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671-5098
  • 国内刊号:14-1298/R
  • 影响因子:0.53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22-94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 临床医学
实用医技杂志   2006年12期文献
  • 白癜风患者心身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白癜风患者心身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7例白癜风患者进行心身状态调查,并将结果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的SCL-90各项统计指标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比普通人群要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发挥家庭效用,做好康复护理能有效地减轻或解除患者心身痛苦.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国内宁养家居护理现况

    目的:通过对国内宁养院护理的现状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护理对策,家居与门诊服务相结合的宁养护理模式.方法:通过参观学习、交流及网络、创办护理专刊等形式对全国20家宁养院护士的培训.结果:20家宁养院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宁养院免费居家护理模式是我国居家宁养护理的雏形,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从循证医学角度看亚低温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重要原因,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治疗将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伤残率.从而提高儿童生存质量.本文从循征医学角度分析未来亚低温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9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是一个严重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做青霉素皮试或静脉输入青霉素,必须按规定用药,严格使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31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1例直肠癌患者的采用经腹一直肠癌切除术;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再造人工肛门的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治愈30例,死亡1例.结论:护士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加强人工肛门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流行性出血热治疗护理体会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复杂多变,病死率较高的急性传染病,现就近年在EHF治疗、护理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复杂性小儿气管内异物28例手术配合

    目的:总结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手术的配合方法,改革手术体位,提高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成功率.方法:按急诊手术的准备及配合方法,重点改革手术体位:患儿平卧,用柔软手术巾做成圆柱形垫于颈部,根据年龄大小、患儿胖瘦,圆柱直径灵活掌握,并根据实际情况,在患儿背部垫上薄枕,使气管处于平、直位置.结果:28例小儿气管内异物均顺利取出.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能固定颈部,使气管平直,便于气管镜进入,利于异物取出、吸出.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使患者手背自然放松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握拳式穿刺操作,其余操作步骤一样,观察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进针时间及液体外渗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外渗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手背自然放松式操作既提高了首次穿刺成功率又减少了液体外渗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截肢术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

    本文论述报道86例共94个肢体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作用及价值,因其病因有外伤、自残、骨病变的不同,则临床治疗及术前术后护理也各异.外伤、自残致截肢的以术前抢救、手术为主,而骨病致截肢的以心理护理、手术、术后处理为重点,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无任何护理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由于精神科工作特性,使护士极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要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护士本身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特点:特殊性、封闭性、危险性、繁重性.归纳了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包括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相应的调节,保持健康的情绪,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强法制观念,加强继续教育,加强护患沟通,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手术室常见护理差错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手术室常见差错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针对常见差错出现原因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范于未然.结果:保证患者的安全,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电烧伤患者院前救治的护理体会

    电烧伤主要包括电弧烧伤所引起的体表烧伤和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电接触烧伤.电接触烧伤常造成人体深部组织如肌肉、神经、血管、内脏和骨骼的损伤.同时由于电流作用于心肌纤维和传导系统可引起心室颤动等严重后果.自1996年7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23名电烧伤患者成功地进行了院前救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小儿外科择期手术患儿术前输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小儿术前输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8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儿行术前输液治疗.结果:使用输液治疗的患儿术前睡眠及术后纠正水、电解质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输液对于择期手术的患儿有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莫菲氏管下大量空气排出的两种方法的对比

