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黄美欧;姚红莹;刘涛

关键词:多西紫杉醇, 顺铂,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其中多西紫杉醇36 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分3 d静脉点滴第1天至第3天,21 d为1周期,每例患者治疗满2周期以上.结果:全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22例,总有效率为38.3%.初治组有效率为47.6%(10/21),复治组有效率30.8%(8/26).常见的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副作用等.Ⅲ度~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率分别为31.3%和25.0%,有1例病人因过敏反应出组.消化道毒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可以耐受,但应注意防治骨髓抑制.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尿标本联合检测临床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尿液标本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1 508例病人尿液,同时用UF-100型尿沉渣分析仪,尿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比较多个参数结果.结果:大多数标本3种检测方法结果较一致,在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中,UF-100对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管型有较高检出率.尿沉渣分析仪和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使用可起到有效的筛查作用,对二者不相符合者用显微镜法复查.结论:3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障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蒋利君;董家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短波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临床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者患者体质弱,病程迁延所致.治疗方法多为药物消炎,但效果不佳,患者很痛苦.我们采用超短波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全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与意义

    目的: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和产前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年度1月至12月需输血、手术或分娩的病人进行输血前、术前及产前检测共9项,即: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l+2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统计.结果:HBsAg阳性率为9.46%,甲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2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0.45%.梅毒感染率为0.04%,抗HIV抗体阳性率为0.04%.结论: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前、产前9项检测.

    作者:张文兰;胡同平;王树平;冯先涛;乔姝;杨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X线机常见故障分析

    X线机是各临床医院常用的一种医疗设备,由于它使用率高,且工作在高电压状态,所以极易发生故障,而常见的故障为无X线发生,下面就通用X线机无X线产生故障进行分析.

    作者:薛金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海港职工体检情况分析

    2005年,我们医院对全港1 000余名职工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对血标本的采集,处理及测定等都采用了标准化程序,并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

    作者:官娜;解思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波长双试剂二点法测定血糖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双波长双试剂二点法测定血糖的方法.方法:应用BECKMANCOULTER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双波长双试剂二点法测定血糖.结果:本法与LX20电极法相关系数r=0.998 6,血糖浓度在22.20 mmol/L内线性良好,批内CV是2.11%~3.07%,批间CV是3.57%,平均回收率为100.6%.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法适用于常规批量测定血糖,且该法基本解决了溶血、脂血、黄疸对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克俊;燕东海;陶谦;任更朴;耿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恩平市儿童中营养性贫血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恩平市部分幼儿园的膳食调查分析,通过生长监测及科学添加膳食营养预防、治疗儿童贫血.方法:用F-820血球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P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三项指标对营养性贫血的性质和原因做出初步诊断.结果:监测组贫血患病率由53.3%下降至37%;缺铁性贫血由40.7%下降至29.1%;由于与缺铁有关的贫血的下降,而使得大细胞性贫血混合性贫血的构成比亦相应下降.结论:经监测组与对照组比较,发现通过生长监测,科学性添加膳食营养物质等措施,使儿童的贫血发生率降低.说明通过生长监测及科学添加膳食营养监测来预防、治疗儿童贫血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

    作者:唐金悦;郑妙嫦;吴健嫦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拔牙后出血45例治疗体会

    拔牙后出血是常见的拔牙并发症之一.自1985年以来,治疗拔牙后出血45例,对拔牙创伤出血的应急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总结如下.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系指从脊柱后方的15 cm~16 cm小切口到达椎管,是内窥镜技术和显微椎间盘切除原则的结合.其优越性在于通过肌肉分离扩张器的使用,对椎旁肌的损伤减低到小限度,减压彻底,损伤轻,可维持腰椎的稳定性.MED与传统的开窗手术相比,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腰椎间盘镜已逐步成为骨科常用的微创外科操作技术,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行MED182例217通道,均取得较好效果.MED的手术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杨凯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4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其中多西紫杉醇36 mg/m2,第1天、第8天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分3 d静脉点滴第1天至第3天,21 d为1周期,每例患者治疗满2周期以上.结果:全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22例,总有效率为38.3%.初治组有效率为47.6%(10/21),复治组有效率30.8%(8/26).常见的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副作用等.Ⅲ度~Ⅳ度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率分别为31.3%和25.0%,有1例病人因过敏反应出组.消化道毒副反应均轻微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性可以耐受,但应注意防治骨髓抑制.

