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
目的:介绍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西咪替丁除有抗酸作用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过敏、解痉、止痛等作用.结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军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根据我院药库管理系统中的药品消耗量、金额等数据,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用药金额呈逐年递减趋势,用药品种不断增多.使用率较高者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为主.结论:我院抗生素使用趋于合理.
作者:张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方法、处理、预防.方法:对3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损伤共施行手术54次.2次手术者42例,3次手术者4例,4次手术者1例.手术后均痊愈.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在预防,也可以避免.可依据损伤情况、发现时间行不同的处理.
作者:刘云峰;慕为民;高小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癌之一,由于肝癌具有易早期转移,合并肝硬化,多中心发生等生物学特性,极大限制了手术切除方法的应用.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介入治疗-经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它普遍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术后身体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秀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疾病,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大约有20%左右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早期实施锻炼操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孙智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CT在小于3 cm偶发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至2006年2月12例小于3 cm偶发性肾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术前B超检查8例,其中1例诊断肾良性肿瘤.CT发现11例突出肾轮廓的癌块,呈等密度7例,略高密度3例,低密度3例,增强扫描11例癌块显著强化,CT值升高30 Hu~70 Hu.结论:对于偶发肾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小病灶的密度、边缘及强化程度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王娟萍;李海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7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改变:内膜毛糙、内-中膜(I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毛糙、IMT增厚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充盈缺损为无回声斑块诊断的重要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静;龚念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喘憋性肺炎又称毛细支气管炎,为一急性、骤发喘憋且易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为特征的婴儿较常见的疾病,该病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以2个月~6个月的婴幼儿,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本文就国内近年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任国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内容、方式上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院校类型、专业要求、资源拥有情况、学生文化素质状况而定.医学院校由于长期独立建校,过分注重专业教育,使得医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相对薄弱.因此,转变教育观念,确定文化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采用人文科学系列讲座等方式,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同时营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是提高医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培养途径.
作者:王险峰;王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采取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19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宫颈糜烂196例,19岁~46岁,平均31.2岁,行细胞学检查或宫颈活检排除宫颈恶性病变.
作者:史计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Sil -2R、TNF-a和CD4+、CD8+含量,探讨其变化与食管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Sil -2R、TNF-a含量和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CD4+、CD8+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Sil -2R、TNF-a、CD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4+含量降低,CD4+/ 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上述变化与临床分期有关,肿瘤切除后血清Sil -2R、TNF-a、CD8+含量均低于术前(P<0.05),而CD4+/ CD8+比值高于术前.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Sil -2R、TNF-a和CD4+、CD8+含量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判断肿瘤的病变程度及手术疗效等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德泉;韩洪民;牟美丽;王墨芝;李卫东;刘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本文介绍了革兰染色的原理、方法,并从操作因素、细菌因素及染液因素几个方面分析了革兰染色结果受到影响的原因,为今后更好的使用此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黄静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创面化脓性感染患者148例.诊断标准:外伤创面、手术切口及其他创面感染,出现红、肿、热、痛,创面或切口附有脓性分泌物,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发病至就诊在2周之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45例,女30例,年龄12岁~70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4 d~12 d,平均病程6.5 d,其中切割伤10例(长4 cm~20 cm,深0.5 cm~1.5 cm),挫伤25例(创面5 cm×8 cm~12 cm×20 cm,深0.1 cm~0.5 cm),开放性骨折创面15例,手术切口感染14例,局部浅Ⅱ度烧伤6例,褥疮感染5例.对照组73例,男42例,女31例,年龄14岁~60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2 d~11 d,平均5.8 d,切割伤14例(长5 cm~18 cm,深0.2 cm~2.0 cm),挫伤20例(创面4 cm×6 cm~10 cm×15 cm),开放性骨折创面12例,手术切口20例,局部浅Ⅱ度烧伤5例,褥疮感染2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若新;王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病毒性脑炎51例患儿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爆发型病毒性脑炎自动出院,其余患儿顺利康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做好病毒性脑炎患儿住院评估、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高热护理、用药护理,及早进行肢体按摩和被动功能训练以及智力、语言和其他功能的锻炼是提高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庄琼冬;黄正华;王珊娜;叶燕璇;林琼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对三种HBsAg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方法:103份乙肝患者血清作试验组及112份非乙肝患者血清作对照组,分别用ELISA(双抗体夹心一步法)、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进行检测.结果:ELISA和GI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低于CLIA,GICA与CLIA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与CLIA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LISA与CLIA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ICA与CLIA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与CLIA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灵敏度高.
作者:晏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32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给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进行相应的护理. 结果:显效为24例28只眼,有效为5例8只眼, 无效为3例4只眼,有效率为90%. 结论: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恒维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评价急性阑尾炎X线征象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或可疑患者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观察其阳性X线征象,并与手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对照.结果:本组37例腹部立位片可见右下腹反射性肠郁积,21例右侧腰大肌阴影模糊或右下腹腹壁脂肪线模糊,7例右下腹可见软组织块影,4例显示有阑尾结石,3例腹部立位平片可见气腹.结论:急性阑尾炎X线征象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有重要协助作用.
作者:王毅;陈方敏;梁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软肝缩脾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口服软肝缩脾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疗程90 d,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论: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果:软肝缩脾胶囊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
作者:霍璞;肖社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期间资料完整的AMI患者298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成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起病症状、心肌梗死部位、发生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发生心肌梗死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比例高于成年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心衰、心房纤颤(AF)者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个月内死亡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相比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多,心衰、AF发生率高,1个月内死亡率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者多,而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者与成人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周青;高晓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四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超声诊断及形成原因分析.方法:对28例恶性肿瘤并发四肢DV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VT的二维声像图表现为静脉管径改变,腔内实质回声, 加压探头管腔不变形或不能完全压闭, 彩色多普勒表现为腔内无血流信号或信号充盈缺损. 结论: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DVT形成的三大因素 ,彩色多谱勒超声对DVT的诊断和抗凝治疗后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
作者:沈智勇;吴名凤 刊期: 2006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