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立;李海龙;李长喜
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临床上某些疾病如肿瘤、白血病等可以造成ABO抗原减弱或缺乏.笔者近就遇到1例血型抗原减弱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墅竹;姜琪;卢宝卫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糙皮病(Pellagra)是由于B族维生素尤其是烟酸缺乏或不足引起.按我国一般饮食习惯及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此病发生率应很低,须重视的是2例患者均有自幼挑食或偏食的习惯,及时补充烟酸胺,疗效肯定,预后良好.
作者:马林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自攻螺纹钉在大面积牙体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因龋坏或外伤而使牙体缺损面积过大、未露髓、牙髓活力正常的患牙,采用自攻螺纹钉进行治疗.结果:52例采用自攻螺纹钉进行治疗的患牙,3年后随访44例,除3例因上颌磨牙劈裂而不能修复拔除之外,其余41例均达到评判标准,成功率为93%.结论:自攻螺纹钉在大面积牙体缺损治疗中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洪良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本文介绍静脉放血稀释疗法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208例护理体会,以探讨该疗法中如何做好护理工作,提高疗效.方法:就该疗法的目的、意义、方法等作详细介绍.结果:本疗法简单、方便、经济、可靠,患者痛苦小.结论:对重症肺心病在综合治疗无显著疗效的情况下,采用此措施,不失为佳手段.
作者:毕梅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减少老年髋部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通过分析355例老年髋部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制订护理对策.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2%.结论:老年髋部术后并发症率高,应进行积极的预防,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周菊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讨论介入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护理.方法:对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应用介入放射治疗的护理配合进行总结.结果:生活质量显著改善12例、改善4例、稳定2例、下降2例,总有效率80%;0.5 a生存率80%(16例),1 a生存率60%(12例),2 a生存率40%(8例).结论:护士要熟悉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意义、作用、效果,具备优质的护理配合才是TACE治疗的成功保证.
作者:赵小华;郑萍;吉洪海;顾莲英;李林根;陈奇;柏连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无菌接合机连接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制品的安全性.方法:使用无菌接合机进行导管连接制备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及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细菌培养的结果分析.结果:无菌接合机连接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制品均符合无菌要求.结论:在使用无菌接合机过程中,保证连接口完整,无渗漏时,可以达到制备血液成分的无菌要求.
作者:郭志丽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小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为单通道、非任选式,具有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基层医院使用较广,但存在分析速度不快、无自身故障检测系统等不足.现对我科1999年引进的意大利BPC公司216-E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顾洪兵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护理关键.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06年4月间39例机械通气患者行54人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护理情况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效果、并发症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的措施.结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38.9%,均不影响操作完成.术后血氧饱和度较吸痰前升高,吸痰效果良好.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效果确切,操作成功有赖积极护理配合.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不能代替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护理常规.
作者:谭瑞珠;吴瑞珍;周小香 刊期: 2006年第20期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血液分析仪己在全国各级医院普及,但多数医院没有开展对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容易给临床诊断带来误差,另外由于进口全血质控物价格昂贵,也限制了对血液分析仪进行质量控制.为此我们在工作中采用多种质控法相结合并发挥各种方法优点,通过多年使用,效果良好,从而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美芹;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肝硬化严重失代偿肝功能明显障碍的标志,按照国际腹水协会定义,顽固性腹水为药物治疗后腹水消退不满意和(或)经排放腹水治疗后不能防止腹水的早期复发.其发生机制多认为与肝脏灭活作用减弱、有效循环血量显著减少、肾灌注不足、抗利尿激素(ADH)和雌激素增多、血管舒张素-激肽系统和前列腺素及心钠素减少等体液性物质的生成和灭活异常有关.由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常常腹水量大,症状明显常伴有稀释性低钠血症,肾功能不全,对多种利尿剂不敏感,因此,给临床治疗上带来诸多困难.近年来,随着对肝硬化腹水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顽固性腹水的治疗提出许多新的方法和途径,现就其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张卉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我院自1992年至2002年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23例,手术治疗107例,非手术治疗16例,死亡1例.现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徐维华;赵兰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替尼泊甙和顺铂联合脑部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生存率. 方法:替尼泊甙100 mg,第1天到第3天;顺铂40 mg,第1天到第3天,21 d为1个周期.脑部放疗于第1个周期化疗开始后第5天开始,DT (1.8~2.0) Gy/次,1次/d,5次/周,单个病灶者全颅放疗DT 30 Gy后缩野追加至DT 50 Gy,多发转移灶者给予全颅放疗DT 45 Gy. 结果:治疗后89%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对脑转移灶的客观有效率为68.3%(28/41),对肺原发灶的有效率为39.0%(16/41),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脱发,中位生存期9.8个月,1 a生存率36.6%(15/41). 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有效率和生存率均较高, 且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王继生;黄雪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快速、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在提高了检验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实验数据,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无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受到影响.为确保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笔者在使用Poch-100i血细胞分析仪过程中,全面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体会如下.
