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胡可;谢平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措施.方法:对近4年来住院的102例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2例孕产妇全部救治成功,围生儿死亡率为40.2‰.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经积极预防合理治疗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作者:豆焕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内套叠吻合器切除术(PP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直肠黏膜内套叠经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的诊治12例资料.结果:痊愈8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83.3%,平均住院时间6 d.结论:经肛门镜下吻合器治疗直肠黏膜内套叠具有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姚占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表现.方法:对1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1997年北京会议建议标准分型,并观察骨髓象.结果:大小淋巴混合型8例,占47.1%,幼淋巴混合型4例,占23.5%,其余:不典型大淋巴细胞型、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各1例,各占5.9%.骨髓增生活跃占12例(70.6%),粒红比减低11例(64.7%),淋巴细胞(76.2±16.1)%.淋巴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凹陷、切迹、分叶.结论:大小淋巴细胞混合型和幼淋巴细胞混入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例高,各型间骨髓增生度、粒红比、各系细胞比率无明显差别.
作者:赵应斌;丁燕玲;刘纲毅;黎华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早期左心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方法:应用philips-HDI 15000彩色超声诊断仪对32例高血压早期患者及40例正常组的左房内径、左室内径、室壁厚度、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高血压组左室内径、室壁厚度及收缩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而左房内径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左室舒张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及左房增大是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心脏改变,尤以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为显著.
作者:李明;欧华林;李云锋;陈丹;张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病毒性脑膜炎进行TCD和EEG检测与分析.结果:治疗前86%的EEG和80%的TCD均显示异常.治疗后除个别病例外,随着临床症状好转和痊愈,TCD和EEG也好转或恢复正常.结论:用TCD和EEG观察病毒性脑膜炎的演变过程对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确诊为UC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包括:每周举办一次UC知识讲座、人手一册发放UC健康教育小册子,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等.对照组只在执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予相关指导.将健康教育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对UC知识的知晓度为100%,对照组为75%,对医嘱的遵从率、症状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UC知识的认知程度,还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预防症状复发.
作者:张定芬;肖生翠;李春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NP方案放化同步治疗局部晚期(Ⅲa, 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8例晚期NSCLC患者同时接受NP方案化疗及肺内原发灶和区域淋巴结X线放疗,每次放疗剂量为2.0 GY,每周5次,总剂量60 GY.放疗与化疗同一天开始,NVB(盖诺)25 mg/m2,DDP 30 mg/m2,第1天,第8天,第29天,第36天给药,放疗结束3周后,常规给予NP方案全身化疗2个周期.NVB 25 mg/m2~30 mg/m2,第1天,第8天,DDP 75 mg/m2,分3 d给药,21 d~28 d1个周期.结果:同步放化疗联合全身化疗的有效率为75%(21/28),其中完全缓解(CR)4例14.3%,部分缓解(PR)17例60.7%.毒副反应以可逆性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为主.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6.4%(27/28),Ⅲ°~Ⅳ°骨髓抑制发生率35.7%(10/28),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道炎症状轻微,给予预防和对症治疗可缓解.结论:NP方案放化同步治疗是综合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安全有效的手段,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姚洪莹;许朝霞;程谟朝;袁萍;黄美欧;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118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总结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清除毒物、解毒剂治疗、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安全防护等.结果:118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中117例抢救成功,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紧急救助、争取时间、及早彻底清除毒物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作者:林振素;唐元久;陈楚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以发热、意识障碍、抽搐、机体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我在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护理要点说明如下.
作者:马勤敏;赵秀芹;夏庆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消毒供应科围绕三个理念做好本职工作:一是不管科大小,要把活干好.二是完全无菌的物品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出来的.三是临床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我们所做的就是临床需要的.2005年4月三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作者:李利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血管神经性头痛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近统计表明30岁职业女性中有此病者约占6%~70%.严重者恶心呕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约占此年龄段发病人数的20%,男性发病明显低于女性.青少年发病也有增长的趋势.
作者:于国华;郝素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发展中国家出血仍是威胁产妇生命的重要因素.产科大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94年至1996年联合国关于产妇死亡的报道中认为,在引起产妇死亡的原因中大出血占第三位,死亡率约为5.5/100 万[1],3 a共有12例产妇死亡,分别为胎盘早剥4例,前置胎盘3例,产后出血5例.由于无法预测产科大出血的发生,也无相应的准备措施,一旦发生常常需要输注大量的同型异体血制品进行治疗.据统计分娩产妇需要输血者经阴分娩约为1%~3%,剖宫产约为3%~5%[2],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其他类型肝炎病毒的发现和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的加深,医务人员和公众对输血的关注与日俱增.本文对血液保护在产科的应用加以回顾,包括自体输血、R.Farragher和S.DattaRecent提倡产科使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急性血液稀释、术中血液回输和使用红细胞生成素.
作者:盖亚宁;张学莲;刘红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38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总结经验及体会小结报告如下.
作者:钟振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生化教学中,教师们总是把重点放在后面的物质代谢等章节上,这无疑是对的.<绪论>这一章虽不是重点,但它是生物化学的开篇,讲授效果如何,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对教师以后的教学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绪论>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如果一开始学生就感觉生化枯燥难懂,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绪论>如何讲,讲些什么,应引起教师们的重视.下面提出我本人在<绪论>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看法,请同行们指教.
作者:常景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2 a前因左乳包块入院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未经手术切除,而采取放、化疗等保守治疗,病情稳定,未见转移.近1月来,患者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住院后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查体:体温39.4 ℃~38.6 ℃,心、肺、腹阴性,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脾未见肿大.
作者:戴晓宁;宋红梅;赵义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瑞士AVL-9130电解质分析仪采用离子电极选择性原理,用直接电位法一次进样可同时测定体液中K+、Na+、Cl+浓度.该机由微电脑自动控制,仅需按Yes,No键实现人机对话,操作简单,测量快速,结果准确.但其配套电极价格昂贵,按规定其使用时间为1 a,费用过大,通过摸索对不能使用的K+、Na+、Cl+电极进行处理后,可延长其使用时间1 a左右,即节省了经费,又方便了工作,解决一时不能买到电极之用.处理后的各项技术指标结果均符合要求,并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建平;刘庆洪;万向农;李斯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卡式法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是近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利用免疫检测的新方法,也就是利用生物化学凝胶过滤技术和离心技术及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相结合的产物.
作者:刘玉美;刘芳庆;刘肖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方法.方法:对20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位,顺行克氏针固定,再加抽出钢丝固定骨块及伸肌腱止点的方法.术后骨折复位良好.4周后拔除克氏针6周拔除钢丝.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6例、良4例、骨折完全愈合、伸肌腱愈合好.结论: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撕脱骨折,能够治疗锤状指.手术方法简便,疗效好.
作者:刘娟妮;吴翔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呃逆为膈肌痉挛,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受到刺激后,使膈肌产生间歇性的收缩运动,以喉间呃道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不定,持续数日甚至数十日不愈者,称为顽固性呃逆.本例采用认知行为整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综观国内外文献对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死亡原因报道较多,但对恢复期患者的死亡原因报道较少,我院1987到2004年间,脑卒中住院患者共死亡300例,其中恢复期死亡有30例,报道如下.
作者:许风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