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晶体飞速发展的这许多年来,对其的研究一直集中在材料、光学面和攀的设计方面,以解决生物相容性、屈光性、炎症反应、后囊膜混蚀、可折叠性、可调节性等问题,使术后并发症减到少,尽早恢复佳视力.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人工晶体可能存在的对视网膜的远期潜在性影响.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一种排出莫菲氏管下大量空气的更有效方法.方法:设定几个长度的空气段,用输液管缠绕手指法和传统下排法两种方法对各个空气段各排气5次,通过对损失液体量、成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上排法损失液体量明显少于下排法,空气段越短,上排法成功率越高.结论:上排法操作简便、快捷、能避免污染和浪费药液,60cm以下空气段均可采用上排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食管癌的早期X线诊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及有电子纤维胃镜资料的138例早期食管癌的食管双对比造影照片.结果:138例双重对比造影表现有环征、半环征;平盘或棒状隆起;结节泡囊状亮区;细颗粒花纹状黏膜;偏侧局限性管壁凹陷增厚;斑状及长条状影;靶征;缺口征及双边征.同电子纤维镜观察到的隆起、平坦、凹陷三项基本病理学改变相一致.结论:食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定位、定性、定量、定型和定期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措施.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4月,我科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术24例,对本组患者的胆道引流管进行固定、冲洗、管理、观察,记录引流管放置的时间及其并发症.结果:24例患者中,除1例因引流管在体内扭曲引起管用渗液、1例因胆道出血不止死亡外,其余22例患者平均置管13.6 d后顺利拔管.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至关重要,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的重要环节.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本文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这三种应用广泛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给药护理从注射液配制、询问病史及饮食习惯、注射给药及监测等环节,阐述了给药护理对提高药效、降低毒副反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食管癌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发性食管癌103例,其中鳞状细胞癌100例,腺癌3例和癌周正常黏膜组织32例TOPOⅡ的表达.结果:TOPOⅡ在食管癌的表达明显高于癌周组织,癌周鳞状上皮基细胞可见少数核阳性表达.鳞状细胞癌高于腺癌的表达.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与TOPOⅡ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TOPOⅡ在食管癌周的表达早于食管癌分生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可能成为食管癌发生的早期标志物.TOPOⅡ食管癌表达低,符合其比食管鳞状细胞预后差,对放疗、化疗不敏感的事实.TOPOⅡ在高中分化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低分化者,提示食管癌高分化者对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化疗药敏感、预后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由以疾病护理为中心阶段发展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1].医院门诊是接受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开展预防保健的场所[2].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本文针对一台透视、摄影图像均模糊的X线机,进行了测量、调整、分析、检查、排除原因,终成功排除故障的过程所进行的论述.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内科患者的营养状况,为临床工作及早发现营养不良、治疗疾病作出建议.方法:对44例内科住院患者运用主观全面评价方法(SGA)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被调查的内科住院患者SGA评价营养状况良好(A级)占总数的77.3%.轻、中度营养不良(B级)占18.2%,重度营养不良(C级)占4.5%.结论:该院大多数的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良好,但营养不良的现象仍存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及针灸相结合治疗Alzheimer病的疗效.方法:将46例Alzheimer病患者依据入院日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西药及针灸相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作对照,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中药、西药及针灸相结合的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及针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中毒性菌痢效果.方法:选14例急性中毒性菌痢为治疗组,用先锋必或菌必治按每千克体重20 mg~40 mg静脉滴注,一日2次,3 d一疗程.对照组16例,7例选用氨苄青霉素与丁胺卡那霉素,联合静脉点滴,其中3例加服氟哌酸,6例用环丙沙星与先锋V联合使用,3例曾先后选用上述抗生素4种以上.两组同期给予基础治疗、支持治疗、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体温降至正常,休克与脑水肿症状消失2.5 d,腹疼、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消失1.27 d,大便镜检阴性1.92 d.大便培养阴转为3 d,治愈率100%;对照组,体温正常3 d,休息与脑水肿症状消失3 d,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浓血便消失2.5 d,大便镜检阴性3 d,大便培养阴转3.28 d,治愈率100%.两组治愈及临床主要指标平均复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临床主要指标复常天数明显缩短,可作为治疗中毒性菌痢病原治疗的首选药.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皮革胃的临床、内镜及螺旋CT下特征,提高对皮革胃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部分皮革胃的资料.结果:皮革胃平均发病年龄偏轻,内镜下以胃体四壁浸润多,表面形态以黏膜粗大,糜烂为主,患者胃腔形态明显缩窄.皮革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胃镜下常规活组织病理检查假阴性率高,但联合螺旋CT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泡细胞癌的痰液细胞学特点,提高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方法:对10例肺泡癌进行痰液细胞学与组织学对比观察.结果:肺泡癌的痰液细胞学特点: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较轻,核偏位,核型规整,染色质均细,核、浆比例失常明显,细胞浆淡染或泡沫状;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边缘部细胞浆呈花瓣状突起;癌细胞数量较多.结论:肺泡细胞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图像,临床误诊率较高,多数被误诊为粟粒状肺结核或支气管感染.痰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肺泡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1例直肠癌患者的采用经腹一直肠癌切除术;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再造人工肛门的护理,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观察和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治愈30例,死亡1例.结论:护士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加强人工肛门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剖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器质性消化不良(OD)的临床特点,探讨消化不良的诊治.方法:通过360例内镜检查分类,总结分析FD和OD各型的症状.结果:FD组、OD组分别为63%和37%患者年龄平均分别为47.5岁、60岁.两组性别女>男、OD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FD组.结论:消化不良特征对判断FD和OD有较高的价值,根据进餐试验及分型有助于消化不良的诊治.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DM)患者日益增多,老年DM患者其慢性并发症发生率18%~40%[1].老年DM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2].老年DM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加强对DM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DM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文对老年DM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总结16例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为消化道瘘患者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联合以肠内营养为主的营养支持,并精心护理.相对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选择准确、快速的检测方法对伤寒进行早期诊断.方法:对186例持续高热、疑似伤寒患者分别用肥达氏试验、乳胶凝集试验、伤寒杆菌抗原检测、对流免疫电泳(CIEP)和血培养五种常用方法进行了检查.结果:五种方法的阳性率:肥达氏试验57.0%、乳胶凝集试验74.2%、伤寒杆菌抗原检测80.1%、CIEP80.6%、血培养75.8%.结论:伤寒杆菌抗原检测阳性率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且操作简单、快速,适用于早期诊断;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护理配合.方法:对986例行FFA检查的患者在检查前、中、后进行全程护理,并对造影剂的副作用进行观察.结果:患者行FFA均成功,未出现1例重度副作用.结论:护理措施正确,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使检查获得佳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Coulter hmx血液分析仪,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准确、快速等特点.其专利的Coulter RvcSTM三维分析技术使得库尔特血液分析仪在同类仪器中拥有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有效性.其技术卓著的能力来自于采用三个截然不同的能量探针,逐个、同时地分析每一个白细胞的特性,即体积、内部结构、颗粒性和膜表性等,对每个细胞的三项值作综合分析,定义出亚群细胞.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取得许多维护和保养方面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