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

吴静;龚念梅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 颈动脉, 粥样硬化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7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改变:内膜毛糙、内-中膜(I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毛糙、IMT增厚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充盈缺损为无回声斑块诊断的重要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具有代谢反应机制错综复杂、概念多、内容多、理论性强、规律性强、系统性强等特点,学生学习时缺少兴趣,比较被动,影响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结合作者几年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加以改善,效果会较好.

    作者:吕慧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3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生长抑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本院5 a多来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生长抑素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发生率低.结论:生长抑素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有效药物.

    作者:张荷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慢性牙周炎相关菌群分析

    目的:通过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分析,为慢性牙周炎病因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普通细菌培养和厌氧菌培养,通过涂片染色、菌落形态、生化鉴定进行微生物学分析.结果:80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检测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多为厌氧菌感染且多数为厌氧菌和需养菌的混合感染,其中多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 Pi)、福赛类杆菌(Bacteriodes forsythus, Bf)、核梭杆菌(ubacterium nucleatum, Fn)、产黑色素普氏菌(Prevotella melaninogenicus, Pm).结论:临床诊断与治疗慢性牙周炎,应更多开展厌氧菌的检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群分析对探索早期诊断以及预防和治疗牙周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刚;吴坚;陈月燕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应用护理程序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病毒性脑炎51例患儿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除1例爆发型病毒性脑炎自动出院,其余患儿顺利康复,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护理程序做好病毒性脑炎患儿住院评估、基础护理、呼吸道护理、高热护理、用药护理,及早进行肢体按摩和被动功能训练以及智力、语言和其他功能的锻炼是提高病毒性脑炎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

    作者:庄琼冬;黄正华;王珊娜;叶燕璇;林琼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癌之一,由于肝癌具有易早期转移,合并肝硬化,多中心发生等生物学特性,极大限制了手术切除方法的应用.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介入治疗-经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它普遍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术后身体恢复快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秀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前列腺炎沙眼衣原体的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前列腺炎的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前列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法,对256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的CT进行检测.结果:256例前列腺炎患者检出CT 63例,阳性率为24.5%.结论:前列腺炎患者与CT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指导临床在病原学的诊断与治疗具有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东泉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的7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改变:内膜毛糙、内-中膜(I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毛糙、IMT增厚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的充盈缺损为无回声斑块诊断的重要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静;龚念梅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艾条灸和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目前大多数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由于麻醉以及术后长时间的卧床,使膀胱处于麻痹状态,以及不习惯床上排尿等因素,因而术后尿潴留时常发生.如何防止和解决术后尿潴留,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自2005年1月至12月间,我科对40例术后尿潴留的患者进行了常归的热敷和诱导法以及艾条灸和针灸的临床观察,采用艾条灸和针灸的效果优于常规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美莉;刘洪翠;刘增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门诊药流1257例临床分析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药物流产(药流)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然存在着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和农村医疗机构.为进一步总结、提高药流质量,深入探讨早孕及较大孕龄的药流效果,现就我院妇产科门诊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11月,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药流1 257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香华;张有梨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太原市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为了解太原市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下一步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我市对健康人群分年龄组进行了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银萍;柳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即老年性痴呆,由德国神经病学家Alzheimer首先报道,人们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该疾病.AD是常见的老年痴呆,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因有遗传因素、免疫功能改变、炎症作用、铝中毒、雌激素水平、细胞骨架改变和神经递质改变等.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锻炼操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脊柱疾病,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大约有20%左右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早期实施锻炼操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孙智玲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22例诊断分析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无特异的检查方法,极易误诊误治.我院1988年至 2002年共收治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2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原发性小肠肿瘤,分析如下.

    作者:刘东旭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40岁以下妇女宫颈癌3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40岁以下妇女宫颈癌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我院自1994年至2002年共收治40岁以下妇女宫颈癌39例,对全组宫颈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表现、预后、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40岁以下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总数的23.64%,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治疗效果较同期年龄大者效果差.结论:宫颈癌有低年龄化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主张提倡青年育龄妇女的谱查,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董丽萍;吴虹桥;李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天海力与倍他乐克合用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天海力与倍他乐克合用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方法:将2004年全年接受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共270例随机分为天海力合用倍他乐克与单用天海力或倍他乐克3组,每组均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到降压标准,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到小维持量,观察疗效.结果:两药合用降压作用可协同,其临床疗效明显大于单一用药,副作用可抵消,各自用药剂量可减少,患者易于接受.结论:两药合用疗效满意,适用于临床各级高血压病的治疗.

    作者:景莉;朱壮涛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超声在宫颈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病.一直以来,临床依靠病史和妇科检查进行诊断.超声对宫颈炎的诊断及应用价值少有报道.本文通过经腹超声检查,先对普查筛选的正常肓龄妇女520例测得宫颈前后径及宫颈内膜厚度,统计得出其正常参考值;再对930例宫颈病变进行探查,并与妇科检查及宫颈刮片、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探讨超声在该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武凤玲;刘宏科;冯婧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检查的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瘢痕小、住院日短等优点,已逐渐被医生及患者所接受.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趋成熟,临床病例越来越多,但为确保手术安全,作者对经手术证实的4 122例术前超声检查(简称BUS)结果分析表明,术前BUS诊断是影响LC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准确掌握LC适应证,预测手术中的困难,确保手术顺利,结合工作体会对BUS术前诊断中应注意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瞿琼;李小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西咪替丁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目的:介绍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西咪替丁除有抗酸作用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过敏、解痉、止痛等作用.结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军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期间资料完整的AMI患者298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成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起病症状、心肌梗死部位、发生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发生心肌梗死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比例高于成年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心衰、心房纤颤(AF)者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个月内死亡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相比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多,心衰、AF发生率高,1个月内死亡率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者多,而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者与成人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周青;高晓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003年至2005年非甾体抗炎药用药情况研究

    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我院的产品结构和使用情况,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NS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2003年至2005年NSAIDs 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至2005年用药频度排序和销售金额排序前5位的药品基本类同,为克感敏、双氯芬酸、复方阿司匹林、索米痛、酮洛芬,传统的NSAIDs在临床应用广泛,个别新型NSAIDs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结论:NSAIDs在我院的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价廉且疗效确切的药品在临床应用中占有优势.

    作者:彭福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