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科血液保护法进展

盖亚宁;张学莲;刘红娟

关键词:产科, 血液保护法, 进展
摘要:在发展中国家出血仍是威胁产妇生命的重要因素.产科大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94年至1996年联合国关于产妇死亡的报道中认为,在引起产妇死亡的原因中大出血占第三位,死亡率约为5.5/100 万[1],3 a共有12例产妇死亡,分别为胎盘早剥4例,前置胎盘3例,产后出血5例.由于无法预测产科大出血的发生,也无相应的准备措施,一旦发生常常需要输注大量的同型异体血制品进行治疗.据统计分娩产妇需要输血者经阴分娩约为1%~3%,剖宫产约为3%~5%[2],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其他类型肝炎病毒的发现和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的加深,医务人员和公众对输血的关注与日俱增.本文对血液保护在产科的应用加以回顾,包括自体输血、R.Farragher和S.DattaRecent提倡产科使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急性血液稀释、术中血液回输和使用红细胞生成素.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性便秘粪便正常菌群定量分析与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出现便秘和健康状况正常的老年人粪便中常见的6种厌氧菌群和4种需氧菌群的含量情况.方法:对临床上出现便秘的17例老年性患者和15例健康状况正常的老年人粪便进行了粪便中常见的6种厌氧菌群和4种需氧菌群的定量分析.结果:临床上出现便秘的患者(患者组)粪便中需氧菌与厌氧菌菌群数,均比健康状况正常的老年人(正常组)的需氧菌与厌氧菌菌群数明显有改变(P<0.01或0.05);厌氧菌中患者组的类杆菌和梭菌属增多(P<0.01和0.05),但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则明显减少(P<0.01);需氧菌中患者组的肠杆菌科增加(P<0.01)而肠球菌减少(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肠道中的细菌菌群比例,可作为机体生理性与病理性监测的指标之一.而对于有慢性功能便秘的老年性患者进行肠道菌群的培养分析与平衡重建,是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重要的方法.

    作者:肖竻扬;卢道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0锶/90镱敷贴器治疗仪治疗皮肤病66例疗效观察

    用90锶/90镱敷贴器治疗仪治疗神经性皮炎29例,痊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治疗瘢痕37例,痊愈26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5%.表明此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瘢痕疗效满意,且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无痛苦,无毒副作用.

    作者:秦春芳;白利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科采集血液标本合格率的临床研究

    儿科血液检查是临床诊断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但常因标本出现凝血等问题而影响检验,以及影响治疗.为此,我们改进了试管和采血方法,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秦昌英;孙迎;李东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的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关节囊外缘到小转子远端5 cm处的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股骨上段骨折.该处血运丰富,骨不连机会很少,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和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内固定使患者离床活动后形成的股骨颈平面不丢失,经加压嵌插的骨折端能够紧密接触,骨性愈合快.我们总结了从2002年5月至2005年3月中选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78例,因手术内固定明显减轻患者骨折引起的疼痛,可早期起床活动,避免与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微波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坐骨神经痛是坐骨神经通路上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寒、梨状肌综合征等引起.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主要原因是针对病因治疗,而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因未明,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有的用药物治疗,有的用物理治疗,均有一定疗效.但少数转为慢性,甚至经久不愈,局部神经阻滞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不能长久治愈.严重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作者:李大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结核杆菌检测中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我院102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痰、胸腔积液、尿等标本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同时涂片镜检与培养,并对3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阳性率为48%、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为15%、结核培养法阳性率为14%.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较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尤其对涂片染色与结核培养阴性的结核病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巢薇;盛慧琴;杨柳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电图检测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病毒性脑膜炎进行TCD和EEG检测与分析.结果:治疗前86%的EEG和80%的TCD均显示异常.治疗后除个别病例外,随着临床症状好转和痊愈,TCD和EEG也好转或恢复正常.结论:用TCD和EEG观察病毒性脑膜炎的演变过程对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儿上颌窦炎的临床药物配伍方案研究

    目的:观察抗生素、黏液溶解剂和鼻窦炎草药方剂配伍的疗效,筛选出对小儿上颌窦炎有效的治疗方案,尽可能确定配伍用药的疗程,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按抗生素、黏液溶解剂和草药方剂的不同组合,分成:(1)克拉霉素、富露施、草药方剂组;(2)头孢克洛、富露施、草药方剂组;(3)其他抗生素、祛痰剂、草药方剂组,即对照组.结果:抗生素配合黏液溶解剂及草药方剂治疗小儿上颌窦炎的药物配伍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疗程一般不少于2个月,应以鼻窦X线检查为疗效依据.其中头孢克洛、富露施、草药方剂组的治愈率为90.2%,克拉霉素、富露施、草药方剂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79.4%和55.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头孢克洛、富露施、草药方剂联合治疗小儿上颌窦炎优于其他方法.

