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表达及意义

关键词:血液病, sIL-2R, 水平, 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不同血液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的表达,作为诊治的一项评价指标.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66例不同血液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血清中SIL-2R水平.结果:恶性血液病组、MDS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白血病组血清中SIL-2R水平初发增高,缓解时接近正常,复发时上升;ITP组、AA组都有不同程度增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2R水平测定可评估患者体内恶性克隆细胞负荷,也可作为某些血液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护理配合.方法:对986例行FFA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行FFA均成功,未出现1例重度副作用.结论:护理措施正确,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使检查获得佳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3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总结36例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术中处理方法.结果:36例异物、骨片刺入、骨折撕裂等不同原因所致的大小不同的硬脑膜静脉窦损伤,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29例未发现继发出血和窦腔阻塞.结论:对各种类型的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均应及时、准确判断,充分准备,术中根据静脉窦破裂的部位、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可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显著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血压变异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肥厚组与无肥厚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或无肥厚组24 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前者对后者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胃镜联合螺旋CT确诊皮革胃8例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皮革胃的临床、内镜及螺旋CT下特征,提高对皮革胃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部分皮革胃的资料.结果:皮革胃平均发病年龄偏轻,内镜下以胃体四壁浸润多,表面形态以黏膜粗大,糜烂为主,患者胃腔形态明显缩窄.皮革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胃镜下常规活组织病理检查假阴性率高,但联合螺旋CT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难点及其对策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在护理学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现实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很难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护理的要求.本文就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引入了模拟病区、模拟查房、角色扮演、小组病例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论述.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复杂性小儿气管内异物28例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手术的配合方法,改革手术体位,提高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成功率.方法:按急诊手术的准备及配合方法,重点改革手术体位:患儿平卧,用柔软手术巾做成圆柱形垫于颈部,根据年龄大小、患儿胖瘦,圆柱直径灵活掌握,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患儿背部垫上薄枕,使气管处于平、直位置.结果:28例小儿气管内异物均顺利取出.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能固定颈部,使气管平直,便于气管镜进入,利于异物取出、吸出.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维护

    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日本生产,其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工作中检查和维护好仪器,对提高仪器的可靠性,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仪器的无效时间,降低总维护费用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作好仪器的定期检查和预防性维护,早期地找出并修复故障处,确保检测质量和保持工作畅顺.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少数民族区域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体外分析

    肝脏是甲状腺激素代谢和执行功能的重要器官,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时常有明显的甲状腺激素代谢的紊乱,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尤其以晚期肝硬化患者为多见[1].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TSH)主要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测,为了解土家族聚集区人群中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硬化疾病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本文对119例土家族肝硬化患者及51例土家族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T3、T4、TSH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oulter hmx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与排除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Coulter hmx血液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准确、快速等特点.其专利的Coulter RvcSTM三维分析技术使得库尔特血液分析仪在同类仪器中拥有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其技术卓著的能力来自于采用三个截然不同的能量探针,逐个、同时地分析每一个白细胞的特性,即体积、内部结构、颗粒性和膜表性等,对每个细胞的三项值作综合分析,定义出亚群细胞.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取得许多维护和保养方面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形势下病案管理人员应如何做好病案复印工作

    增强法律意识,制定好病案复印细则,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改变病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观念,更好地完成病案复印工作,使病案信息更全面为社会服务.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血传播疾病对从事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血液是包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梅毒等20多种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传播载体.从事血液检验工作者(实验人员、标本采集的护理人员和清洁工人)每天接触各种疾病的患者、患者的血液及被其污染的器械,在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和卫生清洁过程中常会被带有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锐器损伤,皮肤、黏膜、衣物被污染和泼溅等意外的发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职业感染危险.随着当前经血传播疾病的迅速蔓延,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职业危害日趋严重.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必须注意检验工作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前S1蛋白与乙肝病毒复制及HBV-DNA的关系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前S1和前S2蛋白可以作为表达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新标志,并提示两者可能均涉及到病毒对肝细胞的附着过程.前S1蛋白位于病毒颗粒表面,在病毒感染、复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方面以及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参考意义.我科于2003年1月开始检测此项目,为进一步探讨前S1抗原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 M)、HBV-DNA的关系,现将2005年1月到3月份的几种常见模式结果统计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9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是一个严重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做青霉素皮试或静脉输入青霉素,必须按规定用药,严格使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阶段发展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1].医院门诊是接受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的场所[2].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病案管理与有关法律法规的探讨

    介绍与病案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本文收集了建国以来,国家颁布的、与病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并联系病案书写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根据对所存在缺陷剖析,不少缺陷是由于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与病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重视病案书写造成.减少病案书写与管理缺陷的关键在于医务人员重视、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病案书写行为、严格执行病案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与奖惩措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临床成分血的输注及护理

    1临床上常用成分血种类添加剂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血小板、血浆、冷沉淀.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穴位封闭加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

    目的:探讨穴位封闭加按摩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抽取50例为试验组,4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加按摩气海穴治疗尿潴留;对照组单纯采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结果:治疗有效率,实验组为98%,对照组为65%,P<0.01.结论: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加穴位按摩效果明显高于单纯注射新斯的明组,两组有显著差异.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乙肝两对半ELISA检测法室内质控的体会

    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医患纠纷.2002年我们从仪器设备、试剂盒、蒸馏水、生理盐水、标本采送、标本处理、操作规程、结果、检查结果、报告结果.做了全程质量控制,具体操作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莫菲氏管下大量空气排出的两种方法的对比

    目的:探讨一种排出莫菲氏管下大量空气的更有效方法.方法:设定几个长度的空气段,用输液管缠绕手指法和传统下排法两种方法对各个空气段各排气5次,通过对损失液体量、成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上排法损失液体量明显少于下排法,空气段越短,上排法成功率越高.结论:上排法操作简便、快捷、能避免污染和浪费药液,60cm以下空气段均可采用上排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

    结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成为一项常规的治疗手段,治疗内镜对内镜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总结我院近年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10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