    目的:探讨一种排出莫菲氏管下大量空气的更有效方法.方法:设定几个长度的空气段,用输液管缠绕手指法和传统下排法两种方法对各个空气段各排气5次,通过对损失液体量、成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上排法损失液体量明显少于下排法,空气段越短,上排法成功率越高.结论:上排法操作简便、快捷、能避免污染和浪费药液,60cm以下空气段均可采用上排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护理配合.方法:对986例行FFA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行FFA均成功,未出现1例重度副作用.结论:护理措施正确,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使检查获得佳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措施.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4月,我科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术24例,对本组患者的胆道引流管进行固定、冲洗、管理、观察,记录引流管放置的时间及其并发症.结果:24例患者中,除1例因引流管在体内扭曲引起管用渗液、1例因胆道出血不止死亡外,其余22例患者平均置管13.6 d后顺利拔管.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环节.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前S1蛋白与乙肝病毒复制及HBV-DNA的关系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前S1和前S2蛋白可以作为表达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新标志,并提示两者可能均涉及到病毒对肝细胞的附着过程.前S1蛋白位于病毒颗粒表面,在病毒感染、复制、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方面以及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参考意义.我科于2003年1月开始检测此项目,为进一步探讨前S1抗原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 M)、HBV-DNA的关系,现将2005年1月到3月份的几种常见模式结果统计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泡细胞癌痰液细胞学与组织学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肺泡细胞癌的痰液细胞学特点,提高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方法:对10例肺泡癌进行痰液细胞学与组织学对比观察.结果:肺泡癌的痰液细胞学特点: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较轻,核偏位,核型规整,染色质均细,核、浆比例失常明显,细胞浆淡染或泡沫状;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边缘部细胞浆呈花瓣状突起;癌细胞数量较多.结论:肺泡细胞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图像,临床误诊率较高,多数被误诊为粟粒状肺结核或支气管感染.痰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肺泡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前列腺上皮内瘤的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临床意义

    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属于癌前病变,从根本上来说是根据细胞核的间变程度来界定的一个概念.低倍镜下,其腺体结构正常,外绕中等量间质.PIN的腺体大、出现分支、乳头和波浪状腔缘,与前列腺良性腺体类似.分为高级别和低级别,高级别PIN表现为核大、深染、核重叠、胞浆略嗜碱及上皮增生,周围基底细胞可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前S1抗原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与前S1抗原的存在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50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中的前S1抗原.结果:248例HBeAg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的149例,阳性率60%.200例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的82例,阳性率41%;60例HBeAg和抗-HBe均阴性的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的仅18例,阳性率30%.前S1抗原在血清学表达上与HBeAg的阳性符合率为60%.结论:血清前S1抗原是HBV在体内复制的标志,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关系密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伤寒实验室诊断方法的评价

    目的: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对伤寒进行早期诊断.方法:对186例持续高热、疑似伤寒患者分别用肥达氏试验、乳胶凝集试验、伤寒杆菌抗原检测、对流免疫电泳(CIEP)和血培养五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检查.结果:五种方法的阳性率:肥达氏试验57.0%、乳胶凝集试验74.2%、伤寒杆菌抗原检测80.1%、CIEP80.6%、血培养75.8%.结论:伤寒杆菌抗原检测阳性率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且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早期诊断;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ICU和内科病区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情况的分析

    目的:了解在ICU与内科病区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情况,以方便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的ICU及内科病区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78株,占51.6%;革兰阳性球菌74株,占21.4%;真菌93株,占27.0%.结论:加强ICU和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检测非常必要,可指导临床合理的经验性治疗.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了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标本360例,同时用UF-100、联机尿干化学分析仪AUTION MINI AM-4290型、以及显微镜进行检查.结果:RBC检出率:UF-100为20.00%,干化学法为20.00%,常规显微镜检查为15.8%;WBC检出率:UF-400为18.3%,干化学法为6.7%,常规显微镜检查为23.3%.结论:UF-100和干化学法结合起来进行初筛,泌尿道感染的快速可靠的过筛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乙肝两对半ELISA检测法室内质控的体会

    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医患纠纷.2002年我们从仪器设备、试剂盒、蒸馏水、生理盐水、标本采送、标本处理、操作规程、结果、检查结果、报告结果.做了全程质量控制,具体操作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3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手术处理方法.方法:总结36例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的术中处理方法.结果:36例异物、骨片刺入、骨折撕裂等不同原因所致的大小不同的硬脑膜静脉窦损伤,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29例未发现继发出血和窦腔阻塞.结论:对各种类型的外伤性硬脑膜静脉窦损伤均应及时、准确判断,充分准备,术中根据静脉窦破裂的部位、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可改善其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显著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微量泵治疗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两种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的佳方法.方法:选择36例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回顾性分为微量泵A组与胰岛素常规液路组B组.结果:A组患者较B组患者血糖控制在24 h下降达理想标准所需时间短、并发症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微量泵方法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胰岛素给药方式更符合生理状态,患者耐受性好、痛苦少,剂量调整灵活,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6例青年人肺癌误诊原因分析

