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民;康鹏讲;任莉芬;郭亚乐
目的:通过加强质量管理,严格物品流通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消除交叉感染的隐患,达到控制院内感染,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方法:通过质量管理标准对供应室可能产生感染隐患的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改造.结果:改进后的供应室工作流程使医院的感染发生率下降为零.结论:建立及完善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布局,改进消毒和物品流通的流程,是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洪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表达的变化规律,探讨其间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患者IL-2、sIL-2R的含量.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组IL-2含量为(67.76±32.62)pg/ml,与健康对照组(127.15±57.05)pg/ml,相比明显降低(P<0.01),sIL-2R含量为(96.91±50.14)pg/ml,与健康对照组(92.11±34.1)pg/ml相比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出现免疫功能低下,临床检测患者IL-2、sIL-2R含量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于建平;张少敏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现阶段根据我国国情和医疗现状,将临床路径与健康教育整合实施,以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保健服务需求.将护理路径运用在拇外翻手术患者中,明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互利质量明显提升,使护理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明显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王青芳;张云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我院2003年至2005年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了解其现状,为控制感染和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分离的病原菌使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到种.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不动杆菌对14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结果.结果:2003年分离出57株,2004年分离出130株,2005年分离户206株,该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14种抗生素敏中:亚胺培南耐药率低,氨苄西林耐药率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严重,应该继续加强对该菌耐药性的监测.目前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好.
作者:周晓燕;潘琳;贾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特点和佳手术时机.方法:通过设立严格的病例对照,对46例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不同手术时机的胆囊病变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病48 h以上手术的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坏疽与穿孔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较48 h内手术者明显增高(P<0.001,P<0.001,P<0.05).结论: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并存病多,胆囊病变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宜在症状出现48 h内手术治疗.
作者:马春兄 刊期: 2006年第20期
随着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血液分析仪己在全国各级医院普及,但多数医院没有开展对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容易给临床诊断带来误差,另外由于进口全血质控物价格昂贵,也限制了对血液分析仪进行质量控制.为此我们在工作中采用多种质控法相结合并发挥各种方法优点,通过多年使用,效果良好,从而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美芹;李冬梅 刊期: 2006年第20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头孢羟氨苄的含量及其回收率进行了测定;流动相为V乙酸钠∶V甲醇=90∶10;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 ml/min;通过外标法测定样品的含量及回收率.
作者:陈书阳;王狂;李军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测量正常人群股骨颈上部1/2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分析其各性别年龄组BMD值的分布规律,并与腰椎、双侧股骨上端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 方法: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285例正常汉族人群的正位腰椎(L2~L4)、双侧股骨近端以及股骨颈中段上部1/2的骨密度BMD值,统计出各年龄组BMD值,比较股骨颈上部1/2 区域与传统的测量部位相关性差异.结果:股骨颈上部区域BMD峰值男、女均出现在21岁~29岁年龄组,女性55岁、男性70岁以后BMD值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结论:股骨颈上部区域与腰椎正位、双侧股骨近端的BMD值有良好的相关性,及良好的年龄相关性,股骨颈上部区域BMD的测量研究,是对OP筛查的新的敏感方法的有益探索.
作者:张勤;李力;谭燮文;冯柳娴 刊期: 2006年第20期
患者在CT检查时,大多数患者在检查前未曾接触过,对其检查的目的,过程和要求不了解,没有心理准备,故而出现紧张焦虑,烦躁不安.CT护理人员就患者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素养、社会阅历等,对患者的心理反应给以综合观察、分析,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保证CT检查的顺利完成.
作者:令狐世平;张晓红;臧芳芳;景巧珍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腹腔脓肿35例,脓肿直径2.5 cm~13 cm.24例单发性脓肿,11例为多发性脓肿.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结果:22例患者行1次穿刺引流,13例行第2次穿刺引流,其中5例做3次穿刺引流.35例患者平均引流15 d ,经临床、B超及CT随访未发现残存感染灶或者复发.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腹腔脓肿疗效确切、安全、微创.
