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协同作用的探讨

卢亚林;万军;周丽娜

关键词:头孢曲松, 庆大霉素, 协同作用
摘要:目的:讨论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中的协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K-B法通过单一使用头孢曲松、庆大霉素以及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联合使用对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曲松联合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5.0%、35.0%和90.0%,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果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临床在治疗怀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经验使用二者联合用药.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20例肾癌影像分析

    目的:分析肾癌的影像学表现,探讨误诊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肾癌20例,所有病例均经MSCT检查,10例做了静脉肾盂造影.结果:17例诊断正确,1例误诊肾结核,2例误诊肾囊肿伴感染.结论:MSCT能很好显示肾肿瘤的影像特征,囊性肾癌和伴环形钙化的肾癌易误诊.

    作者:高爱东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之一,治疗效果好坏与健康教育关系密切,健康教育是医院中推行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护士不仅要配合医疗给患者以适当的治疗与护理,而且要结合患者的身、心、社会需要,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常识、用药的注意以及饮食、活动、休息等如何合理安排以取得佳效果.目前满意度的提高,主要因素是护士对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我科80例上消化道出血通过这方面的帮助,使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知道如何自我保健,防止疾病的复发.同时,也因此使患者认识到护理的价值,认识到护士是具备一定的医药护理知识并能促进其痊愈的科技人员.

    作者:邵永春;郑晓敏;吴献华;朱涛;蒋师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MSCT三维重建对脊柱侧弯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评价脊柱侧弯的意义及方法.方法:脊柱侧弯患者25例,在16排多层螺旋CT机上扫描后,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与容积再现(VRT)重建.评价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结果:25例脊柱侧弯患者的三维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椎体,椎弓根、椎管、椎旁组织及其脊髓的情况.测量椎弓根、椎体、椎管、椎体旋转角度等各种参数提供给临床.结论:螺旋CT多平面三维重建技术能准确提供脊柱侧弯患者脊柱、椎体、椎弓根、椎管等各种参数,对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石思李;邹文远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45例

    目的:探讨应用聚丙烯编织网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MPHR)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5例腹股沟疝进行追踪观察、分析.结果:MPHR具有近远期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结论:资料表明,MPHR不改变原有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减少患者术后痛苦,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宋国建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静脉放血稀释疗法治疗肺源性心脏病208例护理体会

    目的:本文介绍静脉放血稀释疗法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208例护理体会,以探讨该疗法中如何做好护理工作,提高疗效.方法:就该疗法的目的、意义、方法等作详细介绍.结果:本疗法简单、方便、经济、可靠,患者痛苦小.结论:对重症肺心病在综合治疗无显著疗效的情况下,采用此措施,不失为佳手段.

    作者:毕梅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后化疗期间的护理

    目的:总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2例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122例中117例坚持完成全程化疗,随访2 a~5 a,其中8例复发,有效率达93%.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膀胱灌注的健康教育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完成全程化疗,从而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68例早产儿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30例.观察组采取家长自愿,采用早期丰富环境及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和手法康复.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两组患儿在生后3 d行头颅CT检查,生后第28天、纠正月龄3个月、6个月、1周岁各检查评估一次(新生儿期采用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婴儿期患儿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生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检查脑实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生后6个月、1周岁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2例有神经运动及精神发育异常征象,而对照组6例诊断为脑瘫、3例有精神发育迟滞,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癫痫各1例.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及脑损伤后早期修复作用,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马正民;康鹏讲;任莉芬;郭亚乐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消毒供应室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措施

    目的: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严格物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消除交叉感染的隐患,达到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方法:通过质量管理标准对供应室可能产生感染隐患的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改造.结果:改进后的供应室工作流程使医院的感染发生率下降为零.结论:建立及完善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布局,改进消毒和物品流通的流程,是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洪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特点和佳手术时机.方法: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对46例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不同手术时机的胆囊病变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病48 h以上手术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坏疽与穿孔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较48 h内手术者明显增高(P<0.001,P<0.001,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并存病多,胆囊病变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宜在症状出现48 h内手术治疗.

