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燕;潘琳;贾伟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评价脊柱侧弯的意义及方法.方法:脊柱侧弯患者25例,在16排多层螺旋CT机上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与容积再现(VRT)重建.评价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结果:25例脊柱侧弯患者的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椎体,椎弓根、椎管、椎旁组织及其脊髓的情况.测量椎弓根、椎体、椎管、椎体旋转角度等各种参数提供给临床.结论: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提供脊柱侧弯患者脊柱、椎体、椎弓根、椎管等各种参数,对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石思李;邹文远 刊期: 2006年第20期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肝内少见的肿瘤样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螺旋CT和MRI快速扫描技术的使用,其检出率有所升高.本文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肝脏FNH的平扫和动态增强CT、MRI表现,旨在分析和总结FNH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作者:郭大立;李海龙;李长喜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对珠海市部分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患病率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对在我院健康体检人群825例,其中男549例,女276例,年龄20岁~59岁,进行身高(CM)、体重(KG)、腰围(WC)、血压(BP)、TG、H-LDL、FBG等指标检测,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MS诊断标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S的总患病率为7.64%,男性患病率(11.9%)高于女性(0.3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S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其原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MS的干预,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杨桂芳;兰曦;何扬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9例MVT,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9例MVT确诊7例,保守治疗5例,手术4例;治愈6例,死亡3例.结论:充分认识该病,选用恰当的检查技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MVT疗效的关键.
作者:王艳芳;李芳霞;吴世红;相芬芳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严格物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消除交叉感染的隐患,达到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方法:通过质量管理标准对供应室可能产生感染隐患的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改造.结果:改进后的供应室工作流程使医院的感染发生率下降为零.结论:建立及完善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布局,改进消毒和物品流通的流程,是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洪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据我国六个城市调查,脑出血患病率约112/10万,年发病率为81/10万,为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临床上护理难度大、要求高、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极为重要,在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治中临床往往容易忽视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常导致病情加重,或死于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因此对其早期预防及时发现积极治疗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这一,现将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萍;张清芬;杨金玲;周杜娟;李昕 刊期: 2006年第20期
通过血液途径传播的疾病就叫血液传播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IV、RPR等多种传染疾病.疾病的抗原、抗体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球和血浆中,当输入感染者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或使用被污染不合格的医疗输血耗材,就能引起血液传播疾病.
作者:穆建荣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为单通道、非任选式,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基层医院使用较广,但存在分析速度不快、无自身故障检测系统等不足.现对我科1999年引进的意大利BPC公司216-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顾洪兵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讨论介入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护理.方法:对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应用介入放射治疗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结果:生活质量显著改善12例、改善4例、稳定2例、下降2例,总有效率80%;0.5 a生存率80%(16例),1 a生存率60%(12例),2 a生存率40%(8例).结论:护士要熟悉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意义、作用、效果,具备优质的护理配合才是TACE治疗的成功保证.
作者:赵小华;郑萍;吉洪海;顾莲英;李林根;陈奇;柏连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现阶段根据我国国情和医疗现状,将临床路径与健康教育整合实施,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保健服务需求.将护理路径运用在拇外翻手术患者中,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互利质量明显提升,使护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王青芳;张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具有多样性、混合性和难治性,以结核病和卡氏肺孢子虫肺(PCP)多见,随着CD 4+细胞计数的下降,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的频率在增加.诊断上在没有明确的病原学证据之前,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结核病和PCP是艾滋病常见的肺部感染,CD 4+细胞计数和影像学诊断对于指导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乔俊康;费文革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特点和佳手术时机.方法: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对46例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不同手术时机的胆囊病变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病48 h以上手术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坏疽与穿孔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较48 h内手术者明显增高(P<0.001,P<0.001,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并存病多,胆囊病变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宜在症状出现48 h内手术治疗.
作者:马春兄 刊期: 2006年第20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头孢羟氨苄的含量及其回收率进行了测定;流动相为V乙酸钠∶V甲醇=90∶10;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 ml/min;通过外标法测定样品的含量及回收率.
作者:陈书阳;王狂;李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凡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器官或组织中发育为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率占正常妊娠0.5%~1%,近年来有上长趋势,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探讨B超误诊的原因.
作者:龚英姿;张秀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德国美创MC-1000血凝仪,测定56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也存在差异(P<0.01).结论:四项凝血指标可客观准确的的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作者:刘晓建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非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153例非手术患者,从一般处理、用药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支持、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院患者治愈率为32.5%,好转率为59.7%,95例随访至今,情况良好.结论:为了使疾病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护理工作必不可少.
作者:张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 患儿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观测39例NS患儿,测定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患儿全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等指标均明显增高,提示NS患儿血液呈现高黏滞、高聚集、高浓缩状态.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S患儿尿蛋白量受血黏度的影响.结论:恢复肾小球电荷屏障功能、纠正血流变异常对于减少蛋白尿、改善血流状态、减少并发症、恢复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杭海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组装盘内的石蜡油棉球的灭菌方法和灭菌效果.方法:采用干热灭菌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通过实验室监测,所有培养结果均无细菌生长,达到灭菌效果.结论:采用干热灭菌与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相结合的方法对石蜡油棉球组装盘维持灭菌, 对保证患者安全和预防院内感染起到了可靠作用.
作者:史丽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目前仍是基层医院开展多的术式.自1992年以来我们曾采用过多种止血方法,经过长期对比观察,认为可拆除荷包缝合前列腺被膜的方法,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久宏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加强农村用餐监督,规范农民炊工人员管理.方法:对92家从事农村红、白事的服务队进行现场卫生监督,探讨可行的管理办法.结果:农村集体用餐无必备的卫生设施,消毒措施不到位,违反采购食品管理规定,服务队及从业人员无两证.结论:农村集体用餐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应加强卫生监督管理.
作者:孙川 刊期: 200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