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酰胺救治重度氟乙酰胺中毒55例疗效观察

唐雪瑞;杜宗堂;陈展翠

关键词:乙酰胺, 氟乙酰胺, 中毒
摘要:目的:为提高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早期采用大剂量乙酰胺0.5 g/kg~2.0 g/k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2次/d~4次/d.结果:治疗组55例重度中毒患者治愈53例,治愈率96.4%;死亡2例,占3.6%.对照组30例,治愈22例,治愈率73.3%;死亡6例,占20%;后遗症2例,占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滴注可提高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成功率,避免了肌注局部刺激作用,效果较好.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7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改变:内膜毛糙、内-中膜(I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毛糙、IMT增厚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充盈缺损为无回声斑块诊断的重要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静;龚念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门诊药流1257例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药物流产(药流)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然存在着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和农村医疗机构.为进一步总结、提高药流质量,深入探讨早孕及较大孕龄的药流效果,现就我院妇产科门诊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药流1 257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香华;张有梨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小儿腹泻临床用药的发展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道紊乱的综合征.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有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类、蒙托石类、中成药类.临床工作中对婴幼儿腹泻一定要查明病因,合理用药.避免不合理用药对婴幼儿造成的伤害.

    作者:吴迪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维生素D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维生素D在体内具有调节钙磷代谢和促进骨骼重吸收的生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抗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现综述维生素D的抗肿瘤作用,主要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癌基因等方面阐述,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陈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浅谈提高医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内容、方式上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院校类型、专业要求、资源拥有情况、学生文化素质状况而定.医学院校由于长期独立建校,过分注重专业教育,使得医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相对薄弱.因此,转变教育观念,确定文化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采用人文科学系列讲座等方式,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同时营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是提高医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培养途径.

    作者:王险峰;王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定量与HBeAg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eA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动态检测了20例乙肝患者24周拉米夫丁治疗期间的血清Hbe标记系统和HBV-DNA含量变化.结果:e抗原(HBeAg)阳性组的HBV-DNA含量(M=7.65)显著高于e抗体(HBeAb)阳性组的HBV-DNA含量(M=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48 P<0.001).在拉米夫丁治疗期间,血清HBV-DNA含量的下降和转阴明显先于血清学标志系统的转换.结论:HBeAg是反映HBV-DNA复制的重要指针,HBeAg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但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血清学标志指针反映HBV复制状态存在局限性,HBV-DNA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和判断药物疗效直接、可靠的指标.

    作者:石晓霞;周雪宁;权志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黄芪注射液及1,6二磷酸果糖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及1,6二磷酸果糖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73例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黄芪注射液2 g/(kg·次)至5%~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d,疗程3周~4周;及1,6二磷酸果糖100 mg/(kg·次)~150 mg/(kg·次),1次/d,2周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后3周~4周复查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及血清肌钙蛋白与治疗前对照比较.结果:治疗后3周~4周两组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血清肌钙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及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作者:麦恒凤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对晚期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2例,B超定位胸腔穿刺,尽量抽净胸腔积液,胸腔内注射艾迪注射液50 ml及顺铂40 mg,每周治疗1次,视胸腔积液量多少连用2次~4次.结果:全组42例中,完全缓解(CR)12例(28.6%),部分缓解(PR)23例(54.8%),无变化(NC)7例(16.7%),总有效率(CR+PR)为83.3%. 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顺铂联合艾迪注射液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明;李兰华;王明臣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我院2001年至2003年抗生素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根据我院药库管理系统中的药品消耗量、金额等数据,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用药金额呈逐年递减趋势,用药品种不断增多.使用率较高者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为主.结论:我院抗生素使用趋于合理.

    作者:张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论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形成因素与干预策略

    据统计,一般人群中,30%~40%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问题,而且职业倦怠与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多年的研究表明:在我国,脑力劳动者中的55%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且越是接近基层,越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1].职业倦怠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是高发人群.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他们的服务质量如何,关系到患者的康复速度,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死之大事.职业倦怠之所以会引起重视,是因为它通过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组织绩效.为此研究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产生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春燕;刘春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偶发肾癌的CT诊断体会

    目的:探讨CT在小于3 cm偶发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12例小于3 cm偶发性肾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术前B超检查8例,其中1例诊断肾良性肿瘤.CT发现11例突出肾轮廓的癌块,呈等密度7例,略高密度3例,低密度3例,增强扫描11例癌块显著强化,CT值升高30 Hu~70 Hu.结论:对于偶发肾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小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王娟萍;李海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具有代谢反应机制错综复杂、概念多、内容多、理论性强、规律性强、系统性强等特点,学生学习时缺少兴趣,比较被动,影响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结合作者几年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加以改善,效果会较好.