    肺癌(Lung Cancer)是呼吸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跃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1].尽管目前临床上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肺癌的确诊率在不断提高,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尤其是青年人还是容易误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有效治疗时机和生存期.我们收集了1991年至2005年我院确诊的青年人(年龄≤40岁)肺癌40例,其中在我院或外院误诊者有2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320例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分析

    目的:总结缺铁性贫血(IDA)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临床3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资料.结果:由月经过多导致女性IDA占40%,由消化系统疾病导致IDA占51.25%,由饮浓茶导致IDA占3.13%,由产后出血导致IDA占1.87%,由其他未知原因导致IDA占3.75%.结论:月经过多是导致IDA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消化系统疾病.但由恶性肿瘤引起IDA也不少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性中毒519例抢救与分析

    对各种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是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县级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急性中毒发病急剧、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且及时,正确诊断、恰当有序的救治是有效控制中毒症状、降低中毒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传统手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术式.微创手术的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精心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观察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应用中的给药护理

    本文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这三种应用广泛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给药护理从注射液配制、询问病史及饮食习惯、注射给药及监测等环节,阐述了给药护理对提高药效、降低毒副反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复杂性消化道瘘的护理

    总结16例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为消化道瘘患者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以肠内营养为主的营养支持,并精心护理.相对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术后疼痛护理评估和控制对策

    疼痛护理是临床医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新兴课题,在部分发达国家,疼痛已经列入护理教育的课程,并将疼痛控制的满意程度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标准之一.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潜在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情感经历;或是对这一损伤所作的描述[1].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它广泛出现于各种疾病的病程中.疼痛不仅给患者躯体带来不适,而且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因此,对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控制至关重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PTCA护理配合

    良好的全方位的护理配合,不仅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还能降低手术中的危险因素减少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影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护理因素及对策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使其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成为现实,其临床价值已得到临床科室的认可,现将影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主要护理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心肌梗死的护理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脉粥样硬化、栓塞、炎症、先天性畸形等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缺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临床上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工作过累、重体力劳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饱餐、大量饮酒等均有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心肌梗死发生比较突然、症状危重是中老年人猝死的原因之一.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两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选择一种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5人,将其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25人,利多卡因组80人.异丙酚组静脉推注异丙酚2.5 mg/kg,1 min~2 min推注完毕,进行手术操作,如术中出现肢体动作或手术时间延长,追加异丙酚2 ml~3 ml.利多卡因组于宫颈3点、9点处进针,抽吸无回血后各注入2%的利多卡因2.5 ml,并用棉签浸透2%利多卡因液插入宫颈内口,5 min后取出棉签行人工流产术.结果:异丙酚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组(P<0.01),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出血少(P<0.05),没有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P<0.01).结论:异丙酚静脉推注用于人工流产镇痛,快速、效果理想、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肺心病呼吸衰竭78例分析

    为进一步认识机械通气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提高对重症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我们ICU对4 a来收治的重症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治疗7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的骨折.治疗的目的是保留受伤肢体的完整功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中毒性菌痢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中毒性菌痢效果.方法:选14例急性中毒性菌痢为治疗组,用先锋必或菌必治按每千克体重20 mg~40 mg静脉滴注,一日2次,3 d一疗程.对照组16例,7例选用氨苄青霉素与丁胺卡那霉素,联合静脉点滴,其中3例加服氟哌酸,6例用环丙沙星与先锋V联合使用,3例曾先后选用上述抗生素4种以上.两组同期给予基础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休克与脑水肿症状消失2.5 d,腹疼、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消失1.27 d,大便镜检阴性1.92 d.大便培养阴转为3 d,治愈率100%;对照组,体温正常3 d,休息与脑水肿症状消失3 d,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浓血便消失2.5 d,大便镜检阴性3 d,大便培养阴转3.28 d,治愈率100%.两组治愈及临床主要指标平均复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临床主要指标复常天数明显缩短,可作为治疗中毒性菌痢病原治疗的首选药.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藤黄菌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藤黄菌素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台盘蓝拒染法及流式细胞术,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应用台盘蓝拒染法,藤黄菌素能够显著地抑制HL-60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且呈现时效及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的结果表明:藤黄菌素作用2 h可使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别阻滞于G2/M期和G0/G1期.结论:藤黄菌素能够明显抑制HL-60细胞体外增殖.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液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表达及意义

