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牙周炎相关菌群分析

肖刚;吴坚;陈月燕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 厌氧菌, 龈下菌斑
摘要:目的:通过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分析,为慢性牙周炎病因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普通细菌培养和厌氧菌培养,通过涂片染色、菌落形态、生化鉴定进行微生物学分析.结果:80名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的检测结果显示慢性牙周炎患者多为厌氧菌感染且多数为厌氧菌和需养菌的混合感染,其中多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 Pi)、福赛类杆菌(Bacteriodes forsythus, Bf)、核梭杆菌(ubacterium nucleatum, Fn)、产黑色素普氏菌(Prevotella melaninogenicus, Pm).结论:临床诊断与治疗慢性牙周炎,应更多开展厌氧菌的检验,慢性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群分析对探索早期诊断以及预防和治疗牙周炎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超声检查的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与传统的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瘢痕小、住院日短等优点,已逐渐被医生及患者所接受.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趋成熟,临床病例越来越多,但为确保手术安全,作者对经手术证实的4 122例术前超声检查(简称BUS)结果分析表明,术前BUS诊断是影响LC难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更准确掌握LC适应证,预测手术中的困难,确保手术顺利,结合工作体会对BUS术前诊断中应注意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瞿琼;李小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超声在宫颈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病.一直以来,临床依靠病史和妇科检查进行诊断.超声对宫颈炎的诊断及应用价值少有报道.本文通过经腹超声检查,先对普查筛选的正常肓龄妇女520例测得宫颈前后径及宫颈内膜厚度,统计得出其正常参考值;再对930例宫颈病变进行探查,并与妇科检查及宫颈刮片、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探讨超声在该方面的应用价值.

    作者:武凤玲;刘宏科;冯婧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超声引导下肾脏组织活检64例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肾脏组织活检术后并发症.方法:对64例肾脏疾病患者组织活检后出现血尿、肾包膜下血肿进行观察.结果:血尿和肾包膜下血肿的总发生率为71.8%.其中血尿为46.9%、血肿12.5%、血尿同时有血肿为12.5%.结论:肾脏组织活检是肾脏疾病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海英;张健;荆稳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太原市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为了解太原市正常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下一步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我市对健康人群分年龄组进行了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银萍;柳静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急性重度阿片类中毒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重度阿片类中毒病例临床特征,总结临床抢救成功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急诊科抢救阿片类重症中毒43例进行观察治疗.结果:急性重度阿片类中毒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昏迷、瞳孔缩小、呼吸抑制、肺部啰音、大汗、静脉针眼、衰竭体质;呼吸支持、解毒剂纳洛酮应用治疗效果好,抢救成功率91.8%.结论:急性阿片类中毒临床特征明显,是急诊诊断主要依据;呼吸支持、解毒剂应用是抢救主要措施.

    作者:徐远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复方氨基酸螯合钙用于妊娠期补钙的临床观察

    由于妊娠期特殊的生理需要,妊娠妇女对钙的需要量明显增加[1].同时妊娠期由于血容量的增加使血钙浓度相对降低,加之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又使尿钙排泄量增加,而且孕期雌激素的升高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母体的骨钙的吸收,因此孕妇体内长期处于低钙状态[2].作者选用复方氨基酸螯合钙(即乐力胶囊)对180名16周~28周的孕妇进行孕期补钙前瞻性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孕妇体内的血钙状况,观察孕期补钙对孕妇的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和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现报道结果如下.

    作者:李丹燕;王宇晗;张丽丽;刘立红;张春惠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精神护理

    研究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精神护理,是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精神护理,消除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让老年人充满对生活的希望,以愉快心态健康的生活,是当前我们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作者:王苏莉;陈红云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004年至2005年运城市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分析

    目的:了解运城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方法对各级医疗机构从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所有病例进行调查,登记所有传染病病例,并与疾控中心疫情报告核对,发现漏报病例.结果:漏报率2004年为30.73%;2005年为10.82%.漏报数以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为多.结论:加强管理,提高疫情责任报告人责任心,就能减低传染病的漏报.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通过对168例慢性咽炎患者的治疗,体会到治疗邻近器官病灶,以及适当的抗生素配合治疗的重要性.