    作者:吕慧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试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神经、肾脏、心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从而导致器官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近2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不足1%增加到3.21%,个别地区糖尿病患病率超过了5%,据国内糖尿病专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将超过6 000万[1].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类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良好与否与其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掌握有极大的关系,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糖尿病患者展开糖尿病相关知识宣传讲座.

    作者:侯红波;夏晓玲;牛顺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Sil -2R、TNF-a和CD4+、CD8+含量,探讨其变化与食管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Sil -2R、TNF-a含量和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CD4+、CD8+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Sil -2R、TNF-a、CD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4+含量降低,CD4+/ 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上述变化与临床分期有关,肿瘤切除后血清Sil -2R、TNF-a、CD8+含量均低于术前(P<0.05),而CD4+/ CD8+比值高于术前.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Sil -2R、TNF-a和CD4+、CD8+含量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判断肿瘤的病变程度及手术疗效等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德泉;韩洪民;牟美丽;王墨芝;李卫东;刘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简述高校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预防

    乙型肝炎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也是高等院校主要的一种传染病.文章描述了乙型肝炎在全球的发病情况,重点分析了乙型肝炎在中国的流行,并就高等院校如何预防乙型肝炎提出了两点措施:一是控制传播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

    作者:慕淑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358例口腔特诊患者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了解口腔患者的就医需求,改善我科特诊室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方法:对358名口腔特诊患者进行有关选择口腔特诊就诊原因、对特诊医护技术、服务质量满意度等的问卷调查.结果:影响患者选择口腔特诊的主要因素是医疗技术和可(电话)预约就诊时间,对特诊医护技术、服务质量均有好的满意度,约有1/4的特诊患者希望降低费用.结论:要满足口腔患者的需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就要重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方式,包括预约就诊、医患信任的建立、改善医疗环境、控制成本、分流服务等.

    作者:吴坚;肖刚;黄南楠;彭助力;吴雅成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护理

    肺部病变常见,部分病变临床和影像诊断定性较困难,而CT引导下胸部穿刺活检是一项重要诊断技术,是诊断与鉴别诊断胸部病变的重要方法之一[1],尤其支气管镜活检不能达到的部位更为理想.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以其定位准确、操作简单、活检量多、定性明确,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和应用.自1998年以来我院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476例,就其穿刺活检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艾平;陈新晖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新泰市中小学饮用水卫生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新泰市学生饮用水的卫生现状,查找学生饮用水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确保学生饮用水的卫生安全.方法:2005年10月调查新泰市56所中小学学生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和水质污染情况.结果:10.7%的学校配备水质消毒设施,取得卫生许可证;89.3%的学校供水人员每年都参加健康体检;76.8%的学校建立了卫生组织和管理制度;17.9%的学校蓄水池定期清洗消毒;94.6%的学校能够供应充足的饮用水,但水质较差,合格率仅为 60.7% .结论:新泰市学生饮用水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大水改投入,提高饮用水卫生质量.

    作者:杨广亮;秦立森;董强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紫外线照射配合头孢三嗪治疗创面化脓性感染疗效观察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创面化脓性感染患者148例.诊断标准:外伤创面、手术切口及其他创面感染,出现红、肿、热、痛,创面或切口附有脓性分泌物,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发病至就诊在2周之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12岁~70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4 d~12 d,平均病程6.5 d,其中切割伤10例(长4 cm~20 cm,深0.5 cm~1.5 cm),挫伤25例(创面5 cm×8 cm~12 cm×20 cm,深0.1 cm~0.5 cm),开放性骨折创面15例,手术切口感染14例,局部浅Ⅱ度烧伤6例,褥疮感染5例.对照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14岁~60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2 d~11 d,平均5.8 d,切割伤14例(长5 cm~18 cm,深0.2 cm~2.0 cm),挫伤20例(创面4 cm×6 cm~10 cm×15 cm),开放性骨折创面12例,手术切口20例,局部浅Ⅱ度烧伤5例,褥疮感染2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若新;王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检查的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瘢痕小、住院日短等优点,已逐渐被医生及患者所接受.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趋成熟,临床病例越来越多,但为确保手术安全,作者对经手术证实的4 122例术前超声检查(简称BUS)结果分析表明,术前BUS诊断是影响LC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准确掌握LC适应证,预测手术中的困难,确保手术顺利,结合工作体会对BUS术前诊断中应注意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瞿琼;李小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