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霞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eA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动态检测了20例乙肝患者24周拉米夫丁治疗期间的血清Hbe标记系统和HBV-DNA含量变化.结果:e抗原(HBeAg)阳性组的HBV-DNA含量(M=7.65)显著高于e抗体(HBeAb)阳性组的HBV-DNA含量(M=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48 P<0.001).在拉米夫丁治疗期间,血清HBV-DNA含量的下降和转阴明显先于血清学标志系统的转换.结论:HBeAg是反映HBV-DNA复制的重要指针,HBeAg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但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血清学标志指针反映HBV复制状态存在局限性,HBV-DNA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和判断药物疗效直接、可靠的指标.
作者:石晓霞;周雪宁;权志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四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超声诊断及形成原因分析.方法:对28例恶性肿瘤并发四肢DV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VT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静脉管径改变,腔内实质回声, 加压探头管腔不变形或不能完全压闭, 彩色多普勒表现为腔内无血流信号或信号充盈缺损. 结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DVT形成的三大因素 ,彩色多谱勒超声对DVT的诊断和抗凝治疗后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
作者:沈智勇;吴名凤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在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术前经腹超声检查,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7例中超声检查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并肝外胆管扩张37例,并肝内胆管扩张5例.超声漏诊5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9.36%.结论:经腹超声是一种无损伤、无痛性检查,熟练掌握超声检查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操作手法,对显示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符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阿尔茨海默病(AD)即老年性痴呆,由德国神经病学家Alzheimer首先报道,人们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该疾病.AD是常见的老年痴呆,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因有遗传因素、免疫功能改变、炎症作用、铝中毒、雌激素水平、细胞骨架改变和神经递质改变等.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溶栓疗法已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的方法,选择佳的溶栓时机、药物和途径对于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发病6 h以内是溶栓的佳时机,药物多采用尿激酶、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选用静脉内溶栓、局部动脉内溶栓或二者相结合的办法.溶栓治疗配合外科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脑梗死治疗现状缺血半暗带理论为溶栓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现将近几年国内外溶栓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为提高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早期采用大剂量乙酰胺0.5 g/kg~2.0 g/k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2次/d~4次/d.结果:治疗组55例重度中毒患者治愈53例,治愈率96.4%;死亡2例,占3.6%.对照组30例,治愈22例,治愈率73.3%;死亡6例,占20%;后遗症2例,占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滴注可提高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成功率,避免了肌注局部刺激作用,效果较好.
作者:唐雪瑞;杜宗堂;陈展翠 刊期: 2006年第18期
ADVIA120是由Bayer公司新推出的全自动多项参数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器用激光测量红细胞.
作者:李鹏;胡淑玲;孟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本文介绍高压氧治疗对首次入舱患者的心理护理,包括患者的心理特征,心理护理要点.
作者:常秀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前肺癌已成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许多地区其发病率、死亡率都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肺癌患者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加强预后因素研究对于实施治疗计划尤为重要.影响肺癌预后的因素很多,传统的TNM分期在肺癌的预后和分期中起到很大作用,但也有较大局限.我们已清楚地发现,肿瘤的大小(直径<3.0 cm和>3.0 cm)与生存时间有明显的关系,但在直径<3.0 cm的肿瘤中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来说,肿瘤越小,越有可能为早期病变,越有可能获得治愈,但是,病变在1 cm的肿瘤也会出现转移,因此单从某一个方面考虑肿瘤的预后是不完备的,不能代表所有的肿瘤患者.这就要求从多个方面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本文就目前临床研究较为成熟的几个方面对于肺癌预后分析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秦晓松;田应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我院自2000年11月开展腹腔镜以来对52例输卵管妊娠的患者进行了腹腔镜手术,对这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
作者:王宇晗;张春惠;张丽丽;李丹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因素关系,剖宫产率有所增加,随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相对增多,成为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过去的相当时间里常用宫缩剂,按摩子宫,无效者无法控制大出血而施子宫切除术.国内文献报道急症子宫切除者发生率占0.2%~0.4%,使一些年轻妇女失去了生育能力,带来了精神上极大痛苦.我院自1972年以来,采取腹腔内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及腹膜内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19例治疗无效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观察疗效较好,保留子宫和生育能力.
作者:薛荣丽;秦道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期间资料完整的AMI患者298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成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起病症状、心肌梗死部位、发生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发生心肌梗死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比例高于成年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心衰、心房纤颤(AF)者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个月内死亡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相比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多,心衰、AF发生率高,1个月内死亡率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者多,而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者与成人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周青;高晓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加富露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150例COPD急性加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富露施600 mg,口服,2次/d,连用10 d.对照组75例,仅用吸氧、抗生素、沐舒坦、改善通气等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与对照组64%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富露施可有效改善COPD急性期患者的症状,是该病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之一.
作者:赵萌;王立芹;杨福堂;刘乃政;郝泽蕊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药物流产(药流)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然存在着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和农村医疗机构.为进一步总结、提高药流质量,深入探讨早孕及较大孕龄的药流效果,现就我院妇产科门诊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药流1 257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香华;张有梨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肺部病变常见,部分病变临床和影像诊断定性较困难,而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是一项重要诊断技术,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胸部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1],尤其支气管镜活检不能达到的部位更为理想.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以其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活检量多、定性明确,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和应用.自1998年以来我院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476例,就其穿刺活检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艾平;陈新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道紊乱的综合征.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有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类、蒙托石类、中成药类.临床工作中对婴幼儿腹泻一定要查明病因,合理用药.避免不合理用药对婴幼儿造成的伤害.
作者:吴迪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通过对服毒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行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细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情感对待每一个患者.结果: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配合救治和护理.结论: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反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设计与其相应的护理方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樊翠香;毕少茹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我院的产品结构和使用情况,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NS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2003年至2005年NSAIDs 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至2005年用药频度排序和销售金额排序前5位的药品基本类同,为克感敏、双氯芬酸、复方阿司匹林、索米痛、酮洛芬,传统的NSAIDs在临床应用广泛,个别新型NSAIDs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结论:NSAIDs在我院的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价廉且疗效确切的药品在临床应用中占有优势.
作者:彭福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研究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精神护理,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精神护理,消除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让老年人充满对生活的希望,以愉快心态健康的生活,是当前我们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作者:王苏莉;陈红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检测解脲支原体IgM抗体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9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和血清,分别进行UU培养和UU-IgM抗体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结果:129例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培养法检出UU42株,阳性率32.6%;UU-IgM抗体阳性38例,阳性率29.5%,与培养法比较,符合率95.3%,特异性98.8%,敏感度88.1%.经过两样本率的配对χ2检验,χ2=0.14,P>0.05,培养法和UU-IgM抗体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检测UU-IgM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是一项辅助诊断UU早期感染的可信指标.
作者:殷网虎;胡建慧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