    作者:郝万斌;袁林秀;尹新平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喘憋性肺炎又称毛细支气管炎,为一急性、骤发喘憋且易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为特征的婴儿较常见的疾病,该病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以2个月~6个月的婴幼儿,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本文就国内近年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作者:任国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即老年性痴呆,由德国神经病学家Alzheimer首先报道,人们以他的名字来命名该疾病.AD是常见的老年痴呆,是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病因有遗传因素、免疫功能改变、炎症作用、铝中毒、雌激素水平、细胞骨架改变和神经递质改变等.

    作者:杨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喉癌CT虚拟内镜检查的临床评价

    目的:初步评价喉癌CT虚拟内镜检查(CTVE)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喉癌CTVE的结果与纤维喉镜与手术中所见综合进行比较,并按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进行分类.结果:完全符合3例,基本符合8例,不符合2例.同时发现该检查有明显不足之处.结论:CTVE在喉癌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邢秀峰;冯振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哺乳期放置宫内节育器随访分析

    自2001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站对产后42 d~56 d与产后56 d后哺乳期未转经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妇女,放环后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证实了产后42 d~56 d放置IUD的副反应少,术者比较满意.

    作者:孙慧珍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疗效.方法:对119例中度、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对其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愈率、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24 h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动过速)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新型抗胆碱药长托宁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确切,与阿托品比较具有作用时间长,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少,能较好地拮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中毒症状,剂量易掌握等优点.

    作者:黄志文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住院期间资料完整的AMI患者298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成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起病症状、心肌梗死部位、发生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老年组发生心肌梗死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比例高于成年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心衰、心房纤颤(AF)者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发生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比例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个月内死亡率高于成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相比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人发生AMI后非典型胸痛症状者多,心衰、AF发生率高,1个月内死亡率高,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无Q波心肌梗死者多,而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者与成人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周青;高晓峰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乙型肝炎病毒DNA血清定量与HBeAg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DNA定量检测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eA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10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含量及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同时动态检测了20例乙肝患者24周拉米夫丁治疗期间的血清Hbe标记系统和HBV-DNA含量变化.结果:e抗原(HBeAg)阳性组的HBV-DNA含量(M=7.65)显著高于e抗体(HBeAb)阳性组的HBV-DNA含量(M=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48 P<0.001).在拉米夫丁治疗期间,血清HBV-DNA含量的下降和转阴明显先于血清学标志系统的转换.结论:HBeAg是反映HBV-DNA复制的重要指针,HBeAg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但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血清学标志指针反映HBV复制状态存在局限性,HBV-DNA定量检测是反映HBV复制和判断药物疗效直接、可靠的指标.

    作者:石晓霞;周雪宁;权志博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2003年至2005年非甾体抗炎药用药情况研究

    目的:了解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我院的产品结构和使用情况,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NS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2003年至2005年NSAIDs 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至2005年用药频度排序和销售金额排序前5位的药品基本类同,为克感敏、双氯芬酸、复方阿司匹林、索米痛、酮洛芬,传统的NSAIDs在临床应用广泛,个别新型NSAIDs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结论:NSAIDs在我院的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价廉且疗效确切的药品在临床应用中占有优势.

    作者:彭福英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48例男性不育患者辅助检查的结果分析

    超声检查对女性不孕症的诊断报道较多,而对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则报道较少.根据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不育症临床诊断标准,本文对48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泌尿系及生殖系超声检查,部分患者进行了CT及超声引导下活检或手术治疗,并与前列腺液生化、精液常规、血流变化验检查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辅助检查对男性不育症的病因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作者:莫伶丽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我院2001年至2003年抗生素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抗生素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根据我院药库管理系统中的药品消耗量、金额等数据,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用药金额呈逐年递减趋势,用药品种不断增多.使用率较高者以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为主.结论:我院抗生素使用趋于合理.

    作者:张敏 刊期: 2006年第18期

  • 论医务人员工作倦怠的形成因素与干预策略

    据统计,一般人群中,30%~40%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问题,而且职业倦怠与年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多年的研究表明:在我国,脑力劳动者中的55%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且越是接近基层,越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1].职业倦怠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是高发人群.医务人员的服务对象是患者,他们的服务质量如何,关系到患者的康复速度,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死之大事.职业倦怠之所以会引起重视,是因为它通过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组织绩效.为此研究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产生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春燕;刘春明 刊期: 2006年第18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