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咪替丁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张军鹏

关键词:西咪替丁, 临床应用, 进展
摘要:目的:介绍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西咪替丁除有抗酸作用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过敏、解痉、止痛等作用.结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研究

    目的:比较食管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Sil -2R、TNF-a和CD4+、CD8+含量,探讨其变化与食管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食管癌患者血清Sil -2R、TNF-a含量和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测定CD4+、CD8+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Sil -2R、TNF-a、CD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4+含量降低,CD4+/ 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上述变化与临床分期有关,肿瘤切除后血清Sil -2R、TNF-a、CD8+含量均低于术前(P<0.05),而CD4+/ CD8+比值高于术前.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并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Sil -2R、TNF-a和CD4+、CD8+含量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判断肿瘤的病变程度及手术疗效等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德泉;韩洪民;牟美丽;王墨芝;李卫东;刘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1周岁内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

    通过探讨1周岁内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呼吸道的管理,使低龄、低体重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下降.

    作者:李斐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癌之一,由于肝癌具有易早期转移,合并肝硬化,多中心发生等生物学特性,极大限制了手术切除方法的应用.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介入治疗-经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它普遍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术后身体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秀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196例疗效观察

    我院自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采取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19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1年7月至2002年7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宫颈糜烂196例,19岁~46岁,平均31.2岁,行细胞学检查或宫颈活检排除宫颈恶性病变.

    作者:史计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358例口腔特诊患者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了解口腔患者的就医需求,改善我科特诊室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满意度.方法:对358名口腔特诊患者进行有关选择口腔特诊就诊原因、对特诊医护技术、服务质量满意度等的问卷调查.结果:影响患者选择口腔特诊的主要因素是医疗技术和可(电话)预约就诊时间,对特诊医护技术、服务质量均有好的满意度,约有1/4的特诊患者希望降低费用.结论:要满足口腔患者的需要,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就要重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方式,包括预约就诊、医患信任的建立、改善医疗环境、控制成本、分流服务等.

    作者:吴坚;肖刚;黄南楠;彭助力;吴雅成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定量与HBeAg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eA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动态检测了20例乙肝患者24周拉米夫丁治疗期间的血清Hbe标记系统和HBV-DNA含量变化.结果:e抗原(HBeAg)阳性组的HBV-DNA含量(M=7.65)显著高于e抗体(HBeAb)阳性组的HBV-DNA含量(M=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48 P<0.001).在拉米夫丁治疗期间,血清HBV-DNA含量的下降和转阴明显先于血清学标志系统的转换.结论:HBeAg是反映HBV-DNA复制的重要指针,HBeAg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但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血清学标志指针反映HBV复制状态存在局限性,HBV-DNA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和判断药物疗效直接、可靠的指标.

    作者:石晓霞;周雪宁;权志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疗效.方法:对119例中度、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对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愈率、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24 h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动过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确切,与阿托品比较具有作用时间长,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拮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中毒症状,剂量易掌握等优点.

    作者:黄志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精神护理

    研究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精神护理,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精神护理,消除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让老年人充满对生活的希望,以愉快心态健康的生活,是当前我们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作者:王苏莉;陈红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

    溶栓疗法已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的方法,选择佳的溶栓时机、药物和途径对于提高溶栓治疗的成功率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发病6 h以内是溶栓的佳时机,药物多采用尿激酶、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选用静脉内溶栓、局部动脉内溶栓或二者相结合的办法.溶栓治疗配合外科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脑梗死治疗现状缺血半暗带理论为溶栓治疗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现将近几年国内外溶栓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王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软肝缩脾胶囊治疗慢性乙肝肝纤维化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软肝缩脾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80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口服软肝缩脾胶囊,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疗程90 d,观察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论: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果:软肝缩脾胶囊能有效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

    作者:霍璞;肖社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通过对168例慢性咽炎患者的治疗,体会到治疗邻近器官病灶,以及适当的抗生素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郝万斌;袁林秀;尹新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哺乳期放置宫内节育器随访分析

    自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站对产后42 d~56 d与产后56 d后哺乳期未转经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妇女,放环后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证实了产后42 d~56 d放置IUD的副反应少,术者比较满意.

    作者:孙慧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门诊药流1257例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药物流产(药流)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然存在着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和农村医疗机构.为进一步总结、提高药流质量,深入探讨早孕及较大孕龄的药流效果,现就我院妇产科门诊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药流1 257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香华;张有梨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32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给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进行相应的护理. 结果:显效为24例28只眼,有效为5例8只眼, 无效为3例4只眼,有效率为90%. 结论: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恒维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喘憋性肺炎又称毛细支气管炎,为一急性、骤发喘憋且易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为特征的婴儿较常见的疾病,该病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以2个月~6个月的婴幼儿,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本文就国内近年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任国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成人单纯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分析

    结核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常见于儿童,成人较少[1],且难与其他疾病鉴别,往往易被忽视,而延误诊断.为了提高对成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结核的认识,减少误诊,尽早作出诊断,及时治疗,笔者将9 a所遇见的肺结核中,选择一组病例为成人单纯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无合并肺部、胸膜和其他脏器结核,共13例进行分析报道,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莫洪波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检查的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瘢痕小、住院日短等优点,已逐渐被医生及患者所接受.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趋成熟,临床病例越来越多,但为确保手术安全,作者对经手术证实的4 122例术前超声检查(简称BUS)结果分析表明,术前BUS诊断是影响LC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准确掌握LC适应证,预测手术中的困难,确保手术顺利,结合工作体会对BUS术前诊断中应注意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瞿琼;李小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简述高校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预防

    乙型肝炎是目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传染病之一,也是高等院校主要的一种传染病.文章描述了乙型肝炎在全球的发病情况,重点分析了乙型肝炎在中国的流行,并就高等院校如何预防乙型肝炎提出了两点措施:一是控制传播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

    作者:慕淑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大出血保留子宫19例报道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因素关系,剖宫产率有所增加,随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相对增多,成为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过去的相当时间里常用宫缩剂,按摩子宫,无效者无法控制大出血而施子宫切除术.国内文献报道急症子宫切除者发生率占0.2%~0.4%,使一些年轻妇女失去了生育能力,带来了精神上极大痛苦.我院自1972年以来,采取腹腔内子宫动脉上行支缝扎术,及腹膜内髂内动脉结扎术治疗19例治疗无效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临床观察疗效较好,保留子宫和生育能力.

    作者:薛荣丽;秦道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AFP两种检测方法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两种检测方法(酶免法和免疫层析法)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随机采集临床血液样本460份,分别用EIA(酶免法)和IND(免疫层析法)检测AFP,经统计学分析,计算其敏感性、临床符合率和影响因素,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结果:460例患者临床血液样本两法检测AFP结果,灵敏度(低可检出限浓度)均为20 μg/L.可测范围EIA法为20 μg/L~10 000 μg/L,IND法为20 μg/L~30 000 μg/L,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临床阴性符合率:EIA法为96.3%,IND为100%;临床阳性符合率:EIA法为89.1%,IND为97.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法对0 μmol/L~684 μmol/L胆红素均无交叉反应.结论:IND法与EIA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快速(10 min~15 min出结果)等优点,更符合临床实际推广应用.

    作者:林日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