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手术的配合

关键词:腹腔镜, 阴式, 子宫切除术
摘要:腹腔镜近几年来在医学领域中占主要的主导作用,它已广泛应用于妇科卵巢、子宫等病变的切除术.它具有安全准确、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患者痛苦少等优点,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是利用腹腔镜在电视下切除子宫圆韧带,剪开阔韧带前叶及膀胱反折腹膜,处理卵巢、输卵管达到子宫切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我院于1999年至今,应用该技术为上千例妇科疾病患者成功的切除了子宫,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略谈

    运用板书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使难于理解的生化机制通过图像、图片、数据及动画结合融为一体,直观地表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更轻松愉快.同时,多媒体教学要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提高多媒体教学水平,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浅谈影响实验室分析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

    对影响实验室分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为提高实验室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提供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延长CT机X线球管使用寿命的探讨

    球管是CT中昂贵的消耗性核心部件,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正确合理使用,做好维护保养,既能保证优质图像,又可大大延长球的使用寿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应用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评价

    目的:评价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明确诊断的41例肝血管瘤病例的螺旋CT征象.结果:肝血管瘤于平扫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部分较大病灶中央可见星形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为特征性动脉期边缘结节样或中心强化(密度与同层腹主动脉接近),强化区进行性向中央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填充,较大病灶中央可见始终不填充区同平扫.其较以往普通CT可发现动脉期的典型征象并不受呼吸影响,且不宜遗漏病灶,诊断准确率很高.结论:应用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是佳、有效、可确诊的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电烧伤患者院前救治的护理体会

    电烧伤主要包括电弧烧伤所引起的体表烧伤和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电接触烧伤.电接触烧伤常造成人体深部组织如肌肉、神经、血管、内脏和骨骼的损伤.同时由于电流作用于心肌纤维和传导系统可引起心室颤动等严重后果.自1996年7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23名电烧伤患者成功地进行了院前救治.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ICU和内科病区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分布情况的分析

    目的:了解在ICU与内科病区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情况,以方便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的ICU及内科病区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78株,占51.6%;革兰阳性球菌74株,占21.4%;真菌93株,占27.0%.结论:加强ICU和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检测非常必要,可指导临床合理的经验性治疗.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临床成分血的输注及护理

    1临床上常用成分血种类添加剂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血小板、血浆、冷沉淀.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 085例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结果的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血液的输注虽抢救了患者的生命,但也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危险.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输血后传播疾病的医疗纠纷日渐增多起来.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经血传播疾病对从事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血液是包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梅毒等20多种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传播载体.从事血液检验工作者(实验人员、标本采集的护理人员和清洁工人)每天接触各种疾病的患者、患者的血液及被其污染的器械,在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实验操作和卫生清洁过程中常会被带有经血传播疾病病原体的锐器损伤,皮肤、黏膜、衣物被污染和泼溅等意外的发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职业感染危险.随着当前经血传播疾病的迅速蔓延,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职业危害日趋严重.为了减少医源性感染,必须注意检验工作中的职业危害与防护.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细胞分析仪儿童参考值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儿童手指末梢血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参考值,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00名健康儿童采末梢血20μl立即测定,得出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出参考值.结果:血细胞分析仪儿童参考值与成人明显不同,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粒细胞的百分率、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均值低于成人;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均值却高于成人.结论: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成人)应分别建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参考值,才能对诊断疾病及预后观察有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乙肝两对半ELISA检测法室内质控的体会

    为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医患纠纷.2002年我们从仪器设备、试剂盒、蒸馏水、生理盐水、标本采送、标本处理、操作规程、结果、检查结果、报告结果.做了全程质量控制,具体操作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秦巴山区无偿献血者心理状态调查分析

    汉中市地处陕南秦巴山区,辖10县1区,人口372万.本市无偿献血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从2001年开始,经过4a的努力,无偿献血从当初的不到20%发展到目前的98%.为了更好的保证无偿献血发展势头,我们对街头无偿献血者及过街群众进行了心理调查分析,先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两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选择一种快速、有效、副作用小的人工流产镇痛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5人,将其分为两组,异丙酚组125人,利多卡因组80人.异丙酚组静脉推注异丙酚2.5 mg/kg,1 min~2 min推注完毕,进行手术操作,如术中出现肢体动作或手术时间延长,追加异丙酚2 ml~3 ml.利多卡因组于宫颈3点、9点处进针,抽吸无回血后各注入2%的利多卡因2.5 ml,并用棉签浸透2%利多卡因液插入宫颈内口,5 min后取出棉签行人工流产术.结果:异丙酚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组(P<0.01),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出血少(P<0.05),没有一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P<0.01).结论:异丙酚静脉推注用于人工流产镇痛,快速、效果理想、副作用小,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口腔科门诊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阶段发展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1].医院门诊是接受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的场所[2].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手背浅静脉网穿刺方法.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使患者手背自然放松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握拳式穿刺操作,其余操作步骤一样,观察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进针时间及液体外渗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液体外渗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手背自然放松式操作既提高了首次穿刺成功率又减少了液体外渗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9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是一个严重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做青霉素皮试或静脉输入青霉素,必须按规定用药,严格使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前S1抗原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与前S1抗原的存在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50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中的前S1抗原.结果:248例HBeAg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的149例,阳性率60%.200例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的82例,阳性率41%;60例HBeAg和抗-HBe均阴性的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的仅18例,阳性率30%.前S1抗原在血清学表达上与HBeAg的阳性符合率为60%.结论:血清前S1抗原是HBV在体内复制的标志,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关系密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藤黄菌素对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体外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藤黄菌素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台盘蓝拒染法及流式细胞术,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应用台盘蓝拒染法,藤黄菌素能够显著地抑制HL-60细胞的体外增殖并且呈现时效及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的结果表明:藤黄菌素作用2 h可使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别阻滞于G2/M期和G0/G1期.结论:藤黄菌素能够明显抑制HL-60细胞体外增殖.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了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标本360例,同时用UF-100、联机尿干化学分析仪AUTION MINI AM-4290型、以及显微镜进行检查.结果:RBC检出率:UF-100为20.00%,干化学法为20.00%,常规显微镜检查为15.8%;WBC检出率:UF-400为18.3%,干化学法为6.7%,常规显微镜检查为23.3%.结论:UF-100和干化学法结合起来进行初筛,泌尿道感染的快速可靠的过筛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性中毒519例抢救与分析

    对各种急性中毒患者的抢救,是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县级医院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急性中毒发病急剧、病情变化迅速、发展快且及时,正确诊断、恰当有序的救治是有效控制中毒症状、降低中毒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根本保证.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