    作者:马春兄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无偿献血者4项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本市的临床用血均来自无偿献血者,本站严格按照献血法的要求,对所献血液进行检测.本人把近年来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建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急性白血病引起B型血型抗原减弱报告

    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临床上某些疾病如肿瘤、白血病等可以造成ABO抗原减弱或缺乏.笔者近就遇到1例血型抗原减弱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墅竹;姜琪;卢宝卫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电位溶出法同时测定面粉中的铅和镉

    目的:用电位溶出法解决面粉中铅和镉的测定. 方法:样品经消化后用电位溶出法测定.结果:本文提供仪器参数满足测定要求.结论:电位溶出法可同时测定面粉中的铅和镉.

    作者:沈辉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PACS数据存储方案和安全性策略

    PACS即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医院整体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学影像领域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为要求,以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存储、传输和管理为目的的综合系统.随着PACS在医院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其影像数据存储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已成为医院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我院PACS数据存储、备份方法和安全策略.

    作者:崔志敏;黄斌;周利宏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无菌接合机在成分制备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探讨无菌接合机连接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制品的安全性.方法:使用无菌接合机进行导管连接制备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及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细菌培养的结果分析.结果:无菌接合机连接制备的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制品均符合无菌要求.结论:在使用无菌接合机过程中,保证连接口完整,无渗漏时,可以达到制备血液成分的无菌要求.

    作者:郭志丽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在拇外翻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护理路径的体会

    现阶段根据我国国情和医疗现状,将临床路径与健康教育整合实施,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保健服务需求.将护理路径运用在拇外翻手术患者中,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互利质量明显提升,使护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王青芳;张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肾病综合征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 患儿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观测39例NS患儿,测定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患儿全血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黏度等指标均明显增高,提示NS患儿血液呈现高黏滞、高聚集、高浓缩状态.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S患儿尿蛋白量受血黏度的影响.结论:恢复肾小球电荷屏障功能、纠正血流变异常对于减少蛋白尿、改善血流状态、减少并发症、恢复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杭海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500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500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探讨其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对门诊500例受检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测定.结果:显示阳性89例,占17.8%,其中男性68例,女性21例,心绞痛伴ST段呈水平型下移57例,占87.7%,ST段呈下斜型下移7例,ST段呈弓背型抬高1例,ST段呈上斜型下移31例,假阳性31例.结论:ST段压低的形态对判断心肌缺血有较大意义.

    作者:罗淑珍;师丽峰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浅淡产科健康教育

    回顾分析2005年我科开展健康教育的整个过程,表明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孕产妇的认知,而且可以使护士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得到全面教育,增加了护士的自信心,同时,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围产期的保健质量.

    作者:王锦华;王淑兰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羟氨苄的含量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头孢羟氨苄的含量及其回收率进行了测定;流动相为V乙酸钠∶V甲醇=90∶10;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 ml/min;通过外标法测定样品的含量及回收率.

    作者:陈书阳;王狂;李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 CT灌注技术在乳腺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及各种病理活动都与体内血流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获取活体组织微循环血流的灌注信息一直是医学影像学关注的热点.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往往早于形态学改变,普通CT主要反映解剖形态变化,而动态CT灌注成像为研究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技术方法.它反映生理功能的改变,所用对比剂作为一种生理示踪剂,可准确反映局部微血管的功能状况,从组织水平和微循环中获得组织功能方面的信息,因此是一种功能影像(functional imaging).CT灌注能提供受检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定量分析,是从原来的主要反映解剖形态学改变向着既反映宏观形态、又揭示微观代谢和功能演变的发展,因此得到影像学越来越高的重视和越来越多的应用.

    作者:周景玮;陈克敏;刘林祥;鲁桂青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