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需氧菌、L型细菌及厌氧菌培养结果分析

雷德龙;徐兵

关键词:人血液, 需氧菌, 细菌, 厌氧菌培养, 血培养, 诊断和治疗, 因素影响, 临床资料, 分布情况, 发热患者, 阳性率, 实验室, 发热病, 病原菌
摘要:目前一般实验室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发热病人血液只做需氧菌培养,忽略了L型细菌及厌氧菌培养,结果造成血培养阳性率较低,延误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了解病原菌在血培养中的分布情况,我们对发热患者做血培养的同时增加了L型细菌及厌氧菌的培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方法.方法:对20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位,顺行克氏针固定,再加抽出钢丝固定骨块及伸肌腱止点的方法.术后骨折复位良好.4周后拔除克氏针6周拔除钢丝.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6例、良4例、骨折完全愈合、伸肌腱愈合好.结论: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撕脱骨折,能够治疗锤状指.手术方法简便,疗效好.

    作者:刘娟妮;吴翔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YMDD耐药变异株检测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以及监测拉米夫定临床治疗过程中耐药性的产生,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117例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DNA含量、ALT、HBeAg检测以观察其疗效,同时对出现治疗后HBV-DNA反弹和ALT回升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基因(Pgene)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位点变异性测定.结果:拉米夫定治疗2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6.2%、90.6%、84.6%、82.1%,HBV-DNA含量下降明显.ALT复常率为10.3%、68.4%、82.9%、81.2%.HBeAg的阴转率相对较低为0.85%、3.4%、16.2%、36.8%.117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YMDD变异2例,12个月16例,到18个月累计共有19例YMDD变异阳性的患者,占16.2%,其中以YVDD变异为主,YVDD变异14例,占73.7%,而YIDD变异仅5例,为26.3%.发生YMDD变异的患者HBV-DNA含量以及ALT回弹,HBeAg发生阳转.结论:拉米夫定是一种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药,具有很强的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对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随拉米夫定长期服用可能出现耐药性,主要是由HBVP基因区YMDD的变异所引起的,产生YIDD、YVDD耐药突变株,对YMDD耐药变异株的监测,为抗病毒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以及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涂海健;林国贤;郭金者;许光辉;刘信禹;周燕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0锶/90镱敷贴器治疗仪治疗皮肤病66例疗效观察

    用90锶/90镱敷贴器治疗仪治疗神经性皮炎29例,痊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治疗瘢痕37例,痊愈26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5%.表明此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瘢痕疗效满意,且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无痛苦,无毒副作用.

    作者:秦春芳;白利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内皮素和抗凝血酶-Ⅲ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和抗凝血酶-Ⅲ(AT-Ⅲ)两项指标的关系,以探讨该病感染、多系统损伤和血中抗凝系统变化的病理生理与发生机制.方法:对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期,20例缓解期患者采用ELISA和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进行血浆ET和AT-Ⅲ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组血浆ET和AT-Ⅲ值分别为(129.6±23.2)ng/L、(205±29.2)mg/L,而正常组分别为(54.3±12.7)ng/L、(310±37.4)mg/L,两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血浆ET和AT-Ⅲ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缓解组上述指标检测值分别为(98.4±11.3)ng/L,(250±38.7)mg/L,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组与缓解组血浆ET和AT-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ET和AT-Ⅲ的测定是早期预测血栓前期抗凝变化的客观指标.是估计病情轻重和预后的有意义指标,测定两者对凝血机制病理生理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对指导临床提高治疗效果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孟涛;王建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AVL-9130电解质分析仪电极的修复再利用

    瑞士AVL-9130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离子电极选择性原理,用直接电位法一次进样可同时测定体液中K+、Na+、Cl+浓度.该机由微电脑自动控制,仅需按Yes,No键实现人机对话,操作简单,测量快速,结果准确.但其配套电极价格昂贵,按规定其使用时间为1 a,费用过大,通过摸索对不能使用的K+、Na+、Cl+电极进行处理后,可延长其使用时间1 a左右,即节省了经费,又方便了工作,解决一时不能买到电极之用.处理后的各项技术指标结果均符合要求,并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建平;刘庆洪;万向农;李斯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的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关节囊外缘到小转子远端5 cm处的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股骨上段骨折.该处血运丰富,骨不连机会很少,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和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内固定使患者离床活动后形成的股骨颈平面不丢失,经加压嵌插的骨折端能够紧密接触,骨性愈合快.我们总结了从2002年5月至2005年3月中选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78例,因手术内固定明显减轻患者骨折引起的疼痛,可早期起床活动,避免与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全麻肺隔离技术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全麻支气管插管术实施肺隔离后与肺部感染关系,预防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择期肺叶切除术病人381例,将支气管插管与气管插管分为两组.Ⅰ组病人214例:常规全麻诱导双腔导管插管后,单肺通气控制呼吸,作为分析组;Ⅱ组病人167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双肺通气控制呼吸,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麻醉前45.93%伴有同侧肺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肺部X线征炎症明显好转、血象正常.并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患者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调查发现肺叶切除术病人16例发生肺部感染,Ⅰ组与Ⅱ组病人分别是3例、13例.占同期全麻气管、支气管插管分别是1.40%和7.78%;从感染患者痰液中检出的致病菌143.75%,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为多,这3种菌占非发酵菌的91.30%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分离菌.而且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高达100%.对头孢三代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40%~95%,高耐用药率与下呼吸道感染率成正比.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且多重耐药.结论:调查发现引起气管与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有肺隔离比无肺隔离明显减少,说明对侧肺可引起交叉感染.细菌耐药性,使其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实施肺隔离技术,对预防肺部感染有较大临床意义.