    作者:郝彩莉;李红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本地区成人静脉血分析参数的参考范围调查

    目的:分析SYSMEX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成人静脉血各项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选择经体检及其他化验各项检查正常,实验前未服任何药物且居住在包头市内的正常人群1 614例,空腹8 h,采取静脉血2 ml放入含EDTA-K2的抗凝管(含抗凝剂3 mg)迅速混匀,室温条件保存,用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统计各项参数结果.结果:白细胞计数(×109/L):男性(5.90±2.50)、女性(5.89±2.40);红细胞计数(×1012/L):男性(4.96±0.96)、女性(4.38±0.64);血红蛋白(g/L):男性(157±22)、女性(135±23):血小板计数(×109/L):男性(213±102)、女性(239±106),红细胞压积(%):男性(44.7±5.98)、女性(39.6±6.70).结论:本地正常参考范围与其他地区静脉血参考范围无明显差异.

    作者:胡同平;张文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尿标本联合检测临床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1 508例病人尿液,同时用UF-100型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比较多个参数结果.结果:大多数标本3种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在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中,UF-100对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管型有较高检出率.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使用可起到有效的筛查作用,对二者不相符合者用显微镜法复查.结论:3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蒋利君;董家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卒中的心理障碍与治疗128例临床观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在脑血管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大部分患者仍留有后遗症,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走了许多弯路,这和我们大夫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重视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理疗,甚至介入治疗,却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变化,大部分患者发病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我们科4 a来对230例脑卒中患者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有谦;卫仙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确诊为UC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包括:每周举办一次UC知识讲座、人手一册发放UC健康教育小册子,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等.对照组只在执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予相关指导.将健康教育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对UC知识的知晓度为100%,对照组为75%,对医嘱的遵从率、症状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UC知识的认知程度,还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预防症状复发.

    作者:张定芬;肖生翠;李春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护理理念在消毒供应中的应用

    我院消毒供应科围绕三个理念做好本职工作:一是不管科大小,要把活干好.二是完全无菌的物品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靠检验出来的.三是临床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我们所做的就是临床需要的.2005年4月三级甲等医院评审验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作者:李利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卒中病人恢复期死亡30例临床分析

    综观国内外文献对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死亡原因报道较多,但对恢复期患者的死亡原因报道较少,我院1987到2004年间,脑卒中住院患者共死亡300例,其中恢复期死亡有30例,报道如下.

    作者:许风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诊头颅CT图像质量的技术探讨

    颅脑CT已成为急诊病人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急诊患者常发病突然,来势凶险,病情变化较快,及时的CT检查,清晰的图像质量能够明确病灶部位,及早诊断,有利于临床进行合理的治疗,挽救病人的生命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针对颅脑急诊病人,技术人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完成CT扫描并保证优良的CT图像质量,我们体会到技术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刘涛;胡可;谢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次献血300ml~400ml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为200 ml~400 ml,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生活习惯制定的.我国公民大都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而西方国家主要是高蛋白饮食.目前国内大多数采供血机构一直采用一次献血量200 ml的献血模式,在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到底一次采集多少量的血液为适宜,不能千篇一律.随着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经过我们多年来实践,女性体重在48 kg,男性体重在53 kg以上的献血者,一次采集血液量可以为300 ml~400 ml;低于者在合格范围内采集200 ml,当然也可抽取300 ml~400 ml血液,这完全根据献血者自愿的原则.我站自2002年开始推广无偿献血一次献血量300 ml~400 ml,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献血者的支持和认可,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张远鹏;赵向东;戴瑞娣;周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标本的质量对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的影响

    血站检验科与医院的检验科有所不同,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为此我们的检测结果要求准确率达到100%,为了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血站采用先进的全自动AT加样系统、全自动STAR加样系统、全自动FAME酶免分析系统,这些全自动仪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减少了许多人为因素的误差,达到了快速、准确、微量的目的.但是全自动仪器对标本的要求要比手工操作要严格的多,血站现在实行集中化管理模式,对各中心血库实行集中检测,要对标本进行运输,为了大限度的减少标本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下面就标本质量对自动分析系统的影响及其排除方法讨论如下.

    作者:林蔷薇;闫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准确方法,对于治疗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亦具有良好效果.但由于属创伤性检查,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科2002年至2003年共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术49例,现将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吉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下腹部横切口378例分析

    我院从1995年起,采用下腹部横切口进行妇产科手术,效果满意,笔者总结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3 a来妇产科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如下.

    作者:张文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饮食护理新观念

    消化性溃疡(PU)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容易复发、产生并发症.其形成和发展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密切相关.溃疡疼痛与饮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饮食护理消化性溃疡,对促进溃疡的愈合、预防和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一种全新的饮食护理新观念,现报告如下.

    作者:翁海风;杨建英;章惠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