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
2005年,我们医院对全港1 000余名职工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对血标本的采集,处理及测定等都采用了标准化程序,并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作者:官娜;解思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7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个月~1岁发病例数占6.8%;1岁~3岁占24.3%;4岁~7岁占43.2%;8岁~11岁占25.7%.咳嗽占100%;发热占62.2%;56.8%无肺部体征.胸部X线表现右肺病变者占28.4%,左肺占18.9%,双肺占52.7%,呈现小片状或云絮状阴影伴双侧或单侧肋膈角变钝占36.5%;肺纹理增粗伴肺门影增大占28.4%;节段性或大叶性高密度影占18.9%;单纯肺门阴影增大占16.2%.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全部阳性.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发于婴幼儿、学龄前儿童,13.5%病例有并发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有助于诊断.采用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效果显著,总疗程4周~6周.
作者:武成厚;周凤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已成为波及全球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物控制病情外,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闫玖柱;付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过期流产绒毛组织水泡样变与部分性葡萄胎在超声声像图上极为相似,且临床表现亦相同,均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常难以鉴别.笔者通过数例观察与分析,发现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特别是CDFI对其鉴别有重要价值.本观察水泡样变与葡萄胎共1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小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前,高血压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在年幼时血压偏高者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现象.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虽不宜根治,但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家庭保健,在对降低血压和减少脑卒中、心力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家庭保健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作者:崔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肿瘤仍是影响人们健康、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近20年来,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及强化疗的作用,使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存期有了一定的延长.但在化疗中其副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正确处理这些不良反应是完成肿瘤化疗的关键之一.多数抗癌药物在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也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分裂生长较快的细胞,如消化道黏膜,毛囊,骨髓等四肢就更容易受到损伤.
作者:宋秀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食管返流(GER)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关系及制酸药物对GER的作用.方法:采用便携式24 h pH值自动记录仪对30例哮喘患者进行六项返流指标监测.20例正常人作对照,并随机抽取16例哮喘合并GER患者进行抗返流治疗.结果:哮喘组六项返流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合并GER的发生率为70%,用质子泵抑制剂对16例合并GER者抗返流治疗,治疗后各项返流指标明显降低.结论:哮喘与GER之间有密切关系,GER是诱发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质子泵抑制剂对哮喘合并GER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成坤;施梦娇;王艳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在脑血管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大部分患者仍留有后遗症,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走了许多弯路,这和我们大夫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重视药物治疗、功能锻炼、理疗,甚至介入治疗,却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变化,大部分患者发病后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我们科4 a来对230例脑卒中患者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有谦;卫仙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综观国内外文献对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死亡原因报道较多,但对恢复期患者的死亡原因报道较少,我院1987到2004年间,脑卒中住院患者共死亡300例,其中恢复期死亡有30例,报道如下.
作者:许风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卡式法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是近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项利用免疫检测的新方法,也就是利用生物化学凝胶过滤技术和离心技术及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相结合的产物.
作者:刘玉美;刘芳庆;刘肖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前一般实验室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发热病人血液只做需氧菌培养,忽略了L型细菌及厌氧菌培养,结果造成血培养阳性率较低,延误了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了解病原菌在血培养中的分布情况,我们对发热患者做血培养的同时增加了L型细菌及厌氧菌的培养,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雷德龙;徐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B超诊断价值.方法:应用EUB-525超声诊断仪,对55例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5例患者中肝脏损伤12例,其中轻度裂伤6例,浅表裂伤4例,实质裂伤2例.脾脏损伤33例,其中轻度挫伤6例,实质深部血肿5例,包膜下血肿7例,完全性损伤15例.肾脏损伤10例,其中肾挫伤5例,包膜下裂伤3例,粉碎伤及肾蒂伤2例.结论:B超诊断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既简便、经济、快速有效又可动态的观察损伤部位的严重程度.既对外科临床医师决定是否急诊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又是对小的血肿及范围较小包膜下血肿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随访也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赵文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和抗凝血酶-Ⅲ(AT-Ⅲ)两项指标的关系,以探讨该病感染、多系统损伤和血中抗凝系统变化的病理生理与发生机制.方法:对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期,20例缓解期患者采用ELISA和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进行血浆ET和AT-Ⅲ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组血浆ET和AT-Ⅲ值分别为(129.6±23.2)ng/L、(205±29.2)mg/L,而正常组分别为(54.3±12.7)ng/L、(310±37.4)mg/L,两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血浆ET和AT-Ⅲ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缓解组上述指标检测值分别为(98.4±11.3)ng/L,(250±38.7)mg/L,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组与缓解组血浆ET和AT-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ET和AT-Ⅲ的测定是早期预测血栓前期抗凝变化的客观指标.是估计病情轻重和预后的有意义指标,测定两者对凝血机制病理生理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对指导临床提高治疗效果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孟涛;王建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尿液常规是临床疾病诊断、疗效观察的常用指标.尿液的干化学检测的仅仅是尿液的理学、化学特性.而不能对尿液中各有形成分作出鉴别和计数.手工镜检法由于工作量大,无法做到每一份标本都作镜检,有相当标本容易造成误差及漏诊.UF-100的应用可为临床检验人员解决这一缺憾.我室随机收集了各科住院病人送检标本474份,同时进行了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尿沉渣镜检、UF-100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对于双侧上后牙缺失,义齿需要两侧连成一整体者,采用塑料基托加腭杆修复,已逐步被广大的患者认可并被临床应用.自1999年8月至2005年8月,笔者对部分或大部分牙列缺失患者选择性地采用此法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汉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其中多西紫杉醇36 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分3 d静脉点滴第1天至第3天,21 d为1周期,每例患者治疗满2周期以上.结果:全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22例,总有效率为38.3%.初治组有效率为47.6%(10/21),复治组有效率30.8%(8/26).常见的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副作用等.Ⅲ度~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率分别为31.3%和25.0%,有1例病人因过敏反应出组.消化道毒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可以耐受,但应注意防治骨髓抑制.
作者:黄美欧;姚红莹;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2 a前因左乳包块入院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未经手术切除,而采取放、化疗等保守治疗,病情稳定,未见转移.近1月来,患者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出现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住院后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查体:体温39.4 ℃~38.6 ℃,心、肺、腹阴性,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脾未见肿大.
作者:戴晓宁;宋红梅;赵义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我院102例门诊及住院病人的痰、胸腔积液、尿等标本进行结核杆菌DNA检测,同时涂片镜检与培养,并对3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荧光定量PCR阳性率为48%、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率为15%、结核培养法阳性率为14%.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较传统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尤其对涂片染色与结核培养阴性的结核病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巢薇;盛慧琴;杨柳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护理对策.方法:笔者对本科室67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并做好病情解释、重视病区环境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大多数患者焦虑、紧张、抑郁、忧愁等心理得到很好的缓解,并能积极配合治疗,56.4%患者自觉症状消失,43.6%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重视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减少不良心理刺激,结合临床药物治疗,是提高本症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方毅贞;肖婉芬;刘泽敏;方少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的时代正在以空前快速的步伐走向知识经济创新能力的时代,档案事业要生存发展就要与时俱进,首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龙萍;马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