作者:杨萍;廖琳虹;林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由三氯异氰尿酸及其分解剂、抗干扰剂等制成的白色泡腾片,含有效氯41.20%.方法:在实验室内对其水溶液进行了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及擦拭消毒物体表面.结果:用其含有效氯100 mg/L溶液对布片上大肠杆菌作用1 min,以其含有效氯1 000 mg/L溶液对布片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5 min,平均杀灭率均为99.99%;前者作用3 min,后者作用30 min,杀灭率均为100%,用其含有效氯100 mg/L溶液擦拭桌面、台面、门把手后作用3 min,可使自然菌减少≥90.00% .结论:复方三氯异氰尿酸消毒剂杀菌效果好.
作者:卢秀杰 刊期: 2006年第20期
<临床检验学>是一门技术性科学,实践性非常强,实验课是这门课的关键内容.如何上好<临床检验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实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陆玉霞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68例早产儿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30例.观察组采取家长自愿,采用早期丰富环境及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和手法康复.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两组患儿在生后3 d行头颅CT检查,生后第28天、纠正月龄3个月、6个月、1周岁各检查评估一次(新生儿期采用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婴儿期患儿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生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检查脑实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生后6个月、1周岁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2例有神经运动及精神发育异常征象,而对照组6例诊断为脑瘫、3例有精神发育迟滞,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癫痫各1例.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及脑损伤后早期修复作用,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马正民;康鹏讲;任莉芬;郭亚乐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3种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苯唑西林微量稀释法和PCR检测mecA基因对临床分离98株葡萄球菌进行检测并作比较.结果:98株中有63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种检测方法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可作为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检测甲氧西林的简便又准确的实验方法.
作者:郭志娟;冯婷;卫胡静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 肝癌模型的制作使之更适合影像实验研究,同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选新西兰大白兔90只作为实验动物,兔VX2瘤株动物自身传代保存瘤肿,采用瘤块注射种植法接种于兔肝左叶.将接种动物随机分为A组(30只)、B组(30只)和C组(30只),分别于接种后7天、14天、21天行CT、DSA及病理学观察.结果:种植成功率分别为A组7%(2/30)、B组94%(28/30)、C组87%(26/30).CT扫描较小肿瘤大部分表现稍低密度,强化明显;较大肿瘤密度不均匀,强化不明显.DSA检查成功率91%(51/56),均可见肿瘤染色. 结论:兔VX2 肝癌模型是较理想的影像实验研究肝癌模型,瘤块注射种植法操作简单,较经济,接种后14天的肿瘤较典型.
作者:陈昆涛;何健垣;刘建民;郭瑞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小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0例乳腺小肿瘤患者行常规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两者不同的声像图改变.结果:乳腺良性小肿瘤较恶性小肿瘤在形态、边界、包膜声像图特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尤其是恶性小肿瘤的微小钙化点与穿支血管检出率较良性小肿瘤明显增高.结论:常规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小乳癌的早期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邢淑萍;高静 刊期: 200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