    作者:黄美欧;姚红莹;刘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电图检测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病毒性脑膜炎进行TCD和EEG检测与分析.结果:治疗前86%的EEG和80%的TCD均显示异常.治疗后除个别病例外,随着临床症状好转和痊愈,TCD和EEG也好转或恢复正常.结论:用TCD和EEG观察病毒性脑膜炎的演变过程对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与安全输血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输血安全不仅是输血医学和临床治疗学追求的期望目标,也是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极端敏感的永恒课题.

    作者:辛永红;刘强;郑秀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IgA肾病的基础上对60例患者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结果: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后,IgA肾病的血尿、24 h尿蛋白量、血压、肾功能等显著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IgA肾病疗效明显,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施永仿;杨玉贵;闫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及骨髓象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表现.方法:对1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1997年北京会议建议标准分型,并观察骨髓象.结果:大小淋巴混合型8例,占47.1%,幼淋巴混合型4例,占23.5%,其余:不典型大淋巴细胞型、幼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各1例,各占5.9%.骨髓增生活跃占12例(70.6%),粒红比减低11例(64.7%),淋巴细胞(76.2±16.1)%.淋巴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凹陷、切迹、分叶.结论:大小淋巴细胞混合型和幼淋巴细胞混入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比例高,各型间骨髓增生度、粒红比、各系细胞比率无明显差别.

    作者:赵应斌;丁燕玲;刘纲毅;黎华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准确方法,对于治疗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亦具有良好效果.但由于属创伤性检查,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科2002年至2003年共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术49例,现将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吉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亢患者白细胞及其分类的变化及意义

    本文观察了180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及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的改变.同时测定T3、T4含量,并将治疗前确诊的甲亢患者与110例经体验合格的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贵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酶联免疫一步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分析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实验一步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HBV-M)时出现e抗原(HBeAg)阳性而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用ELISA二步法检测一步法测定时出现上述现象标本中的HBsAg,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一步法检出的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的标本共9例,二步法检测这9例标本的HBsAg均为阳性.结论:钩状效应易造成临床漏检,是一步法检测HBV-M时出现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的原因.

    作者:邱凤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侧上后牙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设计与观察

    对于双侧上后牙缺失,义齿需要两侧连成一整体者,采用塑料基托加腭杆修复,已逐步被广大的患者认可并被临床应用.自1999年8月至2005年8月,笔者对部分或大部分牙列缺失患者选择性地采用此法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汉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全麻肺隔离技术与肺部感染的关系

    目的:探讨全麻支气管插管术实施肺隔离后与肺部感染关系,预防肺叶切除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择期肺叶切除术病人381例,将支气管插管与气管插管分为两组.Ⅰ组病人214例:常规全麻诱导双腔导管插管后,单肺通气控制呼吸,作为分析组;Ⅱ组病人167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双肺通气控制呼吸,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麻醉前45.93%伴有同侧肺部感染经抗炎治疗后肺部X线征炎症明显好转、血象正常.并对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6例患者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调查发现肺叶切除术病人16例发生肺部感染,Ⅰ组与Ⅱ组病人分别是3例、13例.占同期全麻气管、支气管插管分别是1.40%和7.78%;从感染患者痰液中检出的致病菌143.75%,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为多,这3种菌占非发酵菌的91.30%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分离菌.而且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高达100%.对头孢三代如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高达40%~95%,高耐用药率与下呼吸道感染率成正比.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耐药,且多重耐药.结论:调查发现引起气管与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有肺隔离比无肺隔离明显减少,说明对侧肺可引起交叉感染.细菌耐药性,使其增加肺部感染发生率.实施肺隔离技术,对预防肺部感染有较大临床意义.

    作者:吴励文;陈棉生;郑良杰;柯永坚;谢惠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鉴别发热是由细菌感染或是由其他因素引起常较困难,因病原微生物检测时间较长(普通血培养常需时1周),而对于发热病人来说,能否尽快明确病原学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近年大量研究结果显示[1,2],降钙素原(PCT)这个指标能够诊断性地区分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这为微生物检测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降低了资源浪费的同时可快速明确病原学诊断,为抢救病人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振华;陆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