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检查的意义

瞿琼;李小英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术前超声检查
摘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瘢痕小、住院日短等优点,已逐渐被医生及患者所接受.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趋成熟,临床病例越来越多,但为确保手术安全,作者对经手术证实的4 122例术前超声检查(简称BUS)结果分析表明,术前BUS诊断是影响LC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准确掌握LC适应证,预测手术中的困难,确保手术顺利,结合工作体会对BUS术前诊断中应注意问题讨论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对8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用宫腔镜检查宫内病变,同时宫腔镜下取病理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前B超检查宫腔内异常发生率为22.4%;宫腔镜发现宫内占位病变及形态异常共55例,占62.5%;取子宫内膜行病理学检查,病理结果异常71例,占80.7%.结论宫腔镜检查能直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金标准,但宫腔镜检查不能取代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检查.

    作者:杨元萍;张玉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TCD与CDFI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色普勒超声(CDF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95例VBI患者的椎动脉CDFI及TCD的检查进行分析.结果:TCD的阳性率为95.3%,椎动脉CDFI的阳性率为88.9%.结论:椎动脉CDFI与TCD的联合检查对VBI的病因诊断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伟;张晓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我院2001年至2003年抗生素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根据我院药库管理系统中的药品消耗量、金额等数据,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用药金额呈逐年递减趋势,用药品种不断增多.使用率较高者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为主.结论:我院抗生素使用趋于合理.

    作者:张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乙酰胺救治重度氟乙酰胺中毒55例疗效观察

    目的:为提高重度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早期采用大剂量乙酰胺0.5 g/kg~2.0 g/kg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2次/d~4次/d.结果:治疗组55例重度中毒患者治愈53例,治愈率96.4%;死亡2例,占3.6%.对照组30例,治愈22例,治愈率73.3%;死亡6例,占20%;后遗症2例,占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大剂量乙酰胺静脉滴注可提高氟乙酰胺中毒的抢救成功率,避免了肌注局部刺激作用,效果较好.

    作者:唐雪瑞;杜宗堂;陈展翠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22例诊断分析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无特异的检查方法,极易误诊误治.我院1988年至 2002年共收治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2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小肠肿瘤,分析如下.

    作者:刘东旭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微型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退行性腰椎骨关节炎

    目的:观察微型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退行性腰椎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微型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本病61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结论:退行性腰椎骨关节炎用微型刀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能起到消肿止痛,达到减轻或治愈疾病的目的 .

    作者:赵斌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天海力与倍他乐克合用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天海力与倍他乐克合用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方法:将2004年全年接受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共270例随机分为天海力合用倍他乐克与单用天海力或倍他乐克3组,每组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到降压标准,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到小维持量,观察疗效.结果:两药合用降压作用可协同,其临床疗效明显大于单一用药,副作用可抵消,各自用药剂量可减少,患者易于接受.结论:两药合用疗效满意,适用于临床各级高血压病的治疗.

    作者:景莉;朱壮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急性阑尾炎X线征象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急性阑尾炎X线征象对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或可疑患者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观察其阳性X线征象,并与手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对照.结果:本组37例腹部立位片可见右下腹反射性肠郁积,21例右侧腰大肌阴影模糊或右下腹腹壁脂肪线模糊,7例右下腹可见软组织块影,4例显示有阑尾结石,3例腹部立位平片可见气腹.结论:急性阑尾炎X线征象对急性阑尾炎诊断有重要协助作用.

    作者:王毅;陈方敏;梁丽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7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改变:内膜毛糙、内-中膜(I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毛糙、IMT增厚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充盈缺损为无回声斑块诊断的重要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静;龚念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浅谈提高医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途径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内容、方式上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院校类型、专业要求、资源拥有情况、学生文化素质状况而定.医学院校由于长期独立建校,过分注重专业教育,使得医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相对薄弱.因此,转变教育观念,确定文化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采用人文科学系列讲座等方式,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识,同时营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医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是提高医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培养途径.