    目的:不同血液病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Ⅱ受体(SIL-2R)的表达,作为诊治的一项评价指标.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66例不同血液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血清中SIL-2R水平.结果:恶性血液病组、MDS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白血病组血清中SIL-2R水平初发增高,缓解时接近正常,复发时上升;ITP组、AA组都有不同程度增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2R水平测定可评估患者体内恶性克隆细胞负荷,也可作为某些血液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DNA拓扑异构酶Ⅱ在食管癌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食管癌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食管癌103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0例,腺癌3例和癌周正常黏膜组织32例TOPOⅡ的表达.结果:TOPOⅡ在食管癌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癌周鳞状上皮基细胞可见少数核阳性表达.鳞状细胞癌高于腺癌的表达.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与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OPOⅡ在食管癌周的表达早于食管癌分生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可能成为食管癌发生的早期标志物.TOPOⅡ食管癌表达低,符合其比食管鳞状细胞预后差,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的事实.TOPOⅡ在高中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低分化者,提示食管癌高分化者对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化疗药敏感、预后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对急性阑尾炎超声图像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经手术及临床保守治疗随访观察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经腹壁右下腹广泛探查,并于压痛点采用探头局部加以显示发炎的阑尾及相连的盲肠等周围结构.结果:57例中55例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例未检出.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6.5%.结论: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操作简单、直接,检出率较高并可重复检查,及时了解转归的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动态血压变异性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肥厚组与无肥厚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或无肥厚组24 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无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前者对后者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激励护理在分娩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激励护理对自然分娩影响的作用.方法:将380例产妇随机分为激励组200例和对照组180例,激励组按常规处理的同时给予激励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只按常规处理,分别统计两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激励组自然分娩率为80.0%,剖宫产率为20.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1.1%,剖宫产率为38.9%.两组比较,x2=16.4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激励护理可明显地降低剖宫产率,有效地提高自然分娩率,大大地促进健康分娩.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应用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评价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1例肝血管瘤病例的螺旋CT征象.结果:肝血管瘤于平扫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部分较大病灶中央可见星形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为特征性动脉期边缘结节样或中心强化(密度与同层腹主动脉接近),强化区进行性向中央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填充,较大病灶中央可见始终不填充区同平扫.其较以往普通CT可发现动脉期的典型征象并不受呼吸影响,且不宜遗漏病灶,诊断准确率很高.结论:应用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是佳、有效、可确诊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的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实验、对照两组,对实验组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食管癌的早期X线诊断

    目的:总结食管癌的早期X线诊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及有电子纤维胃镜资料的138例早期食管癌的食管双对比造影照片.结果:138例双重对比造影表现有环征、半环征;平盘或棒状隆起;结节泡囊状亮区;细颗粒花纹状黏膜;偏侧局限性管壁凹陷增厚;斑状及长条状影;靶征;缺口征及双边征.同电子纤维镜观察到的隆起、平坦、凹陷三项基本病理学改变相一致.结论:食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定位、定性、定量、定型和定期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38例胎盘早期剥离的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胎盘早期剥离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对38例胎盘早期剥离的B型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B型超声对胎盘早期剥离的分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临床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B型超声对胎盘早期剥离的早期诊断,尤其是无症状性的隐性胎盘早期剥离的早期发现、治疗及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胃镜联合螺旋CT确诊皮革胃8例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皮革胃的临床、内镜及螺旋CT下特征,提高对皮革胃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部分皮革胃的资料.结果:皮革胃平均发病年龄偏轻,内镜下以胃体四壁浸润多,表面形态以黏膜粗大,糜烂为主,患者胃腔形态明显缩窄.皮革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胃镜下常规活组织病理检查假阴性率高,但联合螺旋CT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测子宫肌瘤80例分析

