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长治市2005年性病疫情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性病, 调查研究, 建议
摘要:本文对长治市2005年全市13县(市、区)的性病疫情状况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2005年长治市性病发病率比2004年显著降低.发病病种以尖锐湿疣为主;在性别上,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50岁这个年龄段;职业以农民、工人、个体经营者发病者较多;文化素质方面,发病者中以低学历者占大多数.在性病感染者中,大部分为已婚本地患者,传播途径以间接接触为主.后本文针对性病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议.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护理因素及对策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多层螺旋CT的问世,使其在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方面的应用成为现实,其临床价值已得到临床科室的认可,现将影响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主要护理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 085例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血液的输注虽抢救了患者的生命,但也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危险.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输血后传播疾病的医疗纠纷日渐增多起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乙肝两对半ELISA检测法室内质控的体会

    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医患纠纷.2002年我们从仪器设备、试剂盒、蒸馏水、生理盐水、标本采送、标本处理、操作规程、结果、检查结果、报告结果.做了全程质量控制,具体操作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分析

    对近年来常用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各种光谱、色谱、及其他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以及制剂的分析和临床上的全血、血浆、血清、尿及组织等生物样品中大环内酯抗生素的检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阶段发展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1].医院门诊是接受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的场所[2].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Coulter hmx血液分析仪常见故障与排除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Coulter hmx血液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准确、快速等特点.其专利的Coulter RvcSTM三维分析技术使得库尔特血液分析仪在同类仪器中拥有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其技术卓著的能力来自于采用三个截然不同的能量探针,逐个、同时地分析每一个白细胞的特性,即体积、内部结构、颗粒性和膜表性等,对每个细胞的三项值作综合分析,定义出亚群细胞.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取得许多维护和保养方面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的工作原理与日常维护

    1概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对穿透射线(X线)所经过的物质断面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技术显示该层面的结构装置,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型放射诊断显像设备,随着改革开放及我国城乡医疗条件的改善,CT已逐渐的普及到我国县区医院,为基层医院影像诊断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要想掌握它高超独特的功能,必须掌握CT机的正确的工作原理及日常维护.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X线机mA调不到设定值故障原因

    本文针对一台透视、摄影图像均模糊的X线机,进行了测量、调整、分析、检查、排除原因,终成功排除故障的过程所进行的论述.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ICU和内科病区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情况的分析

    目的:了解在ICU与内科病区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情况,以方便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的ICU及内科病区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78株,占51.6%;革兰阳性球菌74株,占21.4%;真菌93株,占27.0%.结论:加强ICU和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检测非常必要,可指导临床合理的经验性治疗.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爱维治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爱维治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将73例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加用爱维治0.8 g~1.2 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用1个疗程~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5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爱维治对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有明显治疗作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爱维治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应用常规治疗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护理配合.方法:对986例行FFA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行FFA均成功,未出现1例重度副作用.结论:护理措施正确,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使检查获得佳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全产程连续胎心监护642例临床分析

    产时胎儿宫内窘迫是引起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智力低下、脑瘫、癫痫等后遗症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分娩期胎儿监护,及时诊治胎儿宫内窘迫,是降低围生儿病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院应用MFM产科中央监护系统,对住院分娩的孕妇进行入室监护,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谈病案统计管理网络化建设和发展

    病案统计在实施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以来,改变了已沿用多年病案统计手工登记和索引卡片统计病案资料的手工模式.病案统计网络化是医院建设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病案统计必须加快网络化建设,首先要营造适应网络化信息资源的现代信息技术设施环境,不断提高病案统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病案统计网络化为医疗单位在医疗、科研、教学、经营管理提供了及时可靠的医疗信息,使医疗单位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促进医疗单位不断发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应用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评价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1例肝血管瘤病例的螺旋CT征象.结果:肝血管瘤于平扫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部分较大病灶中央可见星形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为特征性动脉期边缘结节样或中心强化(密度与同层腹主动脉接近),强化区进行性向中央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填充,较大病灶中央可见始终不填充区同平扫.其较以往普通CT可发现动脉期的典型征象并不受呼吸影响,且不宜遗漏病灶,诊断准确率很高.结论:应用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是佳、有效、可确诊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激励护理在分娩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激励护理对自然分娩影响的作用.方法:将380例产妇随机分为激励组200例和对照组180例,激励组按常规处理的同时给予激励护理措施干预,对照组只按常规处理,分别统计两组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激励组自然分娩率为80.0%,剖宫产率为20.0%;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61.1%,剖宫产率为38.9%.两组比较,x2=16.43,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激励护理可明显地降低剖宫产率,有效地提高自然分娩率,大大地促进健康分娩.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测子宫肌瘤80例分析

    本文介绍了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显像探查子宫肌瘤80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表明,经阴道彩色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在检测子宫肌瘤的方面的符合率为95.5%.本文同时讨论了子宫肌瘤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肌瘤按照彩色血液显像可初步分为四种类型:彩色无血流显示;彩色血流显示较丰富(星状分布);彩色血流显示丰富(网状分布);彩色血流显示极为丰富(彩球状).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使患者手背自然放松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握拳式穿刺操作,其余操作步骤一样,观察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进针时间及液体外渗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外渗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手背自然放松式操作既提高了首次穿刺成功率又减少了液体外渗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主观评价方法在内科患者营养状况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内科患者的营养状况,为临床工作及早发现营养不良、治疗疾病作出建议.方法:对44例内科住院患者运用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被调查的内科住院患者SGA评价营养状况良好(A级)占总数的77.3%.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占18.2%,重度营养不良(C级)占4.5%.结论:该院大多数的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良好,但营养不良的现象仍存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由于精神科工作特性,使护士极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要做好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护士本身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精神科护士的工作特点:特殊性、封闭性、危险性、繁重性.归纳了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包括社会压力、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相应的调节,保持健康的情绪,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加强法制观念,加强继续教育,加强护患沟通,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乏氧显像剂18F-MISO的应用

    组织乏氧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病理改变,组织的含氧量对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因此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测组织的含氧量为目前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