    作者:王险峰;王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AFP两种检测方法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两种检测方法(酶免法和免疫层析法)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随机采集临床血液样本460份,分别用EIA(酶免法)和IND(免疫层析法)检测AFP,经统计学分析,计算其敏感性、临床符合率和影响因素,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结果:460例患者临床血液样本两法检测AFP结果,灵敏度(低可检出限浓度)均为20 μg/L.可测范围EIA法为20 μg/L~10 000 μg/L,IND法为20 μg/L~30 000 μg/L,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临床阴性符合率:EIA法为96.3%,IND为100%;临床阳性符合率:EIA法为89.1%,IND为97.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法对0 μmol/L~684 μmol/L胆红素均无交叉反应.结论:IND法与EIA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快速(10 min~15 min出结果)等优点,更符合临床实际推广应用.

    作者:林日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小儿腹泻临床用药的发展

    腹泻是小儿的常见病,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胃肠道紊乱的综合征.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有微生态制剂、抗生素类、蒙托石类、中成药类.临床工作中对婴幼儿腹泻一定要查明病因,合理用药.避免不合理用药对婴幼儿造成的伤害.

    作者:吴迪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癌之一,由于肝癌具有易早期转移,合并肝硬化,多中心发生等生物学特性,极大限制了手术切除方法的应用.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介入治疗-经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它普遍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术后身体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秀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谈医学专业教师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教师,既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治病救人的过硬本领,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教育学生,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又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医学事业,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思想.一个医学院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医疗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医务人员,关键在教师.作为医学专业的教师,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形成科学求实的严谨教风,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既教书又育人, 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医疗人才.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教师,还应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作者:谢春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在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术前经腹超声检查,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7例中超声检查诊断为胆总管下段结石并肝外胆管扩张37例,并肝内胆管扩张5例.超声漏诊5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9.36%.结论:经腹超声是一种无损伤、无痛性检查,熟练掌握超声检查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操作手法,对显示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符合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急性重度阿片类中毒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重度阿片类中毒病例临床特征,总结临床抢救成功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急诊科抢救阿片类重症中毒43例进行观察治疗.结果:急性重度阿片类中毒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昏迷、瞳孔缩小、呼吸抑制、肺部啰音、大汗、静脉针眼、衰竭体质;呼吸支持、解毒剂纳洛酮应用治疗效果好,抢救成功率91.8%.结论:急性阿片类中毒临床特征明显,是急诊诊断主要依据;呼吸支持、解毒剂应用是抢救主要措施.

    作者:徐远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抑郁症的生物学改变研究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抑郁症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据有关报道,全世界每年发生100万起自杀事件,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32.06岁.近一成的自杀者在自杀前曾明确诊断有精神疾病,其中八成为抑郁症,而每年我国各医院急诊收治自杀未遂病例近200万,其中接受临床心理评估和治疗不到1%.目前,抑郁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精神疾病,对其发生、发展研究也取得较大进展.为使临床全面了解,现将抑郁症生物学和脑结构功能改变进行综述.

    作者:惠玲利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期间资料完整的AMI患者298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成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起病症状、心肌梗死部位、发生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发生心肌梗死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比例高于成年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心衰、心房纤颤(AF)者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个月内死亡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相比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多,心衰、AF发生率高,1个月内死亡率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者多,而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者与成人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周青;高晓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下肾脏组织活检64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脏组织活检术后并发症.方法:对64例肾脏疾病患者组织活检后出现血尿、肾包膜下血肿进行观察.结果:血尿和肾包膜下血肿的总发生率为71.8%.其中血尿为46.9%、血肿12.5%、血尿同时有血肿为12.5%.结论:肾脏组织活检是肾脏疾病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海英;张健;荆稳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性疾病(DVI)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对265例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或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及胫前、胫后等深静脉进行全面检查,分析下肢髂静脉、股静脉、腘静脉、胫前、胫后静脉二维超声图像、频谱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65例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115例(43.3%),其中:深静脉瓣功能不全48例(18%),左下肢深静脉血栓86例(74.7%).结论:彩色多普勒对DVI的诊断敏感性较高,方便快捷,无创伤痛苦,可重复检查,对血栓的定位、大小、栓塞的范围及病程的估计,对下肢深静脉瓣功能病变程度等方面有很大帮助.

    作者:王良玉;王小东;王家刚;谢明星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