    本文介绍了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探查子宫肌瘤80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表明,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在检测子宫肌瘤的方面的符合率为95.5%.本文同时讨论了子宫肌瘤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肌瘤按照彩色血液显像可初步分为四种类型:彩色无血流显示;彩色血流显示较丰富(星状分布);彩色血流显示丰富(网状分布);彩色血流显示极为丰富(彩球状).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动态B超观察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起病急,临床症状重,对患者生命威胁大,临床常见.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回顾近5年我院10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治经过的全过程,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动态B超观察声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频超声在诊断乳腺增生症中的临床应用

    乳腺增生症是-种常见病,本文报道13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超声检查,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增生症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延长CT机X线球管使用寿命的探讨

    球管是CT中昂贵的消耗性核心部件,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正确合理使用,做好维护保养,既能保证优质图像,又可大大延长球的使用寿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凯西来联合丹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凯西来联合丹参对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6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丹参针剂1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1次/d,疗程2个月.凯西来(新谊医药集团新乡联谊制药厂提供)2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d,疗程2个月.对照组采用一般护肝治疗(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肌苷等).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HA、PⅢP、LN、Ⅳ-C)等.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凯西来联合丹参具有较强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分析

    对近年来常用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各种光谱、色谱、及其他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以及制剂的分析和临床上的全血、血浆、血清、尿及组织等生物样品中大环内酯抗生素的检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金双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138例临床观察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影响小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微生态制剂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肠道病原菌繁殖,从而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我院儿科应用内蒙古双岐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双岐三联活菌片(金双岐)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爱维治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爱维治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将73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加用爱维治0.8 g~1.2 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用1个疗程~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5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爱维治对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有明显治疗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爱维治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常规治疗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病案管理与有关法律法规的探讨

    介绍与病案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本文收集了建国以来,国家颁布的、与病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并联系病案书写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根据对所存在缺陷剖析,不少缺陷是由于医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与病案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重视病案书写造成.减少病案书写与管理缺陷的关键在于医务人员重视、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病案书写行为、严格执行病案管理规定,制定相应的管理与奖惩措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分析病种结构更好为医院管理服务

    对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的分析及掌握,有利于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防治,合理分配医院的医疗技术资源,提高医院的总体水平,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我院2001年至2005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细胞分析仪儿童参考值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儿童手指末梢血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参考值,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00名健康儿童采末梢血20μl立即测定,得出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出参考值.结果:血细胞分析仪儿童参考值与成人明显不同,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粒细胞的百分率、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均值低于成人;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均值却高于成人.结论: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成人)应分别建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参考值,才能对诊断疾病及预后观察有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X线机mA调不到设定值故障原因

    本文针对一台透视、摄影图像均模糊的X线机,进行了测量、调整、分析、检查、排除原因,终成功排除故障的过程所进行的论述.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的工作原理与日常维护

    1概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对穿透射线(X线)所经过的物质断面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技术显示该层面的结构装置,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型放射诊断显像设备,随着改革开放及我国城乡医疗条件的改善,CT已逐渐的普及到我国县区医院,为基层医院影像诊断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要想掌握它高超独特的功能,必须掌握CT机的正确的工作原理及日常维护.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oulter hmx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与排除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Coulter hmx血液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准确、快速等特点.其专利的Coulter RvcSTM三维分析技术使得库尔特血液分析仪在同类仪器中拥有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其技术卓著的能力来自于采用三个截然不同的能量探针,逐个、同时地分析每一个白细胞的特性,即体积、内部结构、颗粒性和膜表性等,对每个细胞的三项值作综合分析,定义出亚群细胞.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取得许多维护和保养方面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全产程连续胎心监护642例临床分析

    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是引起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后遗症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分娩期胎儿监护,及时诊治胎儿宫内窘迫,是降低围生儿病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院应用MFM产科中央监护系统,对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入室监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维护