作者:王敬;邵成伟;左长京;田建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一种小儿腹泻的治疗新方法.方法:采用中药经皮导入治疗小儿腹泻120例,并与10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9.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6.2%)差异无显著性,但腹泻治愈率(77.5%)明显优于对照组(31.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经皮导入治疗小儿腹泻可缩短病程,增强疗效,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好花 刊期: 2006年第20期
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检测快速、结果重复性好等优点,在提高了检验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实验数据,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无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受到影响.为确保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笔者在使用Poch-100i血细胞分析仪过程中,全面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体会如下.
作者:杨萍;廖琳虹;林伟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可疑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事件病原学检测,传统的分离培养与荧光PCR检测方法的方法比较 .方法:本实验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食物中毒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并对食物中毒标本及分离的阳性菌株作肠毒素定性测定;用荧光PCR(FQ-PCR)方法对可疑食品及患者呕吐物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 结果:用国标方法,9份呕吐物标本中7份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77.78%,荧光PCR快速法检测相同标本,9份呕吐物均呈阳性,阳性率100%,食品卤香干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个阳性菌株C型肠毒素检出率100%.结论:该中毒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C型肠毒素中毒,中毒食品为卤香干.荧光PCR检测法快速、灵敏,尤其适用于药后患者标本及已加热杀菌的可疑中毒食品的检测,作为初筛、辅助诊断手段,在食物中毒病原检测中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欧新华;宋克云;龙碧霞;文岚 刊期: 2006年第20期
宫外孕是常见的妇产科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宫外孕破裂尤其是急性大量出血时,常危及生命,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能否及时准确的诊断,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危.超声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首选方法.现将我院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利用B超及彩超对95例宫外孕患者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高治国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总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22例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果:122例中117例坚持完成全程化疗,随访2 a~5 a,其中8例复发,有效率达93%.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膀胱灌注的健康教育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顺利完成全程化疗,从而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
作者:杨丽华 刊期: 2006年第20期
PACS即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医院整体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医学影像领域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趋势为要求,以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全面解决医学影像获取、显示、处理存储、传输和管理为目的的综合系统.随着PACS在医院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其影像数据存储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已成为医院信息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介绍我院PACS数据存储、备份方法和安全策略.
作者:崔志敏;黄斌;周利宏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群体胸部X检查中DR高仟伏摄影的应用价值. 方法:运用DR和PACS/RIS系统作数字化无胶片X线摄影.结果:高仟伏摄影使被检者受照剂量明显减少,而DR数字化图像清晰地显示了各层次组织结构. 结论:DR高仟伏摄影对于群体X线体格检查在降低辐射危险度、优化图像质量和费用支出合理化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作者:李刚;谈旭东;江泓 刊期: 2006年第20期
正确的ABO血型鉴定,是临床安全输血的关键.临床上某些疾病如肿瘤、白血病等可以造成ABO抗原减弱或缺乏.笔者近就遇到1例血型抗原减弱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墅竹;姜琪;卢宝卫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为临床开展心力衰竭健康教育提供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参考.方法:随机对112例愿意合作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信息需求表,以问卷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心力衰竭患者想了解的健康内容是发病原因和急救常识,其次为疾病转归、饮食调护、用药知识等.结论:了解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案,不断给予调整,才能有的放矢,突出成效.
作者:李楚红;卢远征;王素容 刊期: 200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68例早产儿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30例.观察组采取家长自愿,采用早期丰富环境及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和手法康复.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两组患儿在生后3 d行头颅CT检查,生后第28天、纠正月龄3个月、6个月、1周岁各检查评估一次(新生儿期采用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婴儿期患儿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生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检查脑实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生后6个月、1周岁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2例有神经运动及精神发育异常征象,而对照组6例诊断为脑瘫、3例有精神发育迟滞,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癫痫各1例.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及脑损伤后早期修复作用,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作者:马正民;康鹏讲;任莉芬;郭亚乐 刊期: 2006年第20期