    作者:吴励文;陈棉生;郑良杰;柯永坚;谢惠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体会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以发热、意识障碍、抽搐、机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在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要点说明如下.

    作者:马勤敏;赵秀芹;夏庆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前列腺疾病血清PSA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BPH+AUR)、前列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52例健康体检者,50例BPH患者,31例BPH+AUR患者,41例前列腺炎患者及16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的水平.结果:5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PSA均<4.0 μg/L,BPH患者与前列腺炎患者的PSA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前列腺癌与BPH+AUR患者PSA水平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但二者PSA值重叠甚多.结论:PSA并非前列腺癌的特异性指标,与BPH+AUR的鉴别缺乏特异性.

    作者:韦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诊头颅CT图像质量的技术探讨

    颅脑CT已成为急诊病人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急诊患者常发病突然,来势凶险,病情变化较快,及时的CT检查,清晰的图像质量能够明确病灶部位,及早诊断,有利于临床进行合理的治疗,挽救病人的生命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针对颅脑急诊病人,技术人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完成CT扫描并保证优良的CT图像质量,我们体会到技术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刘涛;胡可;谢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酶联免疫一步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分析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实验一步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HBV-M)时出现e抗原(HBeAg)阳性而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用ELISA二步法检测一步法测定时出现上述现象标本中的HBsAg,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一步法检出的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的标本共9例,二步法检测这9例标本的HBsAg均为阳性.结论:钩状效应易造成临床漏检,是一步法检测HBV-M时出现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的原因.

    作者:邱凤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侧上后牙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设计与观察

    对于双侧上后牙缺失,义齿需要两侧连成一整体者,采用塑料基托加腭杆修复,已逐步被广大的患者认可并被临床应用.自1999年8月至2005年8月,笔者对部分或大部分牙列缺失患者选择性地采用此法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汉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其中多西紫杉醇36 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分3 d静脉点滴第1天至第3天,21 d为1周期,每例患者治疗满2周期以上.结果:全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22例,总有效率为38.3%.初治组有效率为47.6%(10/21),复治组有效率30.8%(8/26).常见的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副作用等.Ⅲ度~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率分别为31.3%和25.0%,有1例病人因过敏反应出组.消化道毒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可以耐受,但应注意防治骨髓抑制.

    作者:黄美欧;姚红莹;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下腹部横切口378例分析

    我院从1995年起,采用下腹部横切口进行妇产科手术,效果满意,笔者总结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3 a来妇产科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如下.

    作者:张文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化疗药物常见副作用的护理

    肿瘤仍是影响人们健康、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近20年来,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及强化疗的作用,使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存期有了一定的延长.但在化疗中其副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正确处理这些不良反应是完成肿瘤化疗的关键之一.多数抗癌药物在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也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分裂生长较快的细胞,如消化道黏膜,毛囊,骨髓等四肢就更容易受到损伤.

    作者:宋秀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尿中Cy21.1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

    目的:为了探讨尿中Cy21.1诊断膀胱癌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了66例膀胱癌患者和66例膀胱良性肿瘤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24 h尿中Cy21.1水平.结果:膀胱癌患者24 h尿中Cy21.1明显高于膀胱良性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膀胱良性肿瘤患者24 h尿中Cy21.1也高于健康者.结论:尿中Cy21.1可以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膀胱肿瘤诊断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作者:董丽;许青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恩平市儿童中营养性贫血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恩平市部分幼儿园的膳食调查分析,通过生长监测及科学添加膳食营养预防、治疗儿童贫血.方法:用F-820血球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P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对营养性贫血的性质和原因做出初步诊断.结果:监测组贫血患病率由53.3%下降至37%;缺铁性贫血由40.7%下降至29.1%;由于与缺铁有关的贫血的下降,而使得大细胞性贫血混合性贫血的构成比亦相应下降.结论:经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通过生长监测,科学性添加膳食营养物质等措施,使儿童的贫血发生率降低.说明通过生长监测及科学添加膳食营养监测来预防、治疗儿童贫血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

    作者:唐金悦;郑妙嫦;吴健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本地区成人静脉血分析参数的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分析SYSMEX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成人静脉血各项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选择经体检及其他化验各项检查正常,实验前未服任何药物且居住在包头市内的正常人群1 614例,空腹8 h,采取静脉血2 ml放入含EDTA-K2的抗凝管(含抗凝剂3 mg)迅速混匀,室温条件保存,用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统计各项参数结果.结果:白细胞计数(×109/L):男性(5.90±2.50)、女性(5.89±2.40);红细胞计数(×1012/L):男性(4.96±0.96)、女性(4.38±0.64);血红蛋白(g/L):男性(157±22)、女性(135±23):血小板计数(×109/L):男性(213±102)、女性(239±106),红细胞压积(%):男性(44.7±5.98)、女性(39.6±6.70).结论:本地正常参考范围与其他地区静脉血参考范围无明显差异.

    作者:胡同平;张文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依那普利与血管神经性头痛

    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血管神经性头痛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近统计表明30岁职业女性中有此病者约占6%~70%.严重者恶心呕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约占此年龄段发病人数的20%,男性发病明显低于女性.青少年发病也有增长的趋势.

    作者:于国华;郝素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PCEA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PCEA的镇痛效果及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120例剖宫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术后应用PCEA镇痛,对照组60例,术后采用间断肌肉注射镇痛剂,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的镇痛有效率达95%,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而不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及产后出血量.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PCEA镇痛方法简便,效果确切,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

    作者:李世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