病例有并发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有助于诊断.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效果显著,总疗程4周~6周.

    作者:武成厚;周凤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