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内皮素和抗凝血酶-Ⅲ的变化

孟涛;王建春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 内皮素, 抗凝血酶-Ⅲ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和抗凝血酶-Ⅲ(AT-Ⅲ)两项指标的关系,以探讨该病感染、多系统损伤和血中抗凝系统变化的病理生理与发生机制.方法:对3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期,20例缓解期患者采用ELISA和全自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进行血浆ET和AT-Ⅲ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组血浆ET和AT-Ⅲ值分别为(129.6±23.2)ng/L、(205±29.2)mg/L,而正常组分别为(54.3±12.7)ng/L、(310±37.4)mg/L,两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血浆ET和AT-Ⅲ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缓解组上述指标检测值分别为(98.4±11.3)ng/L,(250±38.7)mg/L,分别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发作组与缓解组血浆ET和AT-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ET和AT-Ⅲ的测定是早期预测血栓前期抗凝变化的客观指标.是估计病情轻重和预后的有意义指标,测定两者对凝血机制病理生理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对指导临床提高治疗效果也有着重要意义.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作用.方法:选择我科确诊为UC的患者6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包括:每周举办一次UC知识讲座、人手一册发放UC健康教育小册子,同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等.对照组只在执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予相关指导.将健康教育前后的各项指标对比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对UC知识的知晓度为100%,对照组为75%,对医嘱的遵从率、症状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UC知识的认知程度,还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预防症状复发.

    作者:张定芬;肖生翠;李春联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的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指股骨颈关节囊外缘到小转子远端5 cm处的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股骨上段骨折.该处血运丰富,骨不连机会很少,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的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和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加压滑动鹅头钉(DHS)内固定使患者离床活动后形成的股骨颈平面不丢失,经加压嵌插的骨折端能够紧密接触,骨性愈合快.我们总结了从2002年5月至2005年3月中选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78例,因手术内固定明显减轻患者骨折引起的疼痛,可早期起床活动,避免与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卒中病人恢复期死亡30例临床分析

    综观国内外文献对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死亡原因报道较多,但对恢复期患者的死亡原因报道较少,我院1987到2004年间,脑卒中住院患者共死亡300例,其中恢复期死亡有30例,报道如下.

    作者:许风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化疗药物常见副作用的护理

    肿瘤仍是影响人们健康、导致死亡的严重疾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近20年来,随着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及强化疗的作用,使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生存期有了一定的延长.但在化疗中其副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正确处理这些不良反应是完成肿瘤化疗的关键之一.多数抗癌药物在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器官也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分裂生长较快的细胞,如消化道黏膜,毛囊,骨髓等四肢就更容易受到损伤.

    作者:宋秀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118例患者临床急救及护理

    目的:通过对118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临床救治及护理,总结氟乙酰胺中毒的临床急救及护理体会.方法:清除毒物、解毒剂治疗、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安全防护等.结果:118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中117例抢救成功,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紧急救助、争取时间、及早彻底清除毒物是抢救成败的关键.

    作者:林振素;唐元久;陈楚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3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训练及护理体会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收治38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通过治疗及护理,效果满意.总结经验及体会小结报告如下.

    作者:钟振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人的家庭保健

    目前,高血压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在年幼时血压偏高者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在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的现象.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病,虽不宜根治,但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家庭保健,在对降低血压和减少脑卒中、心力衰竭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高血压病人的家庭保健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作者:崔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方法.方法:对20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并伸肌腱止点损伤.采用切开复位,末节指骨过伸位,顺行克氏针固定,再加抽出钢丝固定骨块及伸肌腱止点的方法.术后骨折复位良好.4周后拔除克氏针6周拔除钢丝.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6例、良4例、骨折完全愈合、伸肌腱愈合好.结论:采用克氏针和抽出钢丝固定末节指骨撕脱骨折,能够治疗锤状指.手术方法简便,疗效好.

    作者:刘娟妮;吴翔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拔牙后出血45例治疗体会

    拔牙后出血是常见的拔牙并发症之一.自1985年以来,治疗拔牙后出血45例,对拔牙创伤出血的应急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总结如下.

    作者:王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严格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

    糖尿病目前已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病人约3千万,居世界第2位,且还在继续增长.这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有关.

    作者:陈元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酶联免疫一步法HBeAg阳性HBsAg阴性分析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实验一步法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HBV-M)时出现e抗原(HBeAg)阳性而表面抗原(HBsAg)阴性的原因.方法:用ELISA二步法检测一步法测定时出现上述现象标本中的HBsAg,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一步法检出的HBsAg阴性而HBeAg阳性的标本共9例,二步法检测这9例标本的HBsAg均为阳性.结论:钩状效应易造成临床漏检,是一步法检测HBV-M时出现HBeAg阳性而HBsAg阴性的原因.

    作者:邱凤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鉴别发热是由细菌感染或是由其他因素引起常较困难,因病原微生物检测时间较长(普通血培养常需时1周),而对于发热病人来说,能否尽快明确病原学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近年大量研究结果显示[1,2],降钙素原(PCT)这个指标能够诊断性地区分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这为微生物检测的选择提供了依据,降低了资源浪费的同时可快速明确病原学诊断,为抢救病人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李振华;陆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冠心病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已成为波及全球的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患者有着不同的心理反应,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除常用的药物控制病情外,使他们处于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闫玖柱;付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声带脓肿的病理分析

    目的:总结声带脓肿的主要病理,探讨其发病原因和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对18例声带脓肿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脓液培养、标本切片等病理分析.结果:病理切片均为复层状上皮炎性纤维素性渗出形成疏松组织,脓肿中发现有枯草杆菌、臭鼻克雷伯氏菌、多形模仿菌、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棒状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结论:声带脓肿主要是细菌侵入已水肿的Reinke间隙,经繁殖扩散形成,往往是多种细菌混合感染,采用脓肿切除术可治愈.

    作者:谢志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施尔康辅治68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目的:为了解小施尔康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我们将12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予小施尔康(施贵宝公司生产)口服,对照组仅予一般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比治疗前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在发病次数减少、病情减轻、病程缩短上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临床可选用小施尔康辅助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以降低发病率、减轻病情、缩短病程.

    作者:郭玉兰;陶虹;殷佩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双侧上后牙缺失的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设计与观察

    对于双侧上后牙缺失,义齿需要两侧连成一整体者,采用塑料基托加腭杆修复,已逐步被广大的患者认可并被临床应用.自1999年8月至2005年8月,笔者对部分或大部分牙列缺失患者选择性地采用此法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汉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0锶/90镱敷贴器治疗仪治疗皮肤病66例疗效观察

    用90锶/90镱敷贴器治疗仪治疗神经性皮炎29例,痊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5%.治疗瘢痕37例,痊愈26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5%.表明此法治疗神经性皮炎、瘢痕疗效满意,且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无痛苦,无毒副作用.

    作者:秦春芳;白利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亢患者白细胞及其分类的变化及意义

    本文观察了180例甲亢患者,治疗前及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及其分类的改变.同时测定T3、T4含量,并将治疗前确诊的甲亢患者与110例经体验合格的健康者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贵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电图检测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脑电图(EEG)在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病毒性脑膜炎进行TCD和EEG检测与分析.结果:治疗前86%的EEG和80%的TCD均显示异常.治疗后除个别病例外,随着临床症状好转和痊愈,TCD和EEG也好转或恢复正常.结论:用TCD和EEG观察病毒性脑膜炎的演变过程对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严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判断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的准确方法,对于治疗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亦具有良好效果.但由于属创伤性检查,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科2002年至2003年共施行冠状动脉造影术49例,现将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吉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