    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日本生产,其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工作中检查和维护好仪器,对提高仪器的可靠性,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仪器的无效时间,降低总维护费用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作好仪器的定期检查和预防性维护,早期地找出并修复故障处,确保检测质量和保持工作畅顺.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进展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DM)患者日益增多,老年DM患者其慢性并发症发生率18%~40%[1].老年DM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2].老年DM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加强对DM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DM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文对老年DM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体力劳动逐步得到解放,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竞争意识,计划生育成功实施增加了对孩子的溺爱,加之高脂高糖饮食、吸烟酗酒增多,打牌、看电视时间增多,使目前社会中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脑血管病增多,心脑血管事件致残率、死亡率增高给社会、家庭及个人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人工晶体与视网膜光损伤

    人工晶体飞速发展的这许多年来,对其的研究一直集中在材料、光学面和攀的设计方面,以解决生物相容性、屈光性、炎症反应、后囊膜混蚀、可折叠性、可调节性等问题,使术后并发症减到少,尽早恢复佳视力.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人工晶体可能存在的对视网膜的远期潜在性影响.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略谈

    运用板书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机制通过图像、图片、数据及动画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更轻松愉快.同时,多媒体教学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医学教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思考

    课堂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医学教育课堂教学的思考,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医学教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谈中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在当今社会,患者的权利意识觉醒、医者的传统地位和利益受到严峻挑战,作为医生不但要求具有高超的医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医德,特别在传统医学-中医的教学中,更应注意从多角度、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医德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合格医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的难点及其对策

    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在护理学生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现实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很难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护理的要求.本文就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引入了模拟病区、模拟查房、角色扮演、小组病例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论述.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寄生虫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立体、多层次多视觉的教学思路,通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静态微观的寄生虫形态以动态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1例脑卒中球麻痹患者管饲饮食的健康教育

    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患者度过脑卒中危险期后,家庭是其康复休养的主要场所.其中脑卒中球麻痹患者常存在吞咽功能障碍、构音障碍,经鼻胃管给食是球麻痹患者的首选方法,严重的吞咽困难需要终身管饲[1].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阶段发展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1].医院门诊是接受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的场所[2].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运用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护理程序的组成部分,也是开展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脑卒中患者常有不同程序的偏瘫、失语、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给家庭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孤僻的心理,在对他们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常会遇到不少难点,我们通过运用护理程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配合

    腹腔镜近几年来在医学领域中占主要的主导作用,它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卵巢、子宫等病变的切除术.它具有安全准确、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等优点,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是利用腹腔镜在电视下切除子宫圆韧带,剪开阔韧带前叶及膀胱反折腹膜,处理卵巢、输卵管达到子宫切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我院于1999年至今,应用该技术为上千例妇科疾病患者成功的切除了子宫,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支气管镜在胸外伤后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在胸外伤后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胸外伤后肺不张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对麻醉方法、操作手法、术中用药及诊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1例为左主支气管部分断裂,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均于镜下治疗成功,不张肺全部复张.结论:支气管镜诊治胸外伤后肺不张,目标性强,损伤小,诊断明确,疗效显著,便于临床应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消化不良360例分析

    目的:剖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器质性消化不良(OD)的临床特点,探讨消化不良的诊治.方法:通过360例内镜检查分类,总结分析FD和OD各型的症状.结果:FD组、OD组分别为63%和37%患者年龄平均分别为47.5岁、60岁.两组性别女>男、OD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FD组.结论:消化不良特征对判断FD和OD有较高的价值,根据进餐试验及分型有助于消化不良的诊治.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

    结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成为一项常规的治疗手段,治疗内镜对内镜护理人员的要求高,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疗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总结我院近年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106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69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在处理卵巢良性肿瘤的作用日益变得重大,而且逐渐成为首选的手术方式.我院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69例,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胃镜检查作为上消化道疾病常见的检查方法,一直以图像清晰、直观、诊断准确性高为人们所信赖,是目前诊治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其是侵入性操作,普遍使患者承受一定的痛苦,有些患者因恐惧而拒绝检查导致病情的延误.因此,寻找一种舒适、准确、安全的胃镜操作方法十分必要.随着无痛诊疗术的发展,我院于2003年10月开展了无痛苦胃镜诊疗术.为探讨无痛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优越性,对220例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者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与同期行普通胃镜检查者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针药结合治疗Alzheimer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及针灸相结合治疗Alzheimer病的疗效.方法:将46例Alzheimer病患者依据入院日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西药及针灸相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作对照,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中药、西药及针灸相结合的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及针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穴位封闭加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

    目的:探讨穴位封闭加按摩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抽取50例为试验组,4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加按摩气海穴治疗尿潴留;对照组单纯采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结果:治疗有效率,实验组为98%,对照组为65%,P<0.01.结论: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加穴位按摩效果明显高于单纯注射新斯的明组,两组有显著差异.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尤脱欣外涂治疗尖锐湿疣124例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应用辽宁华卫制药有限公司出品的尤脱欣外涂治疗尖锐湿疣124例.结果:一个疗程脱落治愈占64.4%,两个疗程占16.9%,三个疗程占19.7%.结论:尤脱欣外涂治疗尖锐湿疣效果理想,方法简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谈影响实验室分析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

    对影响实验室分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为提高实验室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提供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乏氧显像剂18F-MISO的应用

    组织乏氧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病理改变,组织的含氧量对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因此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测组织的含氧量为目前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长治市2005年性病疫情分析及建议

    本文对长治市2005年全市13县(市、区)的性病疫情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2005年长治市性病发病率比2004年显著降低.发病病种以尖锐湿疣为主;在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50岁这个年龄段;职业以农民、工人、个体经营者发病者较多;文化素质方面,发病者中以低学历者占大多数.在性病感染者中,大部分为已婚本地患者,传播途径以间接接触为主.后本文针对性病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议.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秦巴山区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汉中市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辖10县1区,人口372万.本市无偿献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2001年开始,经过4a的努力,无偿献血从当初的不到20%发展到目前的98%.为了更好的保证无偿献血发展势头,我们对街头无偿献血者及过街群众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 085例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血液的输注虽抢救了患者的生命,但也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危险.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输血后传播疾病的医疗纠纷日渐增多起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临床成分血的输注及护理

    1临床上常用成分血种类添加剂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血小板、血浆、冷沉淀.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血传播疾病对从事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血液是包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梅毒等20多种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传播载体.从事血液检验工作者(实验人员、标本采集的护理人员和清洁工人)每天接触各种疾病的患者、患者的血液及被其污染的器械,在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和卫生清洁过程中常会被带有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锐器损伤,皮肤、黏膜、衣物被污染和泼溅等意外的发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职业感染危险.随着当前经血传播疾病的迅速蔓延,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职业危害日趋严重.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必须注意检验工作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形势下病案管理人员应如何做好病案复印工作

    增强法律意识,制定好病案复印细则,提高病案管理工作,改变病案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观念,更好地完成病案复印工作,使病案信息更全面为社会服务.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谈病案统计管理网络化建设和发展

    病案统计在实施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以来,改变了已沿用多年病案统计手工登记和索引卡片统计病案资料的手工模式.病案统计网络化是医院建设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病案统计必须加快网络化建设,首先要营造适应网络化信息资源的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环境,不断提高病案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病案统计网络化为医疗单位在医疗、科研、教学、经营管理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医疗信息,使医疗单位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促进医疗单位不断发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主观评价方法在内科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内科患者的营养状况,为临床工作及早发现营养不良、治疗疾病作出建议.方法:对44例内科住院患者运用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被调查的内科住院患者SGA评价营养状况良好(A级)占总数的77.3%.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占18.2%,重度营养不良(C级)占4.5%.结论:该院大多数的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良好,但营养不良的现象仍存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去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用去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以乳类喂养为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去乳糖奶粉,停止乳类喂养,对照组继续乳类喂养,对两组疗效及病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明显优于对照组(62%),(x2=7.07,P<0.01);观察组病程平均天数为(5.71±2.42)d,对照组为(7.76±2.53)d,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u=3.93,P<0.01).结论:加用去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少数民族区域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体外分析

    肝脏是甲状腺激素代谢和执行功能的重要器官,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时常有明显的甲状腺激素代谢的紊乱,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尤其以晚期肝硬化患者为多见[1].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TSH)主要用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观测,为了解土家族聚集区人群中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硬化疾病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本文对119例土家族肝硬化患者及51例土家族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T